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來信:為什麼我覺得做舊老白茶味道還可以?

2021-01-19 小陳茶事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小陳茶事,置頂公眾號!



《1》


過馬路的時候,茶友發來信息。


先是一張比較黑黢黢的老白茶圖片,然後是茶友提的問題:


按你的文章來看,這塊2013年的老白茶餅,應該是一塊做舊老白茶。但為什麼我覺得味道還可以呢?


這位茶友是新茶友。


提出來的問題,也是比較客觀的,發自內心的真實聲音。


是新手都會迷茫的那種問題。


我相信,看過村姑陳的文章,再去對比自己買到的老白茶,茶友們基本上都能斷定是作舊的。


然而,茶友們在對比村姑陳文章中對做舊老白茶的味道描述時,也基本上會發出極大的疑問,為什麼你筆下的做舊老白茶那麼難喝,需要扔掉或者做花肥,而我喝起來,卻感覺口感還不錯呢?


難道村姑陳筆下的做舊老白茶,跟茶友喝到的做舊老白茶,不是同一個味道嗎?


當然不是。


做舊老白茶的味道都是相似的。


但為什麼同一個味道,村姑陳喝起來是需要扔掉的,而茶友喝起來,卻可以獲得「還可以」這種相對比較高的評價呢?


蘇軾有一首詩,正好可以解決這個疑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風景當然不一樣。





《2》


我們對事物的評價,通常是由我們的經驗值以及認知程度決定的。


杜甫的名詩「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所描寫的感受就是如此。


當我們登上東山的時候,以為東山就是天下最高的山了。


而當我們又登上了泰山,就會刷新自己的認知,知道在東山之外,還有一座山,比東山更高,這座更高的山,叫泰山,它是全國最高的山。


可惜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珠峰,否則,老杜這首詩就應該改成:登泰山而小魯,登珠峰而小天下。


一山還有一山高,便是指這種現象。


回到茶友喝茶的感受,道理也是相同的。


茶友喝做舊老白茶的時候,喝茶經驗是相對空白的,否則也不會買到做舊老白茶了。


那麼,在喝這塊做舊老白茶餅之前,茶友是沒有喝過多少白茶的,更妄論年份真實的老白茶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因為沒有多少喝白茶的經驗做對比,因為沒有喝過更好的口感的白茶,故而,在喝到這塊作舊老白茶餅時,只要這塊餅沒有做舊得太焦,太糊,太臭,寬容的茶友們便會自動認為,咦,這茶不錯哦!


這是茶友的寬容,卻並不代表這款做舊老白茶餅可以就此脫罪。


做舊就是做舊,做舊就是一種欺騙,做舊就是年份造假。


惡就是惡,並不能因為惡在某些人的道德範疇裡還算可以接受,就覺得這個惡不是惡。


竊鉤者當誅,竊梁者難道不當誅?


故而,茶友覺得這塊做舊老白茶口感還不錯,並不是因為這塊做舊老白茶真的味道不錯,而是因為茶友沒有喝過更多的白茶、更好的白茶,沒有對比,才會覺得它還可以入口。


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充霸王」,便是這個道理。





《3》


其次,茶友覺得這塊做舊老白茶「味道還可以」,其實只是這位茶友一個人的感受,並不能代表所有人。


也許,當其它茶友,尤其是經驗值比這位茶友更多更豐富的茶友,喝到這塊做舊老白茶餅時,並不會認為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好喝。


甚至還會覺得難以下咽。


甚至還會覺得發酵偏重,窖味難尋;或者覺得淡而無味,湯薄如紙。


這一切,都建立在經驗值的豐富與否之上。


經驗值豐富的人,自然可以客觀地判斷出一款做舊老白茶味道究竟如何,他得出的結論自然可信。


而經驗值不豐富的人,做舊的判斷便極易有失偏頗:沒有對比,沒有真相啊。


見得少,喝得少,對比得少,自然就經驗欠缺。


見得多,喝得多,對比得多,自然就經驗豐富。


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之千裡。


所以,一位初入門的、喝白茶經驗尚不豐富的茶友,認為一款做舊老白茶餅還可以喝,口感還行,並不能代表所有茶友的觀點和認知。


這只是這位茶友個人的觀點罷了。


並不能就此就得出結論,說「做舊老白茶味道都還行」。


如果真這麼理解,那可就不客觀、不公正了。


過於主觀臆斷了。





《4》


當然,也許茶友還會跟自己身邊的圈子分享。


身邊的人也會一同認為,這款做舊老白茶餅味道還可以。


但這是不是就足以認定「做舊老白茶味道還行」呢?


