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曼楨和世鈞不能結婚,不是因為她被強暴,而是這三點

2020-12-24 陳清輕

最近改編自張愛玲小說《半生緣》的電視劇上映了,網上罵聲一片,我只看過其中一個片段,沒再看下去。

斷斷續續地,花了十幾天的時間看完了《十八春》。《十八春》,又名《惘然記》,是《半生緣》的前身,1951年結稿,署名梁京(當時受到胡蘭成「漢奸」身份的牽連,不敢署名張愛玲),在《亦報》連載。

1967年,張愛玲已在美國定居,刪掉了《十八春》富有政治色彩的結尾,連帶修改了其中幾個細節,成了《半生緣》。

《十八春》和《半生緣》差別大嗎?對我來說,非常大。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自序中曾經提到:「……我唯一的資格是實在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當我精讀過《十八春》,再去看《半生緣》,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疑惑:咦?我看的是別人的仿寫版本嗎?

《半生緣》單從名字來看,就比《十八春》更市場化、媚俗化。結尾是世鈞跟曼楨再次相遇後,想要重歸於好,兩人涕淚漣漣,曼楨的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更是惹下很多讀者的眼淚。

這是很明顯為了討好觀眾的大眾化的戲劇結尾。但是從小說整體來看,世鈞根本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他一直是一個負責任的、木訥退縮的好男人,絕不會如此衝動不顧。

而《十八春》的結尾則是曼楨、世鈞、翠芝三人一起去了東北支援國家,在看戲的時候偶然碰見了慕瑾(《半生緣》中的豫瑾),兩人談起了曼楨,世鈞說曼楨現在在宿舍躺著,已經離婚了。再一回頭,慕瑾已經等不及劇終,離席去找曼楨了。

世鈞惘然地微笑了。他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們祝福。

這個結尾我連讀了兩遍,第一遍讀時哭得稀裡譁啦,第二遍讀時,才驚覺曼楨跟世鈞最後沒能在一起,早就已經被寫在他們的性格密碼裡了。

請聽我細細道來。

1、 表象之一:世鈞懷疑曼楨跟慕瑾兩情相悅

曼楨跟世鈞在一起後,兩人感情非常好,世鈞跟曼楨提過結婚,但是曼楨覺得自己家庭負擔非常重,不想拖累世鈞,想讓世鈞先發展事業,等到她大弟弟畢業了,能幫她分擔了,家累沒有那麼重了,她才會跟世鈞結婚。

但事情隨著曼楨表哥慕瑾的借住有了變化。慕瑾本來是曼璐的訂婚對象,曼璐做了舞女之後,主動解除了婚約。

慕瑾年輕有為,而且初心滾燙,在窮鄉僻壤的鄉下建了一所醫院,這次到上海來是想進一批設備。他一直沒有結婚,曼楨家人都認為是曼璐耽誤了他。

年輕有為、令人尊敬、又有愧疚心理,所以曼楨和曼楨的家人對慕瑾都格外親熱。

曼楨本就是溫柔體貼的女孩子,記得慕瑾不吃辣,借書給他看,還幫他房間裡安裝瓦數大一點的電燈,甚至還體貼地從自己房間裡拿來一盞檯燈讓他可以在床上看書。

為了降低世鈞感情的熱度,避免衝動之下結婚,曼楨在世鈞來找她的時候,總是拉上慕瑾,三人交談。

再加上世鈞偶然一次來找曼楨的時候,聽到了曼楨母親和奶奶的話,認為慕瑾跟曼楨更般配,而世鈞是「佔著茅坑不拉屎」。

就這樣,世鈞對曼楨有了嫌隙。

世鈞是「悶棍子」性格,遇事喜歡猶疑退縮,如果他足夠自信的話,根本不會懷疑曼楨跟慕瑾的感情,也就不會有後面他以為曼楨跟慕瑾結婚了,而他匆忙之下跟翠芝結婚的悲劇。

2、 表象之二:曼楨跟世鈞就曼璐的舞女身份發生分歧

世鈞的父親生病,他回去探望。後來曼楨跟叔惠一起去了世鈞老家,見過世鈞的父母。世鈞的父親看到曼楨有點眼熟,後來與人閒聊時想起來像極了上海的一個舞女李璐(其實就是曼璐)。

