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1300萬票房,豆瓣評分6.3。
與前作《大護法》8000多萬的票房,7.8的評分相比,《妙先生》可謂票房口碑雙雙失利。
而與《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的票房,8.5的評分相比,《妙先生》註定是爆不了了。
也難怪在影片上映一周後,開啟了網絡付費播出,為的是為IP保本續命。
《妙先生》和《大護法》一脈相承,但是卻注入了更多高深莫測的哲理,而這也是它票房口碑失利的根源所在。
畫風上延續了《大護法》的山水墨畫,並且多場景的渲染更加靈動多彩,動作設計上更是刀光劍影,江湖俠客,視覺的衝擊力強勁兒了許多。
加上別出心裁的配樂,活脫脫成了一部武俠動畫。
當然還有地方曲目蘇州評彈《青梅逝》的出場,更是驚豔全座。
這些都是《妙先生》的優點,但是這些依然難以掩蓋故事上的缺陷。
《妙先生》的故事也並不難懂,也就是丁果和師父,以及殷鳳為了拯救人類,一路消滅彼岸花,最終找出真相的故事。
面對彼岸花的宿主,丁果和殷鳳選擇了不一樣的方法,做著人性的善惡選擇,當然選擇的不僅僅是他們,還有那些飽受疾病之苦的人類。
可是對於推動整個故事的源動力太缺乏說服力,導致觀眾始終不明白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發展下去的。
除了打打殺殺外加一番道理說教,觀眾似乎並沒有融入進去。
01.
第一個大問題說教臺詞的充斥。
就是大量的說教臺詞。
雖然該片定位在了十三歲以上觀眾觀看的影片,但是別說十三歲了,或許23歲的觀眾都未必真正能夠領會片中的大道理。
即使片中已經用很直白的話講出了,但是這些都是植根於儒道佛的思想,遠遠不是幾句臺詞所能夠解釋得完的。
並且觀眾是來看故事的,並不是聽人說教的,沒有故事的說教自然無法讓觀眾有所共鳴,因為這些都是角色認為的道理,不是觀眾通過故事感受到的,也就是填鴨式說教。
就連片中的蕭篤都說:「最討厭你這種到處做演講的人了」。
片中的人物都討厭,更何況片外的普通觀眾。
這樣來看,票房失利和口碑下滑也就不足為奇了。
02.
第二個問題故事的雜糅。
也就是沒有故事的故事。
從孝子到賭徒再到賣身女,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個彼岸花宿主的故事,但是每個故事都太過倉促的結束,中間又雜糅了與殷鳳的爭論,與無生的探討,導致看起來整部影片是大亂燉。
三個小故事都有懸念轉折,孝子父親的吞噬彼岸花,賭徒的先是逃生再回歸,賣身女遭遇渣男自殺,單單三個故事講起來都比整個故事更加動人。
但是影片要從整體上去探索真相,不得不讓三個故事都簡簡單單一帶而過。
正是大眾所說的該片要講述的太多,既是優點,更是缺點。
03.
第三點人物的單薄。
也就是過多的人物、雜糅的劇情造成了每個人物單薄不夠飽滿。
縱觀整個影片其實還有一個上帝視角的人物就是妙先生,妙先生到底是何物,丁果和師父說是尋跡者的信仰,既然是信仰那必然是虛無的存在,也就是他們所信奉所堅持的思想。
其不善不惡不好不壞,聲音可長可幼,如同道家「大象無形」,兼容百態,制定人與自然的規則。
這也就是所謂的妙先生。
既然妙先生是一個空無的存在,那麼它又是怎麼產生,又怎麼發功的,似乎將永遠是一個謎團。
在妙先生的指引下,丁果和師父開啟了拯救、探索之旅。
丁果和師父從頭至尾都是沒有表情的存在,當然最後丁果終於有了動態,犧牲自我,成全蒼生,但是正如妙先生所言,需要他的時候還會隨時喚醒他的。
顯然他們就是妙先生的一個工具而已。
當然對於蕭篤和殷鳳來說,也有自己所信奉的道理和堅持的原則,還有那個研學一生《易經》的無生。
他們各自的世界觀、價值觀指導著他們的行動,但是無一例外都要做出取捨,又都堅守了人性的善良。
蕭篤無疑是最為生活化的一個人物,殷鳳帶著面具,無生長帽遮面,似乎這些人根本就不願大眾看到他的真實模樣,那麼他們到底存在不存在,單靠幾句臺詞,似乎我們是無法參透這些人物和他們引起共鳴的。
《妙先生》雖然在畫面上、動作上有所突破,但是卻在敘事表達上並沒有去迎合大眾,停留在了創作者自我的臆想世界之中,那麼必然是不會被大眾所接受的。
辛苦打了這麼多,小夥伴們關注點讚了再走好不好~比心心
本文由@逗趣樺發原創,歡迎大家關注,帶你一起追劇
——————紀念一下,抱住小可愛們啵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