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破解社會矛盾糾紛「疑難雜症「 泰山區:搭建三級「雙周聯

2020-12-22 大眾日報

泰山區面對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開發、老舊小區管理等引發的基層矛盾糾紛多樣化、複雜化的局面,圍繞「富強和美泰山區」整體布局,以「強化基層基礎提升、突出改革創新引領」為主線,大膽改革、勇於突破,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方法途徑,創新建立由區政法委牽頭的社會矛盾化解三級「雙周聯席會議」制度,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諧因素,有效防範社會重大風險,各類複雜疑難矛盾糾紛得到高效化解。

搭建矛盾化解平臺

泰山區是泰安市的主城區,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管理、重點項目開發、涉軍維穩等引發的矛盾大量增加,且涉及面廣、問題多樣化的複雜矛盾和疑難信訪案件佔比日漸增多,靠傳統「背靠背」式調處成本高、效率低,有些案件久調不下,成為「骨頭案」「釘子案」。

「搭建三級『雙周聯席會議』制度,是有效破解『疑難雜症』的重要平臺。」泰山區司法局局長張力介紹說,創新建立由政法委牽頭的三級「雙周聯席會議」制度,區級「雙周聯席會議」按照「1+N+1」模式,由政法委牽頭,公、檢、法、司、信訪等部門參與,針對每個街道鎮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提交、研判、交辦、處結的程序,兩周召開一次,著重解決重大疑難矛盾糾紛;街道鎮「雙周聯席聯調會議」由黨(工)委副書記牽頭,綜治、信訪、法庭、檢察室、派出所、司法所、民政辦、法律服務所及相關部門參加,兩周召開一次,重點解決本轄區重點矛盾糾紛;社區村「雙周議事會」由支部書記牽頭,調委會成員和網格調解員參加,兩周召開一次,排查轄區內苗頭性矛盾糾紛,做好及時調處化解工作,搭建起了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化解矛盾的工作平臺。

「雙周聯席會議」聚焦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聚焦集中化解涉法涉訴信訪積案,主動回應群眾訴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涉法涉訴存量,控制增量;二是聚焦協助研判分析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風險和疑難問題;三是聚焦分析研判個別長期損害公共利益,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遺留問題;四是聚焦街道鎮提出要求幫助解決的難點問題;五是聚焦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問題的預測預警預防。

泰山區依託雙周聯席會議,不斷完善屬地與政法機關互幫互促工作機制,推動政法工作重心下移、工作下移、力量前移,促進各類社會矛盾小事不出社區村、大事不出街道鎮,重大疑難複雜問題在區內得到依法化解和穩控。自2017年成立雙周聯席會議以來,會議已召開70次,分析研究300餘個問題,徹底處結98起歷史遺留問題,各類群體性問題得到有效穩控。

健全矛盾化解機制

為實現 「小事不出社區村、大事不出街道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泰山區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完善三級「雙周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

整個工作流程共分六步。一是問題提交。街道鎮(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堅持守土有責,恪盡職守,千方百計地做好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對切實需要政法機關協調解決的涉法重大矛盾和重大問題,提前一周報聯席會議辦公室。

二是分析研判。聯席會議辦公室對街道鎮(部門)提交的問題材料,進行匯總登記,按照辦理程序將材料分發轉交至各政法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並明確一名班子成員牽頭提前進行專題研究,提出問題處置建議和方案,並及時與問題提報單位和聯席會議辦公室進行對接。聯席會議辦公室匯總情況後,提出會議方案,籌備召開會議。

三是部門會商。區分兩個層面召開會議,研究問題:對涉及範圍廣,情況複雜,可能對全區社會穩定造成重大影響的問題,在區級層面召開會議,街道鎮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對涉及範圍小,相對集中的個性問題,由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人員到街道鎮(部門)現場辦公。

四是落實交辦。聯席會議辦公室將會議確定的事項交辦各有關單位。各單位一周內報告進展情況及處理結果。

五是跟蹤解決。聯席會辦公室負責議定事項的跟蹤問效,對一次不能處理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必要時再次召開聯席會議進行研究,直至問題妥善解決。

六是及時處結。聯席會議議定事項辦結完畢後,問題提交單位及時形成結案報告,報區聯席會議辦公室備案,為以後處理類似問題提供遵循。

落實矛盾化解措施

泰山區始終堅持「息訴罷訪、事要解決」這一導向,堅持分類施策,靈活運用司法介入、救助幫扶、依法打擊等多元化手段化解矛盾。

首先是集中化解。充分發揮「雙周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作用和政法部門的主體承辦作用,量化任務、掛圖作戰,切實形成工作合力,成功化解了上訪達17年、在全國信訪系統掛了號的夏某某房屋糾紛和有重大社會隱患的宋某案件、榮某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其次是幫扶救助。通過入戶走訪等方式,對生活確實有實際困難的信訪戶開展司法救助,在一定範圍內解決了部分上訪、信訪案件,緩解了政法各部門的信訪壓力。先後支出司法救助資金30餘萬元,有效化解了社會遺留問題。

