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小陳茶事,置頂公眾號!
《1》
過馬路的時候,茶友發來信息。
先是一張比較黑黢黢的老白茶圖片,然後是茶友提的問題:
按你的文章來看,這塊2013年的老白茶餅,應該是一塊做舊老白茶。但為什麼我覺得味道還可以呢?
這位茶友是新茶友。
提出來的問題,也是比較客觀的,發自內心的真實聲音。
是新手都會迷茫的那種問題。
我相信,看過村姑陳的文章,再去對比自己買到的老白茶,茶友們基本上都能斷定是作舊的。
然而,茶友們在對比村姑陳文章中對做舊老白茶的味道描述時,也基本上會發出極大的疑問,為什麼你筆下的做舊老白茶那麼難喝,需要扔掉或者做花肥,而我喝起來,卻感覺口感還不錯呢?
難道村姑陳筆下的做舊老白茶,跟茶友喝到的做舊老白茶,不是同一個味道嗎?
當然不是。
做舊老白茶的味道都是相似的。
但為什麼同一個味道,村姑陳喝起來是需要扔掉的,而茶友喝起來,卻可以獲得「還可以」這種相對比較高的評價呢?
蘇軾有一首詩,正好可以解決這個疑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風景當然不一樣。
《2》
我們對事物的評價,通常是由我們的經驗值以及認知程度決定的。
杜甫的名詩「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所描寫的感受就是如此。
當我們登上東山的時候,以為東山就是天下最高的山了。
而當我們又登上了泰山,就會刷新自己的認知,知道在東山之外,還有一座山,比東山更高,這座更高的山,叫泰山,它是全國最高的山。
可惜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珠峰,否則,老杜這首詩就應該改成:登泰山而小魯,登珠峰而小天下。
一山還有一山高,便是指這種現象。
回到茶友喝茶的感受,道理也是相同的。
茶友喝做舊老白茶的時候,喝茶經驗是相對空白的,否則也不會買到做舊老白茶了。
那麼,在喝這塊做舊老白茶餅之前,茶友是沒有喝過多少白茶的,更妄論年份真實的老白茶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因為沒有多少喝白茶的經驗做對比,因為沒有喝過更好的口感的白茶,故而,在喝到這塊作舊老白茶餅時,只要這塊餅沒有做舊得太焦,太糊,太臭,寬容的茶友們便會自動認為,咦,這茶不錯哦!
這是茶友的寬容,卻並不代表這款做舊老白茶餅可以就此脫罪。
做舊就是做舊,做舊就是一種欺騙,做舊就是年份造假。
惡就是惡,並不能因為惡在某些人的道德範疇裡還算可以接受,就覺得這個惡不是惡。
竊鉤者當誅,竊梁者難道不當誅?
故而,茶友覺得這塊做舊老白茶口感還不錯,並不是因為這塊做舊老白茶真的味道不錯,而是因為茶友沒有喝過更多的白茶、更好的白茶,沒有對比,才會覺得它還可以入口。
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充霸王」,便是這個道理。
《3》
其次,茶友覺得這塊做舊老白茶「味道還可以」,其實只是這位茶友一個人的感受,並不能代表所有人。
也許,當其它茶友,尤其是經驗值比這位茶友更多更豐富的茶友,喝到這塊做舊老白茶餅時,並不會認為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好喝。
甚至還會覺得難以下咽。
甚至還會覺得發酵偏重,窖味難尋;或者覺得淡而無味,湯薄如紙。
這一切,都建立在經驗值的豐富與否之上。
經驗值豐富的人,自然可以客觀地判斷出一款做舊老白茶味道究竟如何,他得出的結論自然可信。
而經驗值不豐富的人,做舊的判斷便極易有失偏頗:沒有對比,沒有真相啊。
見得少,喝得少,對比得少,自然就經驗欠缺。
見得多,喝得多,對比得多,自然就經驗豐富。
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之千裡。
所以,一位初入門的、喝白茶經驗尚不豐富的茶友,認為一款做舊老白茶餅還可以喝,口感還行,並不能代表所有茶友的觀點和認知。
這只是這位茶友個人的觀點罷了。
並不能就此就得出結論,說「做舊老白茶味道都還行」。
如果真這麼理解,那可就不客觀、不公正了。
過於主觀臆斷了。
《4》
當然,也許茶友還會跟自己身邊的圈子分享。
身邊的人也會一同認為,這款做舊老白茶餅味道還可以。
但這是不是就足以認定「做舊老白茶味道還行」呢?
