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戚繼光、嶽飛等人,因為抵禦外敵而名留青史,包拯、海瑞、狄仁傑等人,因為正直清廉而讓後人敬仰,但有些人,因為他們的滔天罪行,阻礙了國家發展,成為了我們民族的罪人。
一、安祿山
大唐是我國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個朝代,連續出現了貞觀之治、永徽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多個盛世。這個時期,唐朝百姓的生活是幸福安逸的,國家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但是一切的美好,卻因唐玄宗晚年時期的安史之亂而戛然而止,造成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就是臭名昭著的安祿山。
安祿山是胡人,因為作戰勇敢,再加上他常年用錢財打點朝中權貴,以及很會拍須溜馬、曲意奉承,讓他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任命安祿山做了三鎮節度使,手中擁有15萬兵馬。安祿山得到重用後,不但不感恩唐玄宗,還惦記著唐玄宗的皇位,利用手中的三鎮兵馬起兵造反。雖然安祿山最後失敗了,但安史之亂長達8年時間,給大唐造成了沉重災難,也讓大唐的繁華不在。
二、石敬瑭
宋朝存在的三百多年時間,經常遭受周邊國家的欺負,與宋朝重文輕武、軍隊戰鬥力不佳有很大關係。但同時,也與宋朝失去燕雲十六州,沒有了北方屏障,讓契丹、金人的鐵騎可以長驅直入,進犯大宋有很大關係。不過丟失燕雲十六州的罪人,不是大宋,而是後晉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是後唐末帝李從珂的部將,因為作戰勇敢,戰功卓著,被李從珂拜為河東節度使,封為趙國公,但這兩人之間互相猜忌。石敬瑭為了自保起兵造反,李從珂派兵徵討他時,石敬瑭擔心自己不是李從珂的對手,所以向契丹求援。石敬瑭為了拉攏契丹,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擊敗李從珂,建立了後晉,但他也因此成了我國歷史上的罪人。
三、汪精衛
汪精衛也曾是一個熱血青年,為了拯救國家,他前去刺殺清朝的攝政王載灃。事情敗露後,他被捕入獄,被判終身監禁。
武昌起義後,大清被推翻了,反抗大清的革命人士汪精衛被釋放了出來。汪精衛出獄不久後,又開始跟隨孫中山先生,為革命事業而奮鬥,他還加入了同盟會,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等,是同盟會中的骨幹成員。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也成了國民黨中的要員,在國民政府中身兼要職。
汪精衛雖然有刺殺載灃的壯舉,但他本質上性格懦弱自卑、優柔寡斷,尤其是被判終身監禁的經歷,讓他變得更加懦弱。抗日戰爭時期,面對侵略者日本,汪精衛沒有積極抗敵,反而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漢奸。汪精衛或許想依靠日本人的勢力,曲線救國。但實際上,日本人來我國,並不是來拯救我國,而是侵略和搶奪我國。我們的民族文化中,歷來鄙視賣國的叛徒,所以汪精衛投靠日本人的行為,為國人唾棄,他也成了臭名卓著的漢奸,是我們民族的罪人。
四、慈禧
慈禧是大清最後的掌舵者,同樣也是我們民族的罪人。清朝由於閉關鎖國的政策,讓它落後於西方各國,最終造成了大清的悲劇。在近代社會,大清和日本一樣,同樣遭受了西方列強的欺凌,但是日本在黑船事件後,就開始極力改革,推行明治維新,最終讓日本快速強大了起來。
反觀大清,在鴉片戰爭之後,雖然有些清明之士,認識到了大清和西方的差距,想要學習西方來改變現狀,但是大清的守舊派阻礙改革。慈禧時期,由於和列強之間戰爭接連失敗,讓大清才被迫開始了洋務運動,但是在日本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天皇為了改革,以及建設現代軍隊,節衣減食,為國家節省開支,但在慈禧眼中,大清的一切就是她的,一切為她自身的享受服務,在國家百姓窮苦不堪的時候,她卻修建圓明園,給自己過生日,一頓飯要過百道菜等,她的巨額花銷中的不少錢,還有從大清的海軍軍費中挪用的,慈禧的貪婪、自私和短見,是大清的災難。
甲午中日戰爭慘敗後,光緒認識到,單靠學習西方的技術,購買西方的武器,救不了大清,所以準備從制度上進行改革,但當光緒的明治維新,威脅到慈禧手中的權力時。國家的利益在慈禧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所以她發動政變,破壞了光緒的改革,讓大清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機會。
慈禧臨死前,還為了自身的利益,害怕死後遭光緒清算,又殺了光緒。同時,她還妄想自己可以好起來,繼續垂簾聽政,又立了一個小孩做皇帝,這導致她死後,大清就分崩離析,國家走向了亂世。
慈禧的一生,對大清禍害至深,她對大清的唯一貢獻,或許就是她的死亡。當然大清的滅亡,不能完全歸罪於慈禧,但慈禧的所作所為,自私自利,讓她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成我們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