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第三季開播發布會在京舉行
2020年1月8日起,近年來最有品質的國產藝術類節目《局部》第三季,正式回歸。近日,《局部》第三季開播發布會在京舉行。
這檔由陳丹青主講,文化品牌「看理想」和優酷共同出品的節目,前兩季總播放量超過1.1億,豆瓣評分高達9.5,網友譽為「看理想系列中最精良、最值得深思的節目」。
《局部》由陳丹青主講
《局部》第三季以「偉大的工匠——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為主題,繼續跟隨陳丹青的洞察和語言,深度尋訪義大利十多所教堂、修道院、宮殿、府邸,全程實景拍攝,在成百上千的溼壁畫原作面前,講述我們不太熟悉,甚至從未關注的大量繪畫珍寶。
《局部》節目聯合出品方「看理想」創始人劉瑞琳女士表示,「看理想」在起步之初是以BBC藝術紀錄片為楷模的,比如像約翰·伯格《觀看之道》,還有克拉克的《文明》,羅伯特·休斯的《新藝術震撼》、西蒙·沙瑪《新藝術的力量》,這些都是藝術世界中鼎鼎有名的紀錄片,理想國都翻譯出版了它們的同名書籍。但這些紀錄片都是電視時代的節目,而《局部》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作品。今天其實不止環境、條件,各方面的包括播放形式以及與觀眾互動的方式都不可同日而語。今天也有了新的網際網路觀眾和年輕一代的製作團隊,他們都為這個節目注入了完全不一樣的鮮活的東西。《局部》動用了很多新的拍攝素材和剪輯手段,使得畫面呈現更細膩、更豐富、更多變,這不僅帶來了更豐富的信息量,更深入的感知可能,而且讓整個節目更具現代感。同時注入了陳丹青獨特的語言、獨特的視角、也帶來他獨特的魅力。
陳丹青一再強調:《局部》不是課堂,不賣知識
陳丹青一再強調:《局部》不是課堂,不賣知識,甚至也不是給學習繪畫的人看的,而是觀景器,是帶大家去沒去過的地方,看沒看過的畫。
《局部》第三季上線信息:2020年1月8日起,優酷獨播,每周三更新一集,會員搶先看一天,春節停播一周,節目共12集。在上線之際,我們先來體驗本季節目的精彩看點。
提到文藝復興藝術,大家首先想到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但陳丹青不講述他們。他的理由是:這三個名字已經被過度傳播,觀眾非常熟悉,他在本季12集節目中,挑選了十多位光滿四射的大師。
他們是:奇馬布埃、馬索利諾、烏切洛、利闢、巴託洛、維基耶塔、弗朗契斯卡、格佐裡、曼坦納、圖拉、庫薩、齊蘭達約,還有超過十位偉大的無名工匠。
陳丹青認為,歷史敘述不該簡化。文藝復興近三百年,精彩透頂的無名畫家,不可計數,有著錄的傑出畫家,逾百名,其中,至少三十位空前絕後的大師,由於篇幅限制,目前只能呈現十多位。
而他們的畫作、名字,影響、成就,長期被忽略,更由於歐洲各國美術館難以收藏龐大的溼壁畫,觀眾不易去到各地小鎮教堂中拜訪他們,本季《局部》團隊走到拍到的部分地點,為我們展開了一份眼花繚亂的文化地圖和觀賞點。
《局部》上兩季的內容主要來自博物館油畫經典,時間段大致在17到19世紀。這一季,陳丹青講述的焦點是分散在義大利各地的溼壁畫,時間段鎖定13到15世紀。那是被遮蔽的一大片繪畫景觀,而在500多年前,這片繪畫景觀既是義大利各地君王與臣民的教科書,又是圖像的狂歡。
在第二集和其它各集中,為了普及「溼壁畫」的基本知識,陳丹青介紹了溼壁畫的材料、功能和製作方式,包括五百年來這些瑰寶及其所在教堂曾經的滄桑與新生。
溼壁畫不可能搬運,不容易看到,因此難以像油畫那樣,進入大眾的視野和認知。目前,全世界七成以上的溼壁畫仍然在義大利各地教堂、宮殿、莊園、私宅。本季《局部》就是引領觀眾來到在這些難以抵達的珍貴現場。
在《局部》第三季12集的全部講述中,貫穿陳丹青個人的視角和觀點。他質疑部分藝術史宣導的進步論,為我們逐一對比不同時段,不同風格,不同師徒之間的微妙差異,讓作品的高清影像打開更為開放的歷史視野,期使引發別開生面的思考。
「看理想」介紹
2015年,「看理想」誕生,它脫胎於著名文化品牌「理想國」,由梁文道擔任策劃人。
創立至今,已推出幾十檔節目,視頻節目如《一千零一夜》《局部》《圓桌派》《100個職業的告白》及「爾雅系列」,音頻節目如《八分》《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20世紀中國小說》《故事便利店》《10件作品裡的西方藝術史》及多部廣播劇和有聲書。
2018年10月,看理想App上線,搭建一座虛擬的「文化中心」,這裡有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各類空間。一切知識以及文化創作都是我們的演員,每天都有不同劇目輪番上演。
自推出葡萄酒「年華」以來,「看理想」的產品類型,從文化形態延伸至生活形態。同時,亦會舉辦「室內生活節」等大型文化活動。
經過幾年的演變與沉澱,「看理想」初步成為一個綜合類的文化品牌,推動中國人文素養與生活美學的成熟。
原標題:《局部》第三季回歸:陳丹青主講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
(責任編輯: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