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養育了民族歷史底蘊深厚的華夏兒女。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多少了解呢?就說一些複雜字體,我們見了都不認識。比如說饕餮、檮杌、狖軛鼯軒亦顛隕等等。不用說它的意思了,我們很多人就連這幾個字都不認識。我國最生僻的4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第1個漢字是:「亅」這個字橫看豎看就是個筆畫,如果它真的是個字的話,那真的太抽象了。真的很好奇,這個長得像鉤子的字到底念什麼呢?按照象形文字的造字方法,這個下面有個鉤子的意思應該就是鉤子或者魚鉤吧。其實它就是鉤子的意思,但是它不念「gou一聲」,而念「jue二聲」,大家要搞清楚哦,千萬別被它的長相帶跑偏了。
第2個漢字是:「丨」「丨」字也是個象形字,而且還是個多音字,有「shù」、「gǔn」、「yī」和「tuì」的讀音。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按順序分別是「豎」、「上下相通」、「姓氏」和「從下往上寫」的意思。不過「yī」和「tuì」兩個讀音用得極少,這個姓氏也是極其罕見。
第3個漢字是:「丶」「丶」字乍一看是不是像我們熟識的標點符號頓號,其實在古代,它也是被古人用作讀書斷句,作用和今天無異。它的讀音是「zhǔ」,《六書正譌》裡解釋它同「主」,是主的異體字寫法,與之對應,在《說文》中有言:「鐙中火主也。」意思就是,燈中最主要的就是火。此外,《康熙字典》裡還提到「丶」可以用作姓氏,但並不常見。但是你知道這個字念什麼嗎?他念「zhu」,三聲。
第4個漢字:「乚」這個字念「yin」,雖然長得很像偏旁,但是它的確是個漢字,是一種單位,用在計算長度的身上,若是相比於現在常用的計量單位的話,應該和它等同的是毫米。當然,這個單位現在非常的罕見了,畢竟非常的古老。再者這個字還代表了乙,只不過也很少有人用了。我們生活中其實經常會寫到看到它們,不過它們往往是和其他部分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字,並不是單獨出現,所以大家都不會念,這也難免。這幾個字你認識幾個呢?我國最「生僻」的4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