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喜記蟹將軍(銅鑼灣店)
基本信息
地址:銅鑼灣謝斐道440號地下及地庫
電話:2575 7565
類別:粵菜/海鮮/炒辣蟹
人均:250HKD+
注釋
之前在寫香港餐廳注釋53-鴛鴦飯店(灣仔舊址)時,提及過避風塘炒蟹。這一家喜記蟹將軍便是專門做避風塘炒蟹的。喜記蟹將軍是喜記集團下面比較新的一個品牌,集團最早的鋪麵店是喜記避風塘炒辣蟹。
之前有朋友來香港,點名要吃炒辣蟹。而吃吃君對炒辣蟹當時並無太多了解,橋底炒辣蟹雖然名聲在外,卻常年排隊為患,且質量也大不如前(吃吃君七八年前第一次吃,還覺得挺好吃,不過彼時的口味也可能有所不同)。於是便帶朋友去了喜記蟹將軍銅鑼灣店吃。
這銅鑼灣店算是喜記蟹將軍的旗艦店,雖則「蟹將軍」這個品牌是喜記集團2013年新設立的分支,但介紹時自然是要從創始人廖喜說起的。據說早在1965年時,廖喜便開始在銅鑼灣避風塘(1884年填海圍成)的船隻上炒辣蟹。當年水上人家的生意一時無兩。但船上烹調,自然產生諸多問題,海洋環境的汙染以及火災都不可無視。港英政府於1978年停止發放海上熟食牌。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香港漁業逐漸衰落,大部分漁民都上岸生活,避風塘水上食肆也逐漸衰落。但部分炒辣蟹師傅在上岸後繼續維持舊營生,喜記的創始人廖喜便是其中之一。1981-1997年間,他一直在鵝頸橋(即銅鑼灣、灣仔交界處的堅拿道天橋,此地是香港「打小人」風俗的集中地)下擺攤炒蟹。1997年,廖喜在銅鑼灣謝斐道開設第一間喜記避風塘炒辣蟹。
最近喜記蟹將軍在臉書上宣布,由於生意狀況惡化,銅鑼灣店將在2016年3月底結業。聯繫到去年香港某社會運動期間,喜記曾一度抱怨運動影響食肆生意,引來部分民眾抨擊(谷歌搜索中此餐廳的評分異常低,而且很多打一星的人只評價過喜記蟹將軍及喜記避風塘炒辣蟹,大概可以看出些端倪。香港某美食網站更貼出「本網接獲檢舉有關此餐廳之違規食評及活動,現已停止批核此餐廳的任何食評「之告示,一方面據說店家為了挽回人氣做過一些極端促銷,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存在惡意差評現象。吃吃君不得不說,以一時私念惡意吹捧或貶低任何餐廳都是很無恥的行為。)此番結業或許也正是這社會大氛圍的變化所致。雖然吃吃君對於喜記並無多少執念,但任何曾經去過的餐廳結業,都讓我覺得有些恍如隔世。
言歸正傳,說說喜記的避風塘炒辣蟹。吃吃君之前在鴛鴦飯店(灣仔舊址)的注釋中提到過,傳統炒辣蟹是溼炒,並無炸制步驟,而是一氣呵成。但這道菜流行起來以後,逐漸演變為先炸後回鍋快炒,想必是批量生產要求蟹肉快速炒熟入味吧。與人們對粵菜的刻板印象不同,避風塘炒辣蟹是道口味很重的菜。這可能與漁民長時間出海,風吹日曬,流汗量大,對鹽分有較大需求有關。
目前的通行做法是:蟹拆件,敲殼後油炸;之後回鍋炒制,拌以過油蒜蓉、豆豉及紅辣椒。好的炒辣蟹,蒜香撲鼻,鮮辣平衡,蟹肉也處於鮮嫩狀態。火候者,過猶不及。
喜記蟹將軍用的越南青蟹,蟹按大小分檔,我們點了中檔,整體而言肉質飽滿。蒜蓉炒得香且脆,蟹肉入味而不老,吃吃君覺得較之名氣更大的橋底炒辣蟹,喜記不輸分毫。但要說炒出了辣蟹的頂級水平,則吃吃君是不相信的。據說有些食客還會將蒜蓉打包,回家自己炒制些小海鮮小菜或者拌麵也該異常開胃。
避風塘炒辣蟹
除了招牌的炒辣蟹之外,我們還點了幾個小菜。椒鹽九肚魚麵糊太厚,調味單調,蒜蓉並不是一招鮮吃遍天的。
椒鹽九肚魚
辣酒煮花螺是不少港式海鮮酒樓都有的傳統菜,炒蟹店自然更是必備。吃吃君覺得喜記蟹將軍的花螺首先個頭大,肉飽滿;其次汁水辣味恰好,螺肉入味,口感脆,但不發硬。比橋底炒辣蟹(是的,已經徹底淪喪為遊客店了)是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辣酒煮花螺
馬拉盞(belacan,大致就是蝦醬的意思)芥藍煲這道菜是下飯利器,也是吃吃君很喜歡的一道菜。其實很多蔬菜用馬拉盞炒一炒就變得很美味了,喜記這道自然也不算離譜。好的芥藍糯而不爛,且不老硬。香港的很多餐廳都有非常不錯的芥藍菜式,基本可以徹底顛覆先前對於芥藍的刻板印象。
馬拉盞芥藍煲
吃吃君看谷歌搜索的餐廳評價中有眾多」刷「一星的人提到餐廳服務態度差,說實話,我去吃的那次完全不覺得。吃吃君是對服務非常敏感的食客,而且也不怕與服務員討(si1)論(bi1)。至少喜記蟹將軍的服務態度沒有差到要我出手.
本來吃吃君倒沒有什麼重訪的計劃,但考慮到銅鑼灣店就來結業了,突然有點想在結業前再去吃一次。你們誰有興趣?後臺私信我吧!
評分
食物:75
環境:60
服務:65
總分:72.5
吃吃君完全自費試吃,與店家毫無利益關係
吃吃君的微博,記錄走走吃吃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