文 | 行之 牛皮明明
金庸先生走了,標誌著一個武俠時代徹底結束。
得知這個噩耗,我心裡「咯噔」一聲。感覺巨大的天幕,從頭頂重重地壓下來,像一個過去的時代,重重拉下閘門。然後我竟愣在那裡,幾分鐘之後,竟然落淚不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沒有了你,從此江湖路遠。如今你走了,和一個時代正式不告而別。像來到人間大鬧一場,忽然轉身悄然離去。
你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將變成一個偉大的傳說。
在少年時那些最寂寞的日子裡,我窩在宿舍一本本讀你。有時讀著讀著,天就亮了。喬峰、段譽、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這些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我的腦海裡躍馬揚鞭,縱橫四海。我跟著他們哭,他們笑,跟著他們吶喊,跟著他們流浪。
他們像是我的一個夢,而今你走了,這個夢碎了。
十幾年我在街上小書攤上買的《笑傲江湖》,紙頁早就泛黃,字跡模糊不清。而今,它還擺在那裡,初翻只是少年時,再翻已是斷腸人。
千古文人俠客夢,肯將碧血寫丹青。金庸的一生,是俠客的一生,而今俠客都不在了,那江湖又在哪?
01
我們每個不甘心平凡的人,都期待鮮活的生命,渴望難得的放縱。至少希望在書裡讀到另外一種生活,懂得體會生命的人擁有的生活。於是有了武俠小說,有了金庸。
金庸所創作的武俠小說,一副對聯可以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他的小說溫厚淳樸,平平靜靜講故事。單看如明清豪宅的部件,平常無奇,穩紮穩打,等所有部件合成建築後,嚴絲合縫,大氣端凝。
金大俠原名叫查良鏞,1924年生於海寧望族。他們家「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連康熙皇帝都曾為查家宗祠提字: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1952年,金庸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與梁羽生相識為友。當時人們都愛讀武俠小說,總編輯安排梁羽生編寫了《龍虎鬥京華》,也提議讓金庸也寫一寫。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金庸開始踏上武俠小說的創作之路。1955年,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上連載,沒成想大火,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
此後,金庸自己創辦了《明報》,初期經營困難,銷量非常不好。金庸那段時間很標題黨,頭版經常是《赤裸男女豔窟做X,慘遭炸藥定時爆炸,兩人下體同時被炸碎》這樣的題目。後來仍不見起色,為了促動報紙的銷量,開始在報紙上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憑著《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救活了《明報》。
按照金庸的原意,《神鵰俠侶》是他作品裡唯一一部要寫成「愛情史詩」的武俠小說,野心是打造成武俠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楊過雖然終成一代大俠,但中途被郭芙斷了一條右臂,所謂天殘。小龍女雖然冰清玉潔,卻被尹志平壞了貞操,所謂地缺。金庸要寫的,是有殘缺的愛情,是一個悲劇。
大眾讀者們是脆弱的,連載過半的時候,讀者們根本受不了小龍女和楊過這對情侶走向悲劇。在金庸原有的設定裡,小龍女從絕情谷一跳,就沒有下文了。最後為了照顧讀者,寫了個圓滿的故事。
當時國外的很多中文報紙都要轉載他的武俠小說,一般都等他的小說在香港連載出來了,然後由記者做飛機帶回報社轉載。但是到了小說的緊要關頭,有的報館為了搶先刊登,就直接利用地下電臺設備,通過電報來傳送新鮮出爐的連載內容。
50、60年代中國基本沒有電話,有急事只有打電報,而發電報是按字算錢的。1958年,全國實行統一價目,不分地區、不分明碼密碼,普通電報每字3分,值現在的30塊不止。用電報來拍武俠小說,這在報業史上算是破天荒的舉動。
這些小說發行單行本後,就成為了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他也被稱為「現代華人世界擁有讀者最多的小說家」。
