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七小龍」成超大城市儲備軍 4城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2021-01-18 第一財經

2008年金融危機後,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使得中西部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大大加快。在這個過程中,中西部的多個強省會城市(包括直轄市)也快速崛起,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大幅提高。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中西部共有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7個城市的GDP總量突破了7000億大關,是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七小龍」。

七城GDP7000億元

近十年來,「七小龍」的經濟快速發展,中心城區人口規模迅速擴大,對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對周邊的輻射能力都很強。其中,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四個城市躋身GDP萬億俱樂部的行列。

重慶、成都和武漢這三個城市處於第一方隊,2017年GDP分別達到1.95萬億、1.39萬億和1.34萬億,是中西部經濟體量最大、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最大、高新技術企業最多、城市輻射力最強的三大城市。同時,這三城也恰好都是大區中心城市,集聚了整個大區最好的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資源。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進入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像成都、武漢、重慶這些高教資源豐富的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城市,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之下,正發揮出原有的優勢,逐漸回歸到原有的位置。

此外,來自中部的長沙亦十分生猛。過去十年,長沙GDP增幅位列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第二位。金融危機後,長沙在其主打的產業裝備製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領域都做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以裝備製造業為例,近年來,長沙湧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體量較大的企業。

與長沙類似的還有合肥。「七小龍」中,合肥原有的基礎最為薄弱,城市體量最小,但在過去10年間,合肥的經濟總量超越了濟南、福州等9個省會城市,全國省會排名升至第9位。

同時,合肥擁有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較低的綜合成本、良好的高教資源、安徽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等優勢,再加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獲批和建設,作為該示範區的核心城市,合肥吸引了美菱、榮事達、海爾、格力、長虹、美的、華凌、三洋等家電巨頭落戶,一舉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家電製造業基地。

向超大城市進軍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一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集聚規模的大小,往往決定了城市的對外輻射能力,以及基於人口規模基礎上的其他產業的發展趨勢。

省域人口規模的大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省會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因為,中西部的人口遷移,除了到沿海發達地區外,其他大多數是由省內普通地級市向省會城市集聚,尤其是隨著高鐵的發展,加速了這種集聚的態勢。

從上述七大城市所處的省域來看,絕大多數都是人口規模超過5000萬的省份。所以,這些城市發展成為中心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可能性很大,也將在某種程度上分擔北上廣深的部分功能。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曾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中國是一個總人口接近14億的大國,是美國、日本的多倍,目前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僅有北上廣深,未來這一數量將達到10個或以上。

目前,武漢、成都、重慶作為特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均已超650萬,鄭州已過500萬大關,西安和合肥超過了400萬,長沙尚不到400萬。

以鄭州為例,2017年鄭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30.97平方公裡,與2016年相比「長大」了86.2平方公裡,同比增長高達11.6%。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鄭州人口快速增長、城市高速擴張的主要因素是,河南人口規模很大,城鎮化水平又相對滯後,到2017年才剛突破50%,比全國低了8個百分點,但這也意味著發展潛力很大。目前河南處在高速城鎮化的階段,使得各種要素不斷向鄭州集聚。

相對而言,7個城市中,只有西安所處的省域人口規模較小,陝西人口不到4000萬。但西安作為西北大區的中心城市,是整個大西北地區的發展龍頭,對大西北地區有著很強的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

與此同時,目前西安吸引人才的力度相當大,「西引力」持續爆表。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至9月4日10點,西安全市市外遷入共600105人。其中博士以上1032人,碩士研究生19240人,本科190869人,人才引進26392人。

武漢、成都產業結構最具競爭力

與人口集聚對應的是產業集聚。

從產業的發展水平來看,與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進入到工業化後期相比,中西部大多還處在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過渡的階段。其中,中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已經處在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轉型的階段。

一般而言,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城市和地區科創活力的重要指標,高新技術企業多與少、弱與強,決定了城市未來的競爭力。

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研發投入來看,武漢在中西部各大城市中位居榜首。作為「九省通衢」和華中大區的中心,武漢坐擁武大、華中科大等名校,高教科研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與南京相當。近年來,武漢憑藉雄厚的科教實力,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東湖高新區已經發展成為我國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高新區。

此外,成都的表現也十分亮眼,高新企業數量僅次於武漢,上市公司數量超過70家,在中西部地區獨佔鰲頭。

目前,成都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日趨完善,A股上市公司排名中西部第一,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西部第一,天府股交中心為全國唯一跨省區市場,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區域中心,輻射西部地區。

