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子·臣節》:「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臣必量才而受者,故無流放之禍。」
在中國古代,將犯人流放至邊遠荒涼的地區,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刑罰,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流放之刑。這種刑罰早已有之,但形成規模卻要發生在南北朝時期。比如說在《南村輟耕錄》當中有這樣一段話:「國初立法以來,有笞、杖、徒、流、死之制」,看得出來此時的朝廷就已經將流放納入了五刑當中。
古代的流放刑罰
按照我們的普遍認知,將一個人驅逐至國家邊境的荒涼地區,或是直接將其驅逐出國,是一個讓其受苦的刑罰。但在現代社會,有一個人卻在被流放過後生活的非常舒適,她便是泰國前總理英拉。
英拉家族是一個發跡於中國的家族,早在清朝年間,這一家族在當地就已經頗有威望。等到了清朝的光緒年間,眾所周知此時的清朝已經非常落魄,甚至朝廷隨時都有可能滅亡。眼看著朝廷的腐朽衰敗,英拉家族遠渡重洋,一路來到了泰國謀生,並在此留了下來。
留在泰國的丘春盛為了能夠在當地立足,承擔了一份稅款承受人的工作,憑藉著自己的八面玲瓏和辦事手段,丘春盛迅速在當地站穩了腳跟,作為一個外國人,他不僅頗有威望,還娶了一位泰國女子為妻,很顯然是要在泰國長期定居下來。
龐大的英拉家族
丘春盛的長子名為丘阿昌,繼承了自己父親勤勤懇懇的辦事風格,但是和自己的父親相比,丘阿昌明顯有更多的過人之處,比如說出色的經商頭腦和獨到的眼光,這讓英拉家族在當地變得更加龐大。
1932年,丘阿昌在泰國開辦了一家衣服工廠店,憑藉著衣服的低廉價格和過硬質量,丘阿昌迅速在泰國打開了市場,不僅深受平民的喜愛,就連泰國皇室都愛不釋手。與此同時,丘阿昌還做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徹底融入到泰國社會,捨棄自己家族是從中國來的這個事實,將自己家族的名字改為了泰國姓氏——西那瓦,以此來向泰國王室表達自己的忠心。
隨著英拉家族在當地的不斷崛起,丘阿昌不僅繼續開拓自己的商業版圖,還讓自己的子女與當地的商業家族聯姻。這種做法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古人的行為,但在上個世紀中葉之前的泰國,這樣的做法很顯然行得通。丘阿昌憑藉著自己的個人能力,將英拉家族成為了整個泰國首屈一指的大家族,成為了當地不容小覷的經濟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東南亞各國紛紛宣告獨立,眼看著泰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丘阿昌再一次做出了重要決定,那便是讓英拉家族的成員進軍政界和軍界。短短半個世紀的時間,英拉家族已經出現了兩名高級軍官、一名將軍以及包括英拉在內的三名泰國總理。
眾所周知,在2014年的時候,英拉因為自己貪汙的行為敗露,受到了彈劾。她深知自己倒臺後會被清算,便緊急向自己的哥哥求助。果不其然,英拉隨後的總理一職被剝奪,她本人也被流放至了海外。流亡海外生活瀟灑
英拉流亡海外依然風光無限,她靠什麼維持體面生活?靠的當然就是她背後龐大的家族,以及哥哥為她早早安排好的工作。對於泰國來說,英拉背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早在泰國建國之前,這一家族在當地就已經頗有威望。因此英拉雖然有罪,但最多也就只能將其流亡至海外,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
英拉告別了政治舞臺之後,獲得了英國的十年居住權,但很顯然等十年時間過去以後,英拉還能在另外一個國家獲得居住的權利。因此,對於她而言自己的未來會變得怎樣,並不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畢竟有她背後龐大的家族做支撐,她就是徹底退出政界也能生活得很好。
結語
英拉本人是一個能力非常出眾的女性,但她的政壇生涯卻稱不上是一帆風順,被世人稱作是閃電總理,短短82天便被迫下臺。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政壇風波以後,英拉終於在2019年的時候徹底決定退出政壇,對於她本人來說,或許重新回歸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一個更好的結局。
參考資料:
《南村輟耕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