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城市建設方面同樣如此。在眾多經濟發達的城市中,上海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9年,上海GDP總量達到38155.32億元,連續42年排名全國第一。
除了GDP總量位居全國城市之首,上海的人居GDP同樣排在全國前列。截止2019年底,上海常住人口為2428.14 萬人,人均GDP為15.7萬元;在一線城市中,僅此於北京和深圳。
金融業是當前上海經濟第一支柱產業,2019年全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達到6600.60億元。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金融業一直是上海優先發展的產業。經過20餘年發展,上海逐步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金融地位不斷提升。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超越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排名全球第三,這是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名。
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是亞洲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國家和地區,直到現在仍處於亞洲最發達經濟體行列之中。那麼,上海的經濟水平和亞洲四小龍對比如何?
GDP和人均GDP
2019年,亞洲四小龍中GDP總量最高的是韓國,達到11.55萬億元人民幣,在世界範圍內,韓國GDP總量能夠排在第12位。排在韓國身後的是中國臺灣,GDP總量達到4.21萬元,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九位。剩下兩個成員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經濟總量較為接近,分別為2.53萬億元、2.28萬億元。
再來看人均GDP。亞洲四小龍中,人均GDP最高的是新加坡,高達39.1萬元人民幣,新加坡是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除了新加坡之外,中國香港人均GDP同樣超過30萬元,達到32.76萬元。
通過以上對比得知,上海GDP總量超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人均GDP比排在末位的中國臺灣要低2.09萬元。
世界500強數量
在《財富》發布的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中,上海一共有9家企業入圍;其中排名最高的是上汽集團,2019年上汽集團營收達到1220.714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2位。
中國香港一共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包括中國華潤集團、聯想集團、長江和記實業等,其中華潤集團排名最高,以947.58億美元排名世界第79位。
中國臺灣一共有9家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和上海持平。其中營收最高的鴻海集團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6位,2019年其營收達到1728億美元。
韓國擁有14家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位居世界第七。三星電子依然穩坐韓國企業龍頭位置,2019年三星電子營收達到1977億美元,位列世界第19位。
新加坡一共有3家世界500強企業,分別是託克集團、豐益集團、創偉力公司,其中託克集團營收達到1807.44億美元,排名世界第2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