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告白與告別:寫在南航告別首都T2之後

2020-12-23 騰訊網

『這是中國南方航空在首都機場的最後一個航班……我們大興再見,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祝您旅途平安,生活幸福。』居然是一個特別的登機廣播,撲了個空的媒體老師們匆匆忙忙跑去了登機口,希望讓地勤再播一次登機廣播,結果還是沒能記錄下這一刻,或許告別的時刻總會有那麼幾分遺憾。

10月24日

南航後沙峪基地

早早來到了後沙峪的南航基地,然而十分負責的保安把我們連著帶隊的南哥都攔在了外頭,一番掃碼、登記之後才讓我們進入園區。南哥臨行前跟我們「打預防針」:『沒啥特別的,就內部弄了個小小的告別活動。』

走進聯勤樓,天色已暗。剛放下沉重的背包,掏出相機,門外便傳出了樂隊的音樂聲,來自南航機務工程部的機務們在樓前的草坪上帶來了一曲海闊天空,用他們的方式為這場告別式拉開序幕,不得不說,這還挺「不」南航的。歌詞裡的「仍然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走遍千裡」倒是唱出了幾分南航的果敢。

沒過多久,CZ6119,南航在首都機場的最後一個航班的機組和乘務組都到了。籤到、測溫,這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流程,只是天亮之後,對於他們而言,又將有著根本的區別。在航前協作會開始前,主任乘務長與我們分享了她職業生涯的一小段歷史——她曾經歷了從老白雲到新白雲的轉場,而這次是她在南航第二次經歷同城轉場。『我是一個特別有儀式感的人,很榮幸也很激動能飛這樣一個見證新篇章開啟的航班。』她的眼裡略帶不舍,幾度哽咽。

協作會結束,一行人來到了樓下的餐廳,通往餐廳的過道裡擺滿了氣球,每張餐桌上都放著一束花和一封來自餐飲部的客信。雖然是告別時刻,卻充滿對未來的期許——『我們期待著在大興與您再見。』

拉麵是南航後沙峪基地餐廳的一大熱門。拉麵師傅姓李,是個樸實的甘肅漢子,在南航北京公司已呆了五個年頭。李師傅15歲開始學做拉麵,到如今每個動作都如同行雲流水般熟練。『年輕人喜歡吃二細,女空乘喜歡吃毛細……』在後沙峪基地工作的五年裡,他默默記下了許多南航人吃麵的喜好。而那聲『拉麵好了!』則是許多南航人在後沙峪基地的回憶之一。

當凌晨落地成都時,飢腸轆轆的我也有幾分懊惱——那個時候就該要上一碗麵的!

(此處大寫羨慕瘦駝老師)

趁著大家還在餐廳裡,我來到聯勤樓外看看。發現其他工作人員正忙著給後沙峪最後一套機組準備餞行禮物。『來啦來啦來啦!』突然有工作人員喊道,早有準備的大夥們很快圍成心形,捧著蠟燭,唱起了《祝你平安》,揮手送別最後一個航班的機組。

2005年,南航的第18家分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北京分公司在後沙峪基地掛牌成立。時光如梭,到如今已有15個年頭。在這裡工作過許久的人,在這裡留下奮鬥青春的人,在這裡留下許多回憶的人,這夜之後,都將與這裡告別,與自己的一段人生告別。

10月24日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T2

『來不及了,該走了!』 南哥催促著把我拉上車。趕到首都T2,匆忙的辦好登機牌、經過安檢,我們直奔登機口。當晚的登機口與平常無異,沒有一絲告別的痕跡,候機的許多旅客或許還不知道今天這趟航班的特殊含義。

然而快到登機時間時,登機口廣播突然響起:『這是中國南方航空在首都機場的最後一個航班……我們大興再見,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祝您旅途平安,生活幸福。』沒想到,南航北京的地勤準備了一個特別的登機廣播。這時,候機的人群中有了幾分躁動,有乘客舉起手機特意記錄下這一刻。而沒來得及反應的媒體老師們匆忙跑去櫃檯,希望地勤能再做一次登機廣播。可惜還是沒能把握住這一刻,或許告別的時刻總會有那麼幾分遺憾。