世鈞那時候為了繼承父親的家業,已經辭了上海的工作,也就相當於失去了獨立抗爭的資本。

所以,當世鈞的父母不同意世鈞跟曼楨來往的時候,世鈞徹底回絕說,曼楨沒有姐姐,而不是決絕地反抗。

事後他又回到上海,跟曼楨就此事交談。曼楨認為姐姐從小做舞女,實在是逼不得已,而現在為了自己結婚難道就不承認有這個姐姐了嗎?

曼楨的態度是鮮明而決絕的,世鈞的態度是逃避的。

在此時,曼楨跟世鈞有過一段對話,很能說明問題:

「一個人在社會上做人,有時候不能不——」曼楨沒等他說完便接口道:「有時候能不能拿出點勇氣來。」世鈞又是半天不作聲,最後他說:「我知道你一定覺得我這個人太軟弱了。自從我那回辭了職。」

對於舊時代和有著封建思想的父母,世鈞反抗得不夠,對於自己獨立掌控命運的渴求和實踐,他遠遠沒有曼楨那樣徹底。

這次吵架,起因雖然是因為曼璐,但兩個人思想上確實是有些距離的。

3、 表象之三:曼楨失蹤後,世鈞的反應

曼楨被祝鴻才欺負了以後,被囚禁了起來。世鈞去找曼楨,但曼楨的母親早就已經被曼璐用錢收買,再加上自己並沒有什麼主見,所以將實情對世鈞做了隱瞞。

世鈞聽曼楨母親說曼楨在曼璐家裡養病,他急忙趕去了那裡,但是卻被告知曼楨不在這裡,這時候他想的是:「她竟這樣絕情,不肯見我。」而後悻悻然走了。

如果世鈞是一個有心人,那麼他會從曼楨母親遮遮掩掩的神情和曼璐家通報僕人的態度變化中,察覺出事情哪兒不對,而不是一味認為曼楨絕情。

而後,世鈞在醫院碰到一個朱護士,談起了張慕瑾,說他結婚了,再加上他趕去曼楨家,發現已空無一人,鄰居說「不在上海了,去了北火車站。」世鈞更加認為曼楨是嫁給慕瑾了:

世鈞心裡怦的一跳,想道:「北火車站。曼楨當然是嫁了慕瑾,一同回去了,一家子都跟了去,靠上了慕瑾了。曼楨的祖母和母親的夢想終於成為事實了。」

世鈞再次來到曼璐家確認,曼璐將計就計,騙他曼楨確實跟慕瑾結婚了,世鈞確信不疑。

回到南京後,世鈞不久就跟翠芝結了婚。

一年後,等到曼楨終於千辛萬苦逃出來,給世鈞寫信,卻被世鈞的母親藏了起來。兩人的再次見面,就是十八年後了。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相比起勇敢、堅強、獨立、有主見的曼楨來說,世鈞懦弱、猶疑、守舊、被動。

所以在小說結尾,張愛玲說世鈞「惘然地微笑了,全心全意地為他們祝福。」

將心比心,他也只能得到這樣的結局。因為愛情從來都是勇敢者的遊戲,懦弱者只能擁有湊合的婚姻。

End.

