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小陳茶事,置頂公眾號!
《1》
放假期間,約茶的頻率挺高。
朋友同學都回來了,一會一個電話地相邀。
有時候我偷懶不去,就推李麻花去。於是,她去喝了不少茶友帶來的那些高大上的好茶。
喝的時候,照例要分湯。
好幾次李麻花衝出第一道茶湯,準備分茶時,他們會很激動地說,「放著,別動!」
然後就是一副「你不懂享受」的樣子,說「這第一道茶湯要等最後喝的,是還魂湯。」
這個「還魂湯」的說法由來已久,李麻花之前也沒太在意,覺得喝茶各憑高興和習慣吧。
要喝就留下,不留就直接喝掉,沒必要糾結。
但是這幾天連續被人按壓住嘗試了這還魂湯,李麻花就忍不住要發揮懟人的本性了。
在又一次被阻止分茶時,李麻花就問,「你們覺得還魂湯好喝?」
有人回她說,「不知道啊,別人都這么喝,我們也嘗試嘗試!」
李麻花繼續問,「為什麼要把這第一水流到最後喝?」
「因為後面的茶湯滋味淡了,再回頭來喝第一水,醇厚感又回來了。」朋友理所當然地說。
李麻花再追問,「那為什麼是第一水,而不是第二水、第三水呢,按理說第三水是精華啊?」
……
終於成功把全場的人都問倒了。
在沒有村姑陳在場的這一次,李麻花成功地成為了老大,說出了經常被阻攔著不讓說出來的真心話。
她給我發語音說,可以率真說話的感覺,真爽。
《2》
還魂湯,在江湖上存在已久。
除了第一道茶湯叫做「還魂湯」外,還有一種「升級版還魂湯」:
把第一水留著,然後從第四水開始,每一水都添些茶湯到第一道茶湯中。
於是,這「升級版的還魂湯」,就變成了雜燴湯。
其實兩種還魂湯,形式不同,原理差不多,都是要把前面的茶湯,留到最後來喝。「升級版還魂湯」中的添湯,是覺得後麵茶湯淡了,添點第一道茶湯,增加濃度。
這些年來,各種花式喝茶我們是見得多了,很多都是帶著作秀成分,工序繁瑣,模仿起來困難,看看就算了。
倒是「還魂湯」這種喝法,可能確有其效,因而沉澱了下來,並沿用甚廣。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還魂湯的理論很美好,而實際的操作中,在茶桌上,很多時候,喝茶人並沒有等到最後就離席了——「還魂湯」被遺忘在茶桌上,無人臨幸。
尤其這幾天,李麻花不斷被人指導著喝還魂湯,真到該喝的時候,一泡茶下來,大家有些疲累,人也到了強弩之末,少了一開始喝茶時的精氣神。
就算把把還魂湯倒進他們茶杯裡,他們只是禮節性地輕輕抿了一口,象徵性地點下頭,神情游離。
究竟有沒有品出箇中滋味來,真不好說。
《3》
「還魂湯」存在的道理,一方面,是因為後幾衝的茶湯淡了,而彼時大家又想要重溫這款茶的真正滋味;另一方面,是因為,還魂湯確實挺好喝的。
要說還魂湯好喝,箇中原理其實很簡單。
因為溫度,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還魂湯,到喝的時候,已經是涼透了。
而當茶湯放涼後,湯水中的苦澀感會減弱,溫度起到了修飾茶湯缺陷的作用,這還魂湯,自然就變得好喝起來。
雖然涼後的茶湯裡,香氣同時也會減弱,但是,由於衝第一水時,茶香還未大量浸出,大家並不會太在意放涼後的茶湯還香不香,喝起來順滑無澀感才是他們追求的心頭好。
所以,還魂湯的鐵粉們並不會因為香氣弱,而減少了對還魂湯的追求。
相反,鐵粉們覺得放涼後的第一水茶湯,很醇厚,很有漿感,總之很棒。
這其實是假象,都說了第一水茶質並未大量析出,又怎麼可能達到茶湯醇厚的效果呢?很明顯,第一水茶湯的厚度並不如第二、第三水。
並且,從「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這句話來看,很明顯大家認識普遍一致,第一水茶湯並不濃厚。
所以,還魂湯的醇厚是相對而言的,喝了淡薄的尾水再回頭喝第一水,參照物弱了,自然就顯示出它的強。
《4》
究竟要不要追求」還魂湯「呢?
