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往事如歌》:譜寫音樂人生,描繪家國情懷

2020-11-18 騰訊網

用合唱貫穿全片,紀錄片《往事如歌》採用三幕體的敘事結構,講述歌的故事,以及歌聲中隱匿著的主人公們的青春、事業、夢想與家國情懷。

「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在徵服宇宙的大軍裡,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祖國山河……」

一曲《祖國不會忘記》,如一顆催淚彈感動了網友。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十一」期間推出的人物紀錄片《往事如歌》中,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唱響了這首最常演出的歌曲,而歌詞正是他們一生的寫照。對於這部描寫團員們人生的紀錄片,有網友稱,「看懂這些老人的人生,才能體會到這首歌的內涵」「這部紀錄片既蘊含了時代跌宕,又飽含人生厚度,這些故事都太治癒了」。

多樣手法刻畫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群像

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團員,平均年齡74歲,工科生為主。紀錄片《往事如歌》選取了其中十餘位主人公為拍攝主體,以歌聲為線索,記錄了他們當年在祖國大地上奮鬥與奉獻的故事,與今天樸實無華的生活。

該片通過紀實跟蹤拍攝、採訪講述、歷史照片回溯、動畫呈現等方法,刻畫了中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群像。其中,有中國第一代民用大飛機運-10的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投身核事業的「將軍夫妻」朱鳳蓉和張利興,參與過核反應堆控制器研製的鄭琦和老伴符毓如,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國工作的夫妻、同時也是藝術團創始人之一的劉西拉和鋼琴伴奏陳陳……

懷揣著那個時代人們共有的意氣風發,他們在青春年華憑藉著使命感,投身到全國各地的生產和發展中,挑起了建設祖國的重任。1963級化工系的嚴成釗說:「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沒想過挑三揀四,給我一個通知就去了。專業對口就很高興了,要去幹一番事業了。」片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表述。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很多網友看完節目後,贊他們為「共和國的脊梁」「年輕人的榜樣」,還有人留言,「合唱團裡的爺爺奶奶都是我們國家各個行業的開拓者,敬佩!」「彈鋼琴的陳陳老師,學生掌管半個中國的電力」「這就是我不是棟梁,也想回國的理由」「能把一生交給祖國,這是最驕傲和最有意義的事了吧?奮鬥在各行各業崗位上的我們,儘管人生價值有大小,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有大小,但是讓我們更加努力吧!」

用音樂歌唱生活、致敬生命

身為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團員,有人在音樂中走過年少時光,有人在音樂中遇到一生所愛。而離開校園半個世紀後,歌聲也讓他們再次重逢。

紀錄片《往事如歌》用合唱貫穿全片,講述了合唱團這些主人公的人生往事。全片採用三幕體的敘事結構,每一段往事都有一首歌的記憶,歌聲中隱匿著他們的青春和事業,旋律中飽含他們的夢想、奮鬥和家國情懷。同樣,歌曲音符也承載著時代記憶、幕後故事,在本片中不僅作為紀實影像的情緒補充,更在很多時候成為紀實影像的小節主題。

1962級無線電系的虞琮是藝術團的作曲,他家住松江,每次排練要倒三趟地鐵,往返需要4個小時。2014年9月,在得知自己前列腺癌晚期後,他在上海火車站等車時給《煙雨江南》譜曲,「細雨濛濛下,炊煙嫋嫋收,夜空帆影盡,回眸情滿樓……」每一個音符都彰顯出他對生活的眷戀和熱愛。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採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唱響這首歡快的《勞動最光榮》的是1962級無線電系的趙玉貞。喜歡唱歌的她是合唱隊的主力,一直在老年大學學習聲樂,已經堅持了12年。這首歌的每一字,都把她唱歌時的喜悅和歡樂送達觀眾耳中。

此外,當主人公講述愛情往事的段落時,合唱的歌曲是俄羅斯的《小路》,「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一直通向迷霧的遠方,我要沿著這條細長的小路,跟著我的愛人上戰場……」故事疊加音樂,讓情緒達到高潮,觀眾既可以體會到這一代人愛情故事的鮮活,又可以感受到鮮明的時代烙印。

第三集的開篇是一場葬禮,1960級工化系符毓如的告別式上,合唱團唱起了《落葉》:「飄落飄落,遠去的你的快樂。飄落飄落,你從來沒有被埋沒。」已經腎衰竭、需要一周三次透析的符毓如,此前的每個周六,都會趕去參加合唱團的活動,哪怕後來嗓子腫了不能發聲,也一直堅持去。儀式上,團員們還唱起了對符毓如有特殊意義的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紀錄片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再現了當初他教妻子唱這首歌的段落,情節感人至深。

