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半生緣》:曼楨和世鈞,為何佳偶「難」成?

2020-12-24 一心書屋

人們稱讚一段好的姻緣,常常會用到「佳偶天成」,意思是「天意安排的美滿的婚姻」。對於曼楨和世鈞這對苦命鴛鴦來說,卻只能說是佳偶「難」成。至於「難成」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家人都反對。也有人說,是因為世鈞太軟弱了,沒有堅持查找曼楨的下落……但是,細讀原著就會發現,這一切恐怕沒那麼簡單。

#半生緣人物情感分析#

曼楨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01世鈞家:舊家庭的陰霾

不快樂的母親

世鈞的父親沈嘯桐,常年和姨太太住在小公館裡。以前,親戚裡的老長輩還在的時候,每逢過年,沈嘯桐會帶著世鈞的母親去拜年。可慢慢的,那些老長輩都不在了,沈嘯桐也就再也不會和她一起出現在人前了。世鈞母親既見不到丈夫,又要忍受另一個女人對丈夫的霸佔,所以她的日子,比真正的守寡要痛苦得多。

在世鈞的印象裡,母親總是一副陰鬱的臉。每到過年的時候,家裡等著沈嘯桐回來祭祖宗吃團圓飯,可姨太太偏偏扣著他不放。沈太太的情緒會在過年的時候爆發,那時她會和沈嘯桐哭鬧。

後來,沈嘯桐病了,世鈞回來看他,沈嘯桐就徹底搬回老公館住。沈太太這麼多年的怨氣一掃而光,「就像一個窮苦的小孩揀到個破爛的小玩藝,就拿它當個寶貝」。世鈞知道,父親回家並不是為母親。母親的快樂,說到底是他給的。所以他不忍心再去剝奪。

世鈞回家,母親高興極了

父親老了,需要他

世鈞家裡開著一家皮貨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別的生意。世鈞有個哥哥,以前有他幫著沈嘯桐,可世鈞上大學前,哥哥死了。沈嘯桐失去了得力的助手,更重要的是他要重新培養一個繼承人了。可世鈞當時一心想學工程,就與父親鬧決裂了。

世鈞回家,去小公館見父親。他提起哥哥的兒子小健生病的事,父親就想起逝去的大兒子,不由得哭了起來。世鈞突然發現父親變老了,可那時他故意讓自己的心硬起來,畢竟父親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新家,而且父親對母親的傷害是那麼深,世鈞不想同情他。

後來,沈嘯桐病了,生意上的事實在無人可託付,就交給世鈞來打理。沈嘯桐要搬回老公館時,姨太太和他爭奪存放股票、存摺等的鐵箱子,沈嘯桐就寒了心,從此越發的倚重世鈞了。

世鈞是父親唯一的倚靠

複雜的家產問題

家產,是世鈞最為頭疼的事情。平日裡,老公館的家用總是沈嘯桐按月讓人送來。可萬一沈嘯桐死了,姨太太很可能控制他的錢財,甚至連他這個人,都可能扣著不讓送回來。這種事也不是不常見,所以沈太太和世鈞都格外擔心。

如果世鈞在這件事上不努力爭取,那麼一旦姨太太得逞,世鈞的母親,還有嫂嫂和侄兒,就都得世鈞一個人來養活了。可世鈞在上海只是從工廠裡的實習工程師開始做起,薪水很低,他又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恐怕將來無法獨自承擔家裡的支出。

所以,世鈞的路,似乎只有一條了。

世鈞要考慮的事情很多

父母對世鈞婚事的態度

沈太太以前就很喜歡石翠芝,她對世鈞的期望,是找個像翠芝那樣的女孩。翠芝的相貌並不出眾,沈太太看重的,是她的家世。世鈞一開始並不完全了解母親的態度,他一度以為母親受舊式婚姻的苦已經夠多了,是贊成他婚戀自由的。豈不知,沈太太所謂的「自由」,只是讓世鈞自由地選擇門當戶對的女子罷了。

世鈞知道「家裡人對於外來的女友總特別苛刻些,總覺得人家配不上他們自己的人」。所以,他請曼楨和叔惠到南京,只和家人說曼楨是叔惠的朋友。他以為家人看到曼楨,肯定會喜歡她的。可沒想到,他父親和舅舅都認識曼璐,也就是曼楨的姐姐,知道曼璐曾做過舞女。

