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過家家」!你瞧不上的職業體驗遊戲,卻能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2021-02-24 盒媽來了

噹噹當 

你們的魔鬼老少女又來給你們安利玩具咯!

這次的主題是孩子們最愛的——

過!家!家!

過家家的好處太多太多了,對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共情能力以及克服焦慮恐懼情緒等等都非常有幫助。心理學界把它定義為是寶寶遊戲的最高水平。

但是,很多人對「過家家」至今都有很深的誤解:

但是,真相併非如此!

相反,過家家其實很有「營養」。

獨立思考能力

思維靈活性提高

無論是貓抓老鼠還是老鷹捉小雞,往往都是規定了「死」的規則,孩子照著玩。如果遇到問題,孩子們一般跑去找大人「告狀」。

刻板的規則讓遊戲僵化,孩子只能被動接受、靈活度和變化,大人「當裁判」也很煩惱。這不,小朋友如果玩過家家的話,就可以自己制定規矩,遊戲的靈活性很強。

鼓勵孩子「換一種角度」思考

獨自玩過家家的時候,孩子一個人可能需要扮演好幾個角色,和別人一起玩過家家的時候,孩子會扮演「別人」,這就給了他們「從別人角度去思考」的機會。

「換位思考」對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來說是很難的能力,但是在玩過家家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同時思考自己和對方的反應,體會別人的想法和心情,這對他們未來與別人交往有很大好處。

在過家家的氛圍裡,什麼點子都可以提,但是否會被大家接受,這就要看孩子的表達能力,是否能吸引其他小夥伴了,這樣就會促使孩子們要了解他人的需求,進行良好的語言組織。


還有!這絕不是女孩子們的專利好嗎~不是說小子們就不喜歡,哪有小孩不想模仿大人的,只是對於小夥子們來說,芭比娃娃換裝秀啥的也根本吸引不了他鴨!

所以今兒,我就給你們推薦兩件無敵酷炫的仿真玩具!喜歡角色扮演的娃絕對會一眼愛上!

(篇幅有限,還有好多沒能放出來,我都做了一個合集在下面連結,現在下單2件立減10元哦!家裡有倆娃的也不用爭,或者和姐妹們一起拼也很合適~)

(點擊上方小程序購買)

喜歡模仿大人,所以才都會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正是因為寶寶從小有這樣的潛在的意願,我們更要順勢好好培養。

最近大家憋得實在難受,不得已在家裡搞起了廚藝大賽,我也是想藉助這個漫長的假期,培養孩子動手做家務的習慣,又害怕他摔個盤子砸個碗,戲精老父親&老母親們不妨嘗試以下套路~

在國外的很多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有簡單的cooking——烘焙課,其實,家長是最好的廚藝老師,試著讓孩子進廚房,學習簡單烹飪流程,不比花錢上烘焙課效果差。

若還是擔心明火、刀具會傷了孩子,那就不妨先從簡單的玩具廚房開始操練,熊孩子有了自己的廚房陣地,就不會屁顛顛給你添亂,你也能多個幫你制定食譜、淘米、洗菜的小助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的小機關可不會因為是玩具而隨便糊弄,燈光聲效、仿真烤箱...每一個細節都身臨其境!

看!「小火苗」亮起來了!

小廚房桌面自帶了置物收納功能,鍋、鏟、盤子均有放置的空間。廚房下層設計了烤箱、上層有置物架,可以教寶寶認識這些廚房家具,告訴他們哪些東西該放在什麼地方,在做家務的樂趣中培養了孩子的歸類整理能力

還可以引導寶寶下廚給自己做早餐,麵包+煎蛋怎麼樣呢?

灶臺上邊有兩個小開關,一個煲湯一個炒菜,煎蛋的時候寶寶可以假裝旋轉控制火候大小,麵包直接放在烤箱裡。熟能生巧!到時候真正操刀下廚也不至於手忙腳亂啦。

飽餐一頓後,寶寶還要自己動手洗碗,桌面右上角有個水槽,可以模擬洗菜、洗碗的動作,水龍頭也是可以出水的。

提醒泥萌:做戲要做全套!在娃「洗碗」、「整理餐具」的時候,請大力地!放肆地!不要克制地!誇他!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鍊的機會,玩具只能激發興趣,你的鼓勵和陪伴才是真正使他將興趣轉換成習慣的秘訣!

