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過家家」的孩子更聰明?這3個好處不輸早教課,爸媽別忽視

2020-12-23 小溪帶娃記

文丨小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優優今年三歲了,平日裡孩子最喜歡的遊戲就是過家家了。看著孩子有模有樣地把小樹枝、小樹葉做成美味的「菜餚」,優優媽媽覺得這很有趣。每天吃過晚飯過後,優優都會帶上自己的塑料小鍋、小鏟子下樓玩,小區裡的小夥伴也很願意和優優一起玩過家家,有時候優優也會扮演成大人的角色。看著優優扮成媽媽的樣子照顧其他的「寶寶」吃飯時,優優媽媽覺得孩子可愛極了。

雖然看起來過家家的遊戲有一些幼稚,但是孩子們卻樂此不疲。優優媽媽和老公分享孩子過家家的趣事時,優優爸爸卻覺得有一些無聊。「咱們不如給孩子報名個興趣班吧?玩過家家有什麼意思?」

聽到老公這麼說,優優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小孩子的快樂你不懂!我小時候也很喜歡玩過家家的。

一、為什麼孩子都愛玩「過家家」?

此前,章子怡在微博上分享了這樣一段日常,在微博上她曬出了兩張照片。一張照片是老公汪峰的頭上被別滿了發卡,另一張是一個兔子玩偶耳朵上被別滿了發卡。隨即她配文稱,四年後醒寶還會這樣過家家嗎?看來四歲的醒寶對於玩過家家也有著如此大的執迷,明星家的寶寶也同樣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

1.受到好奇心理的驅動

孩子們對於環境刺激的接受度較高,他們不斷地從環境中獲得學習,而這其中好奇心發揮著非常大的驅動力作用。孩子們對於社會生活抱有著極大的好奇,於是便希望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了解。把手中的玩具想像成是大人們使用的工具,這使得他們對於自己不甚了解的大人生活有所觸及。

2.出於對大人行為的模仿

在過家家的過程中,孩子們會做出非常明顯的模仿行為,他們會裝作媽媽的樣子烹飪菜餚,會裝作爸爸的樣子工作看書。

孩子處於行為模仿期,對於這些大人的行為表達表現出了非常大的模仿熱情。顯然過家家的過程滿足了這種孩子喜歡模仿的心理訴求。

3.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

在生活中,孩子們所能接觸到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父母們的幫忙代樂樂使得他們不能夠獲得更為充足的成就感。而當孩子過家家時,他們便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立性」,在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生活內容時,遊戲中的成就感便使得孩子的心理訴求獲得極大地滿足。

二、過家家遊戲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好處?

1.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快樂

過家家作為一種日常遊戲,會讓孩子獲得更多愉悅的體驗,這是遊戲本身所帶來的樂趣,孩子在角色扮演中體驗到了更加豐富的生活內容,也讓孩子獲得了更加多樣的遊戲快樂,這對於孩子的認知完善也有一定的幫助。

2.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遊戲中,孩子多了很多的交流和表達,這使得他們身上的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在預設的場景下,孩子和同伴之間的溝通更加的豐富。與此同時,孩子身上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孩子身上的社會性得到了體現。

3.增強了孩子身上的責任感

當孩子在遊戲中進行角色扮演時,他們便能夠體會到角色身上的責任感。比如說他們要照顧寶寶吃飯,給寶寶洗衣服,這些角色扮演中的內容讓孩子更加懂得如何去照顧體貼他人,這也使得孩子身上的責任感得到了強化和鍛鍊。

看得出來,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這三種好處在早期教育中起到的正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過家家的好處不輸於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早教課程,爸媽們可不要忽視了這個遊戲的好處。

三、父母陪孩子玩「過家家」要注意什麼?

