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地大物博,擁有著無數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哪怕經歷了歷史的滄桑,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如今的名山大川,古鎮古廟以及眾多的文物遺蹟都是值得人們守護的。眾所周知,中國的國家版圖就像一隻「雄雞」,但就實際情況來說,歷史上中國曾經的領土比現在要大得多,只不過戰爭中的割地賠款使國家喪失了一部分的領土。就比如在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中,額爾古納河以西的貝加爾湖附近土地就丟失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參崴現符拉迪沃斯託克也曾是中國的領土,至今為止,它們仍然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惦念。
海參崴,現指符拉迪沃斯託克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它原名海參崴,曾為清政府領的土。說起來,海參崴現符拉迪沃斯託克真是命運多舛。當時,沙俄為了利益需求的擴大入侵中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清政府內憂外患,特別是中後期國力衰弱,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籤訂了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在1860年又籤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海參崴也就包含在了其中,當時的人們肯定會想不到這個毫不起眼的地方日後會成為重要的軍事基地,其作用和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不過如今,這個曾經通往亞洲的第一門戶早就沒有了中國的影子,已經成為了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海參崴現符拉迪沃斯託克獲得了極高的重視程度,符拉迪沃斯託克一直是蘇俄海軍太平洋艦隊的總部,還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軍事港口,也是最大的貿易港口,年吞吐量約1000萬噸,對外出口煤炭、木材、建材化肥和魚產品等,這些資源都可以自給自足,由此可見它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海參崴現符拉迪沃斯託克更是將它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尤其是在軍事防守方面。很多人都不禁感到惋惜,如果當時沒有割讓出去,海參崴現符拉迪沃斯託克也一定會是國家最好的屏障。
符拉迪沃斯託克有12所高校、11所中學,最著名的就是遠東國立大學,很多人也叫它遠東聯邦大學,這座大學在2013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的排名也不差,可見當地的文化事業發展得還是很不錯的。當地的旅遊景點也是很富有歷史文化特色,著名景點有尤·伯連納博物館、涅維爾斯基將軍紀念碑、太平洋艦隊歷史博物館等。最標誌性的建築就是遠東蘇維埃政權戰士紀念碑了,這座紀念碑紀念是為了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修建,紀念碑前燃燒著長明火,象徵著永不熄滅的希望。
雖然這些地方一直都是很多人心中的遺憾,歷史的確不能忘記,但無論如何歷史的車輪在前進,不忘記過去,對未來抱有希望,便是所有人當下能夠做好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