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行美劇看美國社會文化

2021-01-07 向南看電影

向南最早看過的美劇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成長的煩惱》,一共播出了七季,那時候向南才上中學,迷劇迷得不行,感慨美國人的家庭生活條件真是好啊,教育和生活方式也和我們大不一樣,特別羨慕老大麥克,心想這就是美國人的生活吧!

記得八十年代末,臺灣的柏楊曾出過一本《醜陋的中國人》,當年轟動一時,其實向南也是若干年後才讀到了這本書,至今有一點印象深刻,就是柏楊老先生從頭至尾將美國人作為了正面典範,也就是「醜陋中國人」的對立面,讓人感覺中國人的素質文化相距美國人差得好遠啊!不可否認書中剖析的當代國人的「醜態」針針見血,直到今天很多陋行仍然存在。可是向南心中一直還有個疑問,就是美國人的素質文化,亦或美國人的真實生活真的像書中寫的那麼好嗎?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向南慢慢了解到一些美國的歷史、科技發展等等,也逐漸明白美國的綜合實力為什麼一直能領先於世界,但是對美國的社會文化,或者說美國人到底是怎麼生活的,除了知道大家都說美國是個自由國度以外,還是沒有具體概念。

也不知從哪一年起,得益於網絡資源的開放,繼《成長的煩惱》、《老友記》之後,美劇逐漸在國內流行,據稱是2005年的《越獄》開啟了國內(網絡)全民美劇的風潮,隨後越來越多的美劇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根據向南這些年的追劇體驗,美劇拍攝的體裁真的基本不受限制,尺度也很放得開,各種刷下限,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美劇拍不出來的,像這些年大火的《紙牌屋》、《黑吃黑》、《無恥之徒》等等吧,對美國公認的「富裕」、「中產階級」和「貧窮」三個社會階層的生活都有露骨刻畫,同時美國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種族文化、移民文化、印第安文化、黑幫文化等在這些美劇中也是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暴力、色情、毒品、黑幕等劇情都是美劇熱播的重要籌碼。

可以說,這些年美劇一次次刷新了向南對於美國文化的認識。當然,向南不會傻到以為美劇拍的是真實美國人的生活,這又不是紀錄片。可是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就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港片,不少經典劇情都來源於那個時代香港的特殊地區文化。那麼,這個美劇流行時代,又有多少是來源於美國的真實社會生活呢?

先來說說美國的種族文化

美國的人種比較複雜,從大的方面說分為為歐裔、非裔、亞裔和拉美裔。其中佔比例最大的英國後裔,白種。其次是拉美移民,白種或白黃混血,再其次是非洲人後裔,黑種。據稱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擔心會被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換言之,就是每個美國人都知道種族歧視不好,但是大家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犯種族歧視的毛病。不管官方如何宣傳,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在幾乎每一部美劇中,種族衝突問題都是避不開的話題。

其次說說移民文化

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移民史,沒有移民就沒有美國。但移民也導致美國某些州府的社會福利制度出現分歧化,政府的財政支配變得扭曲,並不是所有人的社會福利都能有所保障。同時,隨著各國移民的增多,美國的宗教文化也在發生變化,據統計,美國宗教普及為30%的基督教、22%的天主教、13%摩門教和2%佛教,其餘為原始宗教或無宗教。近幾年美國的宗教衝突事件比20世紀90年代多增三倍。這個題材的美劇建議可以看看《美國眾神》。

再簡單了解一下美國的印第安文化吧

美國的本地人是印地安人,但現在數量極少。16世紀,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殺印第安人,目前印第安人僅佔美國總人口的1.2%左右,部落較為集中在新墨西哥州。美國的法律規定,印第安人享有獨立的對保留區內事務的管轄權,部落有獨立的行政和司法體系,但大部分印第安人都很窮,為了幫助印第安人發展經濟,美國政府特許印第安人在保留區內開賭場,這些社會背景在美劇《黑吃黑》中有比較清楚的交代。