1.不要給孩子設置過多的限制

家長們在陪伴孩子玩過家家的遊戲時,不要給孩子設定過多的行為界限。父母所設定的限制,很有可能會妨礙到孩子身上的想像力迸發,給予孩子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父母們會發現孩子身上的想像力,著實令人覺得驚喜。少一點限定和束縛更加有助於提升孩子自身的能力。

2.讓孩子成為遊戲中的主體

在過家家的遊戲中,父母們可以聽從孩子的支配,讓孩子成為遊戲中的主體。這樣一個簡單的遊戲便鍛鍊了孩子身上的安排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父母們放下自身成人的身份,積極配合孩子的指揮和安排,這會讓孩子在遊戲中更加輕鬆自在。

3.不要急於糾正孩子在遊戲中的行為

父母們在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不要急著去糾正孩子在遊戲中的一些看似做得不好的地方。遊戲本身帶給孩子的是一種愉悅的體驗,如果父母急著去糾正孩子的行為表達,那麼會讓孩子覺得很有壓力,情緒上也會變得沮喪起來。

雖然過家家的遊戲看起來很幼稚,但是不得不說,這對於孩子身上的能力培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孩子身上的動手能力、想像力以及創造力都在遊戲中得到了體現。與此同時,這對於孩子的性格發展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有著非常正面的影響意義。你會陪孩子玩過家家嗎?