肯定不能。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喝白茶經驗尚淺的茶友,大多數情況下,身邊是甚少有喝茶經驗極為豐富、極為老道的朋友的——那些原本水平不夠,卻愛吹噓自己水平一流的人只是「表演大師」,不算數的,聽他的話只會多交學費,習茶技藝並不會有其它的增益。


那麼,一群經驗值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又如何會有超出自己水平的發揮呢?


這些跟自己喝白茶水平差不多的茶友,只會跟自己一樣是入門級,當然,他們得出來的結論,也不會具有可參考性。


拿一道高數題,給小學生做,做出來的答案,誰敢抄?


除非是科大少年班的神童。


所以,如果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在哪個階段,並且也知道身邊朋友的段位,那就不要輕易相信身邊朋友的結論。


故而,他們給出的結論,也不具有參考性。


有可能他們還不如你專業呢!




《5》


另外,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這塊做舊老白茶餅,真的如茶友所說,味道還行,還不錯,還可以下肚,那也僅僅只限於這一塊老白茶餅。


並不能推及到其它的做舊老白茶餅身上去。


這只是茶友對這塊做舊老白茶餅的感受罷了,這種感受僅限於這一塊餅,不能等同於其它的做舊老白茶餅。


並不能由此推定,所有老白茶餅,味道都還行,都還可以入口。


就像張三犯了事,但並不能推定中國所有叫張三的人,都有犯罪嫌疑一個樣。


也許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只是個案。


也許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它做舊的程度並沒有那麼糟糕。


也許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它的主人並沒有那麼強烈的做舊的心,在做舊的時候手下留了情。


也許這塊餅,只是不小心渥堆了,主人看它顏色正巧變得跟「老白茶」很相似,於是,順水推舟,將計就計,把它當成「老白茶」來賣了。


......


人性是複雜的,在做舊的當時,什麼念頭都有可能在制茶師腦海裡閃過,也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也許一念之間,從惡變善。


也有可能一念之間,惡念大熾。


人性之複雜多變,沒有辦過刑事案件的人,是不會懂的。




《6》


今天是感恩節。


村姑陳也趕個時髦,來給大家道個感謝。


從2015年到如今,感恩所有的遇見,感恩所有的支持和陪伴。


感謝全國各地飛來的小零食。


感謝海外寄來的各種奇珍異物。


感謝深夜的留言,感謝清晨的點讚。


村姑陳和李麻花,唯有更加努力發現好茶,更加認真製作好茶,聊以回報。


願我們的相識,是舉世無雙的美好遇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看完這篇文章

您或許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閱讀


2020年,小陳茶事「白茶春茶筆記」

完結篇:這一年,太姥山的改變

第36篇:今年白茶總體產量如何?

第35篇:水潤萬物,雨生百穀,穀雨茶歸來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園的鳥語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氣對今年白茶的品質有什麼影響?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種病,看到白茶就想採

第30篇:直播選茶,一天試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園寫稿是種什麼感受?

第28篇:親民冠軍春壽眉來啦

第27篇:沒有烘乾的白茶有什麼特徵?

第26篇:太姥山版《石頭記》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內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質有哪些變化?

第23篇:茶農的鳥槍換炮

第22篇:白茶裡的花香,來自茶園邊上的野花嗎?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瘋狂的古樹茶

第19篇:幾張圖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級

第18篇:特級、一級、二級白牡丹的區別

第17篇:為什麼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愛

第16篇:下雨天,試毛茶正當時

第15篇:白毫銀針進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場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過客們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霧

第12篇:捉急,春白茶還在採就急著催上市

第11篇:緣何牡丹王成為新茶友的摯愛

第10篇:半山已經採牡丹王,山頂還在採銀針

第9篇:茶農們的笑臉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農的未來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農一天賺多少錢?

