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山紅杏林裡直播。
    
    個頭大的少山紅杏重量達158克。
    青島延安有「杏」相牽
    少山紅杏品好,「喝」山泉水,「吃」有機肥,「曬」日光浴,還有專屬的氣象服務為少山紅杏保駕護航,甚至一路同行助力紅杏「遠嫁」延安梁家河。在本報對少山紅杏「遠嫁」梁家河持續報導後,青島氣象、少山社區等部門組團再去梁家河,近日返回青島,帶回了梁家河少山紅杏豐收的消息。「杏」好有你,氣象助農,6月19日,一場直播帶貨在少山社區的紅杏林裡開展。
    直播帶貨走進少山杏林
    「大家猜一猜少山杏的種植歷史多久了?」「這個又紅又大的是哪個品種?」「怎麼購買?能快遞嗎?」6月19日上午10時起,一場直播在少山社區田間地頭開播,來自青島氣象部門的氣象主持人化身帶貨主播,向網友推介少山紅杏。雖然不是周末,但一走進少山社區,隨處可見擺攤賣杏的村民。「少山紅杏有30多個品種,改良後的主流品種有10多個,大麥黃、關爺臉、少山紅、少山二號最受歡迎。」工作人員徐夢夢介紹,少山社區1000餘戶居民,90%以上家裡都種著杏樹。每年六七月時紅杏豐收,大家仿佛過年一般開心。
    「在咱們社區,有一種甜進心坎的水果——少山紅杏。少山紅杏名氣大,它榮獲青島市名特優農產品、山東省科技成果獎、國家名優果品、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等稱號或獎項,2018年還被定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指定果品。」主播邊走邊說,與網友從紅杏的種植歷史、種植環境、營養成分等方面交流互動。主播們使出渾身解數,替網友現場「試吃」,引得網友們「紛紛流下不爭氣的口水」。本次直播活動在青島氣象新浪微博、一直播平臺上開展,直播期間,上萬名網友湧入直播間觀看,一小時左右的直播時間,累計播放量21.1萬。
    大個紅杏「體重」達到158克
    「少山紅杏長得美,金黃的果子,紅彤的笑臉,『杏之大,一口吃不下』。」那麼,少山紅杏究竟有多大,一口還吃不下?直播現場,還特意給少山紅杏進行了「查體」,記者從剛摘下來的紅杏中,挑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隨後拿來尺子和高精度廚房電子秤,經過測量,紅杏直徑7.5釐米,「腰圍」21釐米,「體重」達到了158克。「這算是精品果,每天早上4點半,村民就起床開始摘杏,然後把精品果和一般果分開,精品果的價格在每斤15元,一般果的話10元一斤。」徐夢夢介紹,從6月12日開始,少山紅杏進入採摘期,大麥黃、關爺臉、少山紅、少山二號等4個受歡迎的品種,每個品種大約有一周到十天的採摘期,成熟時間不同拉長了少山紅杏的採摘時間。
    少山梁家河兩地杏豐收
    「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小氣候,加上科學管理,讓少山紅杏在市場上頗受歡迎。」徐夢夢介紹,肥料以雞糞、豆粕等為主。少山紅杏之所以品質好,因為「喝」山泉水,「吃」有機肥,「曬」日光浴,還有專屬的氣象服務為少山紅杏保駕護航。「果樹種植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迫切,到位的氣象服務可以讓果樹減少因惡劣天氣造成的損失,增加產量和收入。」城陽氣象局副局長趙載全表示,他們在少山社區建立了氣象服務工作站,打通氣象服務「最後一公裡」,及時發布氣象預報,及時做好惡劣天氣準備。
    近日,城陽區夏莊街道少山社區的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周宗賢剛從梁家河回來,「經過近幾年的嫁接改良,少山紅杏已經逐漸適應了當地氣候,今年結的杏明顯比去年要大要多。」周宗賢說,為了保證嫁接到梁家河的杏能夠長得好,他不僅經常派技術人員前往指導,還在當地僱了管理人員,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指導。
    「這次去梁家河採摘杏,感受很多。與之前相比,今年算得上是豐收了,尤其是杏的品質提高了不少。」周宗賢告訴記者,他們這幾年的努力,也得到了當地人的肯定。張衛龐在梁家河種植蘋果小有名氣,對「遠嫁」梁家河的少山紅杏頗有感情,「青島好心人幫我們種的杏成熟了,他們這幾年一直在梁家河進行氣候觀察種植試驗,今年終於大量結果了。」對於少山社區這幾年的努力,張衛龐看在眼裡,感激之情藏在心裡,「梁家河等地有山野杏的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讓杏好吃好賣。」周宗賢表示,下一步還打算建設鮮果和深加工基地,進一步帶動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 梁超 湯臻 攝影報導 通訊員 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