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孩子愛玩的遊戲有很多,有時只是簡單的你追我跑,有時是躲貓貓、或者是跳房子、丟手絹「過家家」等等。
以前還沒有多種多樣的玩具,孩子們可能在一起「玩泥巴」就會很開心了。
在這麼多遊戲中,不同年代的孩子們對過家家的喜愛,似乎沒有減弱過。而這樣在大人眼中看似簡很無聊幼稚的遊戲卻不簡單。
「過家家」遊戲有什麼神奇之處?
兒童心理學家Joan E Herwig通過觀察證明:經常玩「過家家」遊戲的孩子,在生活中即時執行能力和延期滿足能力也會更強。
過家家之所以跟其他遊戲有些不同,是因為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的體驗,除了鍛鍊動手能力以外還有以下各方面能力的鍛鍊,也是孩子具備這些能力的體現。
孩子為何喜歡玩
1)「過家家」體現和鍛鍊了孩子社交能力
這個孩子愛玩的遊戲也像是一種角色扮演,比如扮演姐姐、老師、媽媽爸爸等不同角色,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模擬場景。
孩子會以一個與平時不同身份,模擬與他人對話的場景。不同的角色該怎樣說話、說哪些話,這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2)孩子的觀察力和模仿能力
孩子在過家家的時候會把生活中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帶融入其中,她通過觀察後模仿身邊的所發生的事情。
例如給寶寶換紙尿褲的動作、大人做家務的動作,不同人物角色有特點的表現等等,細心觀察再照著樣子做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完成的。
3)在遊戲中懂得了換位思考
過家家遊戲中寶寶自己也能玩,他們可以一人分飾多個角色,並用不同身份進行對話。
孩子在理解了不同角色之後,並用對應的行為以及思維方式體會這個角色的心境,下意識學會了換位思考。
這會讓他在與家人共處中,在其他人際交往是時具備共情的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高情商。
4)激發孩子想像力
在與小夥伴一起玩過家家的時候,他們不僅會模仿身邊發生的事,還會各種場景,甚至是想像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事情。
這樣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在玩耍中大腦運轉有利於智商和情商的發育。
孩子具備以上這4種能力,無論是在學習、工作、生生活中都是他進步優秀的條件,所以家長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孩子玩過家家有「門道」
★ 用「過家家」解決問題、教授知識
很多家長還沒發現,我們可以用過家家這個遊戲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孩子害怕打針、不想上學、對分離恐懼等等,可以通過相反的決定色扮演的方式來緩解他的情緒。
讓寶寶扮演醫生、老師、家長,我們來扮演孩子,讓孩子體驗這些角色的「善意」之處,他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還有平時孩子不喜歡聽的知識,也可以加在遊戲過程中,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 保障安全但不幹涉
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家長不需要過多幹涉孩子的設計、或者物品擺放方式等小細節,因為這是他自我意識成長時刻。
★ 家長用心陪伴很關鍵
當孩子拉著我們玩過家家的時候,不能抱著手機在一旁敷衍他,也別嘲笑孩子的行為幼稚,這是了解孩子內心,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好機會。
糰子媽心裡話:
孩子的成長總會帶給我們驚喜,對於孩子的行為還有他說的話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平時喜歡玩什麼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