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筆者想與大家談談如何正確護理嬰幼兒。通常新生兒在離開母親後,由於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因此對某些刺激會立即表現出反應,即本能性反射動作,如吸吮、瞳孔放大和縮小、轉頭等。但對其它刺激,在外表上幾乎看不出有什麼反應,因此可以說,反射作用主導了新生兒的動作。據專家調查,從嬰兒出生開始,就可以看到、聽到、品嘗、聞、感受和轉頭,可見新生兒並非一無所知。儘管它還不會說話,但它會用哭聲與外界交流,告訴大人它很餓,很渴,或者它想睡覺。
此外,寶寶會發出像動物一樣的聲音,而且對聲音特別敏感,尤其是媽媽的聲音,會讓寶寶覺得特別親切,溫暖,舒服。嬰兒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中,真正清醒的時間只有3-4個小時,可以用這些時間來刺激學習,比如在床上,掛著五彩繽紛的玩具,隨著音樂旋轉,會移動的玩具,色彩鮮明的花紋床壁,或者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在餵奶的時候和孩子說說話,和孩子一起玩耍,在這個有趣的環境中,幫助刺激寶寶的感官學習,讓他快速成長。
而新生兒的身心處於無助狀態,一切需要的滿足都必須依靠父母,所以父母要非常小心的關注寶寶的需要,了解寶寶的生理規律。在此期間,嬰兒的眼睛會轉動活動的物體,視覺也會集中注意力並注視人們的臉和手。嬰兒開始發現自己雙手的存在,但還沒有把手舉到眼前,只是轉頭看著自己的小手,你可以把嬰兒的小手,拿到他面前讓他看,或者套上圓圓的嬰兒手套,以引起嬰兒的注意。
此時,要注意自己的手是嬰兒發育中的一個過程,也是手與眼協調動作的開始。嬰兒的頸部現在也更有力量了,俯臥時頭部可以抬起約30~40度,坐著時頭部可以保持直立;垂頭不會軟趴下,但仍然會搖晃不穩。只吮吸這種天生的反射能力,也成了嬰兒的學習動作之一。吸奶給寶寶帶來了極大的享受,一些專家認為寶寶是想重新體驗餵食時的快樂感覺,彌補媽媽不在身邊的空虛。吮吸可以讓寶寶安靜下來,減輕寶寶的飢餓感,實驗表明寶寶越活躍,吮吸越有力,也越能通過吮吸讓自己安靜。
就作息來說,寶寶的飲食和睡眠都比較規律,醒著的時間一天長達10個小時,晚上的睡眠也更多了。對於睡覺的姿勢,大多數嬰兒都有自己的偏好,比如趴臥、仰臥或側臥。別只想著寶寶的頭型漂亮就睡不著覺,讓他睡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除非寶寶有病,否則順其自然,應該是最合適的。每一個嬰兒都有不同的性格發展,此時也漸露端倪,從飲食、睡眠、行為及情緒表達等日常生活中,不難看出嬰兒是活潑好動還是安靜。
儘管嬰兒出生後會笑,但這並非真正的笑,而是生理上自發的笑。嬰兒大約在三個月時開始與人交往,發出社交的笑容。在被別人逗、抱的時候,會變得特別快樂:意志性的動作取代了最初的反射動作,但仍然是整個身體對周圍事物的反應。嬰兒開始伸手去抓東西,但是動作不夠精確,不能抓到東西。若嬰兒喝奶後意猶未盡,似乎在期待什麼,或夜間睡眠時間不增不減,則可嘗試餵固體食物看看。
最後,要注意,過早餵食固體食品很可能會降低對母奶的興趣,同時還會導致消化不良。另外,最好從單一穀物開始餵食,一旦出現敏感情況,就能立即知道敏感物質是什麼,並停止餵食。就語言發展而言,嬰兒會發出類似母音的單音節音,如啊,嗚,哦等。一聽到聲音,就會環顧四周,找出聲音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