這一系列裡還有一個玩具水果籃和一個玩具蔬菜籃,年紀小沒有下廚經驗的孩子,就可以先拿這些練手,免得浪費材料。

有了玩具廚房,家裡有倆娃的老母親們也不用擔心大娃二娃為了爭搶玩具而不開心,其實兩個孩子一起下廚是玩伴,還能「切磋廚藝」,也不用每天被倆娃吵的頭大,還可以教會他們互相合作,一舉N得!

小盒小的時候來工作室玩,總是會給我們做「好吃」的。他把自己當做一個小廚師,然後詢問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吃什麼之後,他自己一個人便默默地開始「煮東西」,煮好後端給我們每個人...這樣的廚房遊戲,通過我們不停地下單,他一個人能夠忙得團團轉,但卻每次都樂此不疲!

我在開頭提到了,過家家不僅是好玩,更對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有奇效。

不知道仙爸仙媽們有木有發現一個規律:越「懶」的父母,越能培養勤快的孩子。

暖男小嗯哼,就是這麼被霍思燕「套路」出來的~

提到「馭兒心得」,霍思燕說,自己會故意在兒子面前撒撒嬌、服服軟,兒子就會幫忙把事情都幹了。

所以媽媽們,以後都儘量少在孩子跟前裝「女漢子」啦,孩子能做的,就儘量讓他參與進來,一方面提升娃的動手能力,一方面減輕一下自己的負擔。

除了仿真廚房,各種迷你「料理機」也是可以很好的練習玩具。

今年過年沒能出門,我們在家把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各類面點做了個遍,包子、餃子是基礎款,抖音上的各類烘焙教程也沒放過。

孩子當然對這些香噴噴的面點展現了更大的好奇心,捏捏麵團,玩玩雞蛋,老母親看著著實心疼,但是看著玩在興頭上又不忍心打斷。

這時候給娃備一套自己的「料理神器」,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料理機有三種:冰淇淋機、麵條機、和漢堡機。

常常看他一個人坐在地墊上搓啊搓啊,有一回做了50多根「雪糕」,隔天又做了幾十個「餃子」……真的,我現在才發現孩子對某個玩具的專注力已經可以持續1個小時以上了。

(點擊上方小程序購買)

5色安全彩泥+豐富模型

彩泥柔軟易操作。但是市面上的彩泥太多了,良莠不齊,我當時也是花了好多時間去比較。

網上便宜的絕對不能買,你都不知道它的材料和顏色是不是安全,朋友家網上買的橡皮泥我也看過,質感像塑料一樣,還有一股怪味。

麵粉+環保色素製成的生態彩泥,3C認證的,寶寶玩起來也放心。

需要注意下的是,因為孩子太喜歡混色了,之前的橡皮泥都被混成了一種顏色,做造型的時候稍微注意一點,分開還是比較容易的。

比較大膽的,我們也每種顏色揪一點玩混色的遊戲,孩子自己就能變色彩魔術師啦!

不僅是成分超級安全(麵粉+水蒸出來的),還有收納盒,情景玩具+角色扮演,永遠不用擔心娃想像力不夠不知道怎麼玩,各種模具齊全,玩好全部塞進盒子,乾淨好收納,彩泥也不容易幹!性價比也超高!

不要小看印模子這樣一個動作,試過就知道是需要力量和精細動作結合才能做好的。

這個彩泥雖然官方寫著是3歲可玩,其實1歲的寶寶在大人的監督下玩就可以了,因為雖然是可食用級別的,但也畢竟不是食物,儘量不要放嘴裡去!

各年齡段玩法:

可以讓寶寶各種揉捏,感受彩泥的質感,手部運動也有助於大腦發育。

可以教寶寶用套裝裡的工具,練習簡單的切割、拓印,寶寶可能做得還不純熟,但是他們會樂此不疲的!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職業模仿有極大的興趣了,角色扮演是最高級的遊戲形式,因為他要發揮想像力,還要在規則之內進行遊戲。這些仿真模型就是非常棒的教具,對於孩子的手腦鍛鍊很有用!

任命他一個「小小廚師長」的稱號,爸爸媽媽來扮演客人,寶寶可以逐漸熟練運用各種模型,做糕點,盡情發揮想像吧!

過家家+繪本,就是一堂超棒的情景劇!鼓勵寶寶講故事,鍛鍊語言能力!

可以讓寶寶模擬餐廳的廚師,或者是家裡來了客人,家裡有相關情景的繪本,搭配繪本裡的場景一起看,邊講邊演邊做,簡直就是一堂超棒的早教課了!

更多想法創意和豐富的新「菜式」,等娃自己解鎖了!

