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詩友道友,享盡人間清雅

2020-12-24 茗仁茶見

僧道飲茶族對全國茶風的形成發揮了積極的幅射作用,歷代文士都不否認僧人、道士在茶事上的教化之功,他們與僧人、道士結為茶友、詩友,並在宗教信仰上有所溝通,成為道友。

陸羽的老師智積和尚教給陸羽茶藝,造就了中國的茶神,對中國茶道的創立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大曆三年(768),積公應代宗之召進宮,繼後代宗召陸羽進宮煮茶賜積公。應當說,積公的茶藝不僅影響了文士階層,對帝王團體也有一定的影響。

和尚皎然以詩僧、茶僧的身份與陸羽、顏真卿、裴方舟、韋卓、盧判官,李萼、朱放等數位文人交往,常常以茶會友。詩云「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愛君高野意,烹茗釣淪漣"、「茗愛傳花飲,詩看卷素裁"、「聊持剡山茗,以代宜城醑"、「露茗猶芳邀重會,寒花落盡不成期"、「藥院常無客,茶樽獨對餘"(《唐才子傳》卷3)……。俗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士們受其薰陶有兩個方面:一是茶,二是禪。皎然是悟道者,對於茶道的理解較陸羽更深了一個層次。文士們從皎然那裡學得的就不僅僅是口腹之慾,而直接問津於中國茶道了。

詩僧靈一「居苦耶溪雲門寺,從學者四方而至矣"(皎然茶詩,丁文《大唐茶文化》外編《大唐茶詩選》),且與文士皇甫昆季、嚴少府、朱山等人為詩友。他又是一個「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靈一詩《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的茶僧,他教給眾多學子的就不僅僅是佛學,還有僧家茶藝。

詩僧貫休性豪爽,喜交文士,《歸故村後寄二三知己》云:「何時重一見,談笑有茶煙。"他待友方式,一是詩,二是茶。

僧中孚贈給李白仙人掌茶,李白回贈一詩曰《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詩人劉長卿與諸文友辦茶會,地點選在惠福寺,並感慨「傲吏方見狎,真僧幸相攜"(《惠福寺與陳劉諸官茶會》)。

唐大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與僧皎然、道士張志和友善,他們常來常往,多次一塊兒舉辦茶會。顏真卿對皎然十分敬重,在《杼山妙喜寺碑銘》中雲「時杼山大德僧皎然工於文"。

詩人張籍通醫又通茶,受道教茶的影響很深,「案頭行氣訣,爐裡降真香"、「菊地才通屐,茶房不壘階,……盡得仙家法,多隨道客齋"(《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他也常與僧人一塊兒品茗。

錢起是中唐文人茶會的熱心組織者,他與僧人也有交往,《山齋獨坐喜玄上人夕至》雲「柴門兼竹靜,山僧與月來"。

戴叔倫(732~789)喜與僧道交遊,「遠訪山中客,分泉謾煎茶。相攜林下坐,共惜鬢邊華"(《春日訪山人》),曾「談詩訪靈徹」品茗僧家茶。「竹暗閒房雨,茶香別院風」(《與友人過山寺》),倍覺僧家茶別有一番風味。他也宗老莊,晚年向朝廷申請解組歸林,獲準做起了道士。

李嘉佑一次為內弟送行,將茶宴設在招隱寺東峰,對於僧人應邀赴茶會喜不自禁,「幸有茶香留釋子,不堪秋草送王孫"(《秋曉招隱寺東峰茶宴送內弟閻伯均歸江州》)。他對僧人禪茶有很深的領悟,留下了「虛室獨焚香,林空靜磬長"、「啜茗翻真偈,燃燈繼夕陽"(《同皇甫侍御題薦福寺一公房》)的千古名句。 皇甫冉是個「耕山釣湖"的隱者,他受佛教影響很深,曾寫詩讚美惠山寺流泉,詩云「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無冬春"、「偏依佛界通仙境"(《雜言惠山寺流泉歌》),似乎流泉也是佛祖仙人所賜,自帶幾分佛氣和仙氣。

陸羽喜歡去山寺採茶,皇甫冉寫過《送陸鴻漸西霞寺採茶》,內有「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兩句。其弟皇甫曾也是陸羽摯友,在《送陸鴻漸山人採茶》一詩中云:「幽期山寺遠,野飲石泉清。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磬聲。"

