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日本人,一提到帥哥大都會想到「イケメン」這一稱呼。而在很久以前,「二枚目」(にまいめ)這一稱呼才最為流行。
既然有「二枚目」,必然有「一枚目」,那麼有「三枚目」嗎?各種「~枚目」又代表什麼呢?
究其語源,還得從歌舞伎說起。
在過去,每當歌舞伎上演之際,劇場為了招攬顧客,都會在門口掛出繪有主演陣容的廣告牌。
這些廣告牌通常共有八塊,分別介紹八位演員。
第一塊廣告牌,也就是「一枚目」,描繪的是最有人氣的臺柱子,即「主役」(しゅやく)。
第二塊廣告牌,也就是「二枚目」,描繪的是擔當「色男(いろおとこ)」(美男子)之角的演員,故而演變為了「美男子」的泛指。
第三塊廣告牌,也就是「三枚目」,描繪的則是逗觀眾們發笑的「道化(どうけ)」(丑角)。
至於第四塊~第八塊廣告牌,也就是「四枚目」~「八枚目」,由於並不多用,所以簡單介紹一下:
⊙「四枚目」=「中軸」(なかじく)=「中堅演員」
⊙「五枚目」=「敵役」(かたきやく)=「與主人公敵對,但未必是反派」
⊙「六枚目」=「実敵」(じつがたき)=「與主人公為敵,但不會遭人恨」
⊙「七枚目」=「実悪」(じつあく)=「最壞大反派」
⊙「八枚目」=「座頭」(ざがしら)=「劇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