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陳丹青做你的美術老師:《局部》第2季

2021-02-19 回聲海灘

老貼新發的一點小感想:

苦等兩年之後,終於盼來《局部》的第二季。相比第一季都在棚內的拍攝,第二季一下子上升到直接走進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拍攝講解,這多少還是有一點出乎我的意料的。陳丹青自己的講述裡也談到第二季之所以拖了這麼久的兩大原因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大都會美術館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想要 「託關係」 都不知道要找誰,所以申請到批准就耗去了大半年的光景。另外拍攝到製作又花掉大半年,所以這才前前後後讓所有人等了這麼久。

眼下第二季才剛剛更新了第一集(每周一更新,非會員周二可看)所以今天不談論節目內容本身,我想講兩個事情:

1. 《局部》第三季

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估計就愣了,這不才第二季才第一集嘛怎麼第三季都已經冒出來了。在最近的一次訪談當中,陳丹青提到他最近受邀在義大利做的一個項目,文藝復興前後的溼壁畫,大體上的觀點和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很像:大畫家的一生容易被簡化,被符號化和標籤化。比如梵谷就是向日葵和自畫像,倫勃朗就是夜巡,德加就是跳芭蕾.我自己的理解是大時代和大畫家也是一樣的道理,好比工業革命會被簡化成蒸汽機,當然這完全沒有錯,但人們不太會去注意工業革命時期除技術創新以外的變化。陳丹青的說法是,談到文藝復興就只有:三傑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達文西,但事實上最好的畫幾乎在此之前就已經畫出來了,所以他願意繼續糾結溼壁畫。

2. 既然 「最好的畫早就已經畫出來了」 

陳丹青在訪談中提到了另外一點,他說不建議現在的年輕人再畫畫了。現在的藝術表達形式更加的豐富多彩,而繪畫已經過時了。繪畫和看畫談論畫,更多的只是一種消遣。我覺得他說的沒錯,畫的功能性因為技術的創新被攝影、攝像包括電影甚至被如今的 3D、VR 完完全全覆蓋的無影無蹤。但有趣的點也在這裡:比如後世所有關於光影處理的理解和表達,之前是畫家們在畫布上玩的技巧,而這些東西就被繼承下來了,不但被繼承下來了還在各種地方延展。

我這次去荷蘭之後更有體會,特別是顯示在建築上(包括社內設計方面)初到荷蘭的印象基本上都是關於設計感,後來又看到很多服裝的設計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你再想想市中心的梵谷美術館、荷蘭皇家美術館,向日葵和倫勃朗的大畫都掛在裡頭,這些可能都是傳承和延展,美的表達和體現是在方方面面的。

 

至於到底還是不是要畫畫?我覺得真要畫的人也攔不住,如果你真的看畫很多,你會知道一些作畫時候的技法,我認為其實任何手藝上的東西都是迷人的。這次在荷蘭看倫勃朗小的自畫像,他額頭前的幾縷陽光下閃爍著金光的捲毛,是拿畫筆尾巴那一端的尖尖頭在事先摸上去的顏料上,一下一下挑出來的弧線效果。這個技法還不是倫勃朗發明的,他也是被人家啟發的,但大師就是集大成者,他融化貫通且遊刃有餘。手藝上的東西都是迷人的,人會在其中獲得巨大樂趣,而且這還只是繪畫當中的一小部分。構思布局、組織群像和你賦予內容的意義,這些都是大樂趣。

閒扯了一些近來的感悟,還是因為心裡高興。因為又有一季好的視頻節目可以看,而且第三季都已經有譜,開心開心。希望大家也可以從中得到樂趣,沒看過《局部》第一季的朋友們,可以接著往下讀:

這一期節目本來應該推送波士頓城中三大藝術美術館的觀看體驗。但是一直沒有時間好好去寫那些獨特的大館和存世的大作,今天早晨突然有感:不如先談談陳丹青吧,他受邀和某酷以及理想G合作的談論美術的網絡節目《局部》無論是針對還對美術毫無感覺的門外漢;還是我這種剛剛半隻腳踩在門框上的人;又或是對於那些習畫多年的人,《局部》都是開卷大大有益的...