沈嘯桐見曼楨長得很像曼璐,就和世鈞的舅舅打聽。沈嘯桐得知,曼璐現在不做舞女了,簡直是個私娼。而且曼璐的確有妹妹。所以,沈嘯桐幾乎可以肯定,曼楨就是曼璐的妹妹了。沈嘯桐和世鈞舅舅的看法一樣,都覺得「生在這種人家,除非是真醜,要不然一定還是吃這碗飯的」。

沈嘯桐說好像見過曼楨

世鈞父母的意見已經很明確了,他們家是不會允許這種家庭的女人進門的。世鈞之前說曼楨是叔惠的朋友,他父母也就沒點破,只是和世鈞說,叔惠年紀輕輕不學好,和這種女人糾纏。世鈞反駁他們,他覺得婚戀是自由的,就算家人也不能去幹涉。他又問母親不是主張自由婚姻的麼。沈太太說:「總得是個好人家的女孩呀」。

世鈞生長在這種家庭裡,看起來註定和曼楨無緣了。但其實不然,這些問題都還是可以化解的。

其一,世鈞的父親沒過幾年就去世了,所以世鈞也不用為了母親去委曲求全。

其二,沈嘯桐去世後,姨太太提出要分家,世鈞家雖然吃了一些虧,但是總算保住了該有的家產。所以,世鈞也不用再為了家產問題而頭疼了。

其三,世鈞父母雖對世鈞的婚戀提出諸多條件。但是他父親不在了。因為嫂嫂和世鈞妻子處不來,所以便分家了。分家後,世鈞妻子和沈太太之間鬧過不少矛盾,沈太太曾到自己兄弟家住,也曾搬回老家住,但是世鈞都沒有因為袒護母親而離開妻子,從這裡可以看出,世鈞並非沒有主見的媽寶男。所以,對於父母的阻撓,世鈞也不至於徹底妥協。

世鈞和曼楨曾非常快樂

02曼楨家:家庭的拖累

沉重的經濟負擔

她父親以前在書局做事,一家人,包括祖母,靠著他的薪水過活。曼楨十四歲時,父親死了,姐姐曼璐為了養家,沒辦法就做了舞女。曼楨大學畢業,進工廠做了文員。後來,曼璐嫁了人。

姐姐嫁人後,曼楨就扛起了家裡的負擔,她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做兩個兼職。她感念姐姐的付出,同時也不希望姐夫覺得曼璐老是貼補娘家,就告訴母親不要拿曼璐的錢。其實她母親,就是顧太太,也不想要曼璐的錢,只是心疼曼楨太辛苦,再加上單靠曼楨的錢也不夠兒女的教育費用。曼楨就和她商量,可以把樓下租出去,還安慰她說,等大弟弟工作了,就輕快了。

雖然曼楨說的容易,但是家裡的負擔是非常沉重的。除了一家七個人的日常費用不說,她下面還有四個弟弟妹妹,光供他們讀書就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了。曼楨不願意拖累世鈞,所以就只能把他們兩個人的婚事儘可能地往後拖著。

為了家人,曼楨不敢早結婚

母親的屈服

為了養家,曼楨辛苦地掙錢,不敢結婚,她是自願為家人付出的。但她想不到的是,貧窮家庭對她的影響,並沒有這麼簡單。當她被曼璐囚禁後,母親雖然十分痛心,但是一想到曼楨性子剛烈,她又怕事情鬧大,成為醜聞。更重要的是,以後家裡的開銷,只能指望曼璐了,所以,她不能為了曼楨得罪曼璐。

沈太太對曼璐言聽計從

曼楨的家庭固然是個沉重的負擔,但是也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其一,世鈞曾多次勸說曼楨早點結婚,曼楨怕耽誤世鈞,又怕以後有了孩子沒辦法撫養。後來在世鈞的努力下,曼楨終於想開了,比他們家累重的人都能活下去,他們為什麼就不能?世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一定要幫助母親爭得家產,這樣曼楨家的負擔也就不算什麼了。

其二,曼楨知道母親的弱點,她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她明白一切要靠自己。還好她足夠堅強,最終自己逃了出來。

曼楨很有自己的主見

03「第三者」張豫瑾

曼楨的大意

張豫瑾來上海置辦些器械,順便住在曼楨家。他是曼楨祖母的侄孫,也是曼璐以前的未婚夫。他在曼楨的老家六安工作,是醫院的院長。過去曼璐和張豫瑾戀愛的時候,曼楨還小,總是搗亂。所以,曼楨覺得心中有些歉意,就想藉此機會對張豫瑾好一些。其實,她不過就是給張豫瑾拿了些書看,還給他換了燈泡,拿了檯燈過來。但是,她的熱情,可惹下不少麻煩。