我的理解是,可以追求,但不要強求。
喝巖茶時,我們本就應該一道一道茶湯循序漸進地喝著,感受它每一水的變化。
甚至在審評一款茶時,還需要強調每泡茶喝過三水後再評判,就是因為它們的前三水是靈活而富有層次感的。
很多時候,村姑陳喝了第二水會推翻第一水時的判斷,再喝第三水又推翻了第二水的結論。
畢竟巖茶工藝複雜,性情多變,像是六月的天,一會變個樣,讓人難以捉摸。
那麼,如果把第一衝的茶湯留下來作還魂湯,其實是犧牲了從第一衝茶湯當中獲取到有效信息的機會。
對一款茶的判斷,便不那麼準確了。
就像一個案件,證據鏈缺少了一環,整個辯護詞便不那麼完整而堅不可摧了。
另外,還魂湯中的芳香物質會揮發。
還魂湯,是把茶湯放涼後再喝。一泡茶可能會喝上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還魂湯一直裸露在空氣中,就算蓋上蓋子,蓋子也是有縫隙的。
於是,還魂湯中的芳香物質就會在這靜置的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中,一點一點的揮發、減弱,尤其第一水的微弱茶香,更加經不起這種損耗和折騰。
早早就消失過半了。
此時喝起來,已經不再是沸水剛衝出來時候的那種香氣了。
說是面目全非,也不為過。
第三,還魂湯不利於喝茶體驗的完整性。
喝茶過程中,美好的體驗來自於每一道水累加的感受。
比如第一水過喉,它會在你口腔裡留下痕跡。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會等到前一衝餘味完全褪去再喝下一衝,而是茶湯喝盡之後,便衝下一水了。
如此,整個飲茶的過程中,每一道水的餘味,會交織相融,或許會形成巨大能量,像海上日出那樣噴薄而出,讓人體會到汩汩生津,唇齒留香。
這樣的感受,才更加美妙。
《5》
另外,巖茶的審評,也是不喝還魂湯的。
到了秋冬季,巖茶各路大賽的烽火,將會此起彼伏地點燃。
每場比賽,都需要用專業的審評工具,專業的審評流程,專業的審評人員,來對參賽巖茶們進行全方位綜合的評定。
在這個評定的過程中,是不可以留還魂湯的。
是需要一道一道按順序喝下來,把前三道水完整品完,才能客觀地判斷一款茶好壞的。
並且,第一衝,便能讓專家們發現很多問題:
比如茶葉保存不好,黏附了雜味異味,這些表面物質,更容易落於第一水裡,在沸水的激發下,顯現出來,讓我們馬上能發現這一重大缺陷。
比如茶葉返青,由於第一水茶湯芳香物質浸出少,沒了濃鬱的茶香與茶味的幹擾,這返青生成的生澀和青感就顯得明目張胆起來,讓我們一喝就抓個現形。
比如品鑑老叢水仙,我們更應該從第一水開始感受叢味,第一水的叢味,尤其清晰,後面水仙的品種香——蘭花香浸泡出來之後,與叢香混合,反倒讓叢味顯得不那麼單純、不那麼清晰了。
還有好山場的巖茶,第一水會出山場帶來的氣韻,喝一口讓人神清氣爽,而放涼後放到最後喝,便會失了這種感受,山場甜韻是否還在因茶而異,卻生生遺失了那第一口的美好。
所以,喝茶嘛,按著常理來是沒錯的,以前人怎麼就沒啥「還魂茶」的說法,現在人愛折騰,搞神秘,玩花樣,背離初衷,失去本色。
茶要是不好啊,再怎麼泡也還不了魂!