——感恩閱讀——

文:陳清輕

圖:《半生緣》劇照

歡迎大家點讚、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第一爐香》背後,是許鞍華與她的「半生緣」
    不忘,有迴響當初《人間蒸發》合作中斷,許鞍華最想拍的其實不是《傾城之戀》,是《半生緣》。因為無法到內地實地取景,沒有實景就做不了這齣戲,只好暫時捨棄。《傾城之戀》往後十年,因預算不足,改編想法還未完全成熟,電影《半生緣》一直無法成型。
  • 《半生緣》——若說無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初識的時候,曼楨和世鈞都有幾分孩子氣。我想不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有這樣一段轟轟烈烈的往事。兩個人都有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的品質,也只有這樣的兩個人,才能讓我們看到一部《半生緣》。    我特別留戀倆人和叔惠一起工作的那段時光,一生的紅顏綺夢,都封存在了那時。
  • 《半生緣》:格局是傳統社會中最奢侈的願望
    她的聲音在顫抖。半晌方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這句話一出,多少人看到此,不由地潸然淚下。這大概是世上最悽美的情話,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的,除了歲月,還有自己。留下的,僅是一場空歡喜。《半生緣》原名《十八春》,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其創作歷時十八年,是她創作時間跨度最長的作品。
  • 解讀《半生緣》:曼楨和世鈞,為何佳偶「難」成?
    世鈞之前說曼楨是叔惠的朋友,他父母也就沒點破,只是和世鈞說,叔惠年紀輕輕不學好,和這種女人糾纏。世鈞反駁他們,他覺得婚戀是自由的,就算家人也不能去幹涉。他又問母親不是主張自由婚姻的麼。沈太太說:「總得是個好人家的女孩呀」。世鈞生長在這種家庭裡,看起來註定和曼楨無緣了。但其實不然,這些問題都還是可以化解的。
  • 莫文蔚|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
    在和上一首《慢慢喜歡你》時隔2個月後,莫文蔚再一次交出今年的新作《半生緣(我們在這裡相遇)》,這首半生緣和先前走抒情、深情款款路線的莫文蔚反差很大
  • 半生緣結局:曼楨下嫁祝鴻才,曼璐悔恨而亡,世鈞翠芝組成新家庭
    但看過劇的小夥伴都知道,除了人名和背景相同之外,這部劇和老版的《半生緣》看不出有任何一點相似之處,這部劇播出已過三分之二,曼璐還未嫁給祝鴻才,那曼楨的命運是否如老版一般?還是能「逆天改命」?劇情走向至今成謎,只能拭目以待。因為《情深緣起》的不盡如人意,作為原著粉,只能去重溫了林心如、蔣勤勤版的《半生緣》。
  • 《第一爐香》背後 是許鞍華與張愛玲的「半生緣」
    02不忘,有迴響 當初《人間蒸發》合作中斷,許鞍華最想拍的其實不是《傾城之戀》,是《半生緣》。因為無法到內地實地取景,沒有實景就做不了這齣戲,只好暫時捨棄。 對比《傾城之戀》,《半生緣》方方面面都要好得多,許鞍華也自信,《半生緣》是她在改編概念上完全可以交代的一部戲。 03點上一爐沉香屑 如果要細挑《半生緣》的瑕疵,就是許鞍華經常自我批評的一點——「電影感」不強。
  • 張愛玲《半生緣》有多現實?不是你在看小說,而是小說寫的就是你
    坦白說,這是我最初看的張愛玲的作品之一,當時即使對她素有耳聞,但其實不十分了解,因此《半生緣》的前八章筆者看了幾乎幾個月,陸陸續續,想起時便才翻一翻:因為它的節奏只是青年男女之間你來我往的情愫,戀愛的開始階段。
  • 《半生緣》涉嫌抄襲美國小說?真相併非如此簡單
    她給世鈞寫情意綿綿的情書。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一個人。」 被祝鴻才強暴,母親見死不救,戀人結婚生子,曼楨經歷太多人生的哀樂,她才明白地久天長的愛情,需要兩個人的成全,而非一廂情願。
  • 《半生緣》:從三個角度淺析曼楨的悲劇結局的原因
    讀完《半生緣》,我被曼楨這樣一個美麗與智慧並存,獨立與堅強的女子所吸引,可她的結局卻是個悲劇:被迫與相愛的人分離,被姐姐設計姐夫強暴,最後為了孩子嫁給毀自己一生幸福的人。即使最後與心愛之人重逢,也只能說一句「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在《半生緣》裡,每個人的悲劇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家庭的影響,從宏觀角度來看,他們的悲劇是封建的「吃人」禮教所導致的。