曼楨的大意之處,還在於她對感情的「冷處理」。那時她還沒做好準備結婚,又害怕和世鈞常在一起,感情升溫,會一衝動結了婚。所以,正好張豫瑾在,世鈞來找她時,她就帶他去和張豫瑾聊天。世鈞難免醋意大發,曼楨當時卻並未發覺。

曼楨有些冷落世鈞了

母親和祖母的「擾亂」

沈世鈞和曼楨在一起快兩年了,還拖著,曼楨的母親和祖母都不滿意。正好張豫瑾來了,得知他一直念著曼璐,還未成家,顧太太和顧老太太覺得心裡有些虧欠,再加上兩家本來就是親戚,她們覺得張豫瑾比世鈞要好,就想把曼楨許給他。

張豫瑾要回去時,顧太太就說她們也想以後搬回去。張豫瑾問起曼楨有沒有訂婚,顧太太說世鈞雖常來,但是那種不知底細的人家,曼楨也不見得願意。張豫瑾明白了顧太太的意思,便要向曼楨求婚。

曼楨家人都很喜歡張豫瑾

周六去找曼楨,對世鈞來說,已經成了習慣。可曼楨去學校看弟弟傑民演戲了,並不在家。顧太太正和曼璐在說話,聽見是世鈞來了就一肚子火,拉著曼璐到裡屋。樓梯黑黝黝的,平常都是曼楨給他開燈,可今天沒人給他開。他摸黑上了樓梯,樓上只有曼楨的祖母,她自然向著張豫瑾,所以也沒怎麼搭理世鈞。

正趕上外面颳風下雨,把裡屋的門吹開了,世鈞聽見曼楨媽和曼璐說「要不然,嫁給張豫瑾多好啊……她也不用那麼累……親上加親……」世鈞一向是有些自卑的,他想張豫瑾事業有成,而他才剛出來做事。況且曼楨對張豫瑾很好。世鈞以為自己沒機會了,就決定要放棄了。

世鈞很難過

對於「第三者」張豫瑾這個問題,到底能不能解決呢?當然是可以的。

其一,戀人之間有些誤會和摩擦本就是很平常的事,曼楨意識到問題之後,就很快地處理好了。她先是拒絕了豫瑾的求婚,又說了母親和祖母,所以,當世鈞再次來到她家的時候,曼楨的母親又為世鈞準備了他最愛的火腿湯了。

其二,曼楨母親和祖母也就是想想罷了,因為張豫瑾在曼楨這裡碰了壁,兩個月後就和蓉珍結婚了。而且,以曼楨的個性,根本就不會輕易屈從長輩的意見。

其三,世鈞一貫的消極作風,讓他在處理感情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性逃避、退讓。但是,好在曼楨比較積極,再加上世鈞確實愛著曼楨,他的逃避和退讓也不過是一時的。

曼楨是世鈞此生唯一深愛的人

04曼璐對曼楨:由愛到恨

曼璐:家庭的犧牲者

父親去世的時候,弟妹們都還小,曼璐那時中學未畢業。為了養家,她與張豫瑾解除了婚約,做了舞女。曼楨曾和世鈞說:「舞女當然也有好的,可是照那樣子,可養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呢。」世鈞的舅舅提起曼璐,說她後來簡直是私娼。曼璐也說過自己為養家做舞女、妓女。顧太太曾說過,曼璐以前也跟過別人,還打過兩次胎。

由此可知,曼璐為家庭,算是徹底的犧牲了自己。就連曼楨家住的房子,也還是曼璐以前和人同居時,人家給頂下來的。她幾乎是失去了一切:青春、愛人、前途、尊嚴……她用犧牲自己的錢,供曼楨一直讀到大學。

曼璐是個悲劇的人物

誤以為曼楨是情敵

曼璐的母親顧太太,她幾乎完全不懂女兒的心思。對曼璐來說,與張豫瑾的回憶,是她無比珍惜的。可顧太太卻和曼璐商量,要把曼楨嫁給張豫瑾。曼璐很生氣,在母親眼裡好像她已經失去了嫉妒的權利。