待乘客上齊落座,本來還望著窗外發呆的我突然意識到——要去拍關艙門!來到L2門,發現除了安全員和空乘外,早已有其他飛友在等待拍攝這一時刻了。經驗十足的乘務長見到有人專門來拍關艙門,居然有那麼幾分緊張,默默跑到對面的門隔空演練了幾番,想讓我們記錄下完美的關門瞬間。

『我們大興見~』乘務長揮手向廊橋裡的地勤告別,然後是一套行雲流水般的關門過程。關上艙門,她回過頭對著我的鏡頭,笑著揮了揮手說:『大興見。』

夜色裡,我們的飛機沿著首都機場熟悉的滑行道滑行,機長在廣播裡說道:『作為一名飛行員,我已數不清自己在這裡完成了多少次的起降,但我會永遠珍藏今天這趟飛行的記憶,很榮幸跟大家見證這個歷史性的偉大時刻。』

23時12分,這班CZ6119從首都機場18L跑道騰空而起,翼下的首都機場快速的遠去,變小,再到不見。就這樣,B-1065載著南航在北京的願景,告別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南航與北京首都機場的淵源始於1958年。伴隨著北京首都機場的建成啟用,南航的前身,民航廣州飛行中隊將由廣州起飛,經停長沙、武漢和鄭州,最終抵達北京的航班的目的地機場改為了北京首都機場。在1999年9月20日,首都T2開始運營時,南航由北京飛往深圳的CZ3192航班是第一個在首都機場辦理業務的航班。而在2004年9月20日,南航將北京起降的國內航班全部轉移至首都T1運營,首都T1成為南航的專用航站樓,這是中國民航史上首次由航空公司獨家經營一座航站樓。

2005年,在籤下空客A380與波音787(那會還叫7E7)的購買框架協議後,南航制定了將國際出口北移和將大型機投放至北京市場的決策。若是仔細關注,南航的許多新大型機的首度亮相,都跟北京首都機場有著不解之緣。無論是1996年南航首架波音777(B-2051)的商業首飛,還是南航首架A330(B-6056)帶來的空客A330中國大陸市場的商業首秀。更不用說南航標誌性的五架「大胖」A380也均屬於北京分公司。

2008年5月20日,南航攜手廈門航空、重慶航空重歸首都T2。而在12年後,南航又將告別首都T2,只不過這次就將是徹底的離別了。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待明日再回京城,便是大興。

10月25日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當CZ6119落地,我回到酒店躺下時,時針已悄然跨過三點。五點剛過,被鬧鐘叫醒的我拉開窗簾,外頭還是灰濛濛的一片。今天,同樣的飛機,同樣的乘務組,同樣的CZ6120,唯獨目的地已經變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感謝南航四川分公司工作人員的的努力,我得以提前登機拍攝素材。機組還是昨天的組,自然是已經熟悉,打過招呼便繼續按部就班的做著航前準備。拍完素材,我還是按照慣例遞上了Flight log。這會乘客還在來的路上,另一位乘務長看到了我的Flight log,便和我聊了起來。她跟我說,她很喜歡飛行日誌這樣的東西,每趟飛行都值得記錄,這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存在。

她告訴我,前一天的CZ6119航班,機長也十分重視我手中的這本Flight log,特意還重新查看數據並跟機組核實,然後鄭重地籤下自己的名字。她也曾在飛行中遇見過一位讓她十分感動的老者,飛遍全球,寫滿了厚厚四本Flight log,不為什麼,只是單純的熱愛飛行。

說到熱愛飛行,這次也發現有許多熱愛飛行的人特地選擇了這兩趟航班。他們可能不像我們一樣,長槍短炮各路裝備滿機艙地拍攝素材,而是跟其他的乘客一樣,靜靜地坐在那兒——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告別方式,像陪伴老友一般,靜靜地告別。頗有緣分的是,前一晚航班上的一名飛友是我發小的同學。他最開始只是單純為了打卡CZ6119,這最後一班從首都機場出港的南航航班,所以回程定了中午回北京的航班。而在飛機上得知返程的CZ6120上有特別的安排後,落地就馬上改籤了。還有一位默默為整個機組送上小禮物,只希望全組人在登機牌上能夠籤下名字的飛友。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

