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CHD1丟失促進雄激素治療耐藥性機制

2020-12-23 科學網

研究揭示CHD1丟失促進雄激素治療耐藥性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48:02

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Ping Mu、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Charles L. Sawyers等研究人員合作中取得進展。他們發現,CHD1丟失通過染色質失調促進對雄激素靶向治療的耐藥性。相關論文於2020年3月26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

研究人員在前列腺癌中對730個基因進行體內小髮夾RNA(shRNA)篩選,並鑑定出CHD1丟失是抗雄激素耐藥性產生的原因。ATAC-seq和RNA-seq分析顯示,CHD1丟失導致開放和封閉染色質的整體變化以及相關的轉錄組變化。對該數據的綜合分析,再加上基於CRISPR的功能篩選,研究人員確定了四個轉錄因子(NR3C1、POU3F2、NR2F1和TBX2),它們有助於抗雄激素耐藥性產生,並伴隨著非腔細胞譜系程序的激活。因此,CHD1丟失會導致染色質失調,從而建立轉錄可塑性狀態,進而通過異源機制產生抗雄激素耐藥性。

 

據了解,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特徵是反覆的基因組拷貝數改變,這被認為會導致對激素治療的耐藥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Loss of CHD1 Promotes Heterogeneous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AR-Targeted Therapy via Chromatin Dysregulation

Author: Zeda Zhang, Chuanli Zhou, Xiaoling Li, Spencer D. Barnes, Su Deng, Elizabeth Hoover, Chi-Chao Chen, Young Sun Lee, Yanxiao Zhang, Choushi Wang, Lauren A. Metang, Chao Wu, Carla Rodriguez Tirado, Nickolas A. Johnson, John Wongvipat, Kristina Navrazhina, Zhen Cao, Danielle Choi, Chun-Hao Huang, Eliot Linton, Xiaoping Chen, Yupu Liang, Christopher E. Mason, Elisa de Stanchina, Wassim Abida, Amaia Lujambio, Sheng Li, Scott W. Lowe, Joshua T. Mendell, Venkat S. Malladi, Charles L. Sawyers, Ping Mu

Issue&Volume: 2020-03-26

Abstract: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is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genomic copy number alterationsthat are presumed to contribute to resistance to hormone therapy. We identified CHD1 loss as a cause of antiandrogen resistance in an in vivo small hairpin RNA (shRNA) screen of 730 genes deleted in prostate cancer. ATAC-seqand RNA-seq analyses showed that CHD1 loss resulted in global changes in open and closed chromatin with associated transcriptomicchanges.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this data, together with CRISPR-based functionalscreening, identified four transcription factors (NR3C1, POU3F2, NR2F1, and TBX2)that contribute to antiandrogen resistance, with associated activation of non-luminallineage programs. Thus, CHD1 loss results in chromatin dysregulation, thereby establishing a state of transcriptionalplasticity that enables the emergence of antiandrogen resistance through heterogeneousmechanisms.

