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又見面了,大家都好嗎?
我呢,困在家已經一個多月了,除了悶,天天看著新聞微博群信息,心情被各種情緒左右,又擔心焦慮又有種深深的無力感。
想念東北大燒烤,上海小籠包,重慶老火鍋,武漢小龍蝦...
想念藍天白雲和陽光。
還好,陳丹青帶著《局部》第三季回來了!
《局部》系列真是個傲嬌的存在啊,上圖看真相👇
《局部》系列形式上有些像高曉松的《曉說》,都是一個人講到底的脫口秀,都是靠自己幾十年的沉澱,從自己的視角講述自己的看法。風格就是主講人自己的風格。
內容呢,陳丹青從「藝術的局部」切入,從一幅畫或一個主題開始講述,希望給觀眾提供一個視角,一扇窗戶,引領觀眾進去,然後自己感受體會。
雖然是關於藝術,但不要被嚇退,陳丹青說自己的節目是娛樂節目,不是知識節目,就是想讓大家的生活更有趣。(此時此刻,請給我來一打的有趣!
我當時是吃飯時打開第一集的,本想先看一眼再換其他下飯綜藝,結果不知不覺就著飯看完了!要知道我最近的下飯綜藝是《花花萬物》和《王牌對王牌》,所以真的看起來輕鬆。
更重要的是,有光!
《局部3》片頭上來就是耀眼的義大利陽光,那一刻溫暖的陽光透過屏幕,灑滿了整個客廳。
緊接著一幅幅色彩絢麗的畫面出現在眼前,第一次覺得優酷會員有了價值,這HDR畫質下,畫面顏色飽滿鮮豔,就像開了美顏一樣發著光,一點點撫慰著我那焦躁抑鬱的心情。
鏡頭美的也閃著光,就像電影畫面。
陳丹青眼裡更是閃著光。
充滿少年氣的陳丹青老師真是讓人粉了。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那麼有名的大家,姿態卻放得很低,常常很認真的說,這方面我不太懂,這是我胡說的,我也不知道.
講述時完全站在觀眾的角度,不掉書袋,不賣弄技巧,只是講感受。
說馬薩喬和他師傅馬索利諾,「馬索利諾用色明豔,有股子仙氣和童話感,又去過匈牙利,帶回了異國氣息。」「馬薩喬造型嚴謹簡樸」「可是我早在畫冊見過馬索利諾的畫。一派貞潔,氣息高貴。那年在羅馬終於拜見他的真跡,當下迷倒。」
「文藝復興每前進一步,就是天真消失的一步。馬索利諾不知道自己天真,那才是真的天真。他呢,確實比馬薩喬落後一步,可是六百年過去,我以為馬索利諾更動人。」
「義大利全境不知有多少《天使報喜圖》在我看來,還是不及馬索利諾的《天使報喜圖》,因為他高古,因為他天真我早就在畫冊裡看過那張畫,心裡好喜歡。那天一進門,一眼看見那道門楣,就覺得整個禮拜堂聖潔起來馬索利諾這幅畫好比十五世紀的清早晨。」
在說這些的時候,陳丹青永遠都是一副嚴肅的表情,語調也如同背臺詞一樣,但他的眼裡閃著光,那是真心喜歡一樣事物的光。
除了這些迷人的光,還得好好誇一下配樂。每一季每一集的音樂都選的好棒!
還記得幾年前第一次看《局部》,開場的巴赫大提琴就給我來了個回憶殺,那可是陪我度過高三緊張備考時光,永遠能讓我放鬆下來的最愛音樂啊。
到了第三季,光第一集用到的音樂就分別選自:巴赫《賦格的藝術》,莫扎特《d小調安魂彌撒》及亨德爾《水上音樂組曲》等。
看了下片尾,音樂總監——張亞東。
豆瓣評論區裡好多人在求曲單,在蝦米和QQ音樂裡已經有人總結了歌單,感興趣的可以直接去搜。
為什麼《局部》第三季要辛苦的尋訪數十座義大利教堂和修道院,就為做不太為人所知的溼壁畫,而且還講的是「文藝復興三傑」之外的畫家和作品?因為陳丹青老師說「我聽見成百上千的溼壁畫在牆上叫道:No,除了達文西,還有我,還有我。」
感謝有著赤子之心的陳丹青老師,在這樣特殊的時間裡讓我們看到如此的美好。
也希望我們都有顆這樣的赤子之心,心中有愛,眼中有光。
Hi, 我是建築師媽媽語欣,我成長於音樂家庭,
愛嘗試各種新奇事物,愛鑽研與個人成長有關的知識,
也是走過中國30個省120個城市的差旅達人。
這裡會聊與娃一起愉快成長的一切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