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故事講道理,《大護法》的好口碑被《妙先生》敗乾淨了

2020-12-20 小配角的電影放映室

2019年12月31日,國產動畫片《妙先生》在上線首日,突然宣布公映變點映,倉皇撤出元旦檔。

事出反常必有妖。

悉數近些年突然撤檔的華語電影,除了部分受制於審核等外在原因素影響之外,多數電影的撤檔都與影片質量有著莫大關係。

院線三日遊的華語史詩巨製《阿修羅》,葛大爺、小嶽嶽領銜的賀歲喜劇《斷片之險途奪寶》,投資近6億、數十位一線大咖傾情參演的《大轟炸》。

即便通過更換片名、重新剪輯等騷操作後,此類影片還是很難重獲觀眾的好感。

與它們不同的是,《妙先生》沒有藏著掖著,刻意營造故事的神秘感。

點映之初,片方就將影片中的人物、情節、重要道具通過海報的形式和盤託出,把電影的細節劇透了個遍,恨不能幫助觀眾腦補故事。

時間來到7月底。

院線重新開放之後,《妙先生》宣布定檔7月31日,成為放映片單中少數的幾部大片之一,頗為吸睛。

上線僅一周,片方再次祭出騷操作,宣布影片上線流媒體網站,以12元每次的價格付費點播。

如果充值視頻網站會員,還可享半價優惠。

可惜的是,即便片方如此操作,依舊沒能拯救影片的口碑與票房走勢,實現逆襲。

妙先生

喜愛哲學的觀眾,一定聽過倫理學家菲利帕·福特提出的「電車難題」。

大致內容是:一個瘋子把六個無辜的人綁在兩條電車軌道上,一條有五個人,另一條有一個人。遠處,一輛失控的火車行進在軌道上,即將撞向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操縱拉杆,改變電車的運行軌道。

你會選擇轉向一個人,還是轉向五個人,亦或是不轉動,聽從命運的安排?

提問者創造的道德困境中,每一種選擇都有它的道理,也都有它殘酷的一面。

《妙先生》的主線故事很像是這個實驗的變體。

架空的世界中,導演設計了一種名為「彼岸花」的植物,它會釋放普通人心中的貪婪,讓一整個村莊的居民變得好吃懶做,不思進取。

它寄宿的軀殼卻是整個村莊中最善良的那個人,而阻止彼岸花的唯一方法,便是殺死這個最善良的村民。

面對肆虐的彼岸花,尋跡者丁果、紅衣女孩殷鳳、趕鴨人笑面做出三種完全不同的選擇:

丁果與師傅梁衍認為,彼岸花的寄宿者擁有選擇生存與滅亡的權利,只有甘願為村莊獻身的寄宿者才能被殺死。

殷鳳認為,為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凡是寄宿者都應該被殺死,無論他是否甘心獻身。

笑面則認為,彼岸花是上天創造的,它產生的後果不能被他人影響,應該放任寄宿者慢慢變成鴨子,放任整個村莊居民的懶惰。

三人的觀念不盡相同,每一種都有著它存在道理,卻都需要用寄宿者的死亡來換取世界的安寧。

哪怕是相對善良的主角丁果,其所選擇的方法也是逼迫好人拯救壞人,有時候即便是好人獻身了,彼岸花仍舊會存活在人們的心間。

比如善良的孝文就同意了丁果的主張,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拯救所有村民。

可當他用死亡逼出體內的彼岸花之後,養父卻欲望薰心,又將彼岸花吞進了自己的肚子。

彼岸花因村民的貪念而生,又助長了村民心中的貪念,讓他們無所節制地向自然索取,然後接受著自然的懲罰。

紅嫣夫人帶著族人挖掘冰紈玉謀生,卻患上了恐怖的苦寒症,只能用辛苦挖來的冰紈玉換金蟬蛻。

而挖掘金蟬蛻的村民也受到彼岸花影響,變得懶惰不思進取,原本真摯的父子、兄弟、夫妻情也變得寡淡。

影片前半段,導演描繪了彼岸花對人類身心的超強破壞力,以及它創造的秩序顛倒、善惡不明的社會,分開敘述了三種應對彼岸花的做法。

這一部分,影片有著相當不錯的可看性,三種觀點的鋪陳有條不紊,畫面也保持了純正的中國風,小橋、磚房、村莊都美的不像話。

直到重要人物蕭篤的出場。

彼岸花需要寄生在善良的人身上,而蕭篤出場就盜竊了殷鳳的冰紈玉,還用並不高明的土味情話撩妹。

說好的善良呢?