但是他的成就並不只限於武俠小說的創作,他還是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就算把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方面的成就拿掉,依舊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在金庸剛開始辦報社的時候,很窮,經常發完工資就沒錢。他牌技很好,發完工資就請員工到家裡打牌,再把錢贏回來。
後來明報做大了,有錢了,他還是請員工到家打牌,但是都故意輸錢,當是給員工們發福利。
▲ 金庸族親圖譜
02
金庸的一生,是愛而不得的一生。他的夢中情人叫夏夢,是香港電影演員,因相貌身材出眾又嫻雅大方,被人稱作「上帝的傑作」。
1957年,金庸33歲,已經有了家室,但為了接近夏夢,他特意加盟到長城影片公司擔任編劇。這一年夏夢24歲,早在三年前就已經與林葆誠結婚,對金庸雖然欣賞,卻也只是當普通同事看待。
1959年,金庸特意出錢出力,聯合胡小峰執導了為夏夢量身打造的戲曲電影《王老虎搶親》,本想博得美人芳心,可是夏夢仍不為所動。
金庸與夏夢僅有一次單獨約會,在一家咖啡店裡兩人舉杯共飲,金庸趁著幾分酒意,對夏夢挑明了愛慕之情。但夏夢對他說:可惜你遲到了一步,以我的為人,是絕不願去傷害夫君的,請你體諒。
這段愛而不得的感情讓金庸陷入了漫長的相思。在此以後,金庸把對夏夢的愛戀融進了自己的武俠小說創作裡。《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等絕代佳人的身上,都有著夏夢的影子。
與金庸有交往的三毛說:不了解金庸與夏夢的這一段情,就不會讀懂他在小說中「情緣」描寫。
1976年,夏夢告別從影17年的生活,移民去了加拿大溫哥華。金庸把這並不怎樣重要的新聞,一連幾天放在《明報》的頭版頭條位置上,還專門寫了一篇社論《夏夢的春夢》,為夏夢公開發出祝福。
2016年10月30日,一代傳奇影星夏夢去世,享年83歲。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一年,金庸92歲。
▲ 金庸與夏夢
03
金庸的一生,是愛恨情仇的一生。他曾經有過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婚姻期間杜治芬和別人有了私情,金庸遭到背叛,感情上受到了極大的挫折。他直到了晚年,提起這段婚姻,仍舊耿耿於懷。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聞記者出身,比他年輕11歲,漂亮而能幹。金庸的四個兒女,都是她所生的。他和金庸有過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在《明報》建報初期,生活拮据的時候,兩人甚至只能共點一杯咖啡喝。
1998年11月8日,朱玫在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過世,死因是肺癆菌擴散,享年63歲。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樂怡,比金庸小27歲,她認識金庸的時候才16歲。後來他們結合,在情感之路上漂泊了大半生的金庸,終於找到了歸宿。
關於婚姻與愛情,金庸曾經這樣說:最好是一見鍾情,從一而終,白頭偕老。
▲金庸與林樂怡
04
金庸的一生,是舉杯酬知己的一生。鄧小平是金庸武俠小說在中國大陸最早的讀者之一。1973年3月,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後不久,就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且對其愛不釋手。
1981年夏,北京邀請金庸到大陸訪問。金庸提出想見鄧小平,報告很快送到了鄧小平那裡。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接見了金庸,相談甚歡。
會談時,鄧小平見金庸穿著西裝,便說:今天北京天氣很熱,你脫了外衣吧,咱們不必拘禮。
金庸在鄧小平接見後回到香港,立即給鄧小平專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也就是在這之後不久,金庸小說在內地「開禁」,並很快成為暢銷書。
金庸的粉絲裡,不乏各界名人,張紀中、孔慶東、蔡康永、姚明、黃曉明、莫言等。還有不得不提的馬雲。
2000年7月29日,在香港的一個發布會上,有記者問馬雲「你最喜歡、最崇拜的偶像是誰?」馬雲說,是金庸。
他曾在公開場合說:中國的書,其他的都可以不讀,就是不能不讀金庸。
2004年,金庸為淘寶網手書八個大字「寶可不淘,信不可棄」。馬雲以此為警,銘記在心。
很多馬雲的擁躉戲稱,金庸就是「馬雲背後的男人」。而如今,馬雲應該是那個哭得最傷心的人之一吧。
▲金庸與馬雲
05
金庸的一生,是肝膽相照的一生。他和倪匡、黃沾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其中,金庸和倪匡的私交甚好。當年金庸連載《天龍八部》的時候,有一陣子太忙顧不上更新,就請倪匡代筆,囑咐他,千萬別把裡面的人寫死。