DOI: 10.1016/j.ccell.2020.03.001

Source: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0)30101-X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
  • 【前沿】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多項研究揭示肝母細胞瘤發生發展機制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潘秋輝教授團隊近四年來致力於肝母細胞瘤分子機制研究,填補了多項研究空白:從非編碼RNA、蛋白修飾、RNA修飾等多種角度全方位剖析肝母細胞瘤的發生發展機制,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和診斷預後標誌物;先後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高質量研究論文4篇,累計影響因子45.3,為肝母細胞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臨床研究】胰島素和雄激素對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血清脂質譜及活性脂質生成調節的初步研究
    雄激素促進內臟脂肪細胞脂質分解可能是PCOS早期主要的代謝異常[13,14],然而,高胰島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對磷脂代謝、FFAs譜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的代謝仍缺乏系統的研究。其中,由花生四烯酸(AA)經環氧化酶(COX)途徑生成的一系列前列腺素(PGs)除了是重要的炎症介質,在生殖調節中也起關鍵作用。
  • 局部雄激素受體抑制劑Winlevi乳膏劑獲...
    在美國,痤瘡是最普遍的皮膚病,每年影響5000萬人,但FDA最近一次批准一種具有新作用機制(MOA)的痤瘡藥物還是發生在近40年前。Winlevi是近40年來FDA批准的第一種具有新作用機制(MOA)的痤瘡藥物,將為皮膚科醫生和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有效的治療方法。
  • 研究揭示Lats1/2維持腸道幹細胞機制
    研究揭示Lats1/2維持腸道幹細胞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3 12:13:45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Junhao Mao、哈佛醫學院Xu Wu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Lats1/2通過TEAD依賴性和非依賴性轉錄來維持腸道幹細胞並激活
  •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5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Booki Min團隊發現,糖皮質激素(GC)的抗炎作用是由Foxp3 +調節性
  • 單細胞測序揭示前列腺管腔細胞的再生潛能
    單細胞測序揭示前列腺管腔細胞的再生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3 14:31:00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Charles L.
  •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3 13:03:43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Mototaka Suzuki等研究人員發現,全身麻醉解耦皮質錐體神經元。
  • 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資料圖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最新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癌細胞作為一種生存機制都可能有能力進入休眠狀態以此來避免化療所帶來的破壞。這些癌細胞形成的機制跟冬眠動物的過程非常相似。
  • 部分脫髮與雄激素有關,但雄激素不增高
    那雄激素是怎麼造成脫髮呢?這些內服的都是阻斷5a還原酶,減少二氫睪酮的產生,毛囊就不容易受傷了;米諾地爾呢,是一種血管擴張劑,可以增加毛囊細胞的營養供給,減緩毛囊破壞的進程,促進生發它是一種自身免性疾病,簡單點說,就是免疫過激導致的,所以常用的治療是,糖皮質激素+米諾地爾,但約30%~50%斑禿患者可以在 1年內自愈,因此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藥物治療。
  • 痤瘡治療之口服藥物
    今天咱們探討的是痤瘡的口服藥物治療。1 抗菌藥物針對痤瘡丙酸桿菌及炎症反應選擇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抗菌藥物,是治療中重度及重度痤瘡常用的系統治療方法。規範抗菌藥物治療痤瘡十分重要,不僅要保證療效,更要關注耐藥性的產生,防止濫用。
  • 人才強校 | 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
    到目前為止, 儘管派傑氏病容易診斷, 但它的病理機制尚未揭示清楚,導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目前手術切除,化學或放射療法以及雷射消融仍然是派傑氏病的治療標準。由於其高復發率,派傑氏病患者通常每2-3年進行一次重複手術。因此,開發有效的派傑氏病治療藥物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研究揭示菊糖果糖轉移酶和雙果糖酐水解酶功能轉換機制
    美國化學會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滕脈坤教授/李旭副教授課題組與江南大學沐萬孟教授課題組的合作論文「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 Difructose Anhydride III
  • 研究揭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發病機制
    研究揭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發病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3 13:31:49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Daniel T.
  • 近期肺癌相關研究進展一覽
    現在,金澤大學的Seiji Yano及其同事研究了TKI 藥物奧西替尼治療EGFR突變的肺癌的功效,以及其與腫瘤細胞中一種稱為AXL的蛋白質表達的關係。他們發現,高表達和低表達AXL的腫瘤細胞均顯示出對奧西替尼的耐受性(獲得性耐藥性),但在兩種情況下涉及的機制不同。此外,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方法,可以提高AXL低表達量癌細胞在使用的奧西替尼治療時的成功率。
  • 自噬通過降解MHC-I促進胰腺癌的免疫逃逸
    自噬通過降解MHC-I促進胰腺癌的免疫逃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0:35:42 近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Alec C. Kimmelman、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ushika M.
  •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4:02:35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組、施一研究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Paul R.
  • 研究揭示自我和他人位置編碼的神經機制
    研究揭示自我和他人位置編碼的神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17:48 2020年12月23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Nanthia Suthana、Matthias Stangl
  •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51:09 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Quintana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