但是,她覺得就算張豫瑾愛上曼楨,也是因為曼楨像她。所以,她很感動。過去,張豫瑾和她通信時,稱她是「紫衣的姊姊」。所以,曼璐那天特意穿著紫色的旗袍來見張豫瑾。可張豫瑾的一句「想想從前的事,覺得非常幼稚可笑」,就把她所有美好的回憶給否定了。

豫瑾曾是她最美好的回憶

曼璐看到房間裡曼楨給豫瑾看的書,看到曼楨特意拿的檯燈。她誤會了曼楨,以為她故意賣弄風情。「曼璐真恨她,恨她恨入骨髓。她年紀這樣輕,她是有前途的,不像曼璐的一生已經完了」。

她想:「我沒有待錯她呀,她這樣恩將仇報。不想想從前,我都是為了誰,出賣了我的青春。要不是為了他們,我早和豫瑾結婚了。我真傻。真傻。」

看到曼楨給豫瑾看的書,她誤會了

被「逼瘋」的姨太太

曼璐的丈夫祝鴻才,一直覬覦著曼楨。一日,他借酒壯膽,告訴曼璐自己的想法。曼璐把他狠狠地罵了一頓。祝鴻才就罵曼璐,還動手打了她。此後,他便想盡辦法在言語上侮辱她,還整日整夜的不回家,在外面花天酒地。

曼璐當初嫁他,並不是圖錢,她只想和他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如今,她一個人面對著寒夜,只能胡思亂想。她突然明白,祝鴻才對她的態度開始惡化,是從那日她不同意他娶曼楨開始的。她冒出一個可怕的想法:她要利用曼楨,拴住祝鴻才。

祝鴻才只有一個女兒,是他鄉下原配妻子所生。如今他妻子已死,曼璐自己又沒有生育能力。她便想起媽媽說過的,給祝鴻才生個兒子就能拴住他了。

曼璐似乎被逼瘋了,她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曼楨給祝鴻才生一個兒子……

後來,曼楨並沒有被困難打倒,她被曼璐囚禁了近一年,但是她堅持著,等待著機會,最終逃了出去。

05所謂「緣淺」,不過是所有矛盾同時糾纏

小說的名字叫《半生緣》,其實世鈞和曼楨也不過是只有半生的緣分他們在一起的兩三年,就把僅有的緣分給用盡了。此後,所有的矛盾、誤解和錯過,讓他們再也無法走到一起。與其怪家庭的阻撓,怪世鈞的消極,怪曼璐對曼楨的囚禁,都不如怪他們「緣淺」。人們常說,「無緣對面不相識」,對於曼楨和世鈞來說,卻是「緣淺情深亦是空」。無緣相見的人,再怎麼努力都見不到對方,所有的矛盾和困難被安排到了一起……

她和世鈞的錯過,仿佛是註定的

去曼楨家

曼楨賭氣,退了世鈞送他的戒指。當晚曼璐謊稱病重,騙曼楨去她家。第二天,世鈞就打電話到曼楨的辦公室,得知曼楨沒來上班。他以為曼楨生病了,就趕緊到她家來。恰巧,張豫瑾那日結婚請客,顧家老小去喝喜酒了。

鄰居告訴世鈞,張豫瑾昨天來過,世鈞在想可別這時候被他趁虛而入。世鈞很著急,恨不得現在就把事情挽回。顧太太去曼璐家回來,告訴世鈞曼楨病了,在姐姐家。世鈞問她地址,她也不願說,只推說自己記不清。其實,她也想告訴世鈞,不過說到底以後家裡還得指望著曼璐,所以她也就沒說。

世鈞怎麼能想到曼楨會被自己的姐姐囚禁呢?他覺得老人都是願意和解的,一定是曼楨還在生氣,不讓她說的。

他又想到鄰居說張豫瑾昨天來過,就懷疑曼楨不見他也許和張豫瑾有關。

世鈞一定想像不到曼楨的遭遇那麼慘

去曼璐家

世鈞自己查了曼璐家的住址,然後去了。他好像聽見女人的哭聲,但是也沒多想。僕人告訴他說二小姐不在,大小姐不舒服躺下了。世鈞覺得曼楨狠心,居然不見他。

曼璐便把家裡的僕人叫來,告訴他們,以後有人找曼楨,一概回復她不在。曼璐怕世鈞糾纏,就讓母親儘快搬去蘇州。

寫信

世鈞寫了兩封信給曼楨。第一封信,顧太太收到了,不過,她臨走的時候讓阿寶帶去給了曼璐。第二封信寄到的時候,顧太太已經搬走了。

沈太太逼迫世鈞回家

本來,世鈞還想在上海多待幾日,繼續找曼楨。但是,世鈞的舅舅卻讓世鈞送小舅舅回家。世鈞不願意,但是舅舅執意讓他馬上動身,說他母親讓他早點回去,年底結帳肯定要一番忙碌,如果世鈞不回去,沈嘯桐就要自己來管,對他的身體肯定不利。

