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雯:將中國的嗩吶推向世界

2020-12-22 澎湃新聞

她是最優秀、最年輕、

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青年嗩吶演奏家之一

她是中國首位嗩吶博士

也是上海音樂學院嗩吶教師

她師從「中國現代嗩吶第一人」

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劉英教授

她也是劉氏嗩吶第十三代傳人

這樣一位90後的女孩,為何會選擇嗩吶並傳承下去?如今社會飛速的發展,嗩吶又應該以怎樣的形象、形式面對觀眾?

出生於嗩吶世家,成長於齊魯大地

劉雯雯出生於嗩吶世家,地處儒家文化源遠流長的齊魯大地,咔戲嫡傳的家學淵源(咔戲:以樂器演奏模擬人聲歌唱、動物鳴叫)讓她形成了具有儒家風範的嗩吶演奏風格。山東地區又是嗩吶最大的流派之一,匯聚了眾多嗩吶表演藝術家,誕生了眾多嗩吶經典名曲和代表人物。

嗩吶種類繁多,陝北的叫大嗩吶、東北的叫東北嗩吶,劉雯雯的家鄉魯西南的濟寧叫小銅嗩吶,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雯雯的父親劉寶斌是「小銅嗩吶」的第七代傳人,母親劉紅梅在當時嗩吶藝術傳男不傳女的背景下,憑藉「咔戲」的嗩吶絕活,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擁有這樣的家庭藝術背景,劉雯雯生來骨子裡便凝聚了嗩吶的藝術天賦,但她能夠達到今日的成就、不斷突破並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年嗩吶演奏家,這個過程並不簡單。

前排:劉寶斌(左)、任同祥(中間)、劉紅梅和劉雯雯(右)

童年時期,小雯雯經常隨著父母在舞臺下觀看表演,很早就對舞蹈產生了興趣,「我不想吹嗩吶,就想學舞蹈! 」父母被女兒執拗不過,只得答應她學跳舞,這一學就是六年,最後由於雯雯身體不適的原因才作罷。

最終把劉雯雯引上嗩吶之路的還是大名鼎鼎的嗩吶藝術家任同祥,他創編並演奏的嗩吶名曲《百鳥朝鳳》、《一枝花》、《抬花轎》、《慶豐收》等至今仍然被廣大聽眾所迷戀和追捧。任爺爺的耐心引領著小雯雯走上了嗩吶之路。劉雯雯從此在嗩吶的世界裡,耳濡目染, 朝日浸潤,不斷克服按孔、嘴型、指法、音階、哨片、氣息、循環換氣等各種難題,風雨無阻、日復一日地在學習嗩吶的道路上前行。

雯雯除了上學和練琴外,唯一的樂趣就是收集各種嗩吶的磁帶和錄音,直到聽到著名作曲家朱踐耳與「中國現代嗩吶第一人」劉英合作錄製的嗩吶專輯,讓她聽得入迷,就這樣抱著複讀機不停地重複播放,每天陪著她吃飯、入睡。

上海,變成她夢寐以求的地方。劉英老師,也成為了她心目中的偶像…

著名嗩吶藝術家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劉英

然而,從民間教學到專業院校學習,看似一步之遙,卻相差十萬八千裡,等於經歷了一場徹頭徹尾的轉變。「如果說上大學前學習吹嗩吶, 是聽從父母的教誨,是家學的必然,而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才使我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痴迷,才真正地愛上了嗩吶。」 大學期間,劉雯雯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斷參加比賽、突破自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19年上海音樂學院新年音樂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劉雯雯接棒了她的老師,如今上音副院長、嗩吶演奏家劉英教授演繹了《百鳥朝鳳》。就這樣,任同祥、劉英、劉雯雯三代嗩吶演奏家的《百鳥朝鳳》,刻上了不同時代的印記。

