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發病機制

2020-12-24 科學網

研究揭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發病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3 13:31:49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Daniel T. Starczynowski研究團隊發現,對炎症的適應性反應有助於持續的骨髓生成,並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造血幹細胞中賦予競爭優勢。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4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免疫學》上。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有證據表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中存在慢性炎症,並且MDS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HSPC)中Toll樣受體(TLR)信號的細胞失調,但是MDS HSPC在炎症環境中比正常HSPC更具有競爭優勢的機制仍然不明確。

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炎症是MDS HSPC競爭優勢和疾病進展的決定因素。與正常HSPC相比,MDS HSPC的細胞應答涉及非經典NF-κB途徑的信號傳導,從而保護了這些細胞免於慢性炎症。

在響應炎症時,MDS HSPCs從經典的NF-κB信號轉為非經典的NF-κB信號,該過程依賴於TLR-TRAF6介導的A20激活。 TLR-TRAF6誘導的HSPC競爭優勢可以通過敲除A20或抑制非經典NF-κB途徑來恢復。

這些發現揭示了MDS HSPC克隆優勢的機制,並表明幹擾非經典NF-κB信號傳導可以阻止MDS進展。

附:英文原文

Title: Adaptive response to inflammation contributes to sustained myelopoiesis and confer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HSCs

Author: Tomoya Muto, Callum S. Walker, Kwangmin Choi, Kathleen Hueneman, Molly A. Smith, Zartash Gul, Guillermo Garcia-Manero, Averil Ma, Yi Zheng, Daniel T. Starczynowski

Issue&Volume: 2020-04-20

Abstract: Despite evidence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and cell-intrinsic dysregul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TLR) signaling in MDS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SPCs),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MDS HSPCs in an inflammatory milieu over normal HSPCs remain poorly defined. Here, we found that chronic inflammation was a determinant fo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MDS HSPCs and for disease progression. The cell-intrinsic response of MDS HSPCs, which involves signaling through the noncanonical NF-κB pathway, protected these cells from chronic inflammation as compared to normal HSPCs.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ion, MDS HSPCs switched from canonical to noncanonical NF-κB signaling, a process that was dependent on TLR-TRAF6-mediated activation of A2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LR-TRAF6-primed HSPCs could be restored by deletion of A20 or inhibition of the noncanonical NF-κB pathway. These findings uncover the mechanistic basis for the clonal dominance of MDS HSPCs and indicate that interfering with noncanonical NF-κB signaling could prevent MDS progression.

DOI: 10.1038/s41590-020-0663-z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663-z

相關焦點

  • 第二代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ATG-016(Eltanexor)治療骨髓增生異常...
    上海和香港2020年11月26日 /美通社/ -- 致力於研發和商業化同類首款及/或同類最優血液及腫瘤學療法的領先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德琪醫藥有限公司(簡稱「德琪醫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6996.HK)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開展ATG-016(eltanexor)用於去甲基化藥物(HMA)治療失敗後,根據修訂國際預後積分系統(IPSS-R)中危及以上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 研究揭示蛋白異常「液液相分離」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朱繼東與劉聰團隊合作,首次發現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
  • 抑鬱症的發病機制
    抑鬱症的發病機理比較複雜,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大量的研究。其中,抑鬱症的認知機制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以往研究從情緒信息的加工異常或者從執行控制的功能下降等認知角度來闡明抑鬱症出現負性認知加工偏向的原因,也有研究者從神經機制角度來揭示抑鬱發生的機制,發現杏仁核、前額葉、扣帶回等腦區活性異常與抑鬱發生存在相關。近幾年來,研究者們傾向於將認知研究與腦機制研究進行有機結合,從神經認知角度來解釋抑鬱的發病機制。
  •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51:39 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Rebekka K.
  •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30:45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Ross L. Levin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前沿】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多項研究揭示肝母細胞瘤發生發展機制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HB)起源於多能幹細胞或肝祖細胞的異常發育,是兒童高度惡性的胚胎幹細胞癌,多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該病起病隱匿,發病機制不明確,早期無症狀,約20%的患兒在診斷時已發生遠處轉移,早期死亡風險很高,治療極度困難。
  • 唐珂/景乃禾/何水金合作研究揭示基因突變引起孤獨症的機制
    其中,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簡稱孤獨症,是一類有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病徵和不同發病時期的異質性神經發育相關疾病。其臨床病徵主要表現為持續的社會交流與語言溝通障礙、重複刻板行為和狹窄興趣。據估計,8周歲以下兒童每68位中就有一位孤獨症患者;至今,75%孤獨症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1】。
  •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3:56:5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Mikko Taipale、加拿大病童醫院Roman A.
  • Nat Neurosci:揭示神經迴路的動力學機制或可助力研究阿爾茲海默氏...
    2014年9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麥基爾大學等處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控制大腦記憶的神經迴路及動態學機制,該機制同時也是海馬體發揮重要作用的基本元件
  • 人才強校 | 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
    本網訊 5月26日,我校生物學院於政權教授課題組在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發表題為「The Msi1-mTOR pathway drives the pathogenesis of mammary and 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的研究成果
  • 顧名夏組揭示心內膜內皮細胞在左心室發育不良綜合症中的全新作用
    目前對於HLHS的發病機理尚未明確,故而一直未能研究出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既往研究表明,HLHS發病與多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根據血流動力學對於心臟的發育影響,HLHS的左心發育不良還被認為是由二尖瓣閉鎖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心腔,從而無法促進心肌發育、增殖、以及成熟。因此瓣膜結構和功能異常在HLHS的發病過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研究揭示臨床前神經血管障礙機制
    研究揭示臨床前神經血管障礙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1 18:36:18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大學Costantino Iadecola和Laibaik Park研究組合作取得新進展。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3 13:03:43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Mototaka Suzuki等研究人員發現,全身麻醉解耦皮質錐體神經元。
  • 脊髓空洞症病因與發病機制
    脊髓空洞症【病因與發病機制】概括為3種學說。 1.先天發育異常:因本病常並發其它先天性異常如顱底凹陷、小腦扁桃體下疝、脊椎裂、脊柱側彎畸形等,以及常有家族發病的傾向,故認為本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2. 腦脊液動力異常:脊髓空洞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無統一的認識,臨床工作中常見顱頸交界區的先天性畸形合併脊髓空洞症(以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最為常見),空洞多見於頸段和上胸段脊髓內。
  •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5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Booki Min團隊發現,糖皮質激素(GC)的抗炎作用是由Foxp3 +調節性
  • 乳酸桿菌缺失不一定是細菌性陰道炎風險標誌 研究揭示背後機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新網昆明12月7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揭示「非乳酸桿菌佔優勢」的女性抵禦細菌性陰道炎菌群失調的潛在機制,並為建立全新的細菌性陰道炎診斷和風險評估技術提供重要支持證據。細菌性陰道炎系常見的女性生殖道疾病。
  • 研究分析TP53等位基因狀態對腫瘤影響
    研究分析TP53等位基因狀態對腫瘤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21:16:18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Elli Papaemmanuil課題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研究揭示孕婦感染影響後代神經發育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孕婦感染影響後代神經發育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8:59 美國哈佛醫學院Jun R. Huh和Brian T. Kalish團隊合作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研究揭示自我和他人位置編碼的神經機制
    研究揭示自我和他人位置編碼的神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17:48 2020年12月23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Nanthia Suthana、Matthias St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