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鈞:在精神狀態和藝術世界裡,我希望做一隻堅持獨立與自由的野狗

2021-02-06 中國水彩

成名與符號的無奈與代價


在精神狀態和藝術世界裡,我希望做一隻堅持獨立與自由的野狗

劉 淳:很多年前,你的專著《像野狗一樣生存》出版之後,在國內藝術界影響很大。如今,你的理想依然像「野狗」一樣生存嗎?

  

方力鈞:這種說法主要是取它獨立和自由的意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其實每個人對生命、對創作的價值判斷都不一樣,可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同一條布滿陷阱的路上行走,你越排斥,世界離你就越遠。但是人又不甘心自己走越來越窄的路,所以努力保持一定的自由和獨立。至少在思想上,文化或心理上一步一步能夠更加獨立和自由。我經常說,我的理想是像野狗一樣生存,最好不要變成家狗,就是取其獨立自由之意。雖然我所宣誓的理想與我在現實生活中的責任總有偏差,並且不斷地被修正,但在精神狀態和藝術世界裡,我希望做一隻堅持獨立與自由的野狗。

  

劉 淳:可能是一個老話題,「玩世現實主義」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光頭」這個形象對你意味著什麼?

  

方力鈞:在「玩世現實主義」和「光頭」這個問題面前,我是個受益者,但它還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將你可能原本不存在的價值賦予你了,讓你受到矚目;另外,可能使作品真正想表達的東西被抹殺和覆蓋了,而且,這部分可能是你最根本性的價值所在。甚至,由於名氣和符號系統本身過於強大,像被塗上厚厚的油漆,觀眾也不願意去觀賞和思考了。因為我的名字也成為一個符號,並且和「光頭」這個符號緊緊聯繫在一起。這就是成名與符號的無奈與代價。

   

作為一個生命體來討論,最有價值的話題就是生命的處境,或者是生命的狀態

  

劉 淳: 人在現實社會中和動物在大自然中被掌控的狀態,還有一些不確定性——那是一種無法掙脫的束縛。這些作品猶如一面面鏡子,給人以深刻的警示。

  

方力鈞:應該說,這是一段時間內我對生命思考的視覺表達。作為一個生命體來討論,最有價值的話題就是生命的處境,或者是生命的狀態。我通常將它作為生命的痛感來看待。其實,我們都很討厭生命中的痛感,但是它能夠證明生命的存在,或者說還具有頑強的表現形式。說到底,就是因為我們還有痛的感覺。因為,現實中有很多東西看不下去,很多東西讓我們不甘心,我覺得這是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本質的東西。如果沒有這一切,我們很難想像生命中還有什麼值得珍惜。當然,也有一種藝術家,他們希望通過修煉而取消這些特徵,讓自己變得平靜和安逸,但是對我來說,在如此短暫的生命中過早地把自己作為一個生命體放棄,我覺得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在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過於缺少作為生命個體的體現,因此,它就成為我的工作的重點。

  

我們經過了長時間的最痛苦的學習和積累,卻變成了一個小腳女人,這是一個悲劇

  

劉 淳:傳統藝術強調的是技術,當代藝術強調的是思想與觀念的表達。你在自己的創作中強調的是什麼?

  

方力鈞:首先,我們應該肯定的是,技術是無限的,你必須從無限的技術中抽出有限的,和你手頭最能做的工作結合起來。在繪畫中,我覺得取消技術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強調不要過於依賴技術或者炫耀技巧,是因為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們在這方面失去了平衡,換句話說,我們把一些枝節的問題當作核心價值去對待。比如說,我們在沒有正式學畫畫的時候,每個人都是自由的,甚至可以不去做畫家而選擇任何職業。問題是,當我們經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之後,我們掌握了某種繪畫技巧,但你突然發現你是在給自己挖陷阱,或者說是挖墳墓,一旦掉進去就爬不上來了。其實,我們不通過訓練,不通過這種教條的學習依然可以享受這個世界的自由。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通過幾十年的刻苦訓練而失去這種自由呢!在我看來,繪畫本身不僅僅是一種繼承,所謂的審美標準,其實就是一個沒完沒了的重複或無休止的呈現。繪畫更重要的也許是對人類未知的、或者我們在心理上從來沒有正視過的、沒有發現過的需求的一種再認識。

  