民樂是要「走心」的,要「洋為中用」

2017年,劉雯雯應邀赴雪梨歌劇院和墨爾本藝術中心,作為特邀獨奏家與譚盾執棒的雪梨交響樂團和墨爾本交響樂團合作,她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登上雪梨歌劇院獨奏的嗩吶演奏家,CCTV央視新聞全程跟蹤報導。

譚盾執棒墨爾本交響樂團攜手劉雯雯演繹《百鳥朝鳳》

同年,劉雯雯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參演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新年音樂會,演奏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先生的嗩吶協奏曲。

2018年,劉雯雯委約了青年作曲家孔志軒為她量身創作了嗩吶協奏曲《麒麟頌》,並在2019年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中成功首演,借歌頌麒麟來表達我們中國淳樸民風和人民對於祥和、幸福、平安的美好憧憬。

2019年,劉雯雯跟隨由余隆先生擔任藝術總監的廣州交響樂團赴歐洲巡演,擔任特邀獨奏嘉賓,參加瑞士米格羅藝術節、以及由中國駐歐盟使團主辦的第五屆中歐藝術節開幕式音樂會等。

正如劉雯雯的恩師劉英教授所言,民樂是要「走心」的,要「洋為中用」。「我們的民族樂器歷史都很長,有文化的積澱。嗩吶絕對不是小眾的音樂,而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很多人甚至一天不聽到嗩吶的聲音,就像白活一樣,覺得很空虛。吸收西方音樂的技術、含金量高的藝術精華的最終目的,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為我們自己本民族音樂服務,去打動人心。」

劉雯雯以自身的廣闊視野以及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在繼承優秀傳統音樂的同時與國際接軌,將創新活力注入傳統,為民族音樂的與時俱進做出不懈努力,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新生代優秀藝術家。