  • 新《半生緣》太潮了!一見鍾情、吸血老媽、「宮鬥」……一個不少
    文|吳清淺由蔣欣、劉嘉玲飾演的新《半生緣》才半集的篇幅就集合了熱播劇的幾大潮點——一見鍾情、吸血老媽、原生家庭、宅鬥等等,與張愛玲的《半生緣》和老版《半生緣》(包括吳倩蓮、黎明、梅豔芳電影版以及林心如、蔣勤勤電視劇版)相比,已經完全變味了。
  • 周星馳一直不結婚,不是因為朱茵,而是因為去世的她
    大家好,歡迎來到火星娛樂會,下面跟我一起來看一下娛樂圈的這些資訊,說起我們中國的喜劇大師肯定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星爺,周星馳現在的他已經年齡很大,可是卻一直不結婚,所以這也是很多人議論他的原因,大家都在猜測為什麼?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重讀《半生緣》
    這一段,堪稱童年陰影。我想對於劇中的曼楨來說,被強暴,被姐姐出賣,被母親遺棄,都是心中重傷,但愛人就近在咫尺,卻無力也無心施以援手,才是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人心如海底,深不可測;最信任的人,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棄她而去,怎能不死心?也是這一段,讓我非常痛恨男主,如此軟弱無能的人,怎麼能配得上白月光般的曼楨呢?
  • 新版《半生緣》從頭爛到尾,可不只是因為選錯了演員
    這不是我惡趣味,而是小說裡曼楨的悲劇人生是從這裡才真正開始的。她被姐姐姐夫設套強暴,一直被軟禁,直到生下孩子,後又為了孩子被迫和破產的祝鴻才結婚,過著完全麻木的生活。如果張愛玲泉下有知,肯定會被氣得死去活來,「我寫的也不是革命小說啊,你讓曼楨燒了莊園上梁山是鬧哪樣……」《半生緣》原名《十八春》,最早連載於1950年3月至1951年2月的《亦報》,在當時引起巨大轟動。
  • 盤點演強暴戲的女明星
    據傳說試鏡時,很多大牌女星都去了,湯唯絕對不是最漂亮的,卻是最大膽的,當別人都在扭捏的時候,她大方地解開了自己的衣帶。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她把握住了機會,同時發揮出了自己的實力。在《色戒》中,她的表現沒有讓任何人失望,甚至影帝梁朝偉,在影片中都被她的光芒打的黯然失色。她表演得如此自然,如此理所當然,讓人們自覺地加入到那個情境中,體會王佳芝的喜怒哀樂。
  • 周星馳為何不結婚?不是因為朱茵,而是因為她!
    ,讓每一個小人物活出自己最真實的樣子,儘管他有些狼狽,但這就是很多人起步時的樣子,周星馳以搞笑幽默的表演表現出最貼近於現實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社會小人物縮影,讓人在觀看電影的時候總是會笑中帶淚,仿佛那就是自己的生活一般。
  • 床戲假戲真做的明星 曾志偉強暴戲被罵「沒人性」
    ,而「很黃、很暴力」的強暴戲更能給觀眾帶來新的衝動,很多明星的敬業程度難以置信,拍攝過程中不慎受傷,甚至拍到崩潰,強暴戲何嘗不是一種體力活和技術活。強暴完畢,女演員痛苦不能自製,這下激發了同劇組的女美術指導的憤怒,大罵曾志偉沒人性。
  • 電影《半生緣》:所有的離開,都是因為不夠愛
    這幾天根據張愛玲的《半生緣》改編的《情深緣起》熱播,電視劇太慢,特意找來了1997年的電影版《半生緣》。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由許鞍華執導,由黎明、吳倩蓮、梅豔芳、葛優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黎明和吳倩蓮飾演的一對戀人在保守的時代因承受生命中不可得知的遭遇,飽受命運折磨的故事 。
  • 《半生緣》:我愛你,但也只給得起那麼多
    可能連他自己都意識不到,他隱隱中是有點嫌棄曼楨的出身的,不然也不至於在父母面前撒謊她沒姐姐。曼璐死後,祝鴻才的財運也沒了。祝鴻才跟顧曼楨表態說自己真對不起她姐姐,張愛玲說他這樣自怨自艾,其實還是因為心疼錢的緣故,只是曼楨沒想到這一點,見他這樣引咎自責,便覺得他這人倒還不是完全沒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