相比成都和武漢,重慶、長沙、合肥的高新企業數量尚有一定差距。但這幾個城市的一大特點是,金融危機後,大量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的製造業轉移落戶,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同時,隨著工業化達到一定的階段,正逐步向高端化延伸和邁進,提質增效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七小龍」中,鄭州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以及研發投入方面都墊底。儘管鄭州依託富士康等企業的帶動,加速推進了工業化和城鎮化,但科創方面仍較為薄弱。其中一大原因是,鄭州是7個城市中高教實力最弱的,目前整個河南省的211大學僅鄭州大學一所。

耿明齋也表示,河南創新基礎相對薄弱,高質量、高水平的創新要素和平臺較少,層次也比較低,因此必須加快打造創新平臺,加速創新要素的集聚。

相較於鄭州,西安則是另外一種情況。作為西北大區的中心城市,西安是我國五大高教中心之一,科教實力和研發投入在7個城市中僅次於武漢,研發強度則高居榜首。但西安最大的不足是科研成果轉化以及金融業發展等方面。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西安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33家,與成都(71家)、長沙(59家)、武漢(52家)等地都有較大差距。

目前,西安也在加快推進成果轉化、引進創投金融機構,補足科創發展的短板。

日前,全球創投峰會在西安舉行,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支持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聚集創投機構和創投人才的若干意見》,希望以此為支撐,到2020年,西安新增創投機構1000家以上,基金規模由目前的180億元增長至1000億元以上。