其實,藝術創作的目的和功能是非常自由、豐富並且非常寬闊的。而我們的現實是把藝術創作當成「裹小腳」一樣,看起來很精美,但是,那是以失去世界為代價的。這就是一個大問題。所以,當我們明白不能再裹小腳而決定不再裹小腳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屬於你的。於是,再精美的小腳——當然我們也有可能去讚美它。但是如果給你裹時,你肯定是不願意的。所以,我們的藝術教育或者藝術創作,其實就是這樣一種關係,我們經過了長時間最痛苦的學習和積累,卻變成了一個小腳女人,這是一個悲劇。

  

劉 淳:上世紀90年代中期你開始畫水,我覺得你找到了一種非常好的表達主題,因為水是最不確定的,它會讓人舒服,也會讓人恐懼。有點像人在現實中的某種狀態,表面越是平和,潛藏的危險就越大。

  

方力鈞:作為藝術家,為什麼創作藝術?以什麼東西作為你的藝術語言或表達的目的?生命在現實中,存在感、掙扎感、傷痛感等等——生命在現實中的狀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藝術家,當你明確了這些東西之後,就需要找到一種對應的語言。有時候,這種語言簡單到是一種一對一的關係。比如,你去擰一個螺絲,你一定要找到一個配套的螺絲刀,其實就是這個道理。通常我們不會用簡單的思維去想像一個工作,想像一個對應關係。所以會繞很大的圈子。在現實中、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這類問題,我希望用最簡單的對應關係來解決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當你面對世界時,它很複雜,所以說「水」的題材是最能夠說明問題的。如果把「水」理解成一個生命狀態,我發現以往對於「水」的描述,都是不符合需求的。比如霍克尼對「水」的描述,只是一個具體的生活場景而已,沒有包括生命本身的內存。當你找到一個能夠包含生命內存的替代物時,就需要深化「水」到底應該怎樣表現。包括色彩、波紋、水的邊界以及它的偶然性等,於是就變成了一個系統的選擇,最終你選擇的結果會成為你心裡要表達的狀態。

  

劉 淳:從面對生命的意義上講,它是一種延續?

  

方力鈞:應該說,它是生命的本能反應。其實,藝術創作對我來講可能最終是要回到作為一個個體生命和環境的最本能的關係。當然,這種最本能的關係已經被異化了。因為有文明、文化屬性、個人身份等,所以被異化的很厲害。但是,我們儘可能保持一種最本能的反應。

  

沒有懷疑、沒有疑問、沒有質疑是很難想像的——那是一種萎縮

  

劉 淳:作為一個藝術家,獨立和自由的界限在哪裡?如何在現實中最大程度地保持自己的獨立與自由?

  

方力鈞:在我們的現實和歷史背景中,你應該有意識地不斷提醒自己,你是獨立的個體,你有獨立的訴求,你有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感情和感受。我覺得這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對社會的方方面面更多持懷疑態度,我想這是一種進步。要不然,我們和傻子沒有任何區別。我不同意很多人對懷疑論者的批評、對他們的非議,我覺得懷疑就是一個社會、一種文化進步的重要基礎。沒有懷疑、沒有疑問、沒有質疑是很難想像的——那是一種萎縮。

  

劉 淳:當代藝術是一種批判的藝術、一種自省的藝術、一種自由的藝術。無論到什麼時候,當代藝術都應時刻保持對世俗生活的警惕。當我們滿懷喜悅地接受誘惑的同時,不要忘記旁觀者的身份和義務。這一點你怎麼看?

  

方力鈞:我一直在想,藝術的可能性和作為藝術家從事藝術創作的出發點應該是非常豐富的。我們這個行業裡的人最缺乏對這類問題的討論,甚至,時至今天我也沒有聽到過一次這樣的討論會——哪怕是一篇關於這些基礎問題的論文……這一點,藝術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應該讓這個世界變得豐富起來,每一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內心需求去做出不同的選擇。另外,藝術家作為社會的一員,首先你得成為一個人,必須有你個人的訴求,然後表達你的訴求,這個社會才能變得和諧與健康。如果你始終是個奴才,你就不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那麼你怎麼有可能提出屬於你個人的訴求呢?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能夠獨立的時候,他提出的訴求——不同人的訴求加在一起時,那些訴求成為一種公共利益,代表更多人的訴求——我們必須通過實現個人的獨立,才能最終實現公共訴求。對我個人來講,其實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成為一個真正的個人,首先你得成為一個人,我想我們能夠看到的現實,距離這一步還差得非常遙遠。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個人的事情,藝術家是通過個人和世界融為一體的

  

劉 淳:你的作品基本沒有標題,在我看來,你是不想使作品被限定,而是想在作品中建立一種觀眾個人的理解和認識空間?