武元衡曾光顧僧人茶會,用詩寫禪境、茶境。所謂「虛室舊常掩,心源知悟空。禪界一雨後,蓮界萬花中"(《資聖寺賁法師晚春茶會》)。他還同「幕中諸公"去山寺採茶,並欣賞寺院茶山的美景(《津梁寺採茶》)。

孟郊(751~814)敬重僧人,曾寫下《宿空侄院寄澹公》一詩,詠僧人讀經伴茶,詩云:「燈窗看律鈔,小師別為侶。雪簷晴滴滴,茗碗華舉舉。"他還曾憑弔僧皎然墳墓,追憶當年「昔遊詩會滿,今遊詩會空"(《送陸暢歸湖州因憑弔故人皎然塔、陸羽墳》)。由此可見,當時僧俗間以茶會友、以文會友,交遊是多麼地頻繁!

有「詩豪"之譽的劉禹錫(772~842),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對僧人植茶、採茶、制茶、烹茶、飲茶的情形作了細緻入微地描寫。他和僧人關係密切,臥病時有僧人前來問候,他「添爐烹雀舌"(《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以茶招待和尚朋友。

白居易(772~846)受佛教影響很大,晚年一心向佛,做起了「香山居士"。他與僧人一塊兒喝茶几成家常便飯。王讜《唐語林》云:

白居易少傅分司東都,以詩酒自娛,著《醉吟先生傳》以自敘。盧尚書簡辭有別墅,近伊水,亭榭清峻。方冬,與群從子侄同登眺嵩洛,既而霰雪微下,說鎮金陵時,江南山水,每見居人以葉舟浮泛,就食菰米鱸魚,思之不忘。逡(qūn)巡,忽有二人,衣蓑笠,循岸而來,牽引蓬艇。船頭覆青幕,中有白衣人與一僧偶坐,船後有小灶,安銅甑而飲,丱角僕烹魚煮茗,沂流過於檻前,聞舟中吟笑方甚。盧嘆其高逸,不知何人。從而問之,乃告居易與僧佛光,自建春門往香山精舍。

白居易有過交往的自然多是茶僧、詩僧,白居易從僧人那裡學得了佛理和茶藝,也成了大唐著名的茶人和居士。

柳宗元(773~819)是個哲學家,對佛教頗有研究,當然與僧人有密切交往。當巽上人以竹間茶見贈時,他寫了《巽上人以竹間自採新茶見贈酬之以詩》,詩中以最優美的語言歌頌寺院茶,稱其為「甘露飯"、「蓬瀛侶"。

牟融常與「社友"去寺院遊觀,以「共尋方外樂",「茶煙嫋嫋籠禪榻"這一名句就出自他的《遊報本寺》一詩。

詩人姚合常遊寺宇,所寫茶詩多與佛教有關,如《尋僧不遇》中雲「入門愁自散,不假見僧翁。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風",《病僧》中雲「茶煙燻殺竹,簷雨滴空階",《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庵溪入茶山》詩云「採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畫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尋",《寄元緒上人》詩云「消冰煮茗香"、「孤磬夜深長"。詩中充滿「茶佛一味"的況味。

鄭巢有兩首茶詩,一首是《送象上人還山中》,一首是《送琇上人》。詩人與高僧過從甚密,且言及僧家必提及烹茶,當時的文士實已接受飲茶為「和尚家風"這一說法。

周賀是一介文士,卻取了個僧名「清塞"。周賀一次與詩人朱慶餘相逢並下榻寺院,寫下了《同朱慶餘宿翊西上人房》一詩,詩中雲「溪僧還共謁,相與坐寒天。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天寶後,文士多寄託山林,或為旅遊觀光,或為隱居。當時的人並無發展旅遊事業的超前意識,故無專門接待文人雅士的樓堂館所,深山的寺宇道觀便成了他們最愜意的去處。於是文人雅士有幸結交一批僧人道士做朋友,從他們那裡受到了宗教文化的薰陶,並學得茶藝。

典故「到處逢人說項斯"中的那個項斯,在《早春題湖上顧氏新居》一詩中云:「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對於俗人「勸酒",對於僧人則「留茶",並為僧人的爽約表示遺憾。

詩人張祜「性愛古人,多遊名寺" (《唐才子傳》卷6),「經年來客倦",不喜與俗人交朋友,但與僧人在一起卻「半日與僧閒",從無厭倦之時。「更共賞新茗,聞鍾笑語間"(《題普賢寺》),相處得十分愜意,茶喝得十分盡興。

