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哩
「百善孝為先」,是流傳至今的傳統美德,但孝順不是孩子生來就有的天賦,需要家長們將這種品質一點點滲透進孩子的教育裡,否則只能「自討苦吃」。
不久前,看到一則讓人無奈的新聞,兒子在病重的父親面前發問,「你到底死不死,我只有7天假」?讓無數網友看完後,又心寒又生氣。
王鵬出生在農村,雖然家裡條件艱苦,但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王鵬的生活其實還不錯吃喝不愁,父母為了讓兒子去大城市省吃儉用供他讀書。
所幸王鵬也算爭氣,考上了城市裡的學校,但在大學裡王鵬也意識到了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差距,自己的生活費還沒有別人的一半多,他一邊埋怨父母無能,一邊又不得不為了滿足虛榮心打工賺錢,節假日從未回過老家看望父母。
畢業後,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慢慢在大城市立足的王鵬仿佛忘了農村的父母,不僅沒回去看過他們,也沒往家寄過一分錢,直到年底收到了父親的病危通知,他才決定回家看看。
本以為父親不久於人世,不料一天天過去,父親還在病床躺著,到了假期結束前一天,他聽同事說領導準備提拔小組長,但因為他請假而錯過了。一氣之下王鵬衝父親怒吼:「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7天假!」
病床上的父親滿臉不可置信地看著兒子,心寒地說,「我怎麼會養出你這個白眼狼!」最終絕望離世。
網友們譴責王鵬不孝順,不懂感恩的同時,也在反思將孩子教育成這樣,父母難倒沒有一點責任嗎?
有多少掏心掏肺為孩子付出的父母,最後換來了白眼以待。
32歲的楊某因為從小被嬌慣著長大,沒吃過什麼苦,畢業步入社會後才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堅信和不易,在不斷打擊之下,楊某開始琢磨怎麼快速賺錢,而這注意最後竟然打到父母頭上。
某天,他意外得知購買保險後,若發生意外就會獲得保險公司的一筆巨額賠償,於是楊某為父母購買了人身意外、殘疾等多重保險。
後來父母來探望兒子時,楊某心生一計,他親自下廚為父母做了一頓大餐,並將事先準備好的亞硝酸鹽摻在牛肉裡,準備讓父母「意外身亡」,卻萬萬沒想到父母因為疼愛兒子,想把肉留給兒子吃,竟一口沒動桌上的牛肉。
一計不成,楊某又跑去廚房到了兩杯水,將亞硝酸鹽摻入其中,最終如他所願,楊某眼睜睜看著父母痛苦身亡,隨後打開煤氣製造煤氣中毒身亡的假象。
我們可以斥責王鵬泯滅天理,毫無人性,但細想之下,這何嘗不是因為父母過於溺愛,導致孩子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為零呢?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對孩子百依百順,讓他們躲在翅膀下不見風雨才是愛,其實這樣被溺愛的孩子,幸福只限於童年,一旦步入社會就會暴露出各種弊端。
近幾年,啃老族這個詞語廣泛流傳,啃老族年齡都在23-4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還未「斷奶」得靠父母供給的年輕人。
這些人一般都是從小在父母的「無菌」環境下長大,導致他們沒有受到過任何的鍛鍊和磨練,只是到父母會給自己想要的一切,無止盡的向父母索取,最終變成人人笑話的啃老族。
父母這樣的過度溺愛孩子,只會毀了孩子的人生。讓他們沒有勇氣沒有膽識去面對社會的磨練。一輩子只能生存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變成啃老族。
父母沒有不老去的那一天,等父母老去他們什麼能力都沒有,更不會對父母有著最基本的照顧,因為他們都還是被父母溺愛的孩子,想要他們來照顧生病的父母,根本不可能。
愛迪生說過,「教育之於心靈,猶如雕刻之於大理石。」每個孩子生來都像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父母就像是雕刻師,好的雕刻師,能將頑石變成獨特的寶石。
好的父母不僅言傳,而且身教,成為孩子人生路上優秀的啟蒙老師。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三觀,給孩子樹立了壞的榜樣。
本身就對孩子不尊重不疼愛的父母,你又怎麼能要求孩子長大之後對你孝順呢?父母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愛,孩子才會感同身受,長大之後來回報你相同的愛。付出總會有回報,你對孩子的愛就是等你老去孩子對你孝順最大的回報。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家長一味地替孩子包辦一切,一味地的縱容孩子,以為這是在愛孩子,殊不知家長越是這樣努力的去「愛」,越是會讓孩子成為「無用的人」。
有時候適當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並不是一件壞事,讓孩子去看看社會的殘酷,現實的磨練,這樣的孩子才能夠變得更強大更勇敢,而不是什麼事只會找父母的啃老族。如果你真愛孩子,就請一定要為孩子的長遠打算,千萬不要讓溺愛毀了孩子、毀了自己,甚至殃及他人!
愛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會讓孩子心裡結出自信的果實;用得過頭,會滋養孩子內心無止境的貪慾。被溺愛餵大的孩子,可能會讓父母用悲劇,甚至生命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