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僅僅只有一筆,專家:能認識一個就不錯了

2021-02-06 古詩圈

《生僻字》這首歌曲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詞作者認為他所羅列的字詞生僻、晦澀,代表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然而,「晦澀難懂」並不代表「博大精深」,陌生、深奧的知識難以生出自豪感,我們只有將這種漢字文化加以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才可以充分發揚傳統文化,而不是只知讀音,不明真意。

「丶」字可以稱得上是最常見的一個「一筆」漢字了,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字讀「點」,但實際上,它念「zhǔ」。「丶」字有四個意思,第一,古人斷句所用的符號;第二,同「主」;第三。同「注」;第四,還是一個罕見的姓氏。如今,「丶」字經常被年輕人用作遊戲ID,作為避免與他人名字衝突的一個文字符號。

「亅」字,讀「jué」,是一個象形文字,意思是魚鉤上的倒須鉤,《說文·亅部》記載:「謂之逆者,蓋倒須鉤也,釣魚用之。」另外,「亅」還是漢字筆畫之一,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教過,念「豎鉤」。可是到了現在,「亅」字幾乎已經見不到了,畢竟隨著漢字的發展、演化,「鉤」逐漸代替了「亅」,除了用作筆畫外,其實很難見到它出現。

「丨」字和「亅」字一樣,同樣是一個象形文字,但它卻是一個多音字,讀音主要有shù、gǔn。不但如此,「丨」字還有一個外文名「Radical Line」。「丨」字讀shù的時候 ,與「豎」相通,也有燒火棍的意思;讀yī的時候,便成為了一個姓氏;若讀gǔn,則意為「上下相通」,《說文》記載:「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讀若囟(xìn),引而下行讀若退。」

「乚」字,有一個漢字筆畫的身份,稱作「豎彎鉤」,不過它還有另外兩個讀音,分別為「háo」和「yǐ」,讀háo時,與「毫」相通,《俗字背篇》記載:乚,十絲也。俗用字。十絲是古代的一個單位值,《孫子算經》中有「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釐,十釐為一分,十分為一寸。」之說。「乚」字讀「yǐ」的時候,則與甲乙丙丁的「乙」是一個意思,《說文》有云:」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也。」

「〇」字,則是最生僻的一個「一筆」漢字,一般人見到它的時候,往往會把它當作英文字母大寫的「O」,或者是阿拉伯數字「0」,但它卻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漢字。在古代,阿拉伯數字「0」有「零」和「〇」兩種漢字形式,只不過根據2011正式實施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只有當「0」用作編號時,才可以寫成「〇」的形式。除此之外,「〇」還是一個罕見的姓氏,重慶市民「〇」先生就因為派出所資料庫中無法查到這個字,才無法辦理二代身份證的。