世鈞聽出來,一定是他母親囑託過世鈞舅舅,叫他務必催世鈞儘快回家,而且把憂慮都告訴了世鈞舅舅。世鈞覺得也好,正好給他和曼楨一段時間冷靜一下。

張豫瑾結婚引起的誤會

過了年之後,沈嘯桐病情嚴重了,世鈞帶他到上海來治病。由於病重,所以世鈞也走不開。

醫院有個護士朱小姐幫六安的同事賣茶葉,因為曼楨是六安的,世鈞就與她聊起來。說起張豫瑾,朱小姐告訴世鈞,張豫瑾結婚了,新娘子家在上海,他們結了婚就回六安了。

太巧了,張豫瑾那時正好結婚了

又去曼楨家

世鈞著急了,去打電話,辦公室的人說曼楨辭職了,全家都搬走了。他又打電話到曼楨家,長時間的無人接聽,顯然是搬走了。世鈞覺得震驚、恐懼又迷茫。

他去曼楨家找她,看門的說曼楨家當時是往北火車站去了。世鈞想,曼楨肯定是嫁給張豫瑾了,他又想起曼楨的祖母和母親對張豫瑾的喜歡,想起曼楨一直有些崇拜張豫瑾。他自卑的毛病又犯了,他覺得自己比不過張豫瑾,畢竟他的事業剛開始就中斷了。世鈞想:「她認為我對家庭投降了,對我非常失望」。

他們在一起兩三年從未爭吵,唯一一次爭吵就是為了張豫瑾,他覺得這也不是偶然的事情。

又去曼璐家

世鈞去曼璐家。曼楨聽到腳步聲,想喊救命,可是她發燒了,嗓子啞了,喊不出聲音來。

之前曼楨把世鈞送她的紅寶石戒指給僕人阿寶,想讓她幫忙通信。可阿寶卻把戒指交給了曼璐。

如今,世鈞來找曼楨。曼璐便把紅寶石戒指交給世鈞,謊稱是曼楨要她交給他的。世鈞覺得不敢相信,他以為曼楨徹底變心了。他本就懷疑曼楨和張豫瑾結婚了,便問曼璐是不是真的。

世鈞相信了曼璐的話

曼璐正愁不知如何敷衍世鈞,見他這麼問,就順勢說:「你既然知道,也用不著我細說了」。世鈞便從此相信,曼璐真的嫁給別人了。

其實,那戒指纏的絨線上有血,仔細看應該能看出來。可是世鈞覺得傷心透了,就把戒指扔在了路旁。

徹底錯過

世鈞原來是最討厭石翠芝的。石翠芝因為喜歡叔惠,就取消了和一鵬的婚約。她想過去上海找叔惠,可是被家裡人在車站「抓」了回來。那一年結婚的特別多,好像世鈞身邊的朋友都差不多結婚了。他以為曼楨拋棄了他,所以一度非常痛苦,又不願意和別人去說,他只有和翠芝在一起的時候,才不用去強顏歡笑,因為翠芝也是一直很鬱悶。

他和翠芝都是情場失意之人,所以好像有點同病相憐,再加上家裡人的撮合,就稀裡糊塗的訂婚了。

其實翠芝喜歡的是叔惠

他到上海去置辦結婚的物品。那時,曼楨剛生下孩子,被好心的蔡霖生、金芳夫婦救了出來。因為世鈞在上海時一直住在許叔惠家,曼楨就託霖生打電話給許家。

誰知,世鈞那日卻住在舅舅家。他找叔惠,是到楊樹浦叔惠的宿舍去的,沒到叔惠家裡。所以許家不知道他來了,就告訴霖生沈先生不在上海。

其實世鈞到上海,也是為了找叔惠商量的。他心裡並不愛翠芝,正猶豫要不要結婚。當他告訴叔惠自己要結婚的消息後,叔惠因為對翠芝愛而不得,難免有些不快,便說:「和我商量什麼」。世鈞聽他說這話感覺莫名其妙,也很生氣,就沒有告訴叔惠他的猶豫。

