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重要港口,海參崴對俄羅斯的意義不言而喻,而這個俄羅斯遠東第一大港相比於大連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大連。
如果海參崴更好,當年的蘇聯還會在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後佔領旅大10年嗎?
那麼,大連和海參崴相比,區位到底好在哪裡呢?靜夜史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條件優越
俄羅斯雖然國土面積世界第一,但因為國土位置緯度偏高,所以俄羅斯沒有幾個優良的出海口,最著名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竟然位於北極圈內。
正因為缺少優良港口,尤其是暖水港,所以自沙俄帝國崛起以來,就瘋狂地向外擴張,為完成彼得大帝「走向四大洋」的目標而努力。
而在沙俄17世紀中葉抵達了太平洋沿岸後,開始自北向南大肆擴張,分別在巴爾幹半島、高加索、中亞和遠東地區瘋狂擴張。
19世紀末,趁清朝盛極而衰,沙俄迫使清朝將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割讓給沙俄,海參崴也由此成為沙俄的領土。
不過,沙俄的擴張從未停止,在19世紀末,沙俄提出「黃俄羅斯」計劃,將新疆K2自海參崴連線以北區域全部劃入俄羅斯,這與日本產生了激烈衝突,並最終引發了日俄戰爭,隨後沙俄一敗塗地,被迫退出東北。
二戰結束後,蘇聯佔據東北全境,旅大也成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橋頭堡。
相比於海參崴,旅大尤其是大連緯度更低。雖然海參崴的緯度只有北緯43°,但因為千島寒流的存在,再加上海參崴向北的廣大西伯利亞地區地勢相對低平,海參崴也容易受到極地東風的影響,這使得和海參崴緯度大致相同的遠東包括我國東北地區都是北半球冬季氣溫最低的區域。
極地東風導致的熱力性質差異,以及千島寒流過境的因素,使得每年海參崴從每年的12月上旬到翌年3月中下旬都存在港口封凍的情況,需要藉助破冰船實現全年通航。再加上海參崴在地形上更加內凹,所以一旦冬季千島寒流過境,被封凍的海參崴情況更加尷尬。
相比之下,作為遼東半島末端的大連緯度僅為北緯39°,屬於暖溫帶,全年平均氣溫高於海參崴。而且因為朝鮮半島的阻擋,大連幾乎難以受到千島寒流的影響,相反,俗稱「黑潮」的日本暖流反而容易影響大連。
更重要的是,因為大連位置直插大海,所以受到的海陸熱力性質較小,氣候也更有海洋性特徵,再加上遼東半島外凸,所以不容易被寒流封凍。
再者,海參崴附近有綏芬河入海,雖然緯度較高的河流含沙量較小,但相比於幾乎沒有河流入海的大連港,海參崴還是差強人意。
所以,從地理區位上看,大連比海參崴優越太多了。
2、人文條件優越
而除了自然區位,在人文方面,海參崴也相對遜色。
大連最大的優勢,不是因為它是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這些頭銜,而是它是東北地區最主要的出海通道。
雖然當前的東北經濟相對落伍,但東三省經濟依然有著雄厚的實力,通過發達的鐵路網將大連和東北廣大地區相連,大連成為東北面向日韓以及東南亞的重要窗口。
可以說,經濟雄厚的經濟腹地,是大連遠強過海參崴的重要因素,作為我國第8大港口,大連2019年的吞吐量超過3億噸,而海參崴才不到1億噸。
雖然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出海口,且直接面向日韓,但海參崴所依託的經濟腹地,也就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始終是地廣人稀的狀態,連海參崴也不過才60萬人而已,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高達12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不過才不到4000萬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這些地區貨物全部自海參崴吞吐也難以和大連相提並論。
而且更要命的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長期一蹶不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更是停滯甚至倒退狀態,所以時至今日,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最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依然是西伯利亞大鐵路。而由於年久失修,這條鐵路的平均時速為8公裡每小時,所以很多俄羅斯人寧可繞遠走海路也絕不願意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輸。
而作為西伯利亞大鐵路末端的城市,海參崴本可以依靠西伯利亞大鐵路向更遠的區域延伸,擴大港口的經濟腹地,但現實情況令俄羅斯如此無奈。
相比之下,海參崴作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軍港似乎更有價值,不過很可惜,大連作為我們的軍港無疑更加舉足輕重,因為這不僅是拱衛首都的重要門戶,更是遙望我國海岸線的重要堡壘,這一點在優秀影視劇《亮劍》中,丁偉少將曾有精彩論述。
所以概括說來,雖然海參崴相比於俄羅斯而言至關重要,但相比於大連而言,海參崴依然是相形見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