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12月28日,泰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稱,泰州港年吞吐量突破3億噸。這意味著,泰州港已跨過3億噸這道業界公認的「大港門檻」,成為江蘇省第4個真正的「大港」。更引人注意的是,泰州港吞吐量從1億噸到2億噸歷經整整7年,而從2億噸到3億噸僅用了短短2年時間。
泰州港歷史悠久,形成於北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於1902年開埠。泰州港也是大自然對泰州的饋贈,擁有97.8公裡寸土寸金的長江「鑽石岸線」,是寶貴的12.5米深水良港。據泰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飛介紹,「港口名城」是泰州市「十三五」規劃布局的一項重大戰略,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泰州港航事業飛速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對外經貿往來的一支重要力量。
泰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龍根說,今年以來,面對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嚴峻形勢,泰州港實現吞吐量突破3億噸,是泰州港口建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標誌著泰州港邁上了新的更高的發展平臺,反映出泰州經濟的強大韌性與高質量發展的良好質態。在面臨大發展機遇的「節骨眼」上,3億噸的「成績單」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泰州港將迎來更廣闊的天地,在「由大到強」的道路上加速奔跑,為城市產業集聚、動能積蓄提供更硬支撐。
數據表明,泰州港的市場份額在江蘇沿江港口中不斷提升,由2010年的8.8%上升至2019年的13.8%,承擔了江蘇沿江港口16.1%的煤炭、9.9%的金屬礦石、15.6%的礦建材料和41.6%的糧食運輸,特別是隨著糧食運輸量急速增長,已成為江蘇沿江「糧食運輸第一港」。同時,作為物流水平的「風向標」,泰州港貨櫃運輸也在穩步發展,2020年完成貨櫃吞吐量31.93萬標箱,較2010年年均增長12.33%,其中完成14萬外貿標箱,佔貨櫃吞吐量的43.85%。
「作為江蘇沿江地區的重要港口,泰州港已成為區域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節點、長江中上遊地區江海物資轉運的重要樞紐、蘇中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為泰州沿江產業布局發展提供著強勁依託。」李龍根說。泰州港是江蘇省重要的沿江港口,也是蘇中及蘇北地區貨物進出的重要門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泰州港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代,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港口生產經營指標穩步增長。2011年,泰州港首次邁入「億噸大港」行列;時隔7年猴,2018年泰州港成為「2億噸港口」,僅用2年時間到2020年泰州港邁入了「3億噸」港口行列。10年來,泰州港吞吐量實現了從1億噸到2億噸再到3億噸的「三級跳」。截至目前,泰州港擁萬噸級以上泊位64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24個,綜合通過能力達到1.54億噸,成為長江下遊地區有較大影響力的重要港口。
大發展催生大港口,大港口促進大產業。依託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一批體量大、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落地泰州,形成了石化、能源、船舶、糧油等臨港支柱產業,沿江地區也成為泰州發展潛力最大、活力最強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先導區。其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突出方面,就是港口發展「含綠量」與「含金量」的同步提升。「近年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指引下,泰州港將綠色發展作為『頭版頭條』,堅持『控總量、調存量、優增量、提效率』原則,追求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朱懷榮說。
將空間「留白」,把三分之一岸線確定為「不開發區」;岸線「增綠」,長江岸線綠化累計面積達240萬平方米;環境「出彩」,推進沿江生態走廊建設,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的「最美岸線」。以擁有24公裡長江岸線的泰興為例,「船廠變森林」「魚塘變溼地」「江堤變賽道」「工廠變公園」……通過岸線的集約利用與整合提升,泰州港岸線利用效率和效益均大幅提升。其中,生產用單位泊位長度吞吐量提高至1.34萬噸/米,比2010年提升了78.7%。
最值得關注的是,在泰州港,前方港口與後方腹地緊密攜手「同頻共振」,而不是分離的「兩張皮」。港口周邊,中海油氣、國電泰州、益海糧油、卓然重工、萬林木業、揚子江船業、新時代造船、延長中燃等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星羅棋布,藉助港口的支撐成為泰州經濟「壓艙石」。
據泰州市交通運輸局一級調研員馬慶生介紹,眼下,圍繞樞紐、綠色、智慧和安全,泰州港正發力打造國際化、現代化江海聯運中心港,成為泰州營商環境中的「閃亮名片」,進一步吸引「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在泰州布局。正加速全球化布局的長城汽車公司,已將泰州基地作為未來國際車的母工廠,同時全力構建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打造華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汽車科技產業園。
交匯點記者 趙曉勇 通訊員 陸堅 鮑玦侖 欒琴
編輯: 丁叮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