於是,世鈞就這麼的,要和翠芝結婚了。

世鈞與翠芝結婚了

燒掉曼楨的信

曼楨聯繫不到世鈞,就想寫信給他。但是她覺得似乎也不能挽回,因為她記得世鈞性格中保守的一面。她不知道他還能像以前那樣愛她嗎?如果他不顧一切的愛她,那最後一次就不會吵架。(曼楨覺得,那次吵架的根本原因是世鈞對家庭太妥協了。她還不知道,世鈞選擇回家,有一半原因是為了她。)他家本來就不同意,現在她有了孩子就更不會同意了。所以她就寫的很簡短,說自己病了一場,想見他。

曼楨逃出來聯繫不到世鈞,就給他寫信

她寄的是快信,寄到南京世鈞家裡。信到的時候世鈞還在上海。世鈞母親猜著,信應該是曼楨寄來的。她怕世鈞看見了,與翠芝毀約,就把信拆了,拿去給世鈞嫂嫂念給她聽。世鈞嫂嫂讀完之後,說曼楨一定是以前和世鈞斷了,現在又故意裝病,要世鈞去看她。

她們都覺得這信不能給世鈞看見,就把信燒了。

「欲寄相思滿紙愁」,怎奈世間多坎坷

「他結婚了」

曼楨等不到信,她分析一定是被世鈞的家人攔下了。就決心等自己身體恢復後,去南京找他。

曼楨畢竟年輕,身體不久便恢復了,她先去叔惠家,她想也許能在那裡見到世鈞。那時,叔惠剛去南京喝過世鈞結婚的喜酒,正準備出國讀博士。他告訴曼楨世鈞結婚的消息。

世鈞結婚了,曼楨再找他也沒什麼意義了。

相愛的人走散,不愛的人卻結婚了

06一點感悟

曼楨和世鈞當日的感情是真摯的,可是後來發生的這所有的種種,只能說明他們之間的緣分太淺。所以,一切的困難和矛盾幾乎都同時出現了。

在解讀這部作品時,單純去譴責舊社會的「吃人」,或是責怪世鈞的消極、軟弱等,我覺得都是片面的。所有的原因沒有一個是可以「致命」的,但是巧就巧在,它們在最關鍵的時候幾乎同時出現了。

愛情不是光努力就可以的,它是很「玄妙」的。若要從曼楨和世鈞的悲劇裡去總結一點教訓,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要溝通,不要總讓人猜,因為猜來猜去可能會猜錯。一猜錯又生出別的麻煩。愛情有時候是很脆弱的。

不要衝動,尤其對訂婚、結婚這樣的大事,有的時候事情一旦做了,就無法再挽回。曼楨一生氣便把戒指還給世鈞,她沒想到的是,再見世鈞,是十四年以後的事了。世鈞也是,稀裡糊塗的和翠芝結了婚。他最愛喝火腿湯,可結婚多年後,翠芝都不知道。

如果恰巧你愛的人也愛你,請一定要好好珍惜。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的幸運,如果恰巧你有,記得珍惜。

