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第一醫院作為我市定點收治確診患者的醫院,是全市抗擊疫情的主陣地。在這裡,不只是全院臨床醫務人員進入「戰時」狀態,還有一群「幕後英雄」,他們雖未身著白衣,卻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姜閩英
前方打勝仗,後勤是靠山。在疫情面前,市第一醫院後勤各科室「精準預判需求、快速響應調配、即時直供到位、靠前跟蹤服務」,盡最大努力滿足一線醫療工作的各項需求。
基建辦
施工改造三十餘個項目
「前後半個多月,改造總算接近尾聲。」14日,市第一醫院基建辦的江海艦忙碌在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大樓負壓隔離病房的施工現場。大年初一,他接到負責改建兩間負壓隔離病房的任務。完工時間緊、施工場地條件不便,施工工序複雜,施工人員及建設物資極其匱乏……他和科室同事面臨著諸多問題,但不畏艱難攜手攻關,迎難而上,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負壓隔離病房的室內氣壓低於室外氣壓,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病房早一刻建成,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江海艦告訴記者。
在改建負壓病房的同時,基建辦還需對分布在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等部門的三十多個項目施工改造,每天忙得團團轉。
總務科
日均接打近百個電話
「好的,知道了,保鮮膜和紙箱差多少?我馬上確認。」「還有十幾套衣服需要清洗,立刻去取一下。」「送餐的幾點到?」……醫院總務科科長胡珍妹日均要接打近百個電話。
胡珍妹
後勤工作是與時間賽跑,現在的狀態是每天吃住在醫院,來不及回家,忙到零點是常有的事。
大年初二,胡珍妹收到院方要求清理燒傷科、疼痛科、營養科等三層住院區域四十多間病房用於接收發熱留觀人員的指示,當天下午她動員科室全員到崗到位,搬運病床和設備,轉移留院患者的物品,晚上十一點所有病房全部騰空。
「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需求是大家工作的動力。」 她說,除了負責配置醫護人員部分生活用品、物品搬運、清洗醫護人員服裝,為留觀人員、患者及醫護人員送餐外,隔離確診病房啟用後,後勤工作人員還需第一時間布置病房床位、安裝調試熱水器等設備。為防止空氣對流,隔離病房裡不能開空調,他們還特意為醫患配備了電暖器。同時,他們進一步加強了對醫療廢物和廢水的管理,加大了對醫療廢水處置的檢測頻率。
疫情期間,為了儘量減少人員流動,醫院根據患者的需求,安排後勤人員統一購買隔離病區患者的日常用品。看似簡單的代買工作,實際上很花時間和精力。「品名和數量需要與病區護士再三核對,患者對物品的心裡價位也有差別,這些都需要和病區進行溝通。」胡珍妹說。
設備科
確保醫護人員的物資供應充足
醫院存庫告急、供應鏈告急、供應商告急、生產廠商告急,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攻堅階段,醫療物資的需求量急劇攀升。
市第一醫院設備科負責人龔進梅
前線醫護人員的需求,就是對我們下達的命令。
據悉,1月19日醫院召開疫情防控的第一場會議開始,設備科就轉入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狀態。籌建發熱門診開診、隔離病房所需的物資,涉及N95口罩、外科口罩、防服護、空氣消毒機、監護儀、心電圖機、除顫儀等防護用品、電子設備、醫療設備,他們要求供應商急速發貨,其中DR平板是發熱門診急需,供應商連夜專車從上海送過來,耳溫槍是供應商從當地的每一家超市掃貨掃來的,消毒機是去福州長樂機場提貨回來連夜安裝的……
儘管如此,醫用防護物資仍存在缺口,設備科工作人員逐一打電話詢問全國口罩、防護服等物資供應商尋找貨源,有時採購到一些口罩,有時「搶」到幾件防護服,有時找到部分消殺用品……不放過任何一條採購線索。
此外,還發出捐贈公告,動員全球愛心僑胞代購、捐贈口罩防護服等物資。設備人員時刻守在電腦旁,沙裡淘金般耐心鑑別各種口罩與防護服,「現在,微信提示音一響,趕緊翻看,接到供貨商的電話,就期盼能有好消息。」龔進梅說,雖然這些天很辛苦,但只要確保一線醫護人員的物資供應充足,就是值得的。
來源:閩北日報(林 奧 張曉琴)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編輯:郭婷婷 值班主任:張旭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