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口罩業之殤:生產出口大國,前三品牌加起來卻不到20%市場份額

2020-12-25 中國紡織網

  2020年,註定將是一個人們揮之不去的沉重之年。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突然爆發並迅速蔓延開來,至今仍在全球肆虐。疫情的爆發使平時名不見經傳的口罩重回了大眾的視野,並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標配;甚至在很多國家、地區及場所還被強制性使用,從而一躍成為各國爭搶的重要戰略防疫物資。

  中國作為疫情最先爆發並被成功控制的國家,已率先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生產、生活已全面恢復正常。作為產業鏈及工業化體系最完整的國家,中國正成為全球防疫物資的重要供給國,為全球應對疫情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7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披露:中國在滿足國內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礎上,想方設法為各國採購防疫物資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便利,打通需求對接、貨源組織、物流運輸、出口通關等方面堵點,暢通出口環節,有序開展防疫物資出口。採取有力措施嚴控質量、規範秩序,發布防疫用品國外市場準入信息指南,加強防疫物資市場和出口質量監管,保質保量向國際社會提供抗擊疫情急需的防疫物資。3月1日至5月31日,中國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其中,口罩706億隻,防護服3.4億套,護目鏡1.15億個,呼吸機9.67萬臺,檢測試劑盒2.25億人份,紅外線測溫儀4029萬臺,出口規模呈明顯增長態勢,有力支持了相關國家疫情防控。1月至4月,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發送貨物量同比分別增長24%和27%,累計運送抗疫物資66萬件,為維持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通、保障抗疫物資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在新冠疫情前,中國就已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與出口國,工商註冊經營範圍含有「口罩、呼吸防護」的企業有16625家,日產能可達2000萬隻;2019年中國內地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佔全球年產量的50% ,產值達到102.35億元。

  自今年疫情爆發以來,到3月底又有9000多家左右企業加入口罩生產行業,產能也出現爆發式增長,目前日產量已達2億隻以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與出口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可令人悲哀的是作為口罩生產與出口大國,中國的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卻極低,排名前三的品牌佔有率加在一起尚不足市場份額的20%;而80%以上都被來自美國的3M和霍尼韋爾,還有日本最大的口罩製造商尤妮佳給瓜分了。這些國外品牌的價格,往往是國內價格的10倍以上。

  從「2019年中國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產值102.35億元」這組數據中就不難獲知:每隻平均2元多。低質、低價是中國口罩產業的主要特性。媒體披露的中國口罩產業現狀也的確如此:很多企業都是從生產技術門檻很低的製作棉籤、棉球起步,升級至生產醫用口罩、墊單、防護服等一次性防護用品,逐漸形成了行業慣性——嚴重缺乏技術創新與研發能力,長期停滯於大量生產低值、薄利的民用口罩與普通醫用口罩,靠慘烈的價格競爭維持生存。廣東某口罩生產規模企業,年產各類口罩可達10億隻,產值則只有5000萬,每隻平均收入5分錢。代工企業的利潤則更薄:江蘇某口罩廠老闆表示,一年給日本代工口罩3億隻,每隻出廠價僅2分錢,每隻賺不到5釐錢!

  中國口罩行業這種企業數量大、規模小的屬性,令行業整體表現為隨波逐流,單一靠市場驅動的生存模式,先後在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2013-2017年中國北方冬季被嚴重霧霾困擾及今年的新冠疫情這幾個大時間段均出現了「先井噴、後斷崖」的巨大波峰浪谷。

  一家醫學檢驗儀器網站統計數據顯示,疫情前,國內雖有1.6萬多家企業註冊經營範圍含有口罩,但卻只有358家生產企業具備有效的「醫療器械產品註冊書」,其中僅有56家具備「醫用防護口罩」的生產能力,149家具備「醫用外科口罩」的生產能力。而因為N95口罩需取得NOISH認證,具備此資質的企業就更少。

  CDC近日在官網上列出了同時獲得NOISH與FDA兩種認證、可供應N95醫用防護口罩的34個全球品牌/廠家與產品型號,也印證了這個中國口罩行業的巨大短板——34個全球品牌中原產地臺灣的有24個,中國僅有上海大勝、港凱是獲得這兩種認證的中國內地合規企業。

  品牌是一個國家製造業的靈魂。一個國家的世界級品牌質量等級越高、數量越多,製造業在國際貿易中的成功率就越高、話語權就越大、國際地位就越高、附加值就越高、國際盈利能力就越強。