相關焦點

  • 半生緣結局:曼楨下嫁祝鴻才,曼璐悔恨而亡,世鈞翠芝組成新家庭
    半生緣結局:曼楨下嫁祝鴻才,曼璐悔恨而亡,世鈞翠芝組成新家庭最近,劉嘉玲、蔣欣主演的《情深緣起》的播出遭到了群嘲。該劇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改編而成。但看過劇的小夥伴都知道,除了人名和背景相同之外,這部劇和老版的《半生緣》看不出有任何一點相似之處,這部劇播出已過三分之二,曼璐還未嫁給祝鴻才,那曼楨的命運是否如老版一般?還是能「逆天改命」?劇情走向至今成謎,只能拭目以待。因為《情深緣起》的不盡如人意,作為原著粉,只能去重溫了林心如、蔣勤勤版的《半生緣》。
  • 《半生緣》——若說無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歡迎關注我們 謝謝你來到這裡 希望你能留下來《半生緣》心上的人兒,有笑的臉龐。他曾在深秋,給我春光。又是一年秋風起,百花殺盡,曼楨獨自坐在床邊,看著屋簷上滴下來的秋雨,點點滴滴,像極了離人淚,再沒有人能給她春光。
  • 莫文蔚|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
    在和上一首《慢慢喜歡你》時隔2個月後,莫文蔚再一次交出今年的新作《半生緣(我們在這裡相遇)》,這首半生緣和先前走抒情、深情款款路線的莫文蔚反差很大
  • 《半生緣》:曼楨和世鈞不能結婚,不是因為她被強暴,而是這三點
    最近改編自張愛玲小說《半生緣》的電視劇上映了,網上罵聲一片,我只看過其中一個片段,沒再看下去。斷斷續續地,花了十幾天的時間看完了《十八春》。《十八春》,又名《惘然記》,是《半生緣》的前身,1951年結稿,署名梁京(當時受到胡蘭成「漢奸」身份的牽連,不敢署名張愛玲),在《亦報》連載。
  • 新《半生緣》太潮了!一見鍾情、吸血老媽、「宮鬥」……一個不少
    文|吳清淺由蔣欣、劉嘉玲飾演的新《半生緣》才半集的篇幅就集合了熱播劇的幾大潮點——一見鍾情、吸血老媽、原生家庭、宅鬥等等,與張愛玲的《半生緣》和老版《半生緣》(包括吳倩蓮、黎明、梅豔芳電影版以及林心如、蔣勤勤電視劇版)相比,已經完全變味了。
  • 第一爐香變第一爐鋼,半生緣成女版「上海灘」,張愛玲做錯了什麼?
    《半生緣》裡的曼璐,俗氣、豔氣、妖氣,愛家人不惜犧牲自己,卻也因嫉生恨、毀掉妹妹。可劉嘉玲強大的氣場,不像過氣交際花,更像上海灘大姐大,可以和杜月笙拜把子的那種。人到中年,曼楨和世鈞再次相遇。他激動地說:「我下了決心了,沒有不可挽回的事。你讓我去想辦法。」曼楨打斷了他:「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 劉嘉玲主演的《情深緣起》和電影版《半生緣》,為何天差地別?
    在開播之前,這部劇的劇名,才從《半生緣》改為《情深緣起》。 為何要改名呢? 真正看了劇後,才明白為何改名了。 幸好改了名,不然就那又雷又俗的劇情,實在對不住張愛玲寫的《半生緣》。
  • 《半生緣》:曼璐那麼狠,把妹妹推進火坑,為何觀眾還是心疼她?
    最近新版的《半生緣》開播了,雖然大咖雲集,演技也在線,但我看了幾集就興致索然有點瞌睡,感覺找不到張愛玲筆下顧氏姐妹花的影子,於是重溫了一下最喜歡的版本,也就是林心如和蔣勤勤主演的《半生緣》,不由對顧曼璐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認識與解讀。
  • 《半生緣》改名、翻車!數據解讀張愛玲IP改編的冰與火
    之後的《太太萬歲》張愛玲似乎更熟悉電影商業化套路,那些文本裡的「熱鬧」被妥帖地轉化成了銀幕上觀眾喜聞樂見的畫面。 2009年,許鞍華導演將《金鎖記》改編成話劇,搬上舞臺,時至今日,《金鎖記》依然在線。
  • 《半生緣》:格局是傳統社會中最奢侈的願望
    《半生緣》原名《十八春》,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其創作歷時十八年,是她創作時間跨度最長的作品。小說以講述顧曼楨與沈世均感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三十年代燈紅酒綠的舊上海,曼楨對社會封建思想的默默反抗和曼璐逐漸失去自我到墮落成「魔」的過程。
  • 文藝片解讀之《半生緣》主演:黎明、吳倩蓮、梅豔芳、葛優