再次是律師法工參與。每次召開聯席會議,區司法局均派律師、法律工作者參與,運用專業知識、發揮法律工作者公信力優勢,從法律專業的角度為聯席會解決信訪問題提供相關法律法規條文、適用範圍、案例解讀、潛在風險等信息,有效提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質量及群眾滿意度。

最後是依法處理。制定《泰山區治理非正常上訪工作暫行辦法》,為依法打擊非訪活動提供遵循。對信訪活動中的一般違法行為,進行嚴肅批評教育;對進京非正常上訪的當事人,由居住地公安機關進行教育訓誡;對不聽勸阻,連續多次進京非正常上訪的,根據情節予以依法處理;對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依法嚴肅處理;對非法上訪牟利的,組織、策劃、煽動聚集上訪的,堅決依法予以打擊,有效維護了社會秩序。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劉德磊 報導)

相關焦點

  • 宜城推行「協商在一線」 破解社會治理「疑難雜症」
    宜城市政協主席楚定立14日介紹,2019年5月以來,該市按照省政協部署,積極探索「協商在一線」試點工作,聚焦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堵點、痛點、難點選題,成為各界群眾表達訴求、知情明政、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協商進社區15天 拿下「燙手山芋」地處宜城市城鄉接合部的宋玉社區,下轄2個商住小區、1個商圈市場,居民來源複雜。
  • 晉江市人民法院:創新探索「網格調解」,讓矛盾糾紛化於未發
    為破解「案多人少」的難題,各級法院都在推進多元解紛機制,晉江市人民法院也探索創新出了「網格化 人民調解」的機制。那麼這是什麼樣的機制呢,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陳水深:2018年以來,晉江市人民法院立足訴源治理,推進繁簡分流,探索創新「網格化 人民調解」機制,有力推動糾紛解決方式從「司法一元」向「社會多元」轉變。
  • 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在基層
    建立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調處服務,是呼和浩特市創新社會治理、積極探索建立貼近群眾、服務百姓的新舉措。呼和浩特市委要求,四級服務中心嚴格按照標準建立,實行集中辦公、集約管理、集成服務。
  • 「品牌調解」處處開花——寧晉縣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紀實
    搭建平臺 完善架構寧晉縣將「防範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作為全縣治理體系建設的切入點,通過搭平臺、建體系、強隊伍,建立縣域「三級平臺+四級網格+N個群眾組織」的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體系。整合調解資源,推動調解工作向重點行業領域延伸,完善司法調解組織,建立健全了首接首調責任制、聯調聯處、訪調訴調對接、案件分流等十項工作運行機制,在全縣範圍內,建立了矛盾糾紛動態排查、網格化管理、分析研判、預防預警等工作制度,推進三調聯動,構建起大調解格局。目前,全縣共有縣、鄉、村三級調解組織440個、調解員1552名。
  • 一應俱全的矛盾化解「超市」來了!鹿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
    ,該中心的揭牌意味著鹿城矛盾糾紛化解從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動治理向主動治理、突擊治理向長效治理、單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的重大轉變。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工作人員陳丹告訴記者,該中心設立公共法律服務、訴訟服務、聯合接訪、勞動監察仲裁、矛盾糾紛調解、綜合信息指揮、警務服務、心理服務等8大功能區,充分整合區級綜治中心、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九大工作平臺,以及紀委監委、政法委、信訪、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勞動仲裁等23個部門力量進駐,面積達4400平方米。
  • 「三級調處」整合聯動 天津如何調出社會和諧音
    讓帶著怒氣或愁苦而來的群眾滿意而歸,是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員秉承的宗旨。構建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是天津市學習借鑑浙江安吉經驗,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機制創新,切實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重要舉措。
  • 漢陰:矛盾排查化解多元化助推基層治理精細化
    在優渥的交通、地理條件帶動下,漢陰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經濟快速發展促進利益格局多元變化,引發社會關係交織化、矛盾糾紛主體和觸點多樣化。全縣每年債務欠薪、婚戀情感、土地邊界等各類矛盾糾紛在2000起以上,如得不到及時化解,極易發生「糾轉民」、「民轉刑」甚至「刑轉命」案件,嚴重影響基層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
  • 矛盾糾紛「掛號問診」 聯席會議解難化憂 矛盾調解在這裡「一碶和...
    9日,在寧波北侖區大碶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以下簡稱「大碶街道矛調中心」),壩頭社區興盛家園小區的業主代表、業委會主任和街道垃圾分類辦公室工作人員圍繞垃圾桶的擺放問題,好好地議了議。「社會治理『最多跑一地』·全國法治媒體浙江行」主題採訪團的記者們也坐下來認真傾聽、現場採訪。
  • 河口團區委「123」工作法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少雙 通訊員 車純鳳去年以來,河口團區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動員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體系建設,全面深化青春向網格報到行動,探索「123」工作法,將團的力量下沉到社區,引導青年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展現青春作為