陳丹青是我的美術老師,但不曾見過彼此。

差不多是他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我通過網絡接觸到這個人。那時候的陳丹青剛從美國回國。他對於任何自己看不慣的事物都會以直接開嘴炮的形式進行抨擊。這樣的表達和作風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一股清流。我也是由此被他吸引,開始在網上搜索一切與他相關的視頻和文字,一個個看下來。再後來買了他寫的所有的書,一本本讀過來。

在這個階段陳丹青也逐漸進入美術老師順理成章的開始進行起來了。書中大多時候就是天馬行空的聊著,一會古希臘雕塑、一會塞尚高更畢卡索馬蒂斯、一會又聊起中國古代文人畫...其中那會剛剛看他的書很多東西我都不知道在說什麼,但就覺得很吊。很多人、很多作品我都是需要隨手再上網查一下才跟得上陳老師的節奏,但是讀得津津有味,很被吸引,因為這是一個對我來說從未接觸過的嶄新世界。

西藏組圖,陳丹青自認最好的作品

就是某個晚上,我一下子反應過來一個事情:書裡他有意無意聊的這些,不就是最基礎的關於美術的教育嘛。再念下去,陳丹青自己也在很多場合流露出來這個觀點:對美的認知無關學科;人要知道什麼是美... 我當時就想:SB了,我看這些其實是在補課啊。當然我們今天要談的不是我們之前接受的那些關於美術的教育,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那些年我們沒有好好學美術,但至少小朋友們英語學了不錯,所以今天不談這些,今天只談陳丹青和美術。

再後來,到了2015年。以前推薦書很厲害的一個人,叫梁文道出來做了一個自媒體叫 「理想國」 其中辦了三個主力節目,分別討論:文字、美術、音樂。其中陳丹青的《局部》當然就是討論美術和藝術的專題,《局部》這個名字是梁文道起的,我覺得甚好。原因有二:一是這個節目裡談的都只是某個畫家或者某個畫派、某個時代的一個局部細節,沒有聊通史的。其次就是看畫的時候,有遠觀也有看局部,很多小局部的細節非常值得玩味值得推敲:比如揚凡艾克的燭焰,又如威廉姆透納的月光。而《局部》中陳丹青為大家列舉出來他想和你們聊聊的點就恰如畫中那些可以被後人反反覆覆無數次討論的 「局部」 


第一季 十六集的內容
千裡江山圖 

   死亡的勝利

人民的勝利
初習的作品 
巴黎的青年 

誰養藝術家 
繪畫的放縱 
非正式魅力 
瓦拉東母子 
民國女畫家 
徐揚的功德 
訊息與景別 
俄羅斯冤案 
聖馬可教堂 
巨人的戰役

杜尚的決定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和大家說《局部》?畢竟這部片子上映都快三年了。我想原因有三:一來,正好約到查爾斯一起來聊一下我們都很有熱情的西方美術話題,那陳丹青作為一個畫油畫出身的作家肯定也是離不開的話題,我看他這麼多年了,拿出來聊一下對自己也是一個交代。二來,《局部》確實好,大家看過自然明白。而且我相信這是一部好到不需要我們推薦的東西,相信很多人已經反覆看了無數遍了。但也會有將他漏過的人們,那現在就是一個好契機來觀看。第三,也是最重要一點,就在本月我們得知了《局部》第二季即將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開拍!為什麼是在大都會?因為那裡是陳丹青的 「大學」 下面的視頻裡會有詳細的描述。