作為彼岸花的寄宿者,蕭篤並不贊同丁果、殷鳳給出的選項,他趁亂跳入河水之中,逃出了村莊。

彼岸花仍在他的體內,但他的村莊卻恢復了往日的美好。

丁果、殷鳳、笑臉、梁衍,如此多的人沒有解決的難題,被蕭篤解決了,而辦法居然只是離開村莊。

說好的道德困境呢?

蕭篤宛若一個超級bug,蘊含著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足以讓導演放棄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放棄了故事邏輯性的要求,就連視聽語言也變得慌亂不堪。

幾位主角也跟著陷入蕭篤的宇宙磁場中,不斷重複著哲學課本上的道理,絲毫不顧及觀眾的接受度和忍耐度。

「朝聞道,夕死可矣」

有營養的道理對觀眾絕對是有益的,但相較於「聞道」,觀眾更關心導演如何「講道」,如何將高深的道理轉化為成熟的視聽語言。

看完《妙先生》,讓人懷念《大護法》。

大到故事走向、畫面風格,小到海報設計,甚至《大護法》自我認定的PG-13的分級也被《妙先生》延續下來。

當然,作為同一公司出品的電影,後作粘上前作的榮光是正常的,可是讓前作揚名立萬的風格卻不一定適合於後作,也不一定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需求

