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為什麼這樣拍攝及衝洗
從前幾期的文章開始,也是今年的計劃部分,將所有的膠捲作一次測評。也許並不會有密度及反差曲線的具體描述。不是我認為那不重要,而是對應大部分用家的實際場景,我也是以給出的數據為指引,讓各位了解我自己是如何在給定的數據而進行拍攝並得到結果。FOMAPAN200,DELTA100,FUJI NEOPAN 400PRESTO,BERGGER PANCO400之後是本期FOMAPAN400。
這個周末,陽光還算可以。同時目前最多400ISO4*5片,即BERGGER PANCO400,FUJI NEOPAN400 PRESTO (2004年期),FOMAPAN400。 對於拍攝這幾種膠捲的文章大家可以翻看本公眾號。
圖1-目前(2018-2021年)以來的頁片的包裝盒外觀,內部就是一黑色塑膠袋,這裡也就不上圖了。
作為一次測試四種不同的顯影,當然是選擇基本相似的光照條件,也就是同時拍攝四張,1分鐘內拍攝完畢,減少光線變化的影響。同時曝光參數一致,並沒有因為對各顯影而作出調整,這事實上與應用是有所差異的,比如MICRO RS ,CAT-X儘可能的加曝光。但是由於這是測評拍攝,我沒有在拍攝上作出具體分類的曝光,文章之後會有我更多的討論。我認為討論是很有趣的,至少我個人的評價是對於自家PANG顯影的情況作出的判斷,並在適當的指標上進行一些比較,個人認為最直接的是顆粒及反差。這回應一些網絡不良嘴炮,我這個公眾號說得很明白,只為懂得及欣賞者服務,只為PANG用家服務。其它的顯影這裡絕不會談及。
第二部分 FOMAPAN400資料
關於這類測評,意在幫助引導用家在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自已預算範圍內的黑白膠捲之間做出選擇。
圖2-FOMAPAN400的官方文檔
官方文檔看什麼?其實有很多內容要看,這一頁面都包含重要的使用方面的指引,包含倒易率,對光線的敏感範圍,解析度,顆粒度。
對於普通用家來說,主要看(1)顯影數據,(2)對色光的敏感性,(3)顆粒度,(4)解析度。
重要的拍攝指標性數據
第三部分 拍攝現場
圖3-5,拍攝環境及測光,本次拍攝按標定400測光。
圖6,ACUTOL,1+20,7分
圖7-胖電1+25,7.5分
圖8-超微粒MICRO RS
圖9-焦酚CAT-X
第四部分 掃描圖
圖10-ACUTOL
圖11-胖電
圖12-超微粒MICRO RS
圖13-CAT-X 焦酚
超微粒及焦酚建議21-22度。冬季如果你不預洗,實際倒入灌內溫度可以下降1-2度。
說說我的從衝洗到掃描操作過程
在分享我的衝洗和掃描工作流程時,通常情況下,對於初入門用家來說具備一些參考意義,對於常年在某網的或者並不完全看完我公眾號文章的人來說沒有多大意義。
對我而言,衝洗就是在膠片上進行曝光乳劑的化學變化。但是,由於這些膠片在我個人條件下提供的結果之間的比較,因此對於某些人來說,了解它們在曝光後如何進行處理可能會更有用。在衝洗膠捲時,我一直是使用自己的產品,一切都會胖電/ACUTOL較高/較低濃度的稀釋溶液中進行,去年11月以來也許MICRO RS也增加了使用的頻率。通常我直接使用交給大家的PDF文檔中建議的時間。
使用胖電1+100時,因為是靜默補償顯影,這使我不必擔心溫度,18-22幾乎是沒有明顯的差異。冬季21入鍋,夏季19入鍋。如果是使用超微粒MICRO RS,焦酚,我調整溫度至21-22度。說實話,我自己衝洗的膠捲與其它衝掃店使用「DDX,XTOL」製作的膠捲底片之間的區別。有些化學家一直在教導人自己配置DDX,XTOL,D76,PC-TEA等等。這些我也不會比較,在為6年前就玩剩了。
掃描都是在EPSON V700上完成的,通常以2400DPI或4800DPI,其它的設置為掃描儀器自己進行的設置進行,我會關閉銳化也不開除塵,大部分情況下,膠捲幹了我就掃描,這給了我一個非常乾淨的數碼文件。我不進行任何降噪或美化操作-我常常不除塵,因為這些灰塵不會干擾我,除非它們真的分散了整個圖像的注意力。如果我作調整曝光,就像今天的樣片一樣很忠實的中性,也許在別人眼內還很灰灰。這是正常的,我想一張底片更應該以細節及中性灰點比高為好,這個就像數碼的RAW,最大可能 的保留細節信息,這樣後期從容不迫。
圖14/15/16/17/18 四種不同的細節有總覽
第五部分 總結綜述
基本上每個廠商都有ISO400的黑白膠捲,如何選擇?前幾天分享的BERGGER PANCO400,個人比較滿意,當然價格放在那裡。FOMAPAN400不到它價格的一半,質量如何?