朱慶餘飲茶已成日常生活,對姚主薄與僧人一塊兒品茗表示欣賞,詩云「僧來茶灶動,吏去印床閒"(《夏日題武功姚主簿齋》)。

以寫《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而聞名於世的盧仝受道教影響極深,他的「七碗論"內含道教文化的底蘊,《憶金鵝山沈山人》竟將飲茶和悟道相比況,認為飲茶亦可「齒下領取真長生",因此勸人「莫合九轉大還丹,莫讀三十六部大洞經",他並非否定道教經典和煉丹之術,而是認為飲茶是一個為人最樂於接受的道教修煉方式。

那個「十年揚州夢"的風流才子杜牧,年輕時沉溺於眠花宿柳,晚年在禪院飲茶,想起當年煙花酒樓的歲月不勝感慨,《題禪院》詩云:「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

許渾樂林泉,喜登高懷古,窮覽幽勝。他諸多茶詩都與寺僧有關,如「蠻僧留古鏡"、「搗茶松院深"(《尋戴處士》),「僧齋昨夜期,茶香秋夢後"(《溪旁》)。

李商隱(約813~858)有「小鼎煎茶麵曲江,白須道士竹間棋"(《即目》)兩句描寫道士茶。

劉得仁《慈恩寺塔下避暑》云:「僧真生我敬,水淡發茶香。"「真僧"、「香茶"並列稱之。著名文化界茶人溫庭筠作有《西陵道士茶歌》,生動地描寫了道士伴茶夜讀的情景,「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是說道士以茶悟道。他優遊林下亦喜下榻寺宇,《宿一公精舍》云:「茶爐天姥客,棋席剡溪僧。"一邊與僧下棋,一邊品茶,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酒逢知己飲,茶也不例外。曹鄴得故人贈茶,他「夜半招僧至,孤吟對月烹"(《故人寄茶》。寫有諸多著名茶詩的晚唐詩人陸龜蒙以與僧人共品茗為樂,樂此不疲,他「草堂盡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謝山泉》)。

司空圖(837~908)「宜茶偏賞縮溪泉",不僅與僧一塊品茗,晚上還「且共高僧對榻眠"(《重陽日訪元秀上人》)。

歷代文人寫的茶詩涉及僧道之處甚多,如「丈室掩孤燈"、「語合茶忘味"(李鹹用《冬日與修睦上人宿遠公亭寄南嶽玄泰禪師》),「吳僧漫說鴉山好"(鄭谷《峽中嘗茶》),「亂飄僧舍茶煙溼"(鄭谷《雪中偶題》),「茶助越甌深,……詩僧依錫吟"(鄭谷《題興善寺》),「竹聲翰我聽,茶格共僧知"(鄭谷《詠懷》),「禪心夜更閒"、「煎茶留靜者,靠月坐蒼山"(曹松《宿溪僧院》),「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成彥雄《煎茶》)。宋以後此類名句還有——

