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城市「七小龍」,能否帶動內陸崛起|新京報快評

2021-01-18 新京報網

  中西部的崛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不管是產業轉移,還是新型城鎮化,中西部地區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日益加大。

  近日,有媒體將2017年中西部GDP總量突破7000億大關的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7個城市,統稱為 「七小龍」。

  對此說法,我比較贊同。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即從「東西差異」變為「南北差距」。南北經濟失衡開始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難題。

  毫無疑問,東中西部經濟差距的縮小,有賴於中西部城市「七小龍」的帶動作用。

  改革初期,沿海地區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但當下,中國已經從外貿立國轉移到內需拉動經濟的時代,內陸腹地的重要性第一次開始凸顯。中西部的崛起也成為大勢所趨。不管是產業轉移,還是新型城鎮化,中西部地區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日益加大。

  事實上,中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更為重要的是,產業體系完備,生態條件良好,科教文化發達,加上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總量最大,面積最廣闊的經濟戰略區,逐步成為未來決定中國發展方向的新勢力。

  從城市定位和區位優勢來看,「七小龍」中包含了九大國家中心城市的四座,即武漢、鄭州、重慶、成都。在高鐵時代,這些城市也無一例外地成為區域性的高鐵樞紐,鄭州、武漢更是成為九省通衢之地。

  從城市規模和城鎮化率來看,這七大城市所處的省域,絕大多數都是人口規模超過5000萬的省份。這也意味著,這些城市發展成為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武漢、成都、重慶作為特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均已超650萬人,鄭州邁過500萬人大關。其中,鄭州的城市建成區面積與2016年相比增長高達11.6%。

  從地方經濟實力來看,2017年,這7個城市的GDP總量都突破了7000億大關。其中,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四個城市更是躋身了GDP萬億俱樂部的行列。「七小龍」的GDP增速均超過8%,其中有兩座城市更是超過了9%,分別是重慶的9.5%,長沙的9%。

  並且,個別城市的發展頗具亮點。比如長沙,過去十年,長沙GDP增幅位列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第二位。還有合肥,「七小龍」中,合肥原有的基礎最為薄弱,城市體量最小,但在過去10年間,合肥的經濟總量超越了濟南、福州等9個省會城市,在全國省會的排名中升至第9位。

  從城市人才的供給來看,「七小龍」中的武漢、西安是全國知名的高教中心,擁有豐富的高教資源及龐大的大學生數量。即便是高教資源體量小的長沙與合肥,也分別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大、中國科大等985重點高校。在這兩年的人才搶奪戰中,以西安為首的中西部城市更是拔得頭籌,佔儘先機。

  中西部城市「七小龍」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是強省會城市。這些城市作為強省會,近幾年集聚人才和資金等資源的能力越發突出。尤其是2008年以來,高鐵建設基本都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展開的。高鐵虹吸效應導致作為強二線城市的省會聚集優勢明顯,首位度加強。

  當然,這種強省會城市趨勢,或者說省域經濟「一城獨大」的現象,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第一波沿海城市發展路徑中,省會城市與非省會城市齊頭並進(如廣東的廣州與深圳、浙江的杭州與寧波、江蘇的南京與蘇錫常、山東的濟南與青島)不同,或許這會是中西部崛起中均衡發展的隱憂。