撰文:小鈴

原標題:《直播預告 | 劉雯雯:將中國的嗩吶推向世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90後民樂演奏家韓妍、劉雯雯、張碧雲、陸軼文獻演「上海音樂學院...
    薪火相傳,11月25日晚,民樂系四位90後青年教師韓妍、劉雯雯、張碧雲、陸軼文將與張亮指揮的上海愛樂樂團共同帶來「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青年教師協奏曲專場音樂會」,代表著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青年教師的一次展示。
  • 《一枝花》引來《百鳥朝鳳》宋廣順嗩吶獨奏音樂會受追捧
    6月15日晚,「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海喚天宋廣順嗩吶獨奏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廳上演。浙江歌舞劇院青年演奏家宋廣順特邀了青年指揮家歐陽汪劍、上海音樂學院嗩吶演奏家劉雯雯、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笙演奏家楊磊與浙江交響樂團同臺,聯袂獻演了《百鳥朝鳳》《打虎上山》《六字開門》《迎親》《一枝花》《黃河謠》《海喚天》等經典曲目。
  • 「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在昆震撼登場
    「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現場(供圖)「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現場(供圖)「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現場(供圖)「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現場(供圖)12月3日晚,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國際知名指揮家、作曲家、教育家譚盾親手打造的「多樣世界美麗中國相約春城」生態交響音樂會在雲南省大劇院舉行。
  • 中國嗩吶十大名曲 原來嗩吶也可以這麼好聽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在中國的音樂史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於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這種樂器,更多的去學習西方樂器,實則,這種樂器很能體現我們民族的文化,並且吹出來的調調也很好聽,其中也不乏一些名曲。10.
  • 宿州供水公司劉雯雯獲「安徽省住建系統崗位學雷鋒標兵」榮譽稱號
    劉雯雯,宿州市供水公司機關黨支部一名黨員。 當得知社區防疫一線力量緊缺時,她第一時間主動加入社區黨員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社區防疫工作,當好戶情排查員、群眾服務員、防疫宣傳員、疫情信息員。劉雯雯說:「疫情在,我們就在。
  • 寧陽有個能將嗩吶「吹進骨頭縫裡」的嗩吶世家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俗稱喇叭,也是中國各地廣為流傳的民間樂器。嗩吶藝術更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2006年5月,嗩吶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寧陽縣華豐鎮西故城村的崔氏嗩吶,至今已傳了六代。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個嗩吶世家,聽崔家姐弟講述這項民間藝術背後的故事。
  • 劉炳臣教授嗩吶藝術與從藝從教七十周年師生音樂會舉辦
    大眾網訊 10月27日晚,「天下嗩吶一家親·劉炳臣教授嗩吶藝術與從藝從教七十周年師生音樂會」在山東劇院舉辦。年屆80高齡的劉炳臣教授與自己的學生、來自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和院團的教授、演奏家一起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嗩吶藝術演出。
  • 郭雅志的嗩吶傳奇
    自那以後,他以活芯嗩吶和眾多作曲家合作了許多曲子:《中國暢想曲》、《喚鳳》、《頹敗線的顫動》、《痕跡之四》、《第二香港愛情組曲》、《紫荊花》、《鳳凰涅槃》、《大漠長河》等。1998年,獲得美國Pro  Musicis大獎,同年被文化部選為最優秀的音樂家,在歡迎美國總統柯林頓首次訪華音樂會上演奏嗩吶及薩克斯管。還在上大學期間,他就結識了徐沛東等音樂界的大腕,一直到他做了教師。
  • 為什麼說嗩吶是「樂器界的流氓」?
    世界上幾乎沒有能夠壓過嗩吶聲音的樂器,畢竟它可是能在重重鞭炮聲中,獨樹一幟的樂器。正是由於它聲音的特殊,它便多出了"樂器中的流氓"的稱號,若是和眾多樂器"打一架",它絕對能脫穎而出,而它存在的歷史其實也很悠久了。
  • 嗩吶一響,______?
    嗩吶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有多種類型,常出鏡於「紅白喜事一條龍」的儀式現場。它音色尖銳明亮,簡單粗暴穿透力極強;在千年的時光沉澱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土味、俗氣、哀樂.(黃飛鴻:沒有人能在我的BGM裡打贏我)嗩吶在熒幕配樂中,也有柔情的一面。《還珠格格》裡悲涼悠長的經典配樂《齒輪》,也有嗩吶版本。嗩吶聲柔腸百轉,直戳心窩,讓人瞬間淚奔。旋律一起,想起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嗎?
  • 嗩吶新手初學內容_嗩吶基本功吐音、嗩吶音準的訓練方法剖析
    導語:樂器嗩吶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同時也是家喻戶曉受民眾歡迎的一件國樂,嗩吶在我國的婚喪嫁娶當中應用的比較廣泛;嗩吶在我國卓然不衰,源於嗩吶的演奏技能豐富,表現力特別強烈;其中嗩吶的吐音技能在嗩吶的運用中用的比較繁多,下面筆者將為您對嗩吶的吐音技能作出一個具體詳細的剖析,以此內容來幫助更多的嗩吶初學者
  • 臨泉縣將舉辦 「農民嗩吶王」大賽
    臨泉縣將舉辦 「農民嗩吶王」大賽 2021-01-08 10:40:48   來源:潁州晚報
  • 中國嗩吶:嗩吶匠曾經是最受歡迎的職業,如今卻被人們看不起
    嗩吶藝術嗩吶是中國流傳最廣的民間樂器,它發音高亢洪亮、熱烈奔放,在傳統民樂中,嗩吶是當之無愧的大哥,它潑辣的曲調,無論去哪都是全場的焦點。也正是因此,嗩吶成為了民間婚喪禮儀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嗩吶的歷史嗩吶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樂器之一,但嗩吶卻並非起源中國,而是從波斯、阿拉伯一待傳過來的。古代波斯語Surnā,音譯過來就是嗩吶,在古代還曾被譯做銷吶、嗩奈、蘇爾奈等名字。
  • 民樂線上課堂 | 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嗩吶 為中國民樂類中的管樂類。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
  • 民樂線上課堂|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嗩吶 為中國民樂類中的管樂類。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一、歷史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