第5篇:白毫銀針裡的中庸之道

第4篇:試毛茶是一場與飢餓的戰鬥

第3篇:日光萎凋了兩天的毛茶白毫銀針什麼滋味?

第2篇:白茶裡頭採的都是米針麼?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開始少量採摘了!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作者  | 村姑陳
想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可以購買《白茶品鑑手記》
首批500本僅24小時售罄,
現在微信購買,還有機會獲取村姑陳籤名手書。
……


……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作者  | 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

 ↓長按二維碼,關注小陳茶事↓

這是一款極有「正山小種」代表性的正山小種。
純正的桂圓湯,花蜜香,湯水甜糯,
回甘清長,有清甜的漿感在舌上蕩漾。
不僅有著正山小種標誌性的優雅花香,
清甜果香,還有著淡淡的煙香,
是傳統的煙小種工藝,
在現世的轉折與變身。
它有著充滿漿感的湯水,
花蜜般的湯感,甜蜜的桂圓乾般的香氣,
充盈在茶湯中,
喝一口,便是冬日裡溫暖的撫慰。
下午15:00整上線首推,
僅不到3小時,
微信+商城就售出將近100份

目前正在火熱搶購中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花果香、桂圓湯、六款紅茶各具特色,最終雀屏中選的是誰?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正山小種紅茶《蜜煙紅》的搶購吧