  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中西部「七小龍」崛起:武漢、成都、重慶、西安、合肥、長沙、鄭州逐鹿
    01中西部「七小龍」的崛起?其實早在2013年,當時一家分析公司就有在其對於中國宏觀經濟報告中提出中西部「七小龍」的說法。不過當時這家公司提到的「七小龍」,是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內蒙古、廣西六省一市。
  • 中西部「七小龍」成超大城市儲備軍 4城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2008年金融危機後,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使得中西部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大大加快。在這個過程中,中西部的多個強省會城市(包括直轄市)也快速崛起,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大幅提高。
  • 中西部「七小龍」成超大城市儲備軍,4城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在這個過程中,中西部的多個強省會城市(包括直轄市)也快速崛起,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大幅提高。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中西部共有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7個城市的GDP總量突破了7000億大關,是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七小龍」。
  • 內陸「七小龍」GDP對比,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內陸「七小龍」GDP對比,誰的實力更勝一籌?改革開放後,中國沿海地區的城市紛紛崛起,迸發出了強大的經濟爆發力,起到了先鋒作用,尤其是廣東、江蘇、浙江、上海以及福建等地區,其發展速度非常迅猛,走在了全國的前沿。
  • 內陸「七小龍」決定中國未來
    改革初期,沿海地區在中國崛起過程中,起到了先鋒作用,江浙閩粵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領域,走在全國的前沿。狹義領域的沿海四傑,則是北上廣深,更成為中國最繁榮與發達的城市象徵。 大國崛起,前赴後繼。 當下,中國已經從外貿立國,轉移到內需拉動經濟的時代,內陸腹地的重要性,第一次凸顯。中國正式進入到海陸並重時代。
  • 羅天昊:內陸七小龍決勝中國未來
    改革初期,沿海地區在中國崛起過程中,起到了先鋒作用,江浙閩粵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領域,走在全國的前沿。狹義領域的沿海四傑,則是北上廣深,更成為中國最繁榮與發達的城市象徵。 大國崛起,前赴後繼。 當下,中國已經從外貿立國,轉移到內需拉動經濟的時代,內陸腹地的重要性,第一次凸顯。中國正式進入到海陸並重時代。
  • 中國重繪經濟版圖 重慶武漢等「七小龍」引領增長
    以2008年危機為分界點,中國經濟沿海第一梯隊將失去領跑地位,而產業轉移催生的「七小龍」、「八小虎」第二、第三梯隊將引領中國經濟成長,重慶和武漢可能成為中西部的「深圳」和「上海」  「臥虎藏龍」!
  • 中西部GDP十強城市排行榜出爐 中心部城市一哥是誰?
    我國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後,中心城市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中心增長極的作用更加突出。  記者統計整理了中西部前三季度GDP十強城市及2019年十強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後發現,2019年,中西部地區共有5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其中重慶、成都和武漢穩居中西部前三;此外,前10名中共有9個是省會,只有洛陽是普通地級市。
  • 30年,廣東從中國「GDP第三」到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
    這要從近30年中國的經濟崛起說起。近30年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30年」,很多城市和省份都是在這段時間內崛起的,其中就包括目前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廣東省。30年前,如果只算內陸,廣東省的經濟實力要弱於江蘇和山東,是中國的經濟第三省,但是如果算全中國,還要弱於當時「亞洲四小龍」中的臺灣和香港(臺灣和香港都是省級行政單位)。
  • 每經熱評|成渝要加快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 助力雙循環新格局
    構建「第四增長極」 助力雙循環從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城市群和經濟圈由北向南,沿東南沿海地區分布,這不僅符合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先富帶動後富」這一客觀實際,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推動我國經濟騰飛、引領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
  • 中西部10大地級市,要爭奪「中心城市」?在這之中,你們更看好誰
    另外,我國北上廣地區的GDP總量是全球「最高」的存在,如上所述,「城市經濟」對我國的貢獻非常大。眾所周知,我國東部沿海城市發展得很好,但中西部地區城市幾乎除了省會以外,中西部地區的其他城市都不會引人注目。
  • 李詠去世:他無比賣力只為逗我們一笑 | 新京報快評
    在湖南衛視崛起之前,只有央視的娛樂節目才有全國影響力。後來隨著幾大衛視的崛起,各種網絡真人秀節目讓人應接不暇,很多人已經很久沒打開電視了,即便是李詠本人,也在探索「轉型」,開始主持網絡節目。    娛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讓人的心理更健康,而對那些為我們提供娛樂的人來說,那是他們的工作,或許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會損害他們的健康。
  • 我國內陸位置「好」的城市,被譽為「霧都」,還是網紅打卡地
    城市的發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地理位置、總體趨勢、當時政策的影響、地形的限制等因素都會對城市的發展產生影響,如今我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也逐漸克服了這些因素,其中地理位置無疑是影響城市發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些城市,地理位置並不好,因此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 沿江高鐵建設帶動中國鐵路騰飛
    沿江高鐵規劃自從出來後,就吸引全國人民的目光,長江沿線的居民都盼望著能夠在自己家鄉設置一個高鐵站,特別是中西部城市,交通不便的難題困擾了幾千年,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雖然成渝高鐵一直是西南地區的熱線,但重慶與關中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長江經濟帶等缺乏高速鐵路聯繫。沿江高鐵的建設,將助推重慶構建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為國家加速建成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打下堅實的基礎。
  • 江寧七小龍,歡喜也憂愁
    比如:江寧濱江、祿口、正方、湯山、淳化、谷裡、湖熟、橫溪......如果把那個隸屬大紫東地區的湯山新城(江蘇園博園主場)再去掉,就可以湊個「七小龍」了。有道是,集齊七顆龍珠,真的就能召喚神龍?2江寧七小龍,有人最近挺歡喜。
  • 四大區域再定位: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現代化
    最近10年來,西部地區呈現崛起之勢。貴州、雲南、西藏等地的經濟增速多年領跑全國,以重慶、成都、西安為代表的中心城市強勢崛起,西部地區一改軍事工業主導的局面,汽車、電子等行業迅速發展。,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可見,未來的西部大開發,不僅是經濟趕超,更要將西部內陸加速變身開放前沿,政策窪地扭轉為政策高地。
  • 長三角下的江浙滬,為何在去年帶上安徽,中西部地區發展如何
    新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如今早已經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而現代經濟發展速度如果被稱為:深圳速度,那麼可見變化之快,在40年的時間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奇蹟崛起在南方,綻放光彩奪目。
  • 全國省會城市經濟實力比拼,鄭州居然排名……
    >長沙、濟南、合肥和福州  其中  前七名均超過萬億元大關  還有4個省會成為萬億城市後備軍  在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方面  杭州、廣州和南京位居前三  廣州、杭州和南京的  新興企業數量位居前三>  而鄭州在多個重要指標中  成績突出  已成為內陸地區  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一起來看!
  • 「光豬跑」不歡迎暴露狂和丁字褲 | 新京報快評
    圖/新京報網文 | 伍裡川以親近自然、低碳環保、健康生活為主旨的光豬跑正在遭遇越來越嚴厲的批評,某些參與者的出格舉動「功不可沒」。2月25日,北京第8屆光豬跑如期舉行。在寒冷的天氣裡,這項舉辦多年的活動在帶給城市運動型氣質的同時,也為某些人的荷爾蒙加了一份激素。不信看圖說話。
  • AI預測:到2100年,美國將有1300萬人移民內陸
    因此,美國各地的城市將不得不努力解決人口極度膨脹的問題,影響可能包括就業競爭加劇、房價上漲以及基礎設施網絡面臨更大壓力。 海平面上升將影響美國的每一個縣,包括內陸地區,科學家希望這項研究能使城市規劃者和當地決策者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