  極度缺乏設計創新與品牌創建能力,已凸顯為阻礙當下中國口罩與防護用品行業發展的最大痛點。不管是醫用還是民用,口罩與防護用品的屬性都是「個人用品」。用戶體驗設計的優劣,直接關乎產品是否能夠被用戶樂意使用、反覆購買使用,關乎品牌的市場影響力與企業的可持續成長。對跨界進入這個行業的大企業、創業公司來說,這恰是一個從初始起即把打造設計驅動型品牌、創造極致用戶體驗置於新公司、新業務核心的最佳時機,向3M等行業一流品牌以及高度注重設計創新力的世界級品牌學習,將設計思維融入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市場營銷與售後服務,從0開始謀划具有協同創新架構與長遠生命力的BDD品牌。

  中國口罩業應辨識個人與醫用防護用品行業的發展方向,除保留一部分疫情中快速上馬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產能外,儘快向N95級產品的產能建設升級。通過戰略投資,收購、兼併一些具有N95級產品代工能力的現有中小企業洗牌行業,快速提升行業的整體研發創新門檻,逐步整合出由數百家、數十家中大型品牌企業為核心的產業新格局,形成一批能夠具備日產N95級口罩年產能3億隻以上、年產值50億以上的規模化優勢科技品牌企業,並在綜合創新實力上對標3M等歐美品牌。

  當前疫情的全球泛濫與蔓延,造成了世界物資供應鏈體系性的脆弱,中國企業應該充分抓住有利時機,一方面抓緊國際品牌的評價與認證,另一方面提高技術、品質和文化的附加值,使其產品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中國製造

  站在疫情的「風口」上,國人需要一隻能夠擋住病毒的高質量口罩,更需要一個扛起中國製造形象的品牌大旗。跨界而來的企業尚可以分得「一杯羹」,口罩領域的自主品牌更要抓住機遇,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形象,沉澱屬於自己的品牌資產。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口罩作為個體安全防護的應用習慣日益受到大眾重視,已迅速成為乾淨空氣領域不可或缺的民用消費品之一,行業增速有望大幅提升,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預計2020年大陸地區的口罩產值將達到2357.5億元,其中,醫用口罩的產值比例將有大幅提升,比例將超過94%。

  世界各國爆發出的巨大口罩市場剛需,要求全球供應鏈必須積極應對。中國口罩行業以及眾多創新實力強大的力量會洞察、抓住這個前所未有的重要發展機遇,以資本+科技+設計的協同創新,構建出一個當下緊急應對防疫需求,未來謀劃良性成長的全新產業大變局。

  新冠病毒肺炎會讓人類社會產生深層次的認知變革:未來面對的最大挑戰,不再是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軍事戰爭,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各種病毒之間發生的剿滅疾病、護佑生命之戰。因此,包含醫藥研製、醫療器械、防疫防護等產品在內的「大健康產業」的重要性已成為面向未來的「新軍火產業」。這一認知的變化,會讓置身於此產業的所有行業獲得巨大發展契機。

  突然放大的全球市場需求、長周期高位運行、政府、社會與大眾對口罩及防護用品認知的改變,聚合出一個巨大的創新創業窗口。而把它放在2020全球大健康產業13.393萬億美金、中國9萬億RMB背景下,會令很多具有格局視野的投資人與科技創新、設計創新者合夥組建創業公司,在資本支持下整合創新驅動力,尋找有資質的供應鏈生產資源、渠道平臺聯手創建創業公司,研製新物種產品,打造新商業模式,孵化具有未來成長力的創新型企業。

  在各行各業普遍和廣泛進行商業創新的時代,企業如果不主動創新,跟上商業環境變化,就會被時代拋棄。在商業創新的大浪潮中,技術力量至關重要,滴滴、餓了麼等企業的崛起都是通過新技術與商業融合,實現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才最終重塑商業模式。

  目前,中國已處於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而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為中國口罩業從生產出口大國向口罩強國的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只有緊緊抓住和利用好這個機會,實行彎道超車,不斷強化品牌建設並推出更多擁有完全獨立智慧財產權、彰顯中國創新智慧的防護新產品。才能早日成為口罩生產強國並躋身於「世界級」品牌之林,從而實現中國口罩的真正價值,為中國及世界人民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務。