  

方力鈞:你可以回過頭來看,到底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你的這件作品,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用這個顏色,制定這樣的尺寸等。其實,當所有元素加起來之後,你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在一個時間段或一個瞬間生成的。大概是某一方面的需求主導了你的作品和你的創作。你基本是從你的時代,甚至超出你的時代,你所能理解的,你所有的知識結構中吸取營養進行創作的。所以如果你回到這個原始出發點時,你要給作品起個題目,你就要回到起點。你給中國歷史起個什麼標題?給外國歷史起個什麼標題?如果你沒有能力把這些標題起出來,那麼影響到作品的標題也就不存在了。

  

劉 淳:回顧你過去的創作,你的態度始終是現實主義的。你始終是想通過一個畫面構建起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現實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換句話說,你的作品就是不斷呈現一種觀眾熟視無睹的現實,通過這種現實所產生的新意,再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方力鈞:其實,藝術家創作的主題始終是他自己最關心的事情,並且對他自己有意義的東西,然後他才能夠持續不斷的對這個主題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考慮,然後得到最終的結果,而不是為了別人來做這項工作的。所以,我的作品有點像一本本的而不是一篇篇的日記。因為,它是不同的時間、經驗、知識混合之後的綜合反映,而一篇日記只是此時此刻的記述。所以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個人的事情,藝術家是通過個人和世界融為一體的,你要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考慮才是最本質最自然的,甚至是惟一的。當你這樣想問題時,就順當的多,也容易理解的多。

  

劉 淳:從你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作品來看,對人的、人性的、人的處境以及人的欲望等等成為你創作的主題,我發現你的創作是從個體的生命出發,而且是在不斷地討論一種關係。

  

方力鈞:這個話題應該是藝術家創作的出發點的問題。比如說很多的藝術家他把藝術創作當成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因為現實太殘酷,所以試圖通過畫一些好看的東西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和關注視角,使自己的內心世界從所謂不美好的現實中脫離出來,去享受一種內心的純淨。但是,對我來說是逃避不掉的,尤其是現實對人的影響是躲不掉的。所以我會採用另外一種方法直面這些問題。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問題對你並不能形成傷害。也許,這是你能夠生存,至少是尊重自己生命存在的最有效的辦法。在這個基礎上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我們描繪這個咖啡館,任何一個現實的景象都不是真實的,它是你選擇的結果。你能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發現,為什麼是選擇的結果,是因為你的位置和咖啡館之間的關係決定咖啡館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放大到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立場、態度和處境,無一不是由各種關係來決定的。所以對我來說,我不會去描繪特定的位置所看到的咖啡館,而是去描繪我和咖啡館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形成的。當然,在視覺藝術中,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這麼多年裡,正是因為自己有這種意識,在各種判斷中傾向於關係的選擇,久而久之,對於藝術創作以及語言發生很大的改變。對於我來說,如果沒有這麼多年的鋪墊,也不會解決那麼多問題。

  

劉 淳:在你的作品中,你總是在人們的熟視無睹中有新的發現,並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我想這是你平日細微觀察和思考的結果,也是你的智慧的體現。

  

方力鈞:這一點,應該從現實和經歷中去尋找根據。在我們的經歷和社會背景中,上當受騙的概率太高了。一旦在這方面有所發現,你就會覺得,你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這麼高的成本,如果沒有收穫,簡直對不起自己。但是,你用一生的生命為代價,還是沒有收穫,沒有發現時,大家倒覺得不是什麼損失。那就奇怪了,有時候,是以金錢為成本,還有時是以時間為成本,甚至是以整個生命的代價為成本。所以我覺得,所謂的熟視無睹,是一種不知不覺的流失,是我們擁有的最珍貴的財富。我們流失的太多,我們付出了這麼沉重的代價,應該獲得相應的收穫。

  

劉 淳:對你來說,在當下的現實處境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方力鈞: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生命體和現實的各種關係保持一種平衡狀態,勇敢去探索生命的迷宮,對我更有吸引力。

(來源/中國作家網,中國水彩編輯整理,轉發請標註出處。)

