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剛剛開頭,我們卻已經見證了許多悲劇
1月2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媽媽發文證實女兒去世消息,年僅25歲,死因疑似是心梗猝死。
知乎上也有爆料,是跨年夜31日晚上,被人硬勸拼酒,導致突發性心梗。
1月2日,孫僑潞最新一條微博,是孫僑潞媽媽寫的,也是對外界的回應和證實。
「之前和你一起看到那些心梗猝死的新聞,並沒有放在心上,誰知道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
新年的第一天,
一個25歲的青春生命,白髮人送黑髮人
無論是誰,此情此景設身處地,都無法不動容。
從頻頻發生的加班猝死,
「心梗」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和年輕人綁在一起
那麼,心梗究竟是什麼?
你是否經歷過心梗的感受?
心梗指的是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生閉塞,心臟細胞供血中斷,使得心臟細胞發生壞死的一類疾病。
其實光說醫學上的定義可能很難理解,對於普通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斷心梗?如何進行預防和自救?
心梗是什麼感覺?
男性:持續胸痛和大汗
急性心梗發作症狀很明確,主要是持續胸痛和大汗;
女性:放射痛和噁心乾嘔
女性患者則主要是放射痛、後背痛、噁心嘔吐多,胸痛和大汗相對少見,有時「自己都說不清楚」。
「心臟部位區突發性的劇烈疼痛,呈壓榨、緊縮的感覺,有時會伴有瀕死感疼痛程度非常劇烈,甚至前胸和後背都有痛感。」
年紀輕輕為什麼會得心梗?
為什麼猝死和心梗,會越來越被年輕人掛在嘴邊?
首當其衝的原因,當然也是年輕人被吐槽的第一原因——糟糕的生活習慣。
熬夜、作息不規律、大量抽菸、喝酒飲食習慣不好,如過度飽餐或高脂飲食,這些都可能是誘發心梗的因素。
巨大的生活壓力才是根本原因。沒有積蓄存款,上有老要養,下有小要上學,996無休止的加班,報復性熬夜,這個時代根本沒有給年輕人其他的選擇。
而且,心梗具有突發的特性,「大約10%的心梗猝死年輕人(45歲以下),ta們本身沒有器質性心臟病」。
哪怕體檢沒有出現任何數值異常,依然可能出現「三年前體檢正常,三年後心梗死亡」的杯具
我們究竟如何抉擇?
事件發生後,有眼尖的「觀察帝」更多關注到,孫僑潞的耳朵上有一道褶皺,醫學上稱為「耳褶心徵」。
許多「考證帝」更是順藤摸瓜,找到了許多明星「耳褶心徵」的例子——
許多人都覺得可以依靠這一點進行自我排查。
但是很可惜,真相是「耳褶心徵」於心臟是否有問題並無關聯,依靠這一點進行自我排查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說實話,自己是否真的是不健康生活習慣,難道自己心裡沒有數?
說到底,正視有可能「撲面而來」的心梗風險,及時對生活習慣做出調整,遇到症狀及時就醫才是正道
熬夜到一定時間出現心臟異常
熬夜熬到「心跳加速」、「心跳少一拍」等,其實這時候身體已經出現透支,這種情況是難以通過補覺來恢復的。
突然暈倒找不到病因
暈倒除了飢餓導致低血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心臟供血不足,也就是心梗的前兆。
日常心慌、手心盜汗、脾氣暴躁難以控制
長期勞累會容易導致情緒失控,反過來又會導致人自暴自棄,熬夜、暴飲暴食放縱發洩,最終導致惡性循環。
2021,新的一年,一個新的開始,
小編相信,這是一個足夠好的
開啟新的生活方式的理由。
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健健康康。
畢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