綜上,只有當生僻漢字真正融入民間、走進千家萬戶的時候,文化才會更好地被繼承,如果「只知讀音,不明真意」的話,恐怕也只是一種「炫耀」的方式罷了。

相關焦點

  • 我國最「生僻」的4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就說一些複雜字體,我們見了都不認識。比如說饕餮、檮杌、狖軛鼯軒亦顛隕等等。不用說它的意思了,我們很多人就連這幾個字都不認識。我國最生僻的4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第1個漢字是:「亅」這個字橫看豎看就是個筆畫,如果它真的是個字的話,那真的太抽象了。真的很好奇,這個長得像鉤子的字到底念什麼呢?
  • 中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一筆,專家:普通人認識一個就不錯了
    「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煢煢孑立 沆瀣一氣……咄嗟、蹀躞、耄耋、饕餮」自從這首《生僻字》走紅網絡以來,人們對於生僻字也有了很多了解和認識。中國漢字歷史源遠流長,目前史學界公認最早的漢字為殷墟甲骨文,甲骨文歷經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一系列的文字演變之後,在現代又逐一簡化形成了我們常用的漢字,但依舊還有不少的生僻字,一撇一捺的生僻字,更十分少見。
  • 我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簡單1筆,網友:全認識的都是天才
    漢字,又被稱為「中文、中國字、方塊字」,是咱漢語的記錄符號,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根據不完全統計,漢字的總數約10萬個,其中包含大量異體字和罕用字。而這些字裡,很多又有多個讀音,每個讀音又對應了不同的意思,比如「重」這個字,念「zhòng」表示重量、程度;念「chóng」的時候又表示重疊、重複,或姓氏,簡直讓初學者摸不著頭腦,許多老外都不由得感慨:「好不容易認識了漢字,結果它們組合起來又完全看不懂了!」不過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5個生僻字,別說外國人,就連我們中國人都可能不認識,甚至讀不出來,不信?
  • 中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都只有一筆,網友:我一個都不認識
    說到漢字確實是一件值得令每個中國人驕傲的事情,漢字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 迄今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於此同時漢字也是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尤其是對亞洲的影響可謂是十分的深遠了,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的文字中都有漢字的影子。
  • 這5個漢字都只有一筆,99%的人都不認識,你知道是哪些嗎
    漢字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在五千年的滄桑歷史當中,漢字雖然經過了無數次改進,但是漢字的精神卻一代代傳承了下來。中國的漢字不僅對中國有非常大的影響,更是影響了中國附近很多個不同的語言和文字。雖然大多數漢字都在歷史中傳承了下來,但是有一些漢字因為平常用得太少,所以成為了生僻字,以至於很多中國人都已經不認識這些字了。一般人都認為,生僻字都是筆畫很多的複雜的漢字,但是其實,有一些漢字筆畫非常少,但是大多數人都認識。這5個漢字都只有一筆,但是99%的人都不認識。你知道是哪些嗎?
  • 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每個都只有一筆,網友:認識一個都不錯了
    毫無疑問,中國漢字無疑是這個世界傳承下來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雖然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漢字更悠久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但這兩種文字都隨兩大文明的衰落出現過斷代的情況,如今想要認全猶如天方夜譚。唯獨華夏5000年的輝煌文明裡,中國漢字從未出現過斷代和失傳的情況,一直變化發展到今天。
  • 面對最生僻的5個1筆漢字,網友:要是不說是漢字,還以為是符號呢
    且不說事件了,就說一些複雜字體,我們見了都不認識。比如說饕餮、檮杌、狖軛鼯軒亦顛隕等等。不用說它的意思了,我們很多人就連這幾個字都不認識。但在中國眾多漢字中甚至還有一筆即成一字的,不是漢字「一」,而是漢字中其他五個最稀有的生僻字。
  • 中國最簡單的4個生僻字,只有一筆,網友:能認出2個就不錯了
    中國的漢字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且沒有斷層的文字。漢字的具體數量是沒有準確數字的,估計大約有十萬個,不過人們日常使用的只有幾千個。歷史上漢字曾出現過一批二簡字,不過現已廢除,只有少量在社會上流行。學習漢字和使用漢字需要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恐怕外國人會哭爹喊娘,世界上也沒有人願意使用這樣的文字。
  • 我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簡單1筆,但你看到了也不知道怎麼讀
    漢字千千萬,筆畫差距大。有些漢字只有簡單幾筆,有些漢字寫一遍就讓人懷疑人生。在漢字裡有這樣一種類別叫做「獨體字」,獨體字就是指以筆畫為直接單位構成的漢字,它完全就是一個整體,無法拆分開來。或者說,獨體字無法被拆分為2個或者2個以上的部件,這裡的部件必須在字源上有獨立意義。
  • 我國生僻的5個漢字,雖說只有短短1筆,但你也不一定能正確讀出來
    對於那些筆畫較多的生僻字,大多數的人呢確實是虎比較地陌生,但是,倘若這漢字只有一筆,你又能否保證都能讀出來呢?今日我們便來看看這5個只有1筆的漢字,雖說筆畫確實是少得可憐,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不一定能讀得出來這些字的正確讀音。
  • 你還認得幾個「生僻」漢字?
    與去年的第一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簡稱「漢聽大會」)相比,總導演關正文今年多了一個額外的任務,他要和專家團、題庫組一起為「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挑選出合適的詞語。所謂「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是每周從節目中選出一個詞,邀請網友通過使用「冰封漢字」造句參與互動。
  • 中國最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三筆,專家:認識的人卻很少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上萬姓氏擁有獨特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姓氏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 中國的姓氏文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研究課題,當我們沿著歷史的脈絡,一點點的進行深究時,就會發現,中國有文獻記載的姓氏,竟然多達上萬個,而且即便是同一個姓氏也未必同源,就比如。劉姓就有五處起源。 而除此之外,有一些不同的姓氏,卻反倒可能同出一宗,就比如古姓於吳姓,這兩個姓氏就同出一源。
  • 最不為人知的8個漢字,你認識幾個?「兲」讀啥呀?
    發現孫娘娘選古裝劇有個偏好,就是特別喜歡選那些名字特別難念的劇,之前一部《甄嬛傳》已經讓小海為發音糾結了許久,現在這個《羋月傳》又是什麼鬼·····真是一個比一個生僻啊!還好小海語文功力強大,不僅知道「羋」字怎麼讀,還認識那些跟它一樣極具「個性」的漢字哦!
  • 中國一個「最生僻的姓氏」,只有三筆,很多人卻都不認識
    據考證我國的姓氏有18000個左右,宋朝初年撰寫出了《百家姓》,這本古籍也流傳至今,作為我國姓氏文化的參考,然而最開始裡面的姓氏卻只有400餘個,發展到後期才有4000到6000個,而實際使用的有1000個左右。
  • 普通人掌握3500個漢字就夠用 認識生僻字了解歷史
    原標題:普通人掌握3500個漢字就夠用 認識生僻字了解歷史 環保熱詞「霧霾」也在考題之列 記者 黃利健 攝   「犰狳qiy,一種小哺乳動物,與食蟻獸和樹懶有近親關係。」   這些都是昨日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陝西省選拔賽中的題目,這些詞彙你會讀、會寫嗎?歷時4小時,經過十幾輪的比拼,西安愛知中學代表隊最終脫穎而出,並將代表陝西參加2014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中國少見的3個姓氏,一個一筆一個兩筆,第3個姓沒幾個人能讀對
    印度學者尼赫魯自幼喜愛中國文化,曾深情的評價中國漢字:「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漢字,是一種符號文字。充分發揮了人的智慧和想像能力,然而在國外友人看來,中國漢字卻是一種意思複雜到極致的文體。
  • 民國有專家提議廢漢字,才子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有很多人覺得在現如今社會當中,根本就不會應用到文言文,有一些漢字我們在平時交際當中也完全不會去涉及,所以曾經有專家曾提出廢除中國幾千年的漢字。對於專家的這個提議,有一個人為此寫兩篇奇文進行反駁,更加奇葩的是,這兩篇文章全文讀音是一樣的,說到這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別慌後面就會講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了。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民國鬼才趙元任 趙元任,字:宣仲,宜重。
  • 中國最像偏旁部首的一個姓氏,僅僅只有3筆,多數人眼熟卻不認識
    「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中國自上古時期起,便有姓氏一說,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從中可以看出,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姓氏已經發展成諸多分支,不再只局限於一個「祖姓」,只要不怕老祖宗怪罪,改換姓氏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