《局部》第二季 陳丹青帶大家去他的 「大學」 

紐約 大都會博物館

相關焦點

  • 陳丹青:《局部》第2季做好了
    摘 要3月24日下午,陳丹青在北京CHAO酒店和我們交流他即將上線的《局部2》啦。
  • 陳丹青《局部》特集《線條的盛宴》上海首映
    陳丹青《局部》特集《線條的盛宴》上海首映 2020-11-06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丹青《局部》特集《線條的盛宴》線下首映
    陳丹青為公眾講述世界藝術的視頻節目《局部》,首季在北京實拍,二季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實拍,三季在義大利十餘座文藝復興城邦實拍,總計44集,由北京看理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陸續出品
  • 向陳丹青提問 |《局部3》收官,接下來你想看什麼?
    向陳丹青提問 |《局部3》收官,接下來你想看什麼?1979年,婁睿墓壁畫出土;2000年,徐顯秀墓壁畫出土;2008年,水泉梁墓壁畫出土;2013年,九原崗墓壁畫出土……現在,聽見嗎,我們的北朝師傅衝著《局部》第三季齊聲叫道:除了拜佔庭、義大利、西班牙;除了敦煌、雲岡、麥積山,還有我,還有我!」節目播出後,陳丹青又多次赴山西等地,觀看中國的壁畫。
  • 陳丹青的《局部》第三季如約而至,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給我們美的安慰
    對於嚮往美術的人來說,陳丹青的《局部》系列視頻節目是中文世界最有價值的選擇。此刻,它不僅可供應急消遣,也超越了時效。據優酷統計,《局部》系列節目的播放量過億,並且持續穩定地增長,呈現出這個時代趨鶩時尚、強調時效的節目所不具備的數據特徵,且評分超過同類的BBC系列節目。
  • 《局部》第三季回歸:陳丹青主講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
    《局部》第三季,正式回歸。近日,《局部》第三季開播發布會在京舉行。  這檔由陳丹青主講,文化品牌「看理想」和優酷共同出品的節目,前兩季總播放量超過1.1億,豆瓣評分高達9.5,網友譽為「看理想系列中最精良、最值得深思的節目」。
  • 來油罐藝術中心,相約陳丹青《局部》特集《線條的盛宴》首映會
    >陳丹青為公眾講述世界藝術的視頻節目《局部》,首季在北京實拍,二季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實拍,三季在義大利十餘座文藝復興城邦實拍,總計44集,由北京看理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陸續出品,五年來,《局部》播出點擊量累積1.5億。
  • 陳丹青:我並不想「喚醒」誰,只是勾引那些想進來的人|《局部》特集...
    今年年初,系列視頻《局部》第三季即將上線之際,山西博物院首次展出四座北朝(公元六世紀)墓室壁畫。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沉睡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壁畫,是可以比肩拜佔庭、義大利、西班牙、敦煌、雲岡、麥積山等偉大藝術品的稀世珍寶。
  • 脫口秀《局部》:看到你就賺到
    《局部1》2015年上線,這一季是陳丹青為公眾介紹藝術史上的一些經典畫作,該季豆瓣評分高達9.5分。但第一季的好口碑並沒有給節目組帶來多少收益,第二季遲遲拉不到贊助,難產了三年,2018年《局部2》才姍姍上線。口碑依然爆棚,豆瓣9.4分。《局部2》聚焦於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美國紐約的大都會美術館。開篇陳丹青就說道,「我沒有上過高中、大學,大都會美術館就是我的大學。
  • 陳丹青《局部》新書首發與特集放映丨「藝術頂頂要緊的,不是知識,不是熟練,而是直覺,是本能,是騷動」
    終於,陳丹青將再次於北京舉辦《局部》特集線下展映,獻上一場真正的「線條的盛宴」。這回你終於又能在現場見到「不講道理」「愛念稿」的陳丹青。不僅如此,《局部》三季講稿集結而成的系列書目(《局部:陌生的經驗》《局部:我的大學》《局部:無名的工匠》),也將在此次線下展映進行首發。
  • 匠心之作:豆瓣評分9.6的《局部》第三季,帶你走進溼壁畫的世界