本文由小溪帶娃記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爸媽最心儀、孩子最愛玩的玩具清單來了!
    這期我們將爸媽推薦的孩子最愛玩的玩具 list 做一次更新,希望給到大家一些參考。另外很多爸媽留言說孩子最愛的「玩具」是爸爸媽媽本人以及家裡的各種鍋碗瓢盆,其實我們在《AAP推薦list+童辦具體款推薦,這篇文章幫你按年齡買玩具》上篇、下篇中也有介紹:家裡的紙筒、空盒子、舊雜誌、雞蛋盒、空的塑料飲料瓶/果汁瓶/牛奶瓶(注意清理乾淨),都可以作為孩子的玩具。
  • 別小看「過家家」!你瞧不上的職業體驗遊戲,卻能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過家家的好處太多太多了,對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共情能力以及克服焦慮恐懼情緒等等都非常有幫助。心理學界把它定義為是寶寶遊戲的最高水平。但是,很多人對「過家家」至今都有很深的誤解:但是,真相併非如此!相反,過家家其實很有「營養」。
  • 寶寶吃母乳更聰明嗎?有些好處利於孩子成長,寶媽都可以做到
    看到這裡,給寶寶餵奶粉的寶媽會有些擔心,自己真的沒有母乳,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嗎?未必是這樣。在這項調查結果公布後,陸續有更多科學家對母乳餵養的孩子進行全面觀察。孩子的智商受哪些因素影響?通過上面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寶寶智商高低和母乳餵養沒有直接關係。這又給一批媽媽重重一擊,難道自己智商低,孩子也會一樣智商低嗎?
  • 有必要帶寶寶上早教課嗎?上不上課不重要,寓教於樂才是重點
    相信很多寶媽都考慮過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不要帶寶寶上早教課,看培訓機構說的那麼好,自己也想帶著寶寶去體驗一下,畢竟不能輸在起跑線。但也有寶媽認為早教課也沒教什麼東西,去了跟沒去一樣,就是在收割智商稅。作為一個讓寶寶上早教課的「過來人」,我想跟大家聊聊自己的一些看法。
  • 別小瞧孩子「過家家」,「假裝遊戲」能促進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
    我們在家裡面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孩子一個人在玩遊戲的時候自言自語,又或者有的時候,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過家家",也會開始扮演"爸爸"和"媽媽"的角色,小大人們說起話來一點也不像個4、5歲的孩子。但是這是孩子們最常見,也是最熟悉的遊戲,家長有時候過於忙碌,可能不會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但是也絕對不能小瞧孩子這種"過家家"的遊戲。
  • 為啥小孩子都愛玩過家家遊戲?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秘密!
    (圖片來源:網絡)沉迷過家家遊戲的孩子,還會想盡辦法湊夠一家三口!看看這倆孩子和狗子的走位,像不像和諧溫馨的一家人!比如在扮演遊戲中,扮演「媽媽」的孩子會對扮演「寶寶」的孩子說,不要玩刀,不要玩火,這很危險,會流血的。小孩子通過扮演,開始理解家長的嘮叨,並在遊戲中強化記憶家長的教育。還有些孩子拿著鏟子當電話,「打電話」時還會說「我在加班,不回家了」,這就是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樣子。
  • 喜歡「過家家」的娃更聰明?看似幼稚的遊戲,體現了娃4個能力
    在這麼多遊戲中,不同年代的孩子們對過家家的喜愛,似乎沒有減弱過。而這樣在大人眼中看似簡很無聊幼稚的遊戲卻不簡單。「過家家」遊戲有什麼神奇之處?兒童心理學家Joan E Herwig通過觀察證明:經常玩「過家家」遊戲的孩子,在生活中即時執行能力和延期滿足能力也會更強。
  • 哈佛大學:出生季節也會影響智商,這2個季節出生的孩子更聰明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智商寶寶,對此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著,從孩子出生後就給她喝營養最高的奶粉,吃營養最豐富的食物,並時刻準備著訓練孩子的智商,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寶寶的智力發育其實早在寶媽懷孕3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悄悄的發育了。
  • 羅弗巧樂卡,超輕粘土美食過家家
    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就是過家家,小小的人兒扮起大人模樣,總想快快長大,你做「爸爸」、我做「媽媽」,其他人都是「孩子」,大家一起假裝買菜、做飯。很多時候為了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爭的臉紅脖子粗。
  • 孩子的這三種行為是愛你的表現,父母別忽視,要積極地做出回應
    媽媽這才明白,寶貝這是想把錢給媽媽花!那一刻,媽媽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有一種愛叫來自「天使的愛」,爸媽可能讀的不太懂,但卻真實存在。寶貝就像是小天使一樣,思想純淨,為人簡單。他們看見好的東西,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送給爸媽,跟爸媽分享。這種行為,就是對爸媽的真愛。
  • 寶寶洗澡好處多,但是有3個時間段再髒也不能洗,爸媽別弄巧成拙