藝術團成立的十年裡,有人走有人來,歲月溫暖綿長,歌唱讓他們彼此相守。就像片中有人所說,「我們的生命不能延長,但可以把生命拉寬一點,尋找自己在生活中的樂趣。」

有網友評論道,「耳畔的旋律雖然短暫易逝,但紀錄片挖掘出音樂存在的意義及其承載的精神,跟隨影像的講述,緩緩流淌在我的心中。」還有人說,「這些歌曲選的太精準了,它們串接起爺爺奶奶們的友情、親情、愛情,也串聯起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

節目最後,平湧泉老先生說:「山中的泉水,它不經過一路曲折,不是跌宕起伏,就不會唱出動聽的歌聲來。我們這一生,經過了挫折磨難,回想起來,這一生是很精彩的。」

紀錄片《往事如歌》中,每一首歌都承載著記憶猶新的過往,為了祖國,這些老人們人生無悔。如今在歌唱的舞臺上,兩鬢斑白的他們換了種方式,繼續謳歌祖國。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往事如歌》:譜寫音樂人生,描繪家國情懷
    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祖國山河……」 一曲《祖國不會忘記》,如一顆催淚彈感動了網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十一」期間推出的人物紀錄片《往事如歌》中,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唱響了這首最常演出的歌曲,而歌詞正是他們一生的寫照。
  • 央視紀錄片《往事如歌》將在邯鄲廣播電視臺播出
    《往事如歌》。 紀錄片《往事如歌》以有著時代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歌聲推動敘事,講述一群特殊的科技工作者的人生故事,他們每個人都曾經在共和國的歷史上
  • 央視紀錄片《往事如歌》聚焦平均年齡74歲的...
    暮年的時候,他們又因為音樂而結緣相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往事如歌》10月2日開播,有著百餘位成員、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紀錄片往事如歌」和「平均74歲的清華學霸合唱團」這兩個話題在微博上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 往事只能回味 十首歌道出音樂教父劉家昌的一生
    盤點一下,十首歌可以道出「一代音樂教父」傳奇而又精彩的一生。  一、《往事只能回味》  「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兩小無猜日夜相隨。  春風又吹紅了花蕊,你已經也添了新歲。」  1970年,劉家昌以這首《往事只能回味》,創下唱片界百萬銷售的紀錄。
  • 文藝百家|《往事如歌》:大時代下的命運交響曲
    在剛剛閉幕的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頒獎禮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的紀錄片《往事如歌》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三集共150分鐘,以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成立合唱團為背景,展現了一群理工科學霸老人的非凡人生與別樣風採,一舉摘得「最佳系列紀錄片獎」。
  • 憶「青島往事」抒家國情懷,《青島往事》主演傅淼劇透亮點
    《青島往事》以青島碼頭三兄弟德發、天佑、滿倉的個人奮鬥和恩怨來折射出青島的百年風雲變幻,傅淼在劇中飾演的是老二天佑的媳婦大嫚,有相當重要的戲份,參與了整部劇拍攝的全過程。作為「局內人」,傅淼說,每個青島人都會最好奇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是怎麼來的,自己的父輩又是怎樣來到青島創業立家的,「《青島往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 翰墨丹心 家國情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眾志成城、共克時艱,譜寫了一曲曲感動天地、驚泣鬼神的硬核戰疫之歌。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但境外病例輸入形勢嚴峻。
  • 《往事如歌》採風筆記
    2019年6月8日至12日,我與高寶喜經理在上海就《往事如歌》一片進行聲音採風調研。在此期間,我們得到了劇組同志們的理解與配合,在此深表感激!我們也在這四天裡希望發揮「音樂專業的粘合劑」功能和聲音角度功能,讓拍攝對象理解劇組,讓劇組理解拍攝對象,也為劇組提供創作思路和方法。6月8日中午抵滬,恰逢下午合唱團排練,我們直奔拍攝場地。
  • 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均為國產片 「家國情懷」引發共情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題: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均為國產片 「家國情懷」引發共情新華社記者白瀛、王鵬、魏婧宇國家電影局1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204.17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70.93億元,佔總票房的83.72%,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為國產影片。
  • 一顆赤子心 追尋中國夢——《中國夢》歌曲出品人嶽曉峰的家國情懷