相關焦點

  • 中西部「七小龍」成超大城市儲備軍,4城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在這個過程中,中西部的多個強省會城市(包括直轄市)也快速崛起,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大幅提高。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中西部共有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7個城市的GDP總量突破了7000億大關,是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七小龍」。
  • 中西部城市「七小龍」,能否帶動內陸崛起|新京報快評
    毫無疑問,東中西部經濟差距的縮小,有賴於中西部城市「七小龍」的帶動作用。  改革初期,沿海地區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但當下,中國已經從外貿立國轉移到內需拉動經濟的時代,內陸腹地的重要性第一次開始凸顯。中西部的崛起也成為大勢所趨。不管是產業轉移,還是新型城鎮化,中西部地區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日益加大。
  • 中西部GDP十強城市排行榜出爐 中心部城市一哥是誰?
    記者統計整理了中西部前三季度GDP十強城市及2019年十強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後發現,2019年,中西部地區共有5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大關,其中重慶、成都和武漢穩居中西部前三;此外,前10名中共有9個是省會,只有洛陽是普通地級市。
  • 中西部「七小龍」崛起:武漢、成都、重慶、西安、合肥、長沙、鄭州逐鹿
    01中西部「七小龍」的崛起?其實早在2013年,當時一家分析公司就有在其對於中國宏觀經濟報告中提出中西部「七小龍」的說法。不過當時這家公司提到的「七小龍」,是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內蒙古、廣西六省一市。
  • 跨入「萬億俱樂部」的鄭州 引來代表委員議論和點讚
    原標題:常住人口破千萬、GDP破萬億……跨入「萬億俱樂部」的鄭州,引來代表委員議論和點讚鄭州要以國際一流城市為標杆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楊桂芳 首席記者 李興佳 高瞻展 陳詩昂在河南省兩會召開前夕,鄭州經濟總量首破萬億大關。
  • 2020年中國各省gdp排名 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均已公布
    其中,山西、雲南回落幅度最大,均較2020年回落4個百分點。遼寧、黑龍江、天津的回落幅度也較大,均超過了2個百分點。  在增速普遍回落的同時,各地2020年的預期增長目標也大都進行了下調。目前,除西藏GDP目標與去年持平外,北京、河北等26個省份均明確下調了GDP增長目標。上海則乾脆取消了GDP目標,只提出了「經濟平穩增長」。
  • 看成都金牛如何邁入「千億俱樂部」
    看成都金牛如何邁入「千億俱樂部」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0 14:17:52
  • 中國「囧到家」的城市,「經濟特區」城市,GDP和深圳相差2萬億!
    全國所有經濟特區的城市,有的現在發展成國際一線城市,發展成為城市現在一般,無論城市的知名度,城市的經濟發展非常一般在一個大多數人的生活中逐漸遺忘的一個城市,其中,除廣東省內深圳以外的其他經濟。汕頭市是廣東省的一座地級市,同時汕頭市是東南沿海地區最重要的一座港口城市,更是舊時代我們國家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座重要大門城市,但是現在的汕頭市只是三線城市,整個城市的經濟實力都被很多城市趕超了,在城市知名度上更是一個無名城市。
  • 湖南「最發達」的城市,GDP達上萬億元,網友:舉全省之力發展
    作為中國的中部大省,湖南省已經成為著名的國內旅遊大省,自古以來就盛產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裡芙蓉國」,所以又被稱為「芙蓉國」,在湖南省的13個城市中,有一個發達城市,gdp達到萬億元,與第二城市有近4倍的差距!
  • 「上海暴發戶」,GDP近「萬億」,連閔行靜安都「避讓三分」
    說到上海,其實很多人覺得這個城市非常繁榮,每後都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所以很多人覺得上海人可能在外面穿金銀,甚至出入也是豪車住在別墅裡。小編今天要說,被稱為「上海暴發戶」的區,gdp正好接近萬億元,甚至高於閔行靜安,明白了,除了上海的中心地帶以外,還有商務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共計管理16種區域的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
  • 恭喜佛山2019年GDP突破一萬億元,附中國城市GDP破萬億時間表
    2006年上海GDP達到10572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個GDP突破萬億大關的城市。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一直是我國最大的城市,意味著上海GDP突破1萬億元後,我國城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因為上海以後,更多旺盛的中國城市GDP將突破萬億元。
  • 內陸「七小龍」GDP對比,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內陸「七小龍」GDP對比,誰的實力更勝一籌?改革開放後,中國沿海地區的城市紛紛崛起,迸發出了強大的經濟爆發力,起到了先鋒作用,尤其是廣東、江蘇、浙江、上海以及福建等地區,其發展速度非常迅猛,走在了全國的前沿。
  • 觀察|7城競奪下一個萬億之城:泉州一步之遙,南通近水樓臺
    從上海2006年首破萬億,到2011年深圳、天津、重慶、蘇州同時破萬億,再到2019年佛山破萬億,萬億GDP俱樂部不斷擴容,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的主要增長極。2020年,哪些城市會躋身萬億GDP俱樂部?017城競奪,誰最有優勢?誰是萬億GDP城市後備軍?根據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2020年萬億GDP俱樂部的後備軍共有7個:泉州、南通、濟南、合肥、西安、東莞、福州。
  • 上海GDP總量3.8萬億、人均GDP15.7萬,和亞洲四小龍對比如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城市建設方面同樣如此。在眾多經濟發達的城市中,上海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9年,上海GDP總量達到38155.32億元,連續42年排名全國第一。 除了GDP總量位居全國城市之首,上海的人居GDP同樣排在全國前列。
  •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期內經濟實現騰飛,並且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誕生了「亞洲四小龍」的說法。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較高,尤其韓國和新加坡早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此,在亞洲佔據較高的地位。另外,中國臺灣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在中國國內經濟排名出現下調,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經濟差距較為突出,因此,在亞洲的綜合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對應GDP排名差別明顯。那麼,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呢?
  • 中國重繪經濟版圖 重慶武漢等「七小龍」引領增長
    以2008年危機為分界點,中國經濟沿海第一梯隊將失去領跑地位,而產業轉移催生的「七小龍」、「八小虎」第二、第三梯隊將引領中國經濟成長,重慶和武漢可能成為中西部的「深圳」和「上海」  「臥虎藏龍」!
  • 中國又一個萬億俱樂部誕生,GDP將突破萬億,人均只比上海低百元
    GDP不是衡量一個城市的唯一指標,但絕對是其中一個核心數據,如果城市經濟總量小到一定程度,即便基礎設施再怎麼完善,科教力量多麼強大,其他領域有多牛,也不能算作現代化大都市,事實上,全球找不到這麼一個城市,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城市很多,達到萬億俱樂部標準,即GDP突破萬億大關的城市卻很少
  • 內陸「七小龍」決定中國未來
    狹義的內陸七雄(又稱「七小龍」),則是長江中上遊、黃河中遊的大陸腹地核心城市,包含的城市為:武漢、鄭州、合肥、南昌、長沙、重慶、成都。 內陸七雄連接東西,扼控南北,成為中國最具戰略價值的經濟社會發展區域。 近年來,國家拋出了在眼花繚亂的國家級戰略中間,虛實相間。一帶一路是未來之望,而且主要重點是中國與外界的關係。
  • 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武漢快速「回血」
    當GDP萬億元城市擴張到20個以上時,幾個鋼絲城市正在向GDP2萬億元目標進軍。2019年,我國已有5個城市的GDP突破2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重慶。在這5個城市之後,預計還有哪些城市會進入這一行列?
  • 前三季度城市gdp2020排名 中國前三季度各省gdp排名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23日,50大城市累計賣地超過3.51萬億,同比上漲18.3%,50大房企拿地破2.2萬億,房企積極拿地趨勢開始出現。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