《大護法》用陰暗的色調、成人向的故事改變了觀眾對國漫低幼、不成熟的偏見,讓國內觀眾第一次體會到了PG-13動漫的魔力。

《妙先生》中,導演延續了成人向風格,殺戮伴隨著整個故事,人性的醜陋被露骨的展現了出來,就連討論的主題也被拔高為人性的善惡美醜。

可是,如此成人向的故事徹底抹殺了年輕觀眾觀看漫畫作品的輕鬆感,而邏輯的漏洞、節奏的失調又無法滿足成人觀眾的審美需求。

《大護法》中成人向的內核與漫畫電影載體相輔相成,《妙先生》中兩者的關係卻變成了互相拖累。

國漫需要成熟的畫風,需要成人向的故事,但這一切都必須以電影的創作理論為前提,要有成熟、完整的故事作為支撐。

PPT好看,道理好聽,卻不足以構成一部好看的電影。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

相關焦點

  • 《大護法》與《妙先生》連起來看,才是道理
    大地的管理者回答:是救這個世界的方法,沒有道理,只有選擇。如果把《大護法》與《妙先生》連起來看,就會發現,他們都是想傳達一個共同的思想,就是這個世界不僅屬於人類,也屬於世間萬物。相比之下,《妙先生》故事像是個走馬燈,一段接著一段,完整卻不夠豐富,同樣一部電影的時間,講一個故事和講三個故事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 《大護法》與《妙先生》連起來看,才好
    《大護法》《妙先生》中,丁果問:殺好人,救壞人,這是什麼奇怪的道理?大地的管理者回答:是救這個世界的方法,沒有道理,只有選擇。《大護法》相比之下,《妙先生》故事像是個走馬燈,一段接著一段,完整卻不夠豐富,同樣一部電影的時間,講一個故事和講三個故事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 《大護法》姊妹篇《妙先生》,設定奇特,卻遮不住票房慘澹
    》,由不思凡親自執導,票房成績不溫不火,但立起來的口碑還是不錯的,電影出來的時候,《大護法》就被打上「限制級」的標籤。靠著黑暗的主題,晦澀的內容,《大護法》的口碑大部分都建立在新鮮感上面,它很大的缺點是故事太散,電影大部分時候都在講道理,而不是在講故事。
  • 從《大護法》到《妙先生》中國成人動畫何去何從
    三年後的7月31日,《大護法》續集《妙先生》同樣現身暑期檔,繼續反思人性、直面真相。《妙先生》比《大護法》豆瓣評分低1.5分面對口碑的下滑,《妙先生兩部電影都在豆瓣拿到了7分以上的成績,口碑的成功背後是觀眾對於故事和主題的認可——由此,我們不難找到《妙先生》的失分項。《妙先生》延續了《大護法》的主題,在反烏託邦的基礎上加入了人性善惡和是非因果的討論,二者思想一脈相承,那麼很明顯,問題無關主題,而是出在了故事層面。
  • 從《大護法》到《妙先生》 中國成人動畫何去何從
    《妙先生》比《大護法》豆瓣評分低1.5分面對口碑的下滑,《妙先生》片方8月3日突然宣布:將於8兩部電影都在豆瓣拿到了7分以上的成績,口碑的成功背後是觀眾對於故事和主題的認可——由此,我們不難找到《妙先生》的失分項。《妙先生》延續了《大護法》的主題,在反烏託邦的基礎上加入了人性善惡和是非因果的討論,二者思想一脈相承,那麼很明顯,問題無關主題,而是出在了故事層面。
  • 《妙先生》同為姐妹篇的《大護法》講了什麼故事?
    作為《妙先生》的姐姐篇的《大護法》同樣也是一部不建議小朋友觀看的動畫電影,雖然在開頭標註了建議13歲以上觀看,但是也許你15歲也看不懂這部片子講了什麼,每一個人在每一個年齡階段看《大護法》都有著不同的感悟,而這個讓人有不同看法的《大護法》又講述了什麼故事呢?
  • 這部期待爆棚的《妙先生》,當得起《大護法》姊妹篇的噱頭嗎?
    《妙先生》改編自不思凡的同名原創短片。而《妙先生》與《大護法》師出同門,更是以「姊妹篇」的名號加以宣傳,在2019年發布與《大護法》聯合海報。前有《大護法》的口碑爆棚,讓觀眾對這部影片期待值飆升,而原來計劃在2019年定檔的《妙先生》卻突然撤檔,這讓廣大觀眾失望不已,至於其背後存在的原因我們不深究。
  • 《妙先生》本可以成為今年第一部爆款國漫,奈何故事講得太爛!
    從故事的核心來看,「殺好人,救壞人」本就是一個非常耐看耐說的話題,可以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但《妙先生》並沒有把故事講明白,講完整,很多時候,甚至覺得是剪輯的問題,劇情的連貫性與其說是不高,不如說是很亂。想起《大護法》那會,雖然這是國內第一部分年齡層觀看的動畫,但故事完整性,表達性讓我覺得震撼。