首先,400度的膠捲為我提供了通用,複雜光線,陰天等拍攝的最多樣化的用途,曝光更加從容,事實上如果拍大畫幅,一個周末拍4個片盒,真是不錯的興趣愛好。
關於我常用的膠捲來說,在135膠捲上,幾年來,我開始更多的重點在使用AGFAPHOTO APX400,FOMAPAN400,Kentmere K400均是我較多拍攝取的種類,自去年更多的拍了FOMAPAN200,APX100。原因在於我希望它能為普通的街頭攝影提供便宜同時又有一定品質的膠捲。
Fomapan是我剛開始嘗試時的膠捲,當年我正在經歷膠片相機以及膠片本身的學習過程,這意味著我的結果並不理想。現在,通過更高級的技能來重新審視它,我對它可以提供的品質感到滿意,並對它在我的工作流程中的位置有了更好的了解,這些工作大部分要歸類為藥的測試,包括新的配方提升,原有配方批量製作後的測試等,在所有的膠捲中,FOMAPAN可能是顯影時間最短的,雖然有人說長短與品質有一定關係,但這是絕對嗎?可能FOMAPAN恰恰讓人認為這是對的罷了。
ISO400度的膠捲,大多都是明星膠捲,比如伊的HP5,柯的TRIX400,TMAX400這就是為何BERGGER開場就是400度的膠捲。有的用家喜歡減衝及迫衝,要玩好,還要有自己的工作流程才行,減衝為了什麼?迫衝為了什麼?最簡單的變化就是減衝及迫衝可能都會加大一些反差。這也是有人認為FOMA影調要好一些當使用迫衝。是這樣嗎?有部分認同,並要考慮場景光線及想要的出片風格。更多的時間我還是以正常中性反差來處理。
圖19-從上至下的四種顯影分別是ACUTOL/胖電/超微粒MICRO RS/焦酚
(事實上不論對於那一種膠捲,MICRO RS能做到一馬平川,顆粒度極細緻,一時無兩,但也正因為顆粒幾乎沒有。)
對比於前幾天的BERGGER PANCO400,我認為BERGGER PANCO 400在陰影還是高光處有更多的細節,尤其是陰影中的細節丟失更少,在高光部分更清晰。而在相同條件下的Fomapan無疑是不那麼理想,同時在45片下,顆粒並不比BERGGER細的,但是我認為FOMAPAN400還可以得到更好的圖像。這可以看看去年做的一些在超微粒下FONAPAN400的表現。雖然90線對的解析度並不理想,對比其它廠商起步110線對來說,差距是明顯的。但是,如果你僅僅拍他的4*5及更大的畫幅,你在意嗎?至 少我並不介意,在2400DPI下,一張圖已經成1個億像素,夠用有餘了。
膠捲 規格 價格 曝光範圍 影調表現 顆粒度 銳度
BERGGE400 25 300 ★★★★★ ★★★★☆ ★★★☆ ★★★★☆
FOMAPAN400 50 270 ★★★★ ★★★☆ ★★☆ ★★★☆
更考慮到品控及價格FOMAPAN400可口糧可棚拍,戶外創作就靠你的能力及濾鏡系統了,比如漸變鏡,黃紅等,從品控來說,FOMAPAN400在FOMAPAN表現最好,暫時未有頁片的問題產生,同期FOMAPAN100有多次發生問題。這讓我覺得奇怪。
顯影方面,在大畫幅膠捲上,不論是哪一種膠捲,我均會使用胖電,其次是在超微粒及ACUTOL中選擇。也可以在圖19中看到,胖電1+25補償性還不及ACUTOL1+20,所以如果用家們想要暗部更好的情況請使用1+50!
當然,對於常見的膠捲,曝光建議是怎樣?那就留給以後胖電報PDF中詳細講述。PANG用家們也可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