相關焦點

  • 做舊和渥堆,一個是故意殺茶,一個是過失殺茶
    因為,賣家標註年份的時候,標註得並不老,沒有貪心到來不來就是2005年,2002年。2018年,相對於作舊老白茶界,簡直太小兒科了。做舊老白茶的高手們,壓根兒就看不上2018這種年份,恐怕他們手裡的日期章,在2018年這個年份那一欄,還是新的,還沒有沾過印泥呢。
  • 渥堆就是做舊?名聲爛透,渥堆白茶到底是什麼
    01「渥堆」這個詞,越來越多的被白茶茶友所熟知,但很可惜,這種熟悉並不是什麼很美好的遇見。因為「渥堆」總是和「做舊白茶」捆綁著出現。這時候圍觀的一眾網友就更加疑惑了:剛開始覺得白茶是受害者,現在看來普洱才是最無辜的那個。白茶圈子裡面的好茶與劣質茶打架,為什麼要牽扯上人家普洱啊?行啦,咱們也別人云亦云。白茶當中的渥堆是什麼?與普洱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
  • 眼觀、聞香、嘗味,簡單3招教你揭穿渥堆做舊白茶的偽裝,超實用
    大致看了一眼,直觀印象就覺得很不對勁。1.蓋碗內的白茶,葉片大,茶梗明顯。看著不像白牡丹,更接近壽眉。2.顏色偏暗,偏褐,不像年份真實,自然轉化的老白茶。是以,不排除有做舊的嫌疑。不料,那位茶友在看到回復後,大吃一驚。「白茶的散茶也會有做舊?」
  • 為什麼有人買到了做舊老白茶,卻不願意承認?
    那一瞬間,小白真的覺得火氣往頭上走。明明自己給出了意見,卻仍然執迷不悟,還說著做舊茶有多麼多麼好喝。這樣一來,小白之前所說的,不就成了白費的嗎?不僅浪費了彼此的時間,心情也被破壞了。不過想了一想,也沒什麼好生氣的,裝睡的人,誰能叫得醒呢?
  • 日常儲存白茶,常被茶友們忽視的三個細節,看完,別再粗心大意了
    畢竟,經過多年檢驗,並未覺得三層包裝法,不適合存白茶。甚至因為有了三層包裝法,白茶才能更好地陳化,蛻變為老白茶。 那茶友所控訴的,「明明按照三層包裝法存茶,為什麼白茶還是變質了?」,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福爾摩姑陳,再次上線。 了解細節,排解困難。
  • 我喝到的所有老白茶,都是巧克力味,所以,老白茶就是巧克力味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有一個讀者來跟我說,我認為巧克力味老白茶,是正宗的老白茶。因為,我喝到的所有老白茶,都是巧克力味,或者是酸梅味的。所以,肯定老白茶就是巧克力味的。」這個邏輯,村姑陳真是大寫的服。因為自己喝到過的所有老白茶都是巧克力味,所以巧克力味就是老白茶該有的味道嗎?因為自己遇到的男人都是渣男,所以就認為天下男人都是負心漢?
  • 越來越受茶友青睞的白茶,真的有收藏價值嗎?
    大部分的茶友可能喝過存儲過的老白茶,也想自己試著去藏一點,但是因為對白茶的收藏價值存在一定疑惑,還在猶豫。基於茶友的疑惑,我們從白茶歷史、白茶產區、原料、工藝等方面做一個分析,希望能夠給茶友們一定的參考。
  • 擔心喝綠茶傷胃,可以喝白茶壽眉嗎?當然可以,老白茶還暖胃呢
    那麼,如果擔心喝綠茶傷胃,引起胃部的不適,可以選擇喝白茶,喝壽眉嗎?答案是可以。不過,選對好茶,喝對合適的好茶,是很關鍵的前提。《3》白茶的加工,簡約而不簡單。故而,喝白茶壽眉,建議首選高山茶,選原料來源有保障的茶,喝下去更安心。《5》另外,按照年份的劃分,白茶壽眉還有不少的分類。可以分為新白茶,陳白茶,還有老白茶。
  • 福鼎白茶,哪一種等級,適合煮著喝?
    老白茶煮著喝,已經是茶友們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大家煮茶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也無對錯之分,畢竟適口為珍。 今天我們就來聊什麼白茶適合煮的話題。針對大家的一些疑問,我結合自己的煮茶經驗,也做了一些功課,分享給茶友們,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 白茶這麼多老葉子,是不是質量太差,還能算是好茶嗎?
    白茶為什麼有這麼多老葉子?是茶品質太差嗎?小白來揭秘,白茶中常見的老葉子,究竟是什麼來路?茶友發來的圖片,說的黃色葉子,是什麼呢?想來很多茶友都見過,就是在買茶的時候,都會見到的,有著厚厚的蠟質層,就是放在陽光底下,會折射出亮光的,那片顏色比較深的,摸起來很硬挺,比較厚的葉子。我們茶農,不懂太多名詞,就是用最原始的,最傳統的名字來稱呼這些與眾不同的葉子,就叫它黃片。
  • 白茶為什麼這麼好喝?鮮、甘、香、稠,四字可以概括!
