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榨油坊不要錢,但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農民,用來幹啥

2020-12-27 惠農圈圈

農村人都愛吃自榨油,認為自榨油比較香,同時原料是自家準備的,安全上不需要擔心,比起超市買的油來說,吃的更放心一些。因此很多農民都會在家裡種植上一些油料作物,比如說油菜、花生、大豆等,到了收穫時將其採收回家。

等家裡油吃完了後,大家就會將準備好的油菜籽、花生等清理一遍,將其中的雜質挑揀出去,隨後拿到油坊中進行壓榨。不過在榨油時,老闆總會問一遍,菜籽渣或花生渣要不要?如果帶走的話就另外付錢,不帶走的話就免去壓榨費。

很多人聽了後,認為給了油渣後就可免加工費,這也太划算了吧,反正這些油渣自己也用不上,很多人已經不搞養殖了,而想要當肥料還要先發酵,比較麻煩。因此很多人都會送給老闆,這樣自己也省去了加工費。

其實對油坊的老闆來說,菜籽渣或花生渣可是大有用途的,比如說可以製作成有機肥,隨後就可高價賣到花卉店裡,不然就是當成飼料,還有就是作為人工肥改善土壤結構。目前也有人專門進行回收,就拿花生渣來說,收購價為1元左右,花生的出油率為30%-50%,100斤的花生能產50多斤花生渣,可見其利潤多高。

要說花生渣、菜籽渣的主要用途,還要數下面2個:

一、可賣給飼料廠

油渣中的蛋白質成分比較高,花生渣中的蛋白質成分為23%,大豆餅中的蛋白佔比為25%,菜籽油的蛋白成分為16-18%。正因油渣中的蛋白質比較多,因此被廣泛用於養殖行業,可降低養殖支出,很多人購買。

就拿魯花花生來說,其出油率非常高,達到了51%,一百斤花生可壓榨51斤花生油,產生49斤花生油渣。如果是給錢的話,加工花生米為3毛5一斤,也就是說100斤給35元即可。

但我們看看油渣能賣多少錢,今年的飼料價格大漲,從年初至今漲了7次,花生渣價格目前漲到了1.8元每斤,計算得得知100斤花生米產生的油渣可賣出88.2元,利潤為53.2元,怪不得老闆都想要花生油渣。

二、油渣還能二次壓榨

很多小作坊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在壓榨時做了手腳,使得出油率減少,再將油渣留下來,進行第二次壓榨,二次壓榨的花生油,100斤還可再壓榨8斤,就拿一斤6元計算,還能賣出48元,二次壓榨後形成的油渣,又能賣出一筆錢。

而菜籽油,二次壓榨出油率為8%,100斤來計算,二次可再榨出5斤油,將其賣出去依舊能賣出30元左右,其廢渣繼續賣給飼料廠或者花廠。

此外,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將油渣當成飼料養魚或肥料,不能直接利用,需要先經過發酵才行。如果沒有發酵,遇到水後就會急速升溫,以至於農作物或魚會被燒死,因此大家要特別注意,一定別盲目使用。