  • 大護法的姐妹篇:妙先生,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大護法講述了為了尋找太子卻誤入了花生鎮的故事,裡面的道義讓我們驚嘆不已,而這次它的姐妹篇,妙先生又講了個什麼故事呢?裡面的道義有是什麼呢?妙先生的開篇就告訴我們,要找到金色彼岸花才能發拯救世界,於是丁果和他的師傅踏上了尋找彼岸花的旅途,而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是昆吾村,路途上遇到了一對兄弟在尋找火蟬蛻,當弟弟找到炫耀地向哥哥舉手炫耀,哥哥一把把弟弟推開,弟弟摔在地上死了而哥哥的眼裡卻只有火蟬蛻。
  • 《妙先生》vs《大護法》慘敗!首日票房282萬,口碑或難再挽回
    《妙先生》改編自《大護法》導演不思凡的原創作品,但導演並非不思凡而是李凌霄。作為「國漫的希望」之一,《妙先生》自宣傳之初便與原作者不思凡的另一作品《大護法》聯動以求得關注度。2019年12月31日,《妙先生》曾組織放映,但因口碑不佳而作出了撤檔的決定。
  • 上映前一天緊急撤檔,《大護法》姐妹篇《妙先生》講了些什麼?
    本來有一部國產動畫也會在這時候上映,但卻在上映的前一天撤檔了,它就是《妙先生》。單說《妙先生》可能很少人知道,但你一定聽過它的姐妹篇《大護法》。說是姐妹篇,是因為《妙先生》的劇本改編自《大護法》導演不思凡的舊作短片。《大護法》憑藉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隱喻,開創了中國動畫的暗黑潮。
  • 《妙先生》可謂票房口碑雙雙失利
    》8000多萬的票房,7.8的評分相比,《妙先生》可謂票房口碑雙雙失利。而與《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的票房,8.5的評分相比,《妙先生》註定是爆不了了。也難怪在影片上映一周後,開啟了網絡付費播出,為的是為IP保本續命。
  • 從講道理的《妙先生》來看看編劇三弦
    《妙先生》改編自不思凡的同名原創短片,也是編劇三弦在2015年寫下的劇本。很多人看《妙先生》覺得不如《大護法》好看,雖然畫風和某些元素相像,但《妙先生》卻過於講大道理。不知道是不是三弦故意為之。而且影片中還宣傳了三弦的小說《天之下》。
  • 不太妙的妙先生
    說實話,我會去看《妙先生》,基本就是是衝著《大護法》去的,我相信我這樣的不是少數,這麼看來,《妙先生》的宣發是相當成功的,從一開始就和《大護法》綁定營銷,毫不費力地為自己推廣了幾個重要印象——國風、水墨、人性探索、政治隱喻、反烏託邦、暗黑童話。大護法的微博,也乘著熱度和妙先生屢屢互動,一直到最終宣傳片,屏幕印著紅彤彤的《大護法》姊妹篇字樣,都在為這部作品烘託格調。
  • 9天1300萬票房,《妙先生》口碑下滑,它註定爆不了了
    與前作《大護法》8000多萬的票房,7.8的評分相比,《妙先生》可謂票房口碑雙雙失利。而與《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的票房,8.5的評分相比,《妙先生》註定是爆不了了。也難怪在影片上映一周後,開啟了網絡付費播出,為的是為IP保本續命。
  • 《妙先生》可惜了,故事沒講好
    我是上映就去看了的,就看了一點預告,也因為大護法,所以就直接買票看了,算得上是疫情後第一場電影。給4星是因為故事沒講好,我扣了一星。其實一般情況下國產動畫沒大毛病我5星鼓勵。但是這次我全程懵逼。從開頭出場到最後結尾我覺得我一直在猜在了解故事背景,雖然之前看大護法的時候知道這類故事挺血腥的,但是這裡面太……………感覺主創想表達想思考「你願意為了一群普通人,殺了一個好人嗎?」
  • 《妙先生》:一塊未打造好的璞玉
    經歷了回爐重造的《妙先生》終於又回來了,這部備受矚目的電影在經歷了去年點映後因口碑不佳,改公映為點映,最後索性撤檔的波折,回爐重造後又於2020年7月31日院線上映,上映一周後就突然全網上線改為付費模式播出。
  • 國產動畫《妙先生》令人期待,沒有道理,只有選擇
    各位好,今天介紹一下這一步即將上映的國產高口碑電影《妙先生》。原來這個鬼魅是當地一個少年笑哥為了救一個被別人拋棄的嬰兒,進而將自己加入到了鬼魅之中,而後續如何,不知道這部《妙先生》就能帶來最終的結果了。
  • 妙先生與大護法發布聯名海報 成人動畫也有思想性
    妙先生與大護法發布聯名海報 成人動畫也有思想性  近日,彩條屋2019收官力作《妙先生》與電影《大護法》(2017年上映)發布聯合水墨國風海報,展現出不思凡「暗黑宇宙」的冰山一角。海報中,影片兩大男主丁果、大護法首度同框,以各自方式對抗「逆境」,透露出大戰一觸即發的緊張感。
  • 靈肉分離《妙先生》,續不上《大護法》的「暗黑」精神
    >>>《妙先生》,不思凡國漫宇宙第二部作品。這是一部細思極恐的暗黑動畫,也是一部東方內核的警世寓言。要理解《妙先生》,首先要提到它的前作《大護法》。2017年的《大護法》在上線時主打自己是「國內首部自主分級動畫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