    當我們內心都有一種共同的家國情懷,追求和平友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夢想,那麼這將形成一股無形的巨大力量,推動時代向未來前行、世界向大同邁進。這就是你我共同的「中國夢」。「中國夢」深刻地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線,深情的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探索、不懈奮鬥的歷史,中國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歌聲中的家國情懷
    自古以來,家國情懷便是中國文學中的重要主題,在 「家國一體」的傳統文化薰染下,李叔同在文學創作上,書寫了他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我將從李叔同筆下的家園意識和國家憂患意識兩個方面,說說他文學書寫中的家國情懷。
  • 十首歌道出「一代音樂教父」劉家昌的一生
    盤點一下,十首歌可以道出「一代音樂教父」傳奇而又精彩的一生。    一、《往事只能回味》    「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兩小無猜日夜相隨。    春風又吹紅了花蕊,你已經也添了新歲。」    1970年,劉家昌以這首《往事只能回味》,創下唱片界百萬銷售的紀錄。
  • 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均為國產片「家國情懷」引發共情
    「家國情懷」引發共情共鳴「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當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再度在影院唱響歌曲《我的祖國》,「家國情懷」成為2020年中國電影最鮮亮的底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縱觀2020年中國電影,聚焦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奮進者,實現了時代性、思想性、共情性的高度結合,以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 北京紀實影像周50部紀錄片展現家國情懷
    以「記錄·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於9月15日至22日在京舉辦,本屆紀實影像周將展映50部優秀紀錄片。北京紀實影像周展覽板塊,通過官網在線推出了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辦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優秀國產紀錄片推優作品展》,以及北京市廣播電視總局舉辦的《記錄·美好家園——同心築夢新時代紀實影像主題展覽》。兩大展覽分別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紀實影像深厚細膩的家國情懷。
  • 粵韻風採,家國情懷
    正如歌曲監製、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院長曾小敏所言,創作這些新編粵曲的目的,是旨在通過粵曲這一具有廣東地方人文特色的藝術形式,展現廣東戲曲界的家國情懷,在全國上下一心、團結奮戰之際,鼓舞人心、振奮精神。如何將粵曲這一傳統戲曲形式與時代主題相結合,使得傳統戲曲煥發出全新的藝術活力?這一直是廣東戲曲工作者持續深耕的一個重要命題。
  • 家國情懷 歌緣天下——莊奴音樂追思會_華龍網
    1953年以歌詞創作為人作嫁,筆名莊奴,寓意用筆耕回報大眾,逐漸彰顯盛名,膾炙人口,經典歌歌曲不勝枚舉:《甜蜜蜜》、《小城故事》、《壟上行》、《原鄉人》、《風從哪裡來》、《踏浪》、《又見炊煙》、《冬天裡的一把火》、《小村之戀》、《走過咖啡屋》、《情鎖》、《今天不回家》………等等。
  • 萬千人生夢 描繪宏偉家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7月7日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在本市高校系統引發強烈反響,總書記的聲聲鼓勵和殷切期望不僅寫給中國石油大學的這118名畢業生,更是寫給全國心懷家國的熱血青年
  • 歌星魯朝陽主旋律歌曲《愛中華愛國家》音樂裡的家國情懷
    近來三個月時間,歌星魯朝陽共計推出三首主旋律原唱音樂作品,一首為《紅紅的中國年》,一首為《愛中華愛國家》,一首為《為中國加油》。這三首音樂仍延續著《中國夢 我的夢》的音樂風格,堅持主旋律演繹,具有高度的家國情懷,對當下樂壇發展而言具有較大音樂貢獻,讓音樂一如既往的恪守自身使命。
  • 今晚10點,央視開講這段天津人的家國往事
    直至現在,相當一部分津商後代仍然生活在新疆,他們保持著天津人的生活習慣,每每提及自己的祖輩百年前「百藝進疆」的家國情懷,依舊感慨而驕傲。這段天津人的恢弘的歷史就是——趕 大 營 這段鮮為人知,又恢弘動人的歷史,由咱們天津電視人拍成了紀錄片《趕大營》,將於今晚10點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
  • 以歌傳情,獻禮國慶,《超強音浪》賦音樂綜藝以大情懷
    節目通過「音樂+遊戲」的方式,在互動中展現嘉賓豐富的個性和音樂本質,表現他們的在音樂上的多面性,情感沉澱和人生追求,並通過歌曲喚起觀眾的情感回憶與共鳴。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更是推出國慶特輯,邀請白雪、顧莉雅兩位軍旅歌手,講述她們的軍旅歷程,用歌聲為祖國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