  • 廣饒縣廣饒街道建設社會治理「調解站」 打造和美新街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東營報導2020年,廣饒縣廣饒街道全力貫徹落實市縣社會治理三年行動部署,啟動以「聯動融合、多元善治」為主要內容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專業化、精細化、聯合化」,破解了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難題
  • 浙江麗水:加強行政裁決工作化解矛盾糾紛顯成效
    麗水市著力加強行政裁決工作,全力把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初發階段,有效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2020年全市行政裁決數量1021件,調解結案率98%以上,調解數量、調解結案率均居全省第一。
  • 鹿城法院訴前調解 為小額債務糾紛當事人有效化解矛盾
    「其實徐女士的糾紛事實清楚、案情簡單。我們引導當事人選擇立案前委派調解,讓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聊一聊,矛盾應該能化解開來。」鹿城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負責人胡佳穎法官介紹說,通過法官牽頭化解,人民調解員參與調解,雙方最終和解。這才有了開頭徐女士來法院撤訴的一幕。
  • 泰山區辦理「九地區商事登記互認聯盟」首張執照
    同時,本人正在泰山區,還有業務需要辦理,不方便回肥城。在了解到泰安市已實行企業開辦「全域通辦」、「全市通辦」,而且泰山區、肥城市等9縣市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已加入區域政務服務一體化「商事登記跨區域通辦互認」合作框架協議後,該負責人來到泰山區政務服務大廳尋求幫助。
  • 銀州區75個評理說事點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銀州區75個評理說事點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今年以來,銀州區積極推進評理說事點建設,目前,全區75個評理說事點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發揮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的積極作用。
  • 瑞安市司法局創新矛盾糾紛立體式調處 搭建多元化解展示臺
    瑞安市司法局創新工作方法,採用資源拼盤、人員重組的方式,及時分流、調處縣鄉兩級矛調中心各類矛盾糾紛,1—11月,全市各人民調解組織化解各類矛盾糾紛9962件,涉及金額5.18億元。一、「鄉賢調解」+「精英調解」,兩大陣營雙珠合璧。
  • 廣饒縣81個調處中心化解矛盾在基層
    今年5月份網格員了解情況後上報村「兩委」和社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但效果不理想。網格員又聯繫了擔任該村法律顧問的東營市大正法律服務所主任任樹叢。最終在各方努力下,賈興華同意分期還款,糾紛圓滿解決。面對社會轉型時期矛盾糾紛主體多元、類型多樣、化解難度加大的難題,今年廣饒縣積極搭建「三級平臺」,構築「全覆蓋」組織網絡體系。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有效教學」亟待破解的「三對矛盾」
    為了防止新方位下思政課教學出現「內捲化效應」,有必要積極重視並努力破解影響其「有效教學」的三對矛盾:一是泛娛樂化「形式」與學理化「內容」之間的矛盾;二是定性闡明與實證舉例之間的矛盾;三是講好中國故事與樹立世界眼光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新時代;思政課;有效教學;矛盾  [作者簡介]劉順:博士,上海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 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旅遊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指導的通知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供涉疫情旅遊領域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服務,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法律保障,特制定如下意見。 (二)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體系,鼓勵調解員、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積極參與化解涉疫旅遊糾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
  • 積極學習「楓橋經驗」 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平度樣板」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權屬、家庭鄰裡、贍養撫養、物業房產、醫療衛生等矛盾糾紛也日益增加。為此平度市積極學習「楓橋經驗」,結合市情,開創了「四四聯動」+「智慧調解」的大調解體系,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搭建「四級平臺」,做好矛盾糾紛的「傾聽者」
  • 社區治理的「武侯經驗」:創新信託物業模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這是把居民利益性公共生活納入制度化、規範化運作的有益嘗試,從源頭上、根本上消除物業矛盾糾紛的制度設計。本期「善治成都」,記者專訪武侯區委社治委機關黨委書記朱江,他以破解小區治理難題為目標,分享社區治理中「終結」物業糾紛的「武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