可見,在農村榨油後,老闆不要錢並非是你賺大了,反而老闆多賺了一筆錢,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有意思,農村榨油坊不收錢反而收花生渣和菜籽渣,有啥用呢?看完明白了
    而自榨油在農村的普及率也是非常高,基本家家吃的都是自己種的油料作物榨的油,一般南方是以油菜為主,而北方是以花生、大豆為主。 在筆者的山東老家,秋天花生收穫後農民會進行晾曬,然後會把第二年要留做種用的撿出來,剩下的或者賣掉或者拿花生米到油坊榨油去,在榨油的時候農民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付錢,油和剩下的花生渣都帶走
  • 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菜籽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
    我們這裡絕大部分人都是在油坊裡換油吃,100斤油菜籽可以不要錢換33斤菜籽油。油坊裡自己出的菜籽油味道確實比市場上買的其他食用油味道要好很多,味道特別香。油菜收割後,油菜籽曬乾以後,我們一般會將大部分菜籽存放在油坊裡,按月去換油吃。
  • 農村榨油不要錢,剩下的附屬品不給你,用來做什麼?
    在農村榨油的方式有哪幾種,第一種是人工傳統的榨油方法,在我們安徽老家被稱做為油坊,地址通常是固定的榨油,還有一種是移動的現代機械榨油,這種通常在農村集會、趕集較為多見。看過榨油的應該都了解,比如說油菜籽和花生,這兩種是最長用於榨油的原材料,尤其是油菜籽在農村非常多見,榨完油的油菜籽,會產生一些附屬品俗稱菜籽餅,這些通常都是屬於油坊的,也有的就用菜籽餅充當加工費。
  • 大衣哥農村趕集,玩套圈坐玩具車,買東西老闆堅決不要錢
    本文由娛樂八卦情報局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農民歌手大衣哥參加《星光大道》和春晚,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這些年來他一直生活在農村老家,現在大衣哥的老家已經被諸多粉絲天天圍滿。
  • 到農村收購的舊衣服是幹啥用的?真的是為了公益?知情人士這樣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一些比較大的鄉村街頭上不斷出現收購舊衣服的人群。當有人向這些人群打聽收購舊衣服是幹啥用的時候,這些人群會回答:我們是做公益的。我們會將收購來的舊衣服捐贈給貧困地區的人們。他們這麼一回答,許多具有同情心的父老鄉親們不但會將一些還很嶄新、但自己又不會穿的「舊衣服」給他們,而且還不要錢。那麼,這些到農村收購舊衣服的人群真的會將收購來的舊衣服捐贈給貧困地區的人們嗎?他們真的是在做公益嗎?據知情人士講,不一定。
  • 臘月,農村集市上的人突然增多,很多人不購物愛亂轉,幹啥?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臘月,農村集市上的人突然增多,很多人不購物愛亂轉,幹啥?在農村一進入到臘月,農村的集市就一改往日蕭條的景象,集市上的人似乎突然就一下子增多了不少,開始顯現得十分熱鬧起來,越是接近春節,每逢到了集會的日子,前來趕集的人就會越多,但是在集會上總能發現很多人並不購物,他們總是喜歡四處亂轉,這些人都是在幹啥呢?
  • 農村一種植物,農民用來泡酒,小孩當零食吃,維C是獼猴桃的10倍
    咬開果皮後和裡面的汁水。吃得津津有味,不亦樂乎。其實,這也難怪他們,25年前,這種植物在農村非常受歡迎,它的味道非常甜。比吃糖的感覺都好,何況,那時候的農村很少有糖吃。農村娃就特別喜歡採摘這種滿身是刺的野果吃,其實大人也很喜歡,因為它的價值特別大。人們把這種野果稱為——金櫻子!
  • 農村這個金珠果,人們叫它「沙梨王」,如今10元1斤,農民歡喜
    現在很多農民朋友都搬到城裡去居住了,不過兒時的童年基本上是在農村度過的,小時候在農村長大,農村有自己熟悉的小夥伴,想出去玩了之後,基本上都是和小夥伴們在一起,去山上尋找野花和野草,如果偶爾能找到一些野果,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情,那種喜悅無以言表,可以說每個人都很高興。
  • 農村『年味』變淡,集市購物冷冷清清,農民都不過年了?
    再過三天,就是冬至節氣,也就是民間說的『小年』,由於今年年末『限工令』的影響,好多農民工早早返回了家鄉,農村逐漸開始熱鬧起來,可是農村集市上冷冷清清,上午十一點的時候,集市除了幾個固定攤位,其他流動攤主也走掉了,似乎大家都不過年了,難道『年味』變淡了?
  • 怪事:城裡人去農村祭祀後不吃飯就走,讓農民難理解?這是啥原因