    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改編至此,我無可指摘。葉落可以知秋,而人生未到半坎,尚未讀懂人世,又怎麼可以輕易去回首《半生緣》。其實本不該在這樣的時候看《半生緣》,但既然是有感而發,也無所謂了。即使是因為好幾年前的我為之感慨再三,那時侯帶著對人情冷暖的一知半解,看完了它,並且胡亂寫下了些文字,現在看來多半是在複述劇情,然後提出太多的為什麼,並且一再的浮想聯翩。
  • 張愛玲《半生緣》:為什麼顧曼楨被祝鴻才欺辱後,依然嫁給他
    曼楨和世鈞,互相剛好都喜歡的人,有自己的小明天憧憬,談婚論嫁時機已到。雖說曼楨家庭情況特殊,還要一人支持大半個家,但在豫瑾眼裡,她卻能夠堅強地表現出一副舉重若輕的姿態。叔惠和翠芝,也是一對有緣人,叔惠好面子,翠芝是嬌嬌的大小姐。豫謹也是年少有成,事業穩紮穩打。大城市小地方的年輕人們,平淡的生活。
  • 新版《半生緣》會成第二個「鹿鼎記」嗎?
    先是官宣的「劉嘉玲、蔣欣」兩位演員遭到市場強烈不滿,隨後便是該劇的「播出難」問題,從早早被北京衛視買下版權,到今年5月傳出播出、定檔發布會召開完畢,到臨時被撤檔……再見面時的《半生緣》,已搖身一變成《情深緣起》,且集數由原來的50集被刪改至48集,播出模式由昔日的臺網劇,臨時改為「空降」的全網劇。命運之慘,無法言表。
  • 《第一爐香》背後 是許鞍華與張愛玲的「半生緣」
    許鞍華自認沒有抓住小說的核心精神,那時她亦不懂得如何把張愛玲文字裡的意象正確轉換為電影語言,把那些細膩的心理描寫轉變成可供感知的視覺影像。許鞍華抱怨美術指導,無緣無故就將繆騫人的頭髮剪短,演員造型成了大敗筆。周潤發身上自有範柳原情場浪子的風範與氣質,許多對白都是調情話語,周潤發卻以比較嚴肅、輕浮的口氣說出,他沒有深入理解這個人物,詮釋浮於表面。
  • 《第一爐香》背後,是許鞍華與她的「半生緣」
    許鞍華自認沒有抓住小說的核心精神,那時她亦不懂得如何把張愛玲文字裡的意象正確轉換為電影語言,把那些細膩的心理描寫轉變成可供感知的視覺影像。小說裡寫:「流蘇一進門便不由得向窗口筆直走過去。那整個的房間像暗黃的畫框,鑲著窗子裡一幅大畫。那釅釅的,灩灩的海濤,直濺到窗簾上,把帘子的邊緣都染藍了。」
  • 迸深:舊約五小卷:第十六課︱佳偶與良人面對的挑戰與成長(二)、雅歌詮釋史簡介及當代意義
    3.作者前面已兩次說到「領你進我母親的家」(歌8:2),可能是象徵佳偶的安全感或佳偶與良人雖是夫妻,但扮演了不同角色(歌8:1是姊妹,8:2是母親)。4.歌8:3–4重複歌2:6–7,所不同的是歌2:6–7是針對男子/新郎,這裡針對佳偶。歌8:4和歌2:7同樣都是佳偶的忠告─不要強迫親密關係。
  • 好戲 | 是劉嘉玲毀了《半生緣》,還是《半生緣》毀了劉嘉玲?
    ,旅美期間仍在進行改寫,書名更是《十八春》到《惘然記》再到《半生緣》,花費了不少心血。劉嘉玲今年54歲,演《半生緣》的時候也已經年過五旬了,雖然保養得很好,臉上不見一絲皺紋(也有可能是磨皮得看不出來了),但,顧曼璐畢竟是一個29歲的女人,所以一些扮相上,劉嘉玲實在鞭長莫及。比如第一集中,顧曼璐憂心自己年紀大了,做不了舞女無法養活家裡人,正是這個橋段貢獻出了劉嘉玲最令人尷尬的一幀畫面,顧曼璐用膠帶繃起了臉扮做雙馬尾女學生——自此,繼劉曉慶、周迅後,劉嘉玲也成了「丫頭教」一員。
  • 《半生緣》:叔惠和翠芝如此相愛,為何沒能在一起
    張愛玲《半生緣》裡的世鈞和曼楨的愛情,可謂是跌宕起伏,賺盡了讀者眼淚。他們背後還有一對情侶——翠芝和叔惠。如果說世鈞和曼楨的故事過於戲劇化,那么叔惠和翠芝的愛情才是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才是芸芸眾生中的你和我。世鈞和曼楨的愛情,因有太多外在因素的幹擾從而導致了悲劇,那麼翠芝和叔惠如此相愛,命運也給了他們很多機會,為何卻依舊沒能在一起呢?
  • 新《半生緣》播了14集,劇情仍讓觀眾難言,遮羞布快被扯下來了!
    新《半生緣》的開播,既沒有引來追劇熱潮,也沒能贏得觀眾的好評。從目前14集的劇情來看,這部劇的遮羞布要被扯下來了!雖說這部劇有著強大的演員陣容,可即便是劉嘉玲,蔣欣,郭曉東等等有著演技派的演員來挑起了大梁,但是這14集的劇情還是引起著不少的群嘲:現在的知名演員演戲都不挑劇本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