最後,向南強烈安利一部仍未完結的熱門美劇《無恥之徒》,這部劇專門講述了生活在美國芝加哥南部貧民區的Gallagher一家人的故事。美國其實與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一樣,都或多或少面臨著貧富加劇、階層與階層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現象。社會最底層的窮人們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生活越來越艱難。在處理同樣的問題上,東方國家往往受根深蒂固的傳統道德觀的約束,而在西方國家,這可能早就不是什麼問題。這部美劇正是在不斷挑戰人們道德底限的同時,詮釋了當代美國人對善與美、醜與惡的理解。

向南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不在評價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優劣,對這個問題每一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觀點。在向南看來,國與國之間的科技、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可以拿數據比較,但對於社會文化問題,似乎難以全面客觀評價,柏楊老先生當年口中的「美國人」應該也只是他所接觸到的少部分美國人罷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年輕人都愛看美劇?看看美劇傳達的美國文化就知道了!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美國社會是很開放自由的。這樣說也並沒有錯,但其實美國有很多州的生活之「保守」可能甚至是你從未想過的。
  • 論美劇文化滲透下的中國文化安全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劇迅速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並大受歡迎。但是美劇作為美國的一種出口文化,其背後隱藏著濃厚的美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利用一種隱蔽的方式對中國文化進行滲透。但從另一方面看,文化競爭也成為了全球化競爭中極具重要性的一部分,這就導致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多種文化滲透的手段,企圖控制中國。特別明顯的是近年來美劇在中國的流行與風靡,它的華麗外表之下裹挾著的是深厚的美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讓人的思想在「愉悅」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這種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擴展和延伸的美劇文化滲透對中國的文化安全會產生重大的衝擊,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惕。
  • 了解美國流行文化的教科書級美劇:《廢柴聯盟》
    眾所周知,《老友記》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美國情景喜劇之一,幾乎影響了美國一代人的流行文化。As we know, "Friends"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merican sitcom in history, and it has impacted an entire generation of American pop culture.
  • 從美劇看美國文化 Billions
    給大家安利一部美劇:Billions(億萬)。它雖然是一部虛構的電視劇,但可以看到很多真實金融案例的影子。
  • 美國大學裡的兄弟會是什麼組織?從美國影視劇中看他們的高校文化
    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雖然很多同學還沒有來得及親身踏進美國的校園體驗一下美式高校文化。但作為全球文化輸出第一國,美劇、好萊塢電影早已經入侵我們的生活,對於當地的社會和文化環境,我們也多多少少能夠從中瞥見一些端倪。
  • 《摩登家庭》即將完結,細數美劇的文化密碼
    常江在採訪中談到,劇情碎片化、系列化的美國電視情景喜劇,主要是在美國特定的電視播出環境下形成的,是一種被塑造出來的欣賞需求。雖然留下了許多熒幕經典,但電視22分鐘一集的容量,其實難以呈現一個完整的生活圖景,因此主要靠語言取勝,這實際上是美國的商業電視媒介對喜劇文化潛能的破壞。
  • 從美劇下架說起——舊文重溫:《不著痕跡的「美國夢」》
    舉例來說,學者Janice Xu指中國的網民透過收看外國劇集以學習西方文化及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而Qiaolei Jiang及Louis Leung的研究則指出,透過觀賞外國劇集並與同窗好友討論內容,一方面可以學習到外國文化,另一方面則可以作為社交談資,增進個人的社會資本。不像韓劇多以情愛內容為主題,美劇覆蓋從生活到罪案、從政治到科幻各個類型。
  • 【文化美國】2018—2020年美劇盤點分析