3-6歲正是孩子開發天性、性格養成的時候,多讓他們下下廚,掌握點生活本領總不會錯,這個階段讓寶寶們拿這些兒童廚具練手,等到7、8歲學成以後,小傢伙們就能拿真正的美食與爸爸媽媽們分享啦。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我還給你們找到了之前好評很高的「收銀機」、「洗漱臺」等等,對財商、生活習慣、歸納整理能力的培養都很有幫助。

考慮到這麼酷炫的玩具,家裡有倆寶會搶著要,以上這些在團價基礎上下單2件立減10元,家裡有倆娃的,買兩個不一樣的,互不幹涉,也可以互相分享合作著玩,不用「拉架」也算是解放老母親的一招了吧~

(點擊上方小程序購買)

相關焦點

  • 別小瞧孩子「過家家」,「假裝遊戲」能促進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
    "假裝遊戲"的三個種類1.孩子自己和自己玩雖然我們常說孩子們玩"過家家",只不過就是自娛自樂,但是"假裝遊戲"絕對不是簡單的"過家家","假裝遊戲"其實具有三種模式,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孩子自己和自己玩。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多年研究表明: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所以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收拾的太勤快。
  • 家裡這三個地方越「凌亂」,孩子長大越聰明,媽媽別瞎勤快
    有一次沒有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聲喊到:「你能不能吃完東西把垃圾丟到垃圾桶裡面,把所玩的玩具回歸原位,不要把滿屋都搞得很亂,搞衛生很辛苦的」。過了一天,孩子很委屈地跟我說:「我真不是故意的」,聽到這句話,心裡酸酸的,我知道不應該和孩子發火,但我是控制不住才向孩子發火,跟孩子說了好幾次了,玩了玩具要歸位,但他還是哪裡玩了丟哪裡。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所以家長們不用為自家孩子調皮而煩惱,沒準你家娃聰明的讓你意想不到。
  • 喜歡「過家家」的娃更聰明?看似幼稚的遊戲,體現了娃4個能力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孩子愛玩的遊戲有很多,有時只是簡單的你追我跑,有時是躲貓貓、或者是跳房子、丟手絹「過家家」等等。以前還沒有多種多樣的玩具,孩子們可能在一起「玩泥巴」就會很開心了。
  • 越早說話的孩子越聰明?你家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
    其他媽媽都投來了羨慕的眼光,說這孩子真聰明,不像他們家孩子,2歲才會說話。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孩子說話越早,表示孩子越聰明。那麼寶寶說話早晚跟智力有關嗎,寶寶是不是真的說話越早越聰明呢?寶寶說話早晚並不是判斷寶寶智力差異的標準,且寶寶說話早晚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遺傳、教育、環境等,是不同寶寶語言發育不同的結果,早說話或晚說話沒有大的差別,所以並不能證明寶寶越早說話越聰明。可是,此岸和彼岸只不過是空間的差距,卻無法拉長心靈的距離。
  • 孕吐越嚴重孩子越聰明?不孕吐孩子就不聰明了?
    較真要點:孕吐的劇烈程度因孕婦的體質等因素差異很大,這種反應對於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進行橫向比較,那麼說孕吐越嚴重,寶寶越聰明就缺乏關聯性了。 孕早期的嘔吐反應,80%~90%的孕媽都有,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樣而已。
  •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你要學會「愚蠢」
    兒童體驗樂趣,享受過程,而長大的我們卻在乎結果。兒童失敗後,哭哭鼻子就忘了,而我們失個戀都能讓我們一挫不振。兒童想法單純,不在乎過去和未來,而我們卻被過去所束縛,焦慮著未來。終上所述:我的看法是,做人要學會愚蠢一點才能幸福,凡事都別要求太高,也別有太大的期望值,更不能被欲望迷惑了雙眼。
  • 如何越玩越聰明?
    親子互動培養高情商:豐富的水果也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媽媽們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可以教孩子學習英文、學數數、學分類。也可以和寶貝一起開發更多有趣玩法。更多選擇 更多歡樂:除了可以讓寶寶玩過家家的水果切切樂,還有釣魚系列可以選擇,可以切可以釣,幫寶寶開啟遊戲新體驗。
  • 孕期吐得越厲害孩子越聰明?真相已被科學證實,新手父母別迷信
    很多老人經常會說"孕期吐的越厲害,生的孩子越聰明",這句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且不探討這句俗語的正確性,單單說到孕吐,有過妊娠反應的寶媽們肯定要面露難色了。從大數據來看,近八成的孕媽會有孕吐反應,情況有輕有重。有的寶媽過幾天就沒事兒了,有的媽媽卻因為孕吐瘦了好幾十斤,從懷孕吐到生完孩子。