《6》
關於還魂湯究竟要不要喝,村姑陳充分發揮了和稀泥的本性:可以喝,但也要適當留下一小杯。
比如兩個人一起喝茶,一公道杯衝出來,正好分三杯,那就一人喝掉一杯,餘下那一杯,留作還魂湯。
這樣一來,既喝到了第一衝,完整地領略到了一泡巖茶最初和最終的美好,並且還可以留下一點茶湯,等到茶滋味徹底淡去之後,再來回味最初的這份純真。
豈不妙哉?
薛寶釵和林黛玉只能娶一個,怎麼辦?
那就娶秦可卿好了,她小字兼美,可不就是身兼寶黛之長麼!
看完這篇文章
# 您或許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閱讀
▼
2020年,小陳茶事「白茶春茶筆記」
完結篇:這一年,太姥山的改變
第36篇:今年白茶總體產量如何?
第35篇:水潤萬物,雨生百穀,穀雨茶歸來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園的鳥語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氣對今年白茶的品質有什麼影響?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種病,看到白茶就想採
第30篇:直播選茶,一天試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園寫稿是種什麼感受?
第28篇:親民冠軍春壽眉來啦
第27篇:沒有烘乾的白茶有什麼特徵?
第26篇:太姥山版《石頭記》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內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質有哪些變化?
第23篇:茶農的鳥槍換炮
第22篇:白茶裡的花香,來自茶園邊上的野花嗎?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瘋狂的古樹茶
第19篇:幾張圖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級
第18篇:特級、一級、二級白牡丹的區別
第17篇:為什麼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愛
第16篇:下雨天,試毛茶正當時
第15篇:白毫銀針進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場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過客們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霧
第12篇:捉急,春白茶還在採就急著催上市
第11篇:緣何牡丹王成為新茶友的摯愛
第10篇:半山已經採牡丹王,山頂還在採銀針
第9篇:茶農們的笑臉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農的未來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農一天賺多少錢?
第5篇:白毫銀針裡的中庸之道
第4篇:試毛茶是一場與飢餓的戰鬥
第3篇:日光萎凋了兩天的毛茶白毫銀針什麼滋味?
第2篇:白茶裡頭採的都是米針麼?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開始少量採摘了!
……
▼
2019年,小陳茶事「白茶春茶筆記」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筆記的結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個夢
第36篇:茶得微風拂,春逢穀雨晴
第35篇:為什麼現階段的新白茶不能壓餅?
第34篇:為什麼採摘春壽眉的茶農特別少?
第33篇:賈府四豔,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個等級!
第32篇:從湘雲到寶釵,戲說白牡丹和春壽眉的區別
第31篇:我賣了三十年鐵觀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遠叫不醒那些裝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買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壽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壽眉迎來主場,湯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嵐坐看風吹雨,雲捲雲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霧,為何高山雲霧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來春壽眉
第24篇:春茶季茶農的朋友圈
第23篇:為什麼不建議在春茶季的時候上山尋茶
第22篇:挑撿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術活!
第21篇:兩年時光,終於等來清明白牡丹
第20篇:太姥銀針誕生記,講講白毫銀針的分選!
第19篇:萎凋槽出來的白茶,沒有收藏價值?
第18篇: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與花香如何轉化?
第17篇面對外省銀針的大舉入侵,福鼎茶農在想什麼
第16篇:教你分辨外省銀針和福鼎銀針的區別!
第15篇:福鼎茶農的新變化:農殘檢測機!
第14篇:論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荒野白茶採摘正當時!
第12篇:以為買的是白毫銀針,其實,它是牡丹王
第11篇:科普:從外觀上分辨白毫銀針和牡丹王
第10篇:哪來那麼多拋荒和荒野白茶餅?
第9篇:路邊,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廣告牌
第8篇:現階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買!
第7篇:採茶的從來都是老嫗,哪來的少女?
第6篇:春茶季,那些關於福鼎白茶的認識誤區
第5篇:講講白茶的第二級拋荒白茶
第4篇:那個穿茶服在茶園擺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你造嗎?白茶,也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第2篇:頭採米針緣何成為茶界網紅?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開序幕
……
……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作者 | 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
↓長按二維碼,關注小陳茶事↓
小陳茶事國慶節七天樂第五天專場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小陳茶事國慶節七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