    「要想富,敬祖宗」的說法,對於這些很多農民也是深信不疑,但是最近幾年卻出現了怪相,很多城裡人回到農村的老家裡一般都是上墳後就急著趕回去,有的時候也是很急促,因為這樣很多的農民覺得很多的親戚沒有人情味,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中國2.2億農民幹不過荷蘭22萬農民?
    一些言論說《中國2.2億農民幹不過荷蘭22萬農民?》等等,成為熱門話題。「荷蘭只有22萬農民,2015年卻創造了820億美元的農業出口;中國有2.2億農業勞動力,同期農產品卻比荷蘭少110億美元,農產品貿易逆差達400多億美元。」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看,荷蘭是個小國,卻是世界農業大國。
  • 遷墳地給農民當宅基地蓋房?農村忌晦氣不合適,墳地拆遷如何賠償
    農村對房子非常看重,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很多,比如宅基地的選擇,大門前面的事物,甚至是門窗構造、內部設計等。而在農村蓋房非常忌諱的一件事裡,就有關於墳墓,「門前墳」是禁忌,農民們很忌諱。但以前的墳地,哪怕墳墓遷走了,再用來當宅基地建房,農民們也是非常忍受不住的。農村蓋房忌晦氣,在他們看來哪些地方屬於晦氣呢?
  • 農村迎來的這個好消息,明明是好事,為什麼農民滿臉的不高興
    大家好,我是【楊紅說三農】,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鄉村發展得越來越快,農民的生活也變得很現代化,很多農民家裡都有冰箱,空調,還有路由器,和住在城裡幾乎沒有區別。這件喜事也是今年在農村發生的,明明是好事,為什麼農民們還那麼憂心忡忡?這意味著農村電費的下降。鄉村發展速度如此之快,離不開農村通上電,自從鄉村通上電以來,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農民們也能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晚上也能聚在一起聊天、看電視、睡覺,而唯一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是,農村的電費比城市貴。
  • 油是怎樣榨出來的 ——兒時油坊印象記
    小爹查名意,黑黑瘦瘦的,中等個子,綽號大菸鬼。其實他不抽大煙,連旱菸也不抽。記得有次跟他到田間車水,他車幹了那小潭裡的水,水草、泥漿和魚蝦全都顯露出來了。小爹叫我下潭捉魚,我見到潭裡有許多花皮膚蛇,嚇得往後退。小爹說這是水蛇,沒有毒,不咬人。俗話說,水蛇不咬人也嚇人,我還是不敢下去。而他走下泥潭,摸魚抓蝦,對腿邊遊來遊去的大花蛇全然不理睬。
  • 農村有專門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照相的,真的免費嗎?其實並不是!
    農村的確有不少這樣免費照相的人,他們開著麵包車在村裡喊,免費照相,照相不要錢,免費為六十歲以上老人照相了。很多農村人會覺得這是個小便宜,不佔白不佔。於是不用多久,他們的麵包車前就會圍上一群人,大家都會照幾張,反正是免費的。
  • 做給農民看 教會農民幹 幫著農民賺
    原標題:做給農民看 教會農民幹 幫著農民賺   「喂,趙老師嗎,啥時給我家剪樹呀?」「下午就來了,你那2畝地就是半晌功夫」。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啥意思?有啥道理呢?
    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在農村流傳了很多年,至今還存在這樣的說法,從多方面的角度來看,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這也是農村地區的一種特有文化,給人們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在房子上加一棟房子」這個短語很容易理解。
  • 農村小隊長沒有工資,但是為啥總有人搶著幹?有啥好處?答案來了
    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從上到下,只有被法律所約束才能可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樣在農村,為了更的維護農村的發展,農村也有專門協調農村各方面工作的人,這就是村幹部和村委組織成員,別看這些人不是什麼公務員也並非在編人員,可是在村裡的話語權還是比較有威望的,村民之間有點什麼問題都會找村委成員來協調
  • 農民常說:「逢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民常說:「封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也得到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