    媒體和評論家普遍認為自2000年左右HBO電視網播出《黑道家族》、《六尺之下》等劇以來美國電視劇(以下簡稱美劇)迎來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這些女性形象打破了社會對於傳統女性的刻板印象,從她們的獲獎中也可以看出社會對於女性的包容度越來越高,愈發能欣賞不同類型女性的美。
  • 美劇與同志文化私生子:斜線文化 主流與非主流
    美劇與其它類別的電影電視一樣,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同人文化,而在這風靡全球的文化中,有關「同志」的斜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支。當然,無論是普通同人文化還是斜線文化,它們的載體主要都是fanfic。Fanfic,全稱Fan fiction,中文多寫作「同人小說」,其蓬勃發展當拜日本漫畫迷所賜。
  • 經典美劇系列賞析一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
    美國一直是一個多文化的國家,由於吸收了各國優秀文化和人才,使得美國文化具有強勁生命力。為什麼美國文化總是更容易得到世界的認同,正式因為它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重新整合打包再輸送到世界各地,因此更容易被接受。
  • 這16部豆瓣均分9.0的美劇,你看懂了嗎?
    看理想與豆瓣時間聯合發行了一檔新節目:📺💥《美劇大爆炸:創作、腦洞和文化密碼》帶你再次探索16部經典美劇,從5個側面,破解行業背後的流行密碼。          表面上看,美劇數量龐大,類型紛繁,貌似難以在短時間裡一窺究竟。但實際上美劇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發展規律,它的人物故事、價值和文化,其實都與美國當代社會流行觀念的變遷密不可分。
  • 從《釜山行》看當代喪屍文化:血腥暴力背後隱含深刻社會隱喻
    而在西方,喪屍類型電影已經開始逐漸成為影視產品的一個重要類別,無論是著名的《生化危機》系列,還是美劇《行屍走肉》系列,都已經從小圈子類型片演變成為大眾IP,喪屍文化已經從次文化開始進入主流文化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現象。國內之所以無法拍出《釜山行》這樣的現象級影片,主要還是對喪屍文化的內涵和外延了解不夠深刻。
  • 看好萊塢電影,比看小說更容易認識美國社會
    當然也有不少人好像並不把好萊塢電影看在眼裡。可是不管是誰,也不論他的反應是什麼,他們幾乎都有意無意地把好萊塢與美國畫了一個等號。換句話說,他們對好萊塢的喜怒哀樂,差不多相當於他們對美國,或美國文化,或美國生活的喜怒哀樂。畫這個等號是很自然的,而且儘管一定會有例外,但可能比人們所想的更為接近事實。
  • 全世界都在看美劇,美國人為何看英劇?
    今年 1 月,《唐頓莊園》第四季在美國開播後就獲得超過 1000 萬人次的觀看人數。而風靡全球的三集迷你劇《神探夏洛克》也即將登陸美國 PBS 公共電視臺。為什麼英劇一時間開始風靡美國銀幕?美國人都喜歡看哪些英劇呢?這兩部電視劇只是美國「英劇風」的一部分,隨著有線電視、廣播、網站以及 DVD 等多媒體的廣泛應用,近幾年英劇在美國獲得越來越多的觀眾。
  • 【文化美國】2016-2018美劇盤點分析
    【編按】《美國大眾文化態勢研究白皮書:2016-2018》是華東師範大學美國研究中心項目「美國文化、文學、政治與社會研究項目
  • 全球最受歡迎的十部美劇:據說看了8部是真美劇迷,你看了幾部?
    說起美劇,想必很多人都喜歡看,畢竟看起來比較刺激。現在全球網絡這麼發達,在網上隨便一搜,就出現很多美劇,英劇,韓劇等,加上對美劇已經有所了解,大家對美劇都不陌生了,像《權力的遊戲》在全球都吸引了許多粉絲,今天這篇榜單就是給大家盤點了十部全球都受歡迎的美劇,一起來看看吧。10.
  • 中美文化差異美劇推薦
    此前小編給大家分享了一些中美文化差異知識,為了讓同學們更直接更多的了中美文化差異,今日小編給大家推薦幾部美劇,想要通過看劇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1.《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關於日常文化差異的美劇,小編推薦《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
  • 看英劇還是看美劇?不如看看「混血劇」
    騰訊娛樂專稿 文/洛安吉 乖奧你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美劇迷,還是低調奢華有內涵的英劇粉?或許大多數人的答案會是:都是。實際上到底是愛英劇還是美劇?對於自詡看劇有品味有見識的觀眾來說一直是一道難以抉擇的選擇題,這兩個語言接近、文化同源的國度,各有特性,卻又實在有太多相似之處。
  • 舊周刊丨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
  • 看美劇,懂美國,《紙牌屋》中茶黨是一夥什麼?
    在美國社會中有一伙人,叫做「茶黨」,是影響美國的重要力量。當然這夥人不一定喜歡喝茶,因為不是一個政黨而是草根運動,茶黨運動是右派民粹主義運動。這裡可能要講一下,啥是左派,啥是右派。左派主要是那些比較傾向於弱勢的勢力,做的事也相對激進,想的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