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阿短
圖片/電影《原諒他77次》
音樂/請你愛我--周柏豪、蔡卓妍
視頻/電影《原諒他77次》預告片
《原諒他77次》已經上映幾天了
作為一個港劇迷,我昨天還是出門去看了。
【當原諒已成為習慣】
也許有人看的時候會覺得無感,因為電影裡描述的有些事情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足以引起太多在意和爭吵。
是的,都是小事。
可是你不知道女人就是具備這樣為芝麻綠的事兒噼裡啪啦的本性嗎?
在電影裡Eva原諒Adam的第一件事是「遲到」。
其實「遲到」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誰沒等過遲到的人?
從前的我好像一直都是個很有時間觀念的人,約好的時間我都會提前到。
我不想讓別人等我,所以我選擇了等人。
初中的時候等朋友去逛街,十分鐘沒來打電話去催。她說,快到了快到了。
那時候是大夏天,用著中國移動神州行5毛錢一分鐘的電話卡,一個平時連電話都不捨得打得初中生,卻花了夠坐幾趟公交車的話費去催她。
最後等了三十分鐘人才到,那時的心情就像天氣一樣火冒三丈,所以我罵了她一頓。
到了高中的時候再等朋友去逛街,等待的三十分鐘裡我沒有打過一個電話,她到了之後和我說抱歉,我也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沒關係」。
也許有的時候人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習慣了「等待」,習慣了「原諒」,最後習慣了別人的「遲到」。
可是,有人習慣了等你,那就代表遲到是合情合理的事嗎?
【其實我沒有想像中那麼「愛吵架」】
看電影的時候有男同學說:女人實在太情緒化了,一件小事總能演一出大龍鳳。
是的,我承認。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愛情而失去理智,但若是該談感情的時候硬要談理智,那麼感情裡最真實的感性又該如何存在呢?
很多控制不住的情緒是因為愛和在乎,這不是要用愛這個字眼去綁架誰的必要遷就,而是因為感情本來就是不可控的事。
《那些年》裡面說: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同齡的女孩子永遠比男孩子成熟,而就是這種成熟往往讓男孩子招架不住。
大概男生是在愛情裡總是「遲到」的那個人吧。
還未學會愛便有愛人,還未學會體貼便要照顧別人,還未學會成熟便要負責任。
如果女人的本性就是情緒化,那麼男人的遲到就是永遠都不明白女人在生氣什麼,也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傷害到了別人。
有時候會為「不秒回」而吵架,有時候會為「忘記了答應過的事」而生氣,有時候會為「一個不對勁的表情」而生氣。
現實裡我們吵架的原因大多都只是小事,有些時候我們吵得面紅耳赤忘了爭吵因什麼而起,而追本溯源的時候往往會發現爭吵的源頭大多是「不足為道也」的瑣碎事。
這不是無理取鬧,不是閒著沒事幹非要吵一架,只是失望罷了。
不秒回我的時候是不是會有比我重要的人?我不是想吵架,只是想要知道自己在你心裡的重量。
答應過的事情就是承諾,既然承諾了就會有期待,我不是想吵架,只是想知道你在不在乎我。
不對勁的表情就一定帶來不對勁的心情,有些懷疑不是因為不信任,而是因為沒有安全感。
其實我沒有想像中那麼「愛吵架「,我只是比想像中要愛你、在乎你。
【要給一個人多少次機會才足夠】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後臺有朋友問我:你覺得究竟要給一個人多少次機會才足夠?
我啞口無言。
阿嬌在《原諒他77次》裡,扮演了「心跳快門」的店主,她說:7次太少,70個7次太多,我覺得一個正常人的忍耐力,可以原諒給人傷害77次。
我對這句話沒有什麼評價。
我認為「原諒」這個詞的正確用法,應該取決於你對「傷害」這個詞的定義和理解。
我認為「原諒」不應該用次數去衡量,而是用事情的重量去衡量。
我記得在某一期的《奇葩說》裡一名辯手列舉了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然後說:作為一個女孩子,我的心裡有一份清單。可怕的事情是,當你原諒了在清單最頂端的那件事以後,接下來的那些事如果不能原諒的話似乎會變得不太合理,最頂端的事情都原諒了還有什麼是不能原諒的?而原諒別人的心情往往只有委屈和忍受。
張愛玲說:愛一個人就是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但是一次又一次,容忍胡蘭成是漢奸,容忍他吃軟飯,原諒他有別的女人,甚至那個女人懷孕了還給他送打胎的錢。
卑微到塵埃裡,真的會開出花嗎?
原諒他,他真的會改嗎?
忍耐過度了會變成縱容,而當你太過縱容一個人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自己。
原諒他多少次才足夠
「遲到」了可以等嗎
你可以等多久
等三十分鐘算久嗎
等一年算不算久呢
等十年呢
原諒你的第一次是「失望」
原諒你的最後一次是「絕望」
失望是一點一點積累的
原諒是一次一次習慣的
當失望累積成了絕望
原諒也可以不再是習慣
最怕的不是習慣「原諒」
而是「原諒」變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我不想每次都等你
我不想等一個總是「遲到」的人
不是因為我等不起
大概是因為我知道
真正愛我的人是不會讓我等太久的
而我更害怕的是等來的不是「遲到」而是「不會來了」
有的時候不是不想原諒「遲到」
只是不想習慣「等待」
也許你根本就等不到一個「遲到」的人
因為他可能是「不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