    這三者,可以說是白茶中的味精。分別決定了白茶茶湯的苦、澀、鮮甜。白茶中所含有的胺基酸,不僅可以讓茶湯滋味更鮮爽,同時還可以增強回甘的滋味。中和緩解茶湯的苦味、澀味。好的白茶茶湯,自然是處於一個五味中和的狀態。入口微苦,繼而快速回甘生津,回味悠長,舌面沁涼舒服。
  • 為什麼我的白茶只能煮一壺,第二壺就沒滋味了,村姑陳指出了3點
    關於煮茶,在冬天真是個熱門,茶友們的問題也是紛至沓來。有位茶友問:「為什麼我的白茶,只能煮一壺,煮第二壺的時候就沒什麼滋味了」?一款白茶只能煮一壺,是因為什麼?我當時,聽了都覺得頭皮發麻。那樣一直翻滾著的茶湯,一定很苦吧,會苦到流眼淚的那種。我趕緊和朋友說,平時煮茶的話,不建議那樣瘋狂地煮,不僅會破壞茶葉的味道,讓茶葉變得不耐煮,喝那樣苦苦的茶湯,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啊。
  • 新手買茶,從小罐裝的白茶入手,這4點好處藏都藏不住,別選錯了
    提到買白茶,不少剛入門的新手茶友,容易被「老白茶」這三個字痴迷。前不久,還有位外省茶友過來鑑茶。一看圖片,整塊壽眉餅的顏色近乎黑褐,堪稱是白茶做舊的基礎款。然後,向茶友告知了猜測的結果。茶友收到回復後,半天沒有回過消息。最後,幽幽的回了一句。「這真是做舊的?那我還買了整整兩件!」偶買糕,買到做舊老白茶,還整整買了兩箱。字裡行間,弦外之音,連聞者都覺得心痛錢包啊。
  • 不小心買到做舊老白茶,存一存還能喝?答案真相了
    眾所周知,做舊茶是茶圈中的一顆「定時炸彈」。用「毒瘤」這般字眼來形容它,也毫不為過。不僅在茶圈中形成了一股不良風氣,還讓許多不明真相的茶友踩坑,白白花了冤枉錢。但迄今為止,還有一些茶友不知道做舊茶究竟是什麼,與真正的老白茶有什麼不同。
  • 村姑陳的回覆,回答兩位普洱茶友關於白茶的疑問,理不辯不明
    (PS:這位茶友總不會說「憲法」也是普通資料吧?)第二,這位茶友還善於無中生有。在白茶行業目前最權威的法規——《2018白茶國家標準》裡,規定了白茶是用大白茶、水仙茶樹和群體種茶樹為原料生產加工而成的。
  • 老白茶中容易被混淆的3種香氣,看看你中招了嗎?
    聽他抱怨道,「實在不敢輕易買茶了。」心裡覺得疑惑,朋友明明是剛開始喝茶,怎麼這麼快就失去信心了?只聽他繼續說:「巖茶品類太多,喝不懂,而且天價滿天飛,我就不考慮了。」藥香,是老白茶中的一種基礎香型。事實上,很少人會將藥香與其它氣味相混淆。更多的茶友,難以感受到老白茶中的藥香。並且,不乏有新茶友問,「藥香是不是很苦的中藥味,我怎麼沒喝到?」其實不然。
  • 福鼎白茶非遺大師陳家瑞:與茶為友,相伴三十年
    30年的時光,鬥轉星移,可以發生太多事,而陳家瑞卻只幹了一件事,那便是做茶。1993年,陳家瑞開始學習白茶製作技藝及栽培技藝,作為福鼎白茶的繼承者,陳家瑞這一入行就是30年,直到如今仍在不倦探索。從青蔥少年到中年,陳家瑞積累了豐富的制茶技藝和經驗,多年與茶樹茶葉相伴相觸,他不斷嘗試用自己對茶葉的品質、內涵、口感、香味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獨特製作手法,製作技術爐火純青。陳家瑞制茶不是僅僅按傳統工藝,他有自己的理解和手法。
  • 為什麼好白茶,四五泡後就不好喝了?
    雖然沒見過人,但憑我的經驗值來判斷,肯定是一位美人。敢用自己照片做頭像的,都是對自己容貌充滿自信的。像村姑陳和李麻花,就不敢用自己的照片作頭像。美女來聊天,說起S師傅家的茶四五泡之後就不好喝了,嚇得我的瞌睡蟲馬上就跑了。一般人都會說,S師傅的茶,越到後面越順滑,怎麼這位美人喝出來的感覺,跟一般人不一樣呢?
  • 寒冷的冬天,適合來一壺老白茶,那煮茶好還是蒸茶好?這有個測評
    譬如問我:湯圓要不要雕花?我的回答肯定是:如果雕了會更好吃,那就雕。否則,何必浪費時間去做沒價值的事?然而,每個人人生階段不同,思考的東西和出發點總是不一樣的。也就由得茶友們糾結去了。在煮茶與蒸茶之間猶豫不決的茶友,留言總是相似的:村姑,請教一下,是煮茶好還是蒸茶好?「歐,當然是煮茶。」我本能的給出答案。「為什麼?」茶友通常也會問個究竟。
  • 巖茶濃如中藥,白茶淡如開水,紅茶又香又甜膩?這是碰上劣質茶了
    比如,向一位新人提問,「你認為白茶好喝嗎?」最常見的回答是,「太淡了,沒茶味。」再比如,一位喝茶10年的老茶客如是回答:「我更喜歡喝巖茶,味道濃,紅茶也不錯,很甜。」仿佛,已經將這三類茶的特點定了性。白茶,對應的是寡淡,無味。紅茶,對應的是香甜,甜膩。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茶友說的有幾分正確,幾分錯誤?巖茶,白茶,紅茶的特點,當然不能妄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