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最早看過的美劇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成長的煩惱》,一共播出了七季,那時候向南才上中學,迷劇迷得不行,感慨美國人的家庭生活條件真是好啊,教育和生活方式也和我們大不一樣,特別羨慕老大麥克,心想這就是美國人的生活吧!
記得八十年代末,臺灣的柏楊曾出過一本《醜陋的中國人》,當年轟動一時,其實向南也是若干年後才讀到了這本書,至今有一點印象深刻,就是柏楊老先生從頭至尾將美國人作為了正面典範,也就是「醜陋中國人」的對立面,讓人感覺中國人的素質文化相距美國人差得好遠啊!不可否認書中剖析的當代國人的「醜態」針針見血,直到今天很多陋行仍然存在。可是向南心中一直還有個疑問,就是美國人的素質文化,亦或美國人的真實生活真的像書中寫的那麼好嗎?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向南慢慢了解到一些美國的歷史、科技發展等等,也逐漸明白美國的綜合實力為什麼一直能領先於世界,但是對美國的社會文化,或者說美國人到底是怎麼生活的,除了知道大家都說美國是個自由國度以外,還是沒有具體概念。
也不知從哪一年起,得益於網絡資源的開放,繼《成長的煩惱》、《老友記》之後,美劇逐漸在國內流行,據稱是2005年的《越獄》開啟了國內(網絡)全民美劇的風潮,隨後越來越多的美劇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根據向南這些年的追劇體驗,美劇拍攝的體裁真的基本不受限制,尺度也很放得開,各種刷下限,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美劇拍不出來的,像這些年大火的《紙牌屋》、《黑吃黑》、《無恥之徒》等等吧,對美國公認的「富裕」、「中產階級」和「貧窮」三個社會階層的生活都有露骨刻畫,同時美國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種族文化、移民文化、印第安文化、黑幫文化等在這些美劇中也是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暴力、色情、毒品、黑幕等劇情都是美劇熱播的重要籌碼。
可以說,這些年美劇一次次刷新了向南對於美國文化的認識。當然,向南不會傻到以為美劇拍的是真實美國人的生活,這又不是紀錄片。可是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就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港片,不少經典劇情都來源於那個時代香港的特殊地區文化。那麼,這個美劇流行時代,又有多少是來源於美國的真實社會生活呢?
先來說說美國的種族文化
美國的人種比較複雜,從大的方面說分為為歐裔、非裔、亞裔和拉美裔。其中佔比例最大的英國後裔,白種。其次是拉美移民,白種或白黃混血,再其次是非洲人後裔,黑種。據稱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擔心會被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換言之,就是每個美國人都知道種族歧視不好,但是大家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犯種族歧視的毛病。不管官方如何宣傳,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在幾乎每一部美劇中,種族衝突問題都是避不開的話題。
其次說說移民文化
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移民史,沒有移民就沒有美國。但移民也導致美國某些州府的社會福利制度出現分歧化,政府的財政支配變得扭曲,並不是所有人的社會福利都能有所保障。同時,隨著各國移民的增多,美國的宗教文化也在發生變化,據統計,美國宗教普及為30%的基督教、22%的天主教、13%摩門教和2%佛教,其餘為原始宗教或無宗教。近幾年美國的宗教衝突事件比20世紀90年代多增三倍。這個題材的美劇建議可以看看《美國眾神》。
再簡單了解一下美國的印第安文化吧
美國的本地人是印地安人,但現在數量極少。16世紀,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殺印第安人,目前印第安人僅佔美國總人口的1.2%左右,部落較為集中在新墨西哥州。美國的法律規定,印第安人享有獨立的對保留區內事務的管轄權,部落有獨立的行政和司法體系,但大部分印第安人都很窮,為了幫助印第安人發展經濟,美國政府特許印第安人在保留區內開賭場,這些社會背景在美劇《黑吃黑》中有比較清楚的交代。
最後,向南強烈安利一部仍未完結的熱門美劇《無恥之徒》,這部劇專門講述了生活在美國芝加哥南部貧民區的Gallagher一家人的故事。美國其實與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一樣,都或多或少面臨著貧富加劇、階層與階層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現象。社會最底層的窮人們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生活越來越艱難。在處理同樣的問題上,東方國家往往受根深蒂固的傳統道德觀的約束,而在西方國家,這可能早就不是什麼問題。這部美劇正是在不斷挑戰人們道德底限的同時,詮釋了當代美國人對善與美、醜與惡的理解。
向南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不在評價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優劣,對這個問題每一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觀點。在向南看來,國與國之間的科技、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可以拿數據比較,但對於社會文化問題,似乎難以全面客觀評價,柏楊老先生當年口中的「美國人」應該也只是他所接觸到的少部分美國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