    每到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忍不住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本想著讓寶寶舒坦一些,卻不小心誤入了好幾個洗澡的「坑」,影響了寶寶的健康。前段時間帶孩子回娘家,隔壁家的寶寶剛滿月,我就帶孩子過去探望了一下。去的時候,奶奶正在給寶寶洗澡,據說是出生後的第3次洗澡,剛放進水裡的時候寶寶還挺興奮的,可是沒一會兒就開始吐奶,奶水大口大口的嘔吐出來,嚇得奶奶趕緊把寶寶抱了起來。
  • 0-6歲親子遊戲,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一個育兒工具:每天只用花10分鐘就能全面鍛鍊0-6歲寶寶的各項能力;每天給你推薦3個不同的親子遊戲,讓孩子玩不厭;所用的道具都是你家裡有的、最常見的生活用品;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特點,同月齡孩子的身體發育狀況還有著千差萬別。例如,同是10個月的寶寶,有的的寶寶已經會爬了,而有的寶寶雖然爬得不好,卻學會了叫媽媽。針對這一情況,小步親子結合寶寶月齡進行「能力測評」,量身定製符合咱家寶寶的遊戲清單,讓寶寶通過遊戲就能把欠缺的能力補上來。
  • 玩具並非越多越好,愛玩這三種玩具的孩子,長大會比同齡人更聰明
    孩子總是對這些益智玩具三心二意,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沒有好處。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在進行空間想像的時候,大腦中會多出幾根神經元,其中包括定位方向的神經元,如果不加以使用,這根神經元就會逐漸消失。這本書適合0-3歲的孩子,尤其是處於敏感期的孩子,出現抓,戳,咬等行為,提高孩子空間感,顏色的識別能力,物體的空間感。
  • 訓練孩子智力發育的3個家庭遊戲,家有3-6歲的孩子看看,開發大腦
    而孩子時間又是充足的,生活中就會和同齡人靠近,1歲以後,孩子明顯更加地對外界世界產生好奇,而到了3歲以後,基本上他們就有了固定的玩伴,每天放學,很少再來圍著父母。而有的父母不希望孩子玩得太久,甚至一些遊戲也是限制他們玩的,認為玩物喪志,這會讓孩子的生活變得無趣。豆豆作為一個男孩,經常被爸爸從小夥伴面前拉走,這讓他心情變得有些低沉。
  • 專家說6個月前寶寶不能豎抱?掌握三個要點,豎抱讓孩子更聰明
    2、大人要讓頸椎和脊椎有支撐點,不用孩子的力量來撐豎抱拍奶嗝的時候,孩子的下巴會趴著媽媽的肩膀上,所以頸椎有了支撐。而家長也用手去扶孩子的背後的脊椎,所以孩子軟趴爬沒有力氣的頸椎和脊椎都有大人摸著,這其他和橫抱沒有太大區別。
  • 孩子玩遊戲輸了發脾氣,是輸不起嗎?4個步驟幫助孩子更具競爭力
    面對沐沐的表現,沐沐媽擔憂地說:「都說三歲看大,這孩子連這點兒小事兒都「輸不起」,真是愁人。」很多孩子玩遊戲輸了之後會非常情緒化:發脾氣,大哭大鬧,甚至還有些孩子鬱鬱寡歡,通過放棄來逃避競爭。因此孩子會出現「爭強好勝」、「輸不起」、「要第一名」等表現。因此,這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之路,有積極意義。父母面對輸贏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態度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是需要後天培養的,與爸媽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1.
  • 孩子貪玩該制止嗎,玩遊戲的這些好處你可能還不知道
    愛玩是孩子們共同的天性,但在父母眼中,孩子越貪玩就越是不務正業,對學習不上心。其實,貪玩的孩子未必不聰明,相反懂得怎麼「玩」的孩子往往都有著高智商,在學習上一點就透。
  • 老年人睡前泡腳好處多,但要注意這幾個「細節」,別再傻傻忽視了
    有人把冬天當成養生的黃金期,但對於普通人而言能熬過冬天就算不錯了,很多老人一到了冬天,四肢冰涼,被窩裡都感覺不溫暖,此時也會倍感折磨,尤其是體質虛弱的中老年人群,更應該注意保證身體的溫暖才有助增強免疫力。多數人都知道泡腳對人體的好處,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每天堅持泡泡腳好處非常多,但是關於泡腳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注意,如果忽視了這幾個細節,可能會達不到養生的效果。
  • 寶寶玻璃心一輸就哭怎麼辦?父母牢記「這4點」,提高孩子抗挫力
    寶寶玻璃心一輸就哭怎麼辦?父母牢記「這4點」,提高孩子抗挫力孩子玻璃心怕輸怎麼辦?父母牢記這4點,提高孩子抗挫力各位家長朋友好,我是阿玉媽媽,希望通過【大未來教育】,共創孩子美好的未來!孩子抗挫力差的原因可能是多面的,可能由於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徵,身體素質的因素,而學校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也是非常關鍵的。面對寶寶玻璃心一輸就哭怎麼辦?父母牢記「這4點」,提高孩子抗挫力1、鼓勵孩子嘗試新的事物,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 經常帶孩子玩這5個益智小遊戲,開發大腦提高專注力,孩子更聰明
    今天我就是要分享給大家5個,我平時和孩子玩的益智遊戲,在開發孩子大腦的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更聰明,快帶你家孩子一起玩吧。3、撲克遊戲,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我家孩子最喜歡玩撲克牌了,尤其是喜歡拉著我打牌,有的時候我只能故意輸才能讓他開心,前段時間我發現了一個關於撲克牌的益智遊戲,今天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