    2017年主講人陳丹青在佛羅倫斯停留三個月,走訪義大利各處教堂,最終為《局部》第三季確定了主題:偉大的工匠——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2018年陳丹青開始重新學習文藝復興的藝術史,並進行講述稿件的準備與撰寫。2019年《局部》攝影組經過多方努力獲得了義大利幾十所教堂、修道院的許可,得以進入內部實景拍攝。
  • 《局部》第三季1月8日誠意歸來 上優酷領略義大利教堂中的壁畫藝術
    除了達·文西還有我,還有我』」隨著陳丹青在「溼壁畫」前的感觸,《局部》第三季拉開了帷幕。這部由優酷與看理想聯合出品的最新一季藝術題材文化節目,圍繞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溼壁畫」展開,陳丹青將深度走訪義大利十多所教堂、修道院、宮殿、府邸,通過成百上千的溼壁畫講述那些被我們長期忽略的藝術瑰寶。
  • 《局部 第二季》如何憑藉「小眾」文化綜藝載體提升大眾審美?
    《局部 第二季》圍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數十個展廳中的館藏陳列展開,以陳丹青近20年「大都會」觀展經歷為串聯,並穿插進他早年的紐約經歷,附以相應的照片、文獻資料、動畫等輔助說明。由於《局部》的成功,第二季節目剛上線時,不少瓣友更是用「千呼萬喚始出來」來形容對於急於觀看到內容的迫切心情。
  • 陳丹青 一切影像作品都是娛樂
    第二季總播放數突破5000萬,評分8,豆瓣評分一度高達9.6,成為文化類視頻節目中的翹楚。有些藝術院校老師甚至把 《局部》 作為課堂教學片,要求學生每集觀看並寫心得體會「我2005年開過博客,我才發現世界上有留言這件事情。彈幕比留言更方便了。卡拉瓦喬那一集,畫中人拎著一個頭,那個頭畫的就是卡拉瓦喬自己,彈幕上有一句話脫口而出,『這頭好像還活著一樣。』
  • 陳丹青:我聽見成千上萬的壁畫在叫「還有我,還有我」
    劉瑞琳:《局部3》是陳丹青一個人的文藝復興四五年一晃而過,《局部》竟然已歷經三季。我還清楚地記得,五年前的一天,陳丹青、梁文道等一干人窩在我的辦公室裡,我們一起琢磨公司的新名字,也在準備給他們兩人接下來分別拍攝的視頻節目起名兒。陳老師看著我們的影像計劃,脫口而出:「看理想」就挺好啊,看得見的理想國。
  • 《局部》第三季回歸,夏日陽光般的療愈
    內容呢,陳丹青從「藝術的局部」切入,從一幅畫或一個主題開始講述,希望給觀眾提供一個視角,一扇窗戶,引領觀眾進去,然後自己感受體會。雖然是關於藝術,但不要被嚇退,陳丹青說自己的節目是娛樂節目,不是知識節目,就是想讓大家的生活更有趣。(此時此刻,請給我來一打的有趣!
  • 陳丹青 我的二零二零這半年
    「優酷」,為《局部》第3季《偉大的工匠——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做收官直播。   自1月8日第1集上線,到4月1日第12集播出,一周一會,《局部》第3季是這個特別的冬春、那些幽閉日子裡視若珍寶的陪伴和慰藉。   最難忘第6集——《壁畫與慈愛:錫耶納階梯醫院》,我看了好幾遍,甚至一幀一幀聽寫下陳丹青老師的解說詞: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寫實繪畫,描述死傷總會凸顯人間的悲慘。而十五世紀壁畫中的醫院場面,看過去毫無苦相。
  • 一日一電影:《局部》第二季
    在和各位小夥伴聊《局部》第二季之前,要給各位通知一個可惜的消息,冰二二小夥伴去《寒床---林文個展》,結果因不可知原因這個展取消了,以後要去成都當代美術館要查看官網和撥打電話確認後前往
  • 《回顧展的回顧》埋伏了日後的《局部》
    理想君有注意到大家對兩本著作的評價,其中有一點說到作品裡頭的文章,在陳丹青之前的幾本文集裡頭出現過,未免有炒冷菜的嫌疑。理想國出每一本作品,都經過慎重考慮,陳丹青之前的文集斷貨,所以我們以新面目呈現。12月,陳丹青《局部》從屏幕裡躍出,三季講稿結集成書(《局部:陌生的經驗》《局部:我的大學》《局部:偉大的工匠》),現已開始預售。
  • 他來了,他來了,陳丹青帶著9.6分的藝術紀錄片回來了!
    《局部》第一季的豆瓣評分是9.5分,第二季的評分是9.4分,就連今年1月新推出的第三季,評分依然高達9.6分。從籌建木心美術館、整理書稿、出書、做講座,他盡心盡力。如果沒有陳丹青,木心這位在國外廣受推崇的作家也許會繼續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