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74歲,清華大學,理工科學霸,這幾個關鍵詞組合到一起,會碰撞出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頒獎禮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的紀錄片《往事如歌》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三集共150分鐘,以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成立合唱團為背景,展現了一群理工科學霸老人的非凡人生與別樣風採,一舉摘得「最佳系列紀錄片獎」。
頒獎詞評價「全片以歌曲為線,著力挖掘出旋律背後的人生往事」,彰顯了該片的精巧構思與野心勃勃。創作者將學霸老人們的經歷在宏大的歷史文化語境下還原,使得紀錄片具備了厚重的歷史感。同時通過大量生動的細節處理,使作品散發出一種溫情。看完全片,作為觀眾,很難不被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青春夢想、熱情開朗所感染。
舉重若輕的主題選擇
《往事如歌》並沒有陷入傳統主旋律作品的創作窠臼。儘管涉及到宏大歷史,創作者卻有意從小切口進入,將鏡頭對準探索的過程、對準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對準在困苦中樂觀的心態,以獨特的視角為紀錄片添加了舉重若輕的感覺。比如片子裡戲份頗多的程不時,在校期間是清華管弦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手,後來曾是第一代民用大飛機運-10的副總設計師,年輕時候的他氣宇軒昂、風度翩翩。當十年研製終於「騰空而起」時,「運十」研發卻終止。片中的講述迴避了傳統「英模敘事」,在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中,程不時「壯志未酬」之後的看淡,以及見證C919首飛完成其未竟的夢想,更讓人為之動容。也使得紀錄片中所呈現的人物更加真實、更加立體。
無悔的青春和高昂的事業,是那一代人年輕時代的夢想和畢生的奮鬥,更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正如片中有老人說道,「我們的生命不能延長,但可以把生命拉寬一點,尋找自己在生活中的樂趣。」通過展現老人們對藝術對音樂的執著,對人生得失的豁達,體現出了創作者對於個體的人文關懷,也展現了人生的多樣性與可能性。比如同樣來自清華大學1958級的沙守禮與曹蘭英這對神仙眷侶,兩人作為同屆同學,當年即是因音樂而結緣。在採訪中談到成立合唱團的初衷,沙老那句「我說,我說,她不好意思說,讓我把它說完」,滿滿的寵溺與柔情。沒有宏大敘事,卻寫滿了真誠與感動。他們對理想、對愛情的那份篤定不由得讓觀眾心生敬意。
音樂鉤沉往事,過去與現在交響
「紀錄片也要講好故事」。對於一部跨越年代與時空的作品來說,結構上的安排可謂創作的重中之重。《往事如歌》片如其名,音樂起到了特殊的連接作用,每一首歌都承載著不同尋常的過往。創作者在採用小切口的同時,沒有放棄歷史的縱深感,讓作品成為了一部過去與現在的交響曲。通過採訪以及老人們自己的講述,觀眾得以看到一代人的人生際遇。
同時,作品又具有極強的代入感,創作者讓我們看到,每一代人都有去思考、去選擇的問題。比如張利興、朱鳳蓉這對將軍伉儷,為了核事業,17歲離開上海,70多歲才重回故鄉。當年,朱鳳蓉甚至都不知道張利興具體從事的研究項目,就毅然追隨愛人前往戈壁。前浪對愛情和理想的篤定,在如今社會更顯得彌足珍貴。
在整體構架上,創作者借鑑了電影中常見的「三幕式」結構,通過三集的容量,講述合唱團團員們從學生時代到今天的耄耋之年的種種往事。歌聲、音樂,成為不同場景間的粘合劑,也使得時空轉換沒有那麼刻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整部作品的開頭結尾都選擇了老人們的排練現場,中間再穿插人們的訪談講述。這樣一來,過去與當下互為映襯,敘事流暢,節奏明快。儘管老人們的經歷遭遇各不相同,片中沒有刻意渲染一種沉重與苦難,而是通過悠揚的口琴聲、鋼琴聲,傳達出時代特有的意氣風發,以及歷經滄桑之後的平和與坦然。音樂以其抽象性而韻味無窮,歌聲成為一種時代的註腳、一種大背景下的情感旁白。
老年群像,耄耋之年的生命活力
在《往事如歌》中,合唱團的老人們是絕對的主角。這也是在以往紀錄片中鮮見的題材。創作者通過紀實跟蹤拍攝、採訪講述、歷史照片回溯、動畫呈現等方法,刻畫了中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群像,展現了來自耄耋之年的別樣浪漫。片中插入的老照片與資料鏡頭,迅速讓我們回到了一個個歷史現場。歌聲讓他們彼此相守,今昔對比讓人感慨萬千。時光荏苒,走過萬水千山的這群老人,在藝術團裡相遇交集。無論是核試驗、航空工業、電機工程、教育戰線……他們每一個人的經歷都可謂是一場傳奇,不變的是對音樂的熱愛。
「歌聲」是合唱團裡的老人集體的情感寄託。它貫穿始終,以意象化的方式,完成了對人物形象的詩意詮釋。畢竟,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長裡,要想講清楚一代人的選擇在敘事上並不明智。尤其考慮到作為「30後」「40後」的他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大變革的歷史時期。要完整地去表達這種種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對他們命運的影響,對一部紀錄片來說是太過於宏大的任務。創作者讓人物形象位於前景,表現了他們在時代洪流中仍然努力詩意生活的心路歷程,讓觀眾自己去看懂他們的人生,體會到這些歌的內涵。
「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在片中,不難發現,宏大歷史與個體敘事完全可以並行不悖,且能夠以一種更加年輕化的方式與觀眾見面,完成價值觀的表達。《往事如歌》為今後的主旋律紀錄片創作提供了嶄新的方法論。這或許是該片給予我們最大的驚喜。
作者:何蘇六(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圖片:豆瓣
編輯:陸紓文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