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18日,河南開封建國以來全國最大的文物盜竊案,也是繼「蒙娜麗莎」盜竊案後的世界第二大文物盜竊大案!按當時市場估價,失竊珍品總價超過億元。在現場警方提取了紅色平絨布、黑色票夾、玻璃刀、鞋印、撬痕等多種物證、痕跡。
經過勘察分析,判斷出直接進入現場的案犯有兩名,一個身高1.7米左右,身體健壯,體態中等,年齡在25歲上下,此人作案時穿一雙回力運動鞋;另一名案犯在1.72米左右,體態偏瘦,年齡約30歲,此人作案時穿一雙弧型鞋。根據上述結果,指揮部下令開展全市範圍內的排查、走訪,並緊急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提供破案線索。
隨後信息接踵而來,不少人都提供線索稱案發當日凌晨3時40分許,發現案發地附近停著一輛淺色轎車,但因雨夜太黑,都沒看清車牌號。
還有工作人員回憶,在9月初,曾有兩個住在東京大飯店的年輕人曾三次到博物館參觀。其中一個自稱「武漢大學教授」,說來開封參加「黃河中下遊研討會」。根據這個線索,警方查到了9月2日,有四個來自武漢的男子在東京大飯店住宿。後經排查,四人登記所用身份證都是假的。
正在此時,鄭州傳來了一個消息,一起桑塔納轎車失竊案嫌疑人和此案高度相似,可以併案。根據鄭、汴兩地提供特徵,對4人進行了模擬畫像。經辨認,那個自稱陳納德的人,就是「武大教授」。指揮部當即決定兩案合併偵查,以車找人或以人找車。
經過一番縝密的分析,破案重點圈定了江城武漢。偵查小隊隨即進抵武漢。
12月1日上午10時,身著便裝的偵查員王偉攜妻帶女在漢口南京路由東向西漫步。走到鄱陽街與南京路十字路口時,由北邊駛來一輛白色桑塔納。說時遲,那時快,夫妻倆犀利的目光同時盯準車牌:就是這輛車!
王偉馬上打車跟上了目標車,只見它拐過了幾個彎兒,在武漢海關大門外北側戛然停下,從車裡走出的兩個人步入海關大院。王偉電話指揮部請求支援,小分隊偵查員們接到電話迅速趕往海關,但是還是讓這輛車溜走了。
經辨認,車上司機就是那四人之一。通過對海關的調查,查明了乘白色桑塔納轎車到武漢海關辦事的人叫劉昱。於當天上午11時50分乘飛機去廣東拱北海關提貨去了。
下午3時許,白色桑塔納又出現了。車被扣了,但是司機卻溜了。經了解司機名叫劉進。查對白色桑塔納轎車發動機號,確係鄭州被盜車輛。
12月3日下午6時,有一稱楊長明的人在打聽扣車的事,並要求將被扣留的白色桑塔納轎車取走。漢陽公安分局將楊長明等人在漢陽區和平新村4門4樓抓獲。隨後對楊長明家依法進行了搜查,搜出了五件文物經查對這五件文物,都是「9·18」開封博物館被盜的珍品。
楊長明無可抵賴,只得交代了內弟劉農軍夥同劉進、文西山、李軍四人9月18日盜竊開封博物館的事實。武漢告捷,下一步就是抓捕和追贓了。
1993年1月9日,專案組獲得了一條重要情報:劉農軍派人於當日到廣州活動,籌集出逃所需的資金。當日下午,一個穿茄克、戴墨鏡的年輕人神情慌張鬼鬼祟祟地出現在廣州街頭時,被守候在此的幹警當場擒獲。據其交代,劉農軍正潛伏在青島,準備做整容手術後出境。青島市公安局聞訊而動,於1月9日晚抓獲了「9·18案件」首犯劉農軍。
劉農軍自以為「9·18」案作得天衣無縫,公安機關根本無法破案。幹警們不急不火,將計就計,先任其大講特講,而後從中找出矛盾與漏洞,一一批駁。三天後,劉農軍最終交代了策劃、指揮、盜竊開封博物館文物的犯罪事實。之後,偵查員在劉農軍的一個落腳點摸清了文西山的潛藏地址。
文西山一個人偷偷溜到了東北。當獲知同夥一一落網後,文西山準備再次潛逃。正當他於吉林市勞動局招待所匆匆結算完住宿帳目準備逃離時,落入了法網。隨後劉進、李軍也戰後落入法網。
案情終於大白,劉農軍於1991年6月在廣州將各懷「絕技」的犯罪分子劉進、李軍、文西山糾合在自己麾下,開始了盜竊文物的罪惡勾當。1992年7月,劉農軍一夥先後兩次到開封博物館偵查情況,併合謀制定了作案計劃。為了保證作案後能迅速逃離現場,偷盜了一輛白色桑塔納轎車。
9月2日,劉農軍等人三進開封博物館踩點,他們繪製出詳細的展廳文物分布圖和路線圖,伺機作案。
9時30分,劉農軍一夥從蘭考潛回開封,在博物館周圍窺伺動靜。18日凌晨1時許,他們將白色桑塔納轎車停在包公湖中坑南岸的加油站北牆外,劉農軍和劉進龜縮車內,用對講機遙控指揮;文西山和李軍翻牆入院,撬窗入室,實施作案。凌晨5時許,室內撬盜完成後,劉進開車至博物館北圍牆外接應,將盜得文物放置在轎車後備箱後,立即逃竄。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就是這樣一起精心策劃的盜竊文物大案,在公安幹警的不懈努力下,千裡追蹤,不僅主要案犯無一漏網,而且被盜文物也全部完璧歸趙,此案正應了中國一句古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