中國水彩

中國最大的水彩藝術平臺

作品收藏、競拍、私洽 請回復 1

作品送拍、推廣、展覽 請回復 2

文章投稿、宣傳、頭條 請回復 3

致力於在全球推廣最優秀的藝術家

影響力第一、專業度第一、覆蓋面第一

成交率第一、成交第一

相關焦點

  •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翻閱歷史的長卷,200多年前,1776年7月4日籤訂的《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民族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民主自由精神如此深入人心,美國憲法及《權利法案》也表達了人民主權的精神,1917年威爾遜宣戰諮文:「世界必須使民主享有安全,世界的和平必須建立在可信賴的政治自由的基礎之上。」
  • 《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
    小明家附近有好多野狗。他們又髒又臭,還會到處大、小便。聽爸爸說,很多野狗,本來都是有主人的,因為某些原因,被主人趕出來,才變成了野狗。這群野狗們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賴馬,臺灣繪本創作家、畫家,被喻為「紙上魔法家「。原是報社美術編輯,愛畫畫、視畫畫為天職的賴馬,出版了第一本繪本《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你成全我做自己,我也希望你獨立自由
    之前的一期綜藝節目中,伊能靜講想讓兒子學習編劇,但是兒子堅持要學剪輯課。兒子據理力爭:你用你知道的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是把你的歌唱完,我多希望你知道,我多麼以你為傲。
  • 野狗唱給41%的非上海人聽
    我就在這41%裡面,是一個漂泊在這個城市裡的人。只是最近我開始有點不確定,自己要不要留在上海了。當遭遇挫折的時候,這裡沒有解藥過完年,我又回到了這個工作了四年的地方。和家人相聚的兩周裡,我聽到了很多跟以往不一樣的聲音。
  • 2019南山戲劇節|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全程無語言,由固定架構和即興現場構成:邀請藝術與療愈項目《流浪兔©》中曾經的個案參與者作為「呈現者」,通過融合影像、裝置、繪畫、實驗音樂等藝術元素呈現人們處在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中真實而不同的身心狀態,並連接整個場域,引導觀眾一同探索自我,並勇於面對未來創傷的跨界實驗現場藝術作品。
  • 湖南省博物館方力鈞版畫展開展,首創「雲開幕」超強「出圈」!
    隨後,方力鈞在和湖南經視主持人王歡的對話中,帶領線上觀眾「漫遊」畫展,對現場畫作進行逐一解讀。「雲開幕」開播10分鐘觀看人數達200萬,在線觀看總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僅芒果V直播單平臺播放量達到500萬人次。
  • 自由、平等和獨立:康德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
    在「理論和實踐」康德以對霍布斯政治哲學的批判和對比的形式提出了他的主要政治觀點。霍布斯著名地認為自由是沒有外部約束的。對霍布斯來說,「他是一個自由的人,在那些事情上,他的力量和智慧,他能夠做,不妨礙他做他想做的事情」。霍布斯認為,自由完全以個人為中心,並且總是在他人不限制個人行動和行動的情況下得到行使。
  • 獨立音樂人:在寒冬裡,做溫暖的苔蘚
    但音樂人們仍然用創作的方式,圈出「溫暖苔蘚」地,堅持著自己的藝術表達。獨立音樂人的創作裡寫著他們的故事,也寫著音樂與聽眾、市場、乃至時代的交互。42分58秒,這是黃雨籬目前創作過的最長單曲。這首歌誕生在直播間「苔蘚電臺」,仿佛一種互動式的行為藝術:先是沒有語義的即興哼唱,隨後是純即興的正式創作。
  • 【藝術生活】「精神分裂」與藝術大師!
    他和畫家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在藝術問題上發生爭執,高更認為應該描繪自己想像的世界,而凡·高則堅持從現實生活中取材,吵到激烈時,凡·高突然失控割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幾年後,高更在自己的筆記中寫到,當時凡·高曾用一把剃刀威脅自己,但可能是出於對凡·高的保護,他選擇不把這件事說出來。
  • 人文攝影的精神在於:獨立思考,發現世界
    當然有,沒法經過獨立思考,就不能獨立思考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沒法獨立觀察,那麼所有拍攝角的度就不是自己的,所以一直在模仿,從未有自我。(封面圖來自:馬克呂布)大師的精神在於:獨立思考,發現世界經過幾十年的沉澱,那些經久考驗的,上個世紀攝影大師們的作品,至今在攝影圈還是被傳唱。
  • 科學的根基,創新的魂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斷想