春煙寺院敲茶鼓,夕陽樓臺桌酒旗。

——林逋

茶鼓適敲靈鷲院,夕陽欲壓赫圻城。

——陳慥

茗煎冰下水,香柱佛前燈。

——趙師秀

江南風致說僧家,石上清香竹裡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菸茶暈滿袈裟。

——陸容

高燈喜雨坐僧樓,共話茶杯意更幽。

——王沂

晚來喜雨僧寮靜,夜半口咢茶佐苦吟。

——趙國麟

秋風不語僧初定,茶火無煙鶴自回。

——吳光裕

由以上例子充分地說明了僧道茶在數個世紀裡向全社會幅射,其影響波及文人雅士、帝王將相,進而推向全社會,形成了全社會的茶俗,並歷時千餘年而不衰。

相關焦點

  • 詩中茶韻丨——清正,清幽,清雅,清心
    唐代斐汶在《茶述》中說——茶,起於東晉,盛於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茶作為一種飲品,儒、釋、道三家也都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從中達到一種集體文化認同,即:和、靜、清。故此,茶也就被賦予了這一高雅的審美意蘊。今天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從詩詞中去認識和領悟茶的哲學理念之旨趣和精髓。
  • 蘇乞兒:享盡人間富貴,亦嘗盡人間苦楚
    享盡人間富貴之後又受盡人間悲苦。星爺飾演的蘇燦在人生得意時的放蕩不羈和真實的蘇乞兒淪為乞丐前的張狂個性比較一致。蘇乞兒的人生可謂是真正的大起大落,回到標題享盡人間富貴,亦嘗盡人間苦楚。如果蘇燦不是當年的一個無意善舉,也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機遇,也許還在像一攤爛泥一樣活著,所以生活中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豆瓣7.1的《武狀元蘇乞兒》,享盡人間富貴,亦嘗盡人間苦楚
    這一切,肯定離不開「享盡人間富貴,亦嘗盡人間苦楚」這句話。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也正是因為這樣,蘇燦所做出的的選擇,才會成就後來的自己,與自己心愛的如霜結為連理,一起享受行乞人間的無限樂趣享盡人間富貴,蘇燦的前半生是多麼的幸運
  • 看看茶友們怎麼說!
    喝茶是多數國人每天的必備功課,好茶有的濃烈、有的清雅,各有滋味,在有色有味的茶湯中,蘊含著國人對生活的感知,就如林語堂所說的那樣:「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到哪都是快樂的。」國人對茶飲的喜愛,穿越古今融於生活,我們亦可從文人墨客的詩文中窺見一二。
  • 同樣是冰島茶,為何茶友選擇了藍版,而不是其他?
    藍版「2020冰島」第12泡湯色,茶友韋師做茶,我是新人,入行近8年,和混跡普洱茶江湖的老人們相比,我就是一個茶小白。但是,同樣是冰島茶,為何茶友選擇了我,而不是選擇你呢?俗話說,「貨比三家」,同樣是冰島茶,在咱們茶友的心目中,他們必定只會選擇自己更喜歡的一款。放大來講,同樣是普洱茶商家,在咱們茶友的心目中,他們必定只會選擇自己偏愛的一家茶企。咱們是如何做到的?讓茶友選擇龑王牌藍版「2020冰島」,而不是其他茶企品牌的冰島茶;咱們是如何做到的?
  • 君子如茶||李幼謙
    茶像青衣白面書生,越是好茶,越是淡雅,如同你的良師益友好醫生,能為你消除心火,緩衝緊張。感情再濃烈,味道再苦澀,仍舊是透明的茶色,回味還是香甜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風流名士,一向愛把好茶比做好女子,看重的是「淡掃娥眉」的清新可人。女人看茶哩,卻認為「從來君子如好茶」,把茶視為德行高尚的清雅之友:酷熱之中,消暑解乏,清貧之時,生津溫體。
  • 人間煙火氣 一盞鶴峰茶
    人間四月天 正是採茶制茶好時節 漊水河畔的山山寨寨 成片有機茶園如翡翠點綴於山色 茶樹叢中 採茶人早已置身於株株茶樹前 飛快提手採摘 動作熟稔
  • 道友看過來,霹靂布袋戲膾炙人口的7首詩號,你能背出幾首呢?
    喜歡霹靂布袋戲的朋友,經常以道友自居。而霹靂布袋戲的詩號一直是一個特色,有大量詩情畫意的詩號,也有不少霸氣威風的詩號,令人印象深刻。道友們看過來,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霹靂布袋戲膾炙人口的7首詩號。你能背出幾首呢?第1首:颯風沾、問途寒,誰與共飲,誰敢當關?燕戟歸命人不還!這是燕歸人的詩號。
  • 茶友來信:為什麼我覺得做舊老白茶味道還可以?
    這位茶友是新茶友。提出來的問題,也是比較客觀的,發自內心的真實聲音。是新手都會迷茫的那種問題。我相信,看過村姑陳的文章,再去對比自己買到的老白茶,茶友們基本上都能斷定是作舊的。難道村姑陳筆下的做舊老白茶,跟茶友喝到的做舊老白茶,不是同一個味道嗎?當然不是。做舊老白茶的味道都是相似的。但為什麼同一個味道,村姑陳喝起來是需要扔掉的,而茶友喝起來,卻可以獲得「還可以」這種相對比較高的評價呢?
