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蔣勤勤與週遊主演的《迷霧追蹤》於本周播出大結局,全片24集僅破獲2起案件,卻牽出諸多隱情、心酸、無奈與掙扎,引觀眾深思發問: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
第一個案子,網約車殺人案。網約車與殺人案,這兩個詞就足以引起大範圍的關注,再加上受害者是位外形條件不錯的女性,車輛登記在一位男性司機的名下,其引發的遐想自然頗多。
然而,隨著案件的偵查工作進行,更多的受害者浮出水面,這些遐想也被殘酷的事實給打得煙消雲散。
看似美麗柔弱的受害者李佳佳,早在10年前便是為一己私慾設下毒計,逼迫另一名女孩自殺的狠角色;
女兒被人身攻擊的網約車司機趙長松其實是一名乘人之危的卑劣之徒;
其餘兩名受害女孩則在不同程度上幫助縱容了悲劇的發生;
唯一活下來的女孩則是因懷有身孕且已做好贖罪準備才得以握住一線生機;
連環殺人案的兇手是一位四處奔走找尋女兒自殺真相,卻被加害者找人打成肝臟腎臟嚴重受損,依靠大量止痛藥與為女兒報仇的信念,沒工作沒收入的他在山上苟活了10年的老父親。
第二個案子同樣讓人在情義與法理之間來回搖擺。不願意表弟重蹈自己人生的表哥,選擇以綁架案的假相,掩護孩子逃離當前的環境,卻因為不可控的因素越走越遠,最後仍然無法避免表弟成為留守兒童的悲劇。
表哥並不是沒有抗爭過,當他生起輟學念頭時他分別去往父母打工的地方找他們。等待他的,是工作不體面的父親與有了新歡的母親,這猶如一記摧毀他希望的重擊,讓他從此走上了不可回頭的岔路。
這樣的路,他不願意讓表弟也踏足。
從某種意義上,他是正確的。
他的表弟,呆在父親在坐牢、母親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原生家庭中,幾乎是沒有笑容的;而在表哥精心挑選的養父母家的他卻是開朗愛笑的。
怎麼選擇才是正確的?《迷霧追蹤》雖沒給我們答案,卻讓我們對此進行思考。從來選擇都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做法與考慮,我們也沒有誰能窺見那迷霧中所隱藏的正確答案,只能盡力讓踏下的每一步都是無愧於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