相關焦點

  • 中國是口罩生產大國,口罩卻「一貨難求」,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
    根據生意參謀數據顯示,1月21日至27日這幾天時間裡,淘寶平臺搜索量最高的口罩品牌分別是3M、穩健以及霍尼韋爾這幾個品牌。但是這三家公司的主業卻並非口罩,其中3M和霍尼韋爾旗下暢銷的產品分別為KN95口罩。對此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佔領中國口罩市場的,大部分都是國外品牌呢?
  • 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卻沒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
    我們的排名確實人均不怎麼樣,就連不產茶葉的俄羅斯人均喝茶都是中國的人均的2倍。可以看出外國人比我們茶發源地國家更愛喝茶。儘管中國的人均少我們確實茶葉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這主要是我們人多,中國確實茶葉生產大國,2017年總共生產了255萬噸茶葉,全球排名第一,佔全球茶葉總產量44.8%,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茶葉大國。
  • 近20天累計生產口罩5.7億隻 國產口罩企業有望彎道超車
    與此同時,多國出現疫情對口罩的需要亦打消了部分生產企業的擔憂,甚至表示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前提下,正在密切關注並考慮未來的出口機會。時下,一場供銷與倒逼企業潛能激發的博弈正在上演,未來的市場被業界視為優質口罩的「舞臺」。
  • 為何口罩市場3M一家獨大,我國卻沒有像樣的口罩品牌?
    我國消費者對口罩的認知大都來自於前幾年瘋狂的霧霾天氣,在此之前幾乎沒什麼人戴口罩,霧霾時期口罩銷量激增才讓這個行業迎來一絲暖意。然而即便是現在,大多數中國人也還是不習慣戴口罩。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王文華告訴市界,目前國內很多口罩生產企業都是跨界而來,整體呈現小而多的特點。
  • 為什麼中國沒有像樣的口罩品牌?
    我國消費者對口罩的認知大都來自於前幾年瘋狂的霧霾天氣,在此之前幾乎沒什麼人戴口罩,霧霾時期口罩銷量激增才讓這個行業迎來一絲暖意。然而即便是現在,大多數中國人也還是不習慣戴口罩。 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王文華告訴市界,目前國內很多口罩生產企業都是跨界而來,整體呈現小而多的特點。
  • 中國為自行車內胎生產和出口大國 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中國為自行車內胎生產和出口大國 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廣闊作為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製造的主要材料,自行車內胎市場也將隨著我國自行車產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自行車這種集代步、健身、娛樂、時尚於一身的器材越來越受大眾青睞。
  • 中國將向韓出口500萬隻口罩,外媒:韓國被取代,中國製造無可替代
    今後中方還將繼續向韓國出口口罩。此前,中國已決定向韓國援助110萬隻口罩和1萬套醫用防護服。我們知道,此前韓國製造的口罩也在全球一些市場進行銷售,而通過此次中國將向韓國出口口罩的現象,則可以看出,中國製造的商品正在憑藉強大的生產能力替代韓國製造的部分商品。事實上,這僅僅是韓國製造的韓國貨正被取代的一個縮影。路透社數周前曾報導稱,韓國製造正在被不斷崛起的中國製造鯨吞。
  • 4家中企獲批向美國出口口罩!中國生產的KN95口罩正式獲美國認可
    據北京商報報導,4月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網站一則新文件顯示,中國有四家口罩企業的KN95口罩已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這意味著按照中國標準生產的KN95口罩得到美國監管部門的正式認可。
  • 中國積木市場競爭激烈,誰在分食樂高的份額?
    積木是玩具市場中佔比最高的品類,近年來積木行業經歷了野蠻生長之後進一步洗牌,一些注重創新、優質的積木品牌成長起來。眾所周知,樂高是全球最大的積木品牌,在中國市場,樂高依然保持第一的位置,數據顯示,樂高在線上各平臺穩居於玩具品類銷售第一,主要銷售平臺是京東,佔比超過50%,其次為天貓+淘寶。線下,樂高目前已經開出3家旗艦店店,93家授權專賣店。
  • 自行車出口暴增 但快錢沒口罩好賺
    讓吳亞萍收穫如此業績的,不只是出口需求的激增,還有內銷市場的反彈助力。  最近,「俄羅斯自行車的銷量已達去年60倍,西班牙市場激增超22倍,義大利和英國也增長4倍左右」的數據吸引眼球。不過,作為自行車製造和出口大國,全球自行車市場需求的明顯增加並沒有給國內供應鏈帶來高度一致的樂觀。
  • 市場細分與品牌隔斷