肯定不能。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喝白茶經驗尚淺的茶友,大多數情況下,身邊是甚少有喝茶經驗極為豐富、極為老道的朋友的——那些原本水平不夠,卻愛吹噓自己水平一流的人只是「表演大師」,不算數的,聽他的話只會多交學費,習茶技藝並不會有其它的增益。
那麼,一群經驗值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又如何會有超出自己水平的發揮呢?
這些跟自己喝白茶水平差不多的茶友,只會跟自己一樣是入門級,當然,他們得出來的結論,也不會具有可參考性。
拿一道高數題,給小學生做,做出來的答案,誰敢抄?
除非是科大少年班的神童。
所以,如果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在哪個階段,並且也知道身邊朋友的段位,那就不要輕易相信身邊朋友的結論。
故而,他們給出的結論,也不具有參考性。
有可能他們還不如你專業呢!
《5》
另外,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這塊做舊老白茶餅,真的如茶友所說,味道還行,還不錯,還可以下肚,那也僅僅只限於這一塊老白茶餅。
並不能推及到其它的做舊老白茶餅身上去。
這只是茶友對這塊做舊老白茶餅的感受罷了,這種感受僅限於這一塊餅,不能等同於其它的做舊老白茶餅。
並不能由此推定,所有老白茶餅,味道都還行,都還可以入口。
就像張三犯了事,但並不能推定中國所有叫張三的人,都有犯罪嫌疑一個樣。
也許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只是個案。
也許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它做舊的程度並沒有那麼糟糕。
也許這塊做舊老白茶餅,它的主人並沒有那麼強烈的做舊的心,在做舊的時候手下留了情。
也許這塊餅,只是不小心渥堆了,主人看它顏色正巧變得跟「老白茶」很相似,於是,順水推舟,將計就計,把它當成「老白茶」來賣了。
......
人性是複雜的,在做舊的當時,什麼念頭都有可能在制茶師腦海裡閃過,也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也許一念之間,從惡變善。
也有可能一念之間,惡念大熾。
人性之複雜多變,沒有辦過刑事案件的人,是不會懂的。
《6》
今天是感恩節。
村姑陳也趕個時髦,來給大家道個感謝。
從2015年到如今,感恩所有的遇見,感恩所有的支持和陪伴。
感謝全國各地飛來的小零食。
感謝海外寄來的各種奇珍異物。
感謝深夜的留言,感謝清晨的點讚。
村姑陳和李麻花,唯有更加努力發現好茶,更加認真製作好茶,聊以回報。
願我們的相識,是舉世無雙的美好遇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看完這篇文章
# 您或許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閱讀
▼
2020年,小陳茶事「白茶春茶筆記」
完結篇:這一年,太姥山的改變
第36篇:今年白茶總體產量如何?
第35篇:水潤萬物,雨生百穀,穀雨茶歸來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園的鳥語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氣對今年白茶的品質有什麼影響?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種病,看到白茶就想採
第30篇:直播選茶,一天試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園寫稿是種什麼感受?
第28篇:親民冠軍春壽眉來啦
第27篇:沒有烘乾的白茶有什麼特徵?
第26篇:太姥山版《石頭記》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內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質有哪些變化?
第23篇:茶農的鳥槍換炮
第22篇:白茶裡的花香,來自茶園邊上的野花嗎?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瘋狂的古樹茶
第19篇:幾張圖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級
第18篇:特級、一級、二級白牡丹的區別
第17篇:為什麼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愛
第16篇:下雨天,試毛茶正當時
第15篇:白毫銀針進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場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過客們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霧
第12篇:捉急,春白茶還在採就急著催上市
第11篇:緣何牡丹王成為新茶友的摯愛
第10篇:半山已經採牡丹王,山頂還在採銀針
第9篇:茶農們的笑臉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農的未來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農一天賺多少錢?
第5篇:白毫銀針裡的中庸之道
第4篇:試毛茶是一場與飢餓的戰鬥
第3篇:日光萎凋了兩天的毛茶白毫銀針什麼滋味?
第2篇:白茶裡頭採的都是米針麼?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開始少量採摘了!
……
……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作者 | 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
↓長按二維碼,關注小陳茶事↓
花果香、桂圓湯、六款紅茶各具特色,最終雀屏中選的是誰?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正山小種紅茶《蜜煙紅》的搶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