    3由於長期從事航天科技工作,我更傾向從科學和創新的角度去解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內涵和價值。在斷續零碎的思考中,有了一些感悟。在我看來,科學精神與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是一脈相承,互為表裡的。縱觀科學發展的歷史,哥白尼的地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不是在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人文內核下得以產生並改變人類認識世界的固有成見和桎梏。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中國,無論是科技或文化,正在由追隨者向並行者、引領者轉變。
  • 《小鳥們》:翅膀和自由
    但在這一切的背後,卻是關於人性自由的追索和歌頌。和原著呼應,電視劇的主線內核,也是「自由」。自由首先通過禁錮展現。第一集通過各種元素,處處展示富家女露西處在父權和社會對女性要求的「控制」下。所有衣服都是母親選的,所有舉止和行為都必須是特定得體的。她必須保持樣貌和體重,每天要堅持做美容運動。
  • 從希望到絕望,八件藝術作品中的後一戰世界
    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破壞,在摧毀舊秩序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俄國人在戰爭結束前一年革命成功,推翻沙皇統治,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各民族在帝國瓦解後得到獨立機會,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新興國家得以誕生;殖民地也嗅到了自由的味道,越南、印度等地興起獨立思潮;中國也在一戰後的1919年爆發了影響深遠的五四運動。在1918年11月11日之後,和平到來,世界重啟。
  •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再出發
    「演出可以看成是一個長鏡頭關於自我認定、連接、自由。」「兔子從頭到尾一言不發,我們都感受到彼此交換了所有溫情與痛苦。」「狀態力量很好、投入,表演者的狀態直接牽引觀眾的觀感。」「藝術的魅力其實會讓作品反觀到觀看者的內心,看到自己的影子。」「真的沒想到中間的三個部分都是即興的!完全看不出來,你們配合很默契!
  • PPT說|管理者馭人指南:賞明星,殺白兔,野狗要示眾
    大家可以看看PPT上的象限圖,我們將業績和價值觀,作為象限圖的橫縱坐標,把員工分為五大類:野狗、狗、小白兔、明星、牛圖中「狗」式員工,就是業績和價值觀都不達標的,對於這樣的情況,管理者當然要毫不猶豫的開除而對於其他類型的員工,都會有不同的識別和應對方法。下面,我來逐一講解下
  • 我的自由與世界無關
    於是我們「被宿命」了,我們「被生活」了,我們無權享受自由,我們沒有自由之路,只有奴役之路。但王小波是自由的,當一個作者,能夠用戲謔的語言去描述沉重的時代,既不低俗和咒罵,也不沉重而陰暗,那他就是一個可以和時代平等對視的人。可以與自己的人生、與自己的時代,都能平等對視的人,還充滿了戲謔和自嘲,充滿了希望和美好,還能堅信人性和世界的美好。
  • 二年級下《我是一隻小蟲子》,體會對昆蟲的喜愛和自由生活的嚮往
    2.學習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要求學生體會「我」對昆蟲的喜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1)本文一共7個自然段,主要寫了「我」的願望是當一隻小蟲子,雖然會遇到危險,但生活很快樂、自由、有趣。結構清晰,問題簡單,同學們可以試著自己總結主要段落的大意。第2自然段:蟲子生活中存在的危險。
  • 希望你永遠是最自由的那一隻小豬
    去年的EP口碑和反響不俗,只可惜年尾依然近乎捧蛋。今年首支派臺歌《一隻小豬》班底是新組合ChristopherChak+林若寧,作為唱家班的泳兒當然能撐起高難度旋律。不知道你聽了這首新歌覺得怎樣?我個人是挺喜歡用三隻小豬這個童話做載體的,就像林若寧填的《預言書》一樣,人大了連童話和夢想都變得荒謬。可惜的是這隻小豬太直白,說教味過於濃重。
  • 為野狗保護協會發聲,誅仙世界還有沒填的坑嗎?
    被野狗道人的忠心感動時不由思索,原著中幾筆帶過的野狗道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人生?為了塑造更開放的仙俠世界,讓有血有肉的野狗道人更豐滿,《夢幻新誅仙》化身"野狗保護協會",將原著中的線索還原擴充,讓你用全新的角度,去體驗更加立體的誅仙世界。
  • 「野狗」一樣的黃毛,《我不是藥神》最大的淚點
    剛剛當上爸爸卻得知自己患病的呂受益;晚上在夜店跳鋼管舞,白天為女兒求藥各種奔波的思慧;自身患病,還堅持給教徒們傳遞希望的牧師……他們因為「病」,過著不同但一樣艱難的人生。但寧浩一直記著章宇,他這樣評價章宇,「他只是缺乏一個跟大家見面的機會和場合,我一直想要跟他合作,只是在找適合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