  • 哈佛研究: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中了以下3點,家長就偷著樂吧
    哈佛大學對孩子的智商做過調查:相關的學者一共追蹤調查5000名孩子,最後發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中了以下3點,家長就偷著樂吧!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中了以下4點,家長就偷著樂吧1、孩子拆家一把手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破壞專家」,他們很喜歡將自己的玩具拆卸,然後扔得得到處都是,隨後,還能將這些零件組裝起來,通常這樣的孩子大腦是很聰明的,由於不停的動手探索,他們動手能超強。
  • 這種「傻孩子」,反而勝過聰明孩子,父母可不要小看
    老實說,在我們農村,零食還是很難買到的,所以那些坐滿孩子的餐桌上,零食一上來就被搶光了。但是,我注意到有一個孩子在餐桌上比較特別,他在別的孩子搶零食的時候口袋裡塞滿了,基本上沒有拿。也許他媽媽也發現了,問他:「你為什麼不多帶點點心呢?」那個小孩說:「小孩子搶零食,看起來比我小,我大了一點,哪兒能跟他們搶呢?」聽了這話,我重新審視了那孩子,覺得他應該不會比周圍的孩子大兩歲。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這時候孩子越是難帶,說明大腦發育得越快,孩子也就越聰明。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這3種表現,說明他很聰明。聰明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難帶表現一、喜歡搞破壞、拆東西有一段時間,我給二寶買的玩具,哪怕是新買回來兩天的玩具也難逃二寶的魔爪。
  • 孩子貪玩該制止嗎,玩遊戲的這些好處你可能還不知道
    愛玩是孩子們共同的天性,但在父母眼中,孩子越貪玩就越是不務正業,對學習不上心。其實,貪玩的孩子未必不聰明,相反懂得怎麼「玩」的孩子往往都有著高智商,在學習上一點就透。
  • 德國科學家: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越聰明,家長別瞎勤快
    然而德國科學家卻表示:如果家裡這三個地方越亂,其實暗示了這個孩子越聰明,家長可別瞎勤快!那麼,在這裡家長不妨了解一下,到底是哪三個地方這麼神奇,有助於孩子變聰明。
  • 方舟真的是少數我越玩抽卡體驗越差的遊戲
    別告訴我真的還有人洗地普通招募說是九小時三到五星。目前為止百分之99都是三星,稀有tag基本見不到,就算見到也被劃掉。高級以及資深,爆發之類的tag一次沒見過。自通關獲得的石頭捏完後竟然發現遊戲寸步難行,每日的體力給的簡直可笑。
  • 愛玩「過家家」的孩子更聰明?這3個好處不輸早教課,爸媽別忽視
    玩過家家有什麼意思?」聽到老公這麼說,優優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小孩子的快樂你不懂!我小時候也很喜歡玩過家家的。一、為什麼孩子都愛玩「過家家」?此前,章子怡在微博上分享了這樣一段日常,在微博上她曬出了兩張照片。
  • 哈佛大學教授:家裡的房間越亂,孩子越聰明?事實比你想的要複雜
    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得出一個結論:家裡的房間越亂,說明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越高,也就是說孩子越聰明。而在大人眼中,家裡亂是不能忍受的。那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事實比你想的要複雜。房間凌亂指的是房間東西擺放,看似凌亂,實則有序,聰明的孩子能從凌亂的地方,準確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房間髒亂邋遢則不同,如果孩子出現隨地扔垃圾,打翻東西不清理等問題,寶媽要及時管教,因為這不是凌亂,而是「髒亂差」。
  • 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賺越窮?牢記猶太人的「賣燒餅」思維
    小編今天分享一個故事,來看看猶太人的賺錢思維:因為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之一。目前世界的財富排行榜上,絕大多數都是猶太人,我們熟知的洛克菲勒、巴菲特等都是猶太人。為何富人越玩越富,窮人卻越賺越窮?
  • 0-6歲親子遊戲,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育學園小編這些職場媽媽在發愁沒時間陪孩子玩兒,而全職媽媽卻總在發愁「接下來該點啥」:繪本讀完了、過家家過完了、病人醫生扮演完了、唱歌跳舞瘋完了……能想到的遊戲都玩了一個遍,結果一看表,怎麼才過了不到半小時,大人累得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