  • 妙玉:最不尋常的清雅女子
    >作者:黛襲妙玉的清雅無人能及。賈母何等樣人,寶釵那樣的人還受她批評,可見妙玉確實把翠櫳庵收拾的清雅無比。她的日常也清雅的很。她喝茶的杯子是綠玉鬥,她所用的信紙是粉紅色的,她愛收梅花上的雪,還要裝在鬼臉青裡埋在樹下甕一甕,她讀詩,賞月,品茶的理論一套接一套。當然,還有冬日的梅花。翠櫳庵裡的紅梅開的格外嬌豔,卻只得寒雪相伴。恰是妙玉妙齡青春的寫照。陪伴妙玉的也是青燈古佛,寂寞空虛冷。
  • 5本古言女強文,女主身份尊貴,全家都是高官,享盡了人間富貴!
    大家好,我是小青魚,今天帶來5本古言女強文,女主身份尊貴,全家都是高官,享盡了人間富貴!喜歡的朋友,別忘了收藏和點讚哦!1,作品:《重生王爺:溺寵貪財小王妃》小編點評:女主謝嘉音,她本是現代古武、醫藥世家的家主,不但功夫一流,醫術更是絕佳!
  • 道友們,是否糾結要不要看霹靂布袋戲?
    2020年3月下旬霹靂布袋戲慘遭各大平臺下架,霹靂官方的一些重要人員數次的口舌之快,給內地道友心理留下的是什麼?相信霹靂官方心中不會沒數!很肯定地說霹靂官方數次不和諧的聲音,正體現了他們內部的主流思想,如果只是個別人的想法,這種有傷內地道友感情的的言論不會一再出現!這次霹靂資深操偶師關於肺炎疫情的不當言論,直接葬送了霹靂在內地多年來做出的各種成績!不知道霹靂官方對此是何種心情!然而這一切不過是霹靂自掘墳墓的愚蠢行為罷了!
  • 紅樓夢之楓露茶
    寶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來,因問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來?」且寶玉飲的楓露茶,很容易讓人想起秦觀的那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但若能在這樣的清雅之所待客,則更妙了!
    以茶待客、真誠謙和,皆是待客之禮,但若能在一個清雅舒適的空間待客,相信能讓主客相處更加和洽歡愉!本案業主韓先生的客廳與茶室,為家裡的主要待客場所,選用設計風格為新中式。該風格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結合現代設計手法,賦予空間東方的清雅靈韻,以及現代設計的舒適感,讓主客擁有舒適的相處空間。
  • 茶知識—那些隱藏在民間,價廉物美又好喝的綠茶(一)
    春意盎然,正值春茶上新季,全國各地的綠茶也在茶友們的期待中逐漸上市了,早春的綠茶已經在茶友們的杯中飄香啦!我國綠茶種類非常豐富,有3600多種,幾乎每個區域都有屬於自己的綠茶。但說到綠茶,大多數最先想到的還是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名優綠茶。
  • 雲南臨滄茶友義賣茶葉捐資迎戰疫情
    茶友牽手迎戰疫情 供圖1月29日,記者從雲南省臨滄市雙江冰島茶友會獲悉,該協會與雲南雙龍古茶園商貿有限公司、雙江勐庫大葉茶商會共同倡議,茶企、茶農、茶友將以義賣、捐贈的方式,為迎戰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貢獻自己的力量。
  • 古風清雅的女孩名,出淤泥而不染!
    所謂人如其名,一個有意境感的名字,不僅能加大人物塑造,而且還能給人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並且,現如今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喜歡一些有古典韻味的事物,所以,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古風清雅的女孩名,既會讓人覺得書生氣息十足,又能打動人心!
  • 英雄荊軻的另一面:美女豪宅,殺馬取肝,享盡人間極樂
    荊軻在燕國的最後幾年,享盡人間富貴,一輩子流浪,此時終於融入到上流社會了,終於有一個太子爺肯把自己當做英雄。太子丹對他的好異乎尋常,仿佛是衙門對待死刑犯臨行前的最後一餐一樣。太子丹尊荊軻為上卿,享受最高級國家待遇,太子丹每天都到府上噓寒問暖,車馬美女隨他想要多少都給他。
  • 霹靂布袋戲打動人心的8首詩號,知道4首的,是道友無疑了
    喜歡霹靂布袋戲的朋友,經常以道友自居。而霹靂布袋戲的詩號一直是一個特色,文採飛揚,底蘊深厚,很容易打動道友們的心。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霹靂布袋戲打動人心的8首詩號,知道4首的,是道友無疑了。第1首:不喜輕裘,布衣芒履,任春與秋。旁人笑我生涯拙,塵寰碌碌,畢竟何求。
  • 茶評|茶友對南茗佳人2018年《豆蔻》早春滇紅茶的評價詳情(一)
    今年3月,再次與茶友們見面,直到現在已經被茶友帶走1000多罐;茶友品飲後發來品飲感受,整理成文與大家共享:來自掌柜微信,茶友對2018年《豆蔻》早春滇紅茶的評價:茶友1:豆蔻茶已收到,正在試喝中,味道很好。以後就買你家的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