倪匡假意推辭了一番,還是很高興地接過來寫。他個人很不喜歡阿紫這個人物,結果任性地違背了金庸的設定,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等到金庸回來,找他興師問罪,倪匡耍賴地說:你臨走時叫我不要弄死人嘛,我是弄傷了,打打殺殺肯定會受傷嘛。
金庸攤手無奈,拿他沒辦法。金庸的讀者知道這件事後,有人跑去質問倪匡,你為什麼要把阿紫眼睛弄瞎?倪匡又耍賴地說: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弄瞎的。
在武俠世界裡,提起金庸,就不能避免的提到古龍。在武俠界,金庸算是古龍的前輩。金庸比古龍大14歲,在他已經是武俠界的泰山北鬥的時候,古龍還只是香港一百多個武俠作家中普通的一員。
在古龍還未成名的時候,金庸就說:我個人最喜歡的武俠作家,第一就是古龍。
1972年,金庸的最後一部封筆之作《鹿鼎記》在《明報》的連載即將結束,宣告著金庸武俠時代即將劃上句號。
自己雖然不寫了,但是武俠小說連載還得繼續。金庸由此想到了古龍。這一年,金庸親筆寫信向古龍約稿,請他為《明報》接著寫武俠連載。
據古龍的弟子於東樓說,信寄到的時候,古龍正要去洗澡,於東樓替他拆開一看,說是金庸的約稿信。古龍興奮不已,讀完金庸的信,連澡也忘記洗了。
古龍深刻地明白這封信的意義,這就像是武林盟主退位前,選定接班人。
從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金庸邀請了古龍一起走進武俠史。此後,古龍不負金庸的提攜,成為了地位僅次於金庸的武俠宗師。
▲ 古龍(左一)與金庸(左四)的珍貴合影
06
金庸的一生,是傷心欲絕的一生。1972年9月,《鹿鼎記》寫完,金庸宣布封筆:這是我最後一部武俠小說。
他最後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甚至開始「反英雄」。他感慨道:年輕時崇拜的大英雄都是完美無缺的,後來才發現,真正的英雄,他也有普通甚至卑鄙的一面。
金庸一生最後悔的事情,是關於他的大兒子查傳俠的。1976年的10月,金庸的大兒子査傳俠在美國哥倫比亞自殺而死,年僅19 歲。在當時金庸聽到這個消息,悲痛欲絕,甚至有跟著自殺的衝動。
那段時間查傳俠因情感受挫,心情極其低落,多次找金庸談心,但金庸卻以寫稿忙為由拒絕了兒子。這讓查傳俠感到親情的疏遠和淡漠。
查傳俠的過世是金庸一生的傷痛和遺憾,直到他80歲的時候,接受記者採訪,記者問:您這輩子有沒有什麼遺憾的事?
金庸聲音哽咽地說,「最遺憾的,就是我兒子在美國自殺了。他為了愛情,自己上吊死了。」
查傳俠死後的五個月後,也就是1977年的3月,《倚天屠龍記》出了單行本。當時金庸在書後寫了篇後記,整篇後記只有800字左右,寫得散漫而節制,最後的結尾是:
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這最後一句「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其實是在表達喪子之痛,只是說得極為隱晦。這時,金庸已「明白了」那種撕心裂肺的悲痛。
在查傳俠過世後的幾年裡,金庸在佛經的研究花費了大量精力,希望能藉助佛教的智慧,撫慰心中的那一份傷痛。
1991年,67歲的金庸退出明報集團管理層,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旅行、靜修研經,將《明報》賣給了企業家于品海。很多人說,那是因為于品海長得像他死去的兒子。
▲ 金庸與子女査傳俠(左一)、查傳詩(左三)
07
武俠是給成年人看的童話。在金庸的筆下,白馬在北風中長嘯,英雄在草原上射鵰,愛恨情仇在腥風血雨下洗禮,功名理想在刀光劍影裡飄搖。
有了金庸的江湖,就像一首詩寫的: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那沒有了金庸,江湖是什麼樣子?沒有了喬峰的烈酒,令狐衝的長劍,黃藥師的洞簫,郭靖和黃蓉的白雕。也沒有了張無忌的多情,楊過的痴情,韋小寶的女人,那江湖還是江湖嗎?
如今大師遠去,再無大師。金大俠從此長眠,只剩我們「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如今只能長歌當哭,為你送行。從此武俠絕矣,笑傲江湖成絕響,人間再無俠客行。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兒女情長今猶在,江湖俠骨已無多。
還能說什麼呢,只能一聲長嘆。一個人獨坐,上一壺酒,一杯敬青春,一杯敬江湖。
金庸老爺子千古!
往期文章:
《誠實地悼念李詠先生》
聽明明吹牛皮一個嚴肅的公眾號
讀者交流【微信號】:
npmmzl2
感謝一路走來,轉發文章的朋友們
這個號沒有敵意,只有純原創和我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