    這三個要素企業發展戰略、這個產業世界發展的趨向、這個企業本身的現狀也決定這個企業是不是實施多品牌戰略,怎麼去實施,根據市場的需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確定我們的發展戰略。  主持人:但是就像剛才我們講到那個故事一樣,三個小狐狸在自然選擇當中被淘汰掉了,只剩下兩個,你擔心不擔心推向市場的這些獨立的品牌要有一些也會最終被淘汰掉?
  • 中國企業出口口罩需注意的法律問題
    隨著逐步復工復產,中國開始向其他國家大量出口口罩等防疫用品。3月28日,荷蘭聲稱在中國採購的口罩有46%不符合歐盟標準,荷蘭衛生部宣布下令收回已發往醫療機構的大約60萬隻從中國進口的口罩。一些西方媒體藉此大肆炒作「中國醫療產品質量問題」。隨後中國商務部、外交部霸氣回應:「中方企業發貨前已明確告知荷方這批口罩是非醫用口罩,出口報關手續也是以『非醫用口罩』的名義履行的。」自此,口罩烏龍事件真相大白。
  • 外國人喜歡用什麼手機,各國家手機品牌市場份額排名
    世界上各個國家都使用什麼品牌的手機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美國在美國市場,市場份額排在前五的依次是蘋果、三星、LG、摩託羅拉、一加。雖然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使得大家很反感美國,但是美國國民非常依賴自己國家的品牌。
  • 東南亞空調市場潛力十足,中國品牌在當地表現如何?
    進口方面,由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關稅優惠,中國是東南亞空調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隨著東南亞空調需求的上升,中國在東南亞空調進口中的份額和規模有望擴張。東南亞空調市場以日韓品牌為主,中國品牌進入較晚但持續發力。日韓品牌進入東南亞空調市場較早,目前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東南亞本土品牌也在崛起,但受限於自主創新能力,難以與日韓品牌抗衡。
  • 千軍萬馬做口罩,專業市場空間巨大,未來口罩長這樣
    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中,民眾被強制要求佩戴口罩。20 世紀,口罩愈發在臨床中與傳染病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20世紀60~70年代,為降低工業粉塵對健康造成的損害,工業防塵口罩開始出現。 彼時,3M公司研發了基於無紡布與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從1967年開始生產防塵口罩,自此逐步成為全球口罩行業領導者。
  • 日本100萬防疫口罩援馳中國:口罩大國製造商正加班加點
    這個口罩大國的製造商正加緊生產:1月17日起,尤妮佳由正常工作時間生產,改為24小時生產;總部在日本仙臺的廠商Iris Ohyama在春節前一周的訂單是之前的三倍,其中國工廠也加緊了生產。2000年之後,無紡布口罩逐漸取代了紗布口罩。之後,每隔數年就出現的傳染性疾病,非典、禽流感、伊波拉、中東呼吸綜合症等,加速了日本相關科技的研發。
  • 一年進帳2200億,這家全球最大口罩企業,在中國獨佔90%市場份額
    來源:九哥財經近段時間,肺炎冠狀病毒爆發,口罩遭瘋搶。口罩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且今年的春節大家都不敢出門了,就算要出門,也要全副武裝,口罩便成為出門必需品。口罩也成為了全國熱銷的產品,據了解,疫情期間,口罩一天的銷售量相當於過去幾個月的銷量,許多店鋪的口罩都被賣脫銷。說起口罩,其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N95口罩了,而在眾多的口罩製造廠商中,在中國,口罩品牌大受追捧的企業,那就是美國的3M集團。
  • 自行車出口大增五成 中高端自行車變速器緊缺
    我國是自行車產銷大國。隨著環保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新商業模式的湧現,這幾年,我國自行車行業加速升級,中高端化趨勢明顯,一千元以上的自行車在市場上銷售火爆。  某國際體育品牌中國區自行車運動品牌經理趙躍武:今年中高端自行車的銷量有近100%增長,旅行自行車、摺疊車、山地車、公路車等車型銷量都非常好。  近年來,自行車產品中高端化趨勢明顯。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千元以上自行車產量連年增長,2019年千元以上自行車產量佔總產量的比重已達13.7%,預計2020年將繼續提升。
  • 家居內銷市場、出口市場兩重天
    二次裝修市場訂單份額大大增加,不斷考驗設計師設計功力;賣場線上線下的融合也更加深化,在做好新營銷方式的同時,消費者的體驗感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家具市場也是機遇滿滿,爭奪內銷市場的同時,打開外銷、爭取更多國際市場份額也很關鍵。展望2021年,家居市場或將在變中突破,未來可期。
  • 中國化妝品正逐步進入日本市場,日韓彩妝大國地位岌岌可危?
    近年來,隨著國產化妝品牌的不斷努力,不僅開拓越來越多的國內市場,連海外市場都開始反攻了。如此發展,會撼動日韓彩妝大國的地位嗎?    中國化妝品正逐步進入日本市場  據日本相關媒體報導,中國化妝品品牌正在日本市場逐漸提高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