餐食時間結束後,便是這班轉場主題航班的活動時間。雖然是周日的早班機,但是機上乘客都頗為熱情,老老少少都紛紛參與其中,整個機艙裡充滿了活潑的氣氛。活動結束前,一機艙的人揮動著手中的道具,對著我的鏡頭,喊出了「南航大興,大興南航」的口號,給這次的主題航班活動畫上了個完美的句號。

對我而言,這次與乘務組一起體驗了一次晚去早歸的京蓉運轉,近距離的接觸讓我對這些南航乘務員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飛行,既是工作,也是熱愛。在這兩班航班上,他們負責書寫歷史,而我們負責見證歷史

早上11時許,飛機緩緩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告別後沙峪,大興再起飛」,這是南航那夜告別活動的主題,也是我們這兩天經歷的縮影。很榮幸能夠參與其中,見證這段歷史。到這會,後沙峪的故事可算是要畫上句號了,南航未來的新篇章就將在大興書寫了。最後,突然覺得還是想用韓寒在他書中寫過的一句話來作為全文的結尾,也算是胖與各位的一句互勉吧——「我們不需要大門向我們敞開,因為我們自己就是鑰匙。」

當然,最後的最後,不能忘記給大家獻上這兩班航班的體驗視頻。

相關焦點

  • Think&Thoughts - 壹 告白與告別
    題目借用了韓寒為電影《後會無期》寫的那本後記的名字。只是覺得想過的很多事情無外乎與告白和告別要做的事情一樣,純粹、殘忍、又是必要的。這些天裡輾轉反側地在想回來前與回來後發生的事情。有些該開始了,有些該告別了。這一年零六個月來。我用空閒時間拍了接近50卷膠捲。零零碎碎的都是自己生活的定格。我這人啊,健忘。害怕忘記事情,害怕手機電腦壞掉數據便不翼而飛了。便把自己的日子都留在了膠片裡。
  • 深圳民歌40|看齊豫《告別》,聽馬世芳訴說《不要告別》與《告別》的曲折故事
    七十年代初,他一面為廣告公司做配樂,偶爾寫流行歌曲賺外快,一面投入「前衛音樂」與「實驗音樂」,兩腳各自踏在最世俗和最孤高的領域。當年唱片公司聘人寫歌,詞曲都是一次買斷,並沒有「版稅」這回事。「歌林」買下「不要告別」,付給李泰祥的作曲費是兩千塊錢新臺幣,衡諸當年行情,並不算差。但「銀貨兩訖」之後,這首歌會變成什麼樣子,作者是無權過問的。
  • 好好告別 | 不要告別
    一整段前奏彈完之後,夾在琴枕旁邊的香菸又燃燒了一段,多出來的菸灰在空中懸浮著。夾起來之後,菸灰撒在了手上,餘燼的殘留熱度讓自己的手不小心被燙了一下,不過還是覺得格外的心情舒暢。華語搖滾的發展史裡,超載樂隊也是很亮麗的風景線。
  • 《人生第一次》:告別
    告別紀錄片《人生第一次》2020版,總計12期,最後一期——告別,講述的是上海聶愛榮奶奶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日漸喪失記憶,丈夫巢爺爺仍相守相伴的故事。每天的陪伴準備吃的,照顧起居,聊天、散步,巢爺爺的生活就是陪伴,努力讓聶奶奶記住他,朋友聚會、戰友聚會,一概拒絕。
  • 情感:告白與告別的一場際遇(《後會無期》深度劇透,膽小慎入)
    短暫的相聚之後,就是告別。她要去下一場戲,滿地秋葉中周沫深情的背影,我看到的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場又一場的在等你。這條路走下去,終有一場,你是主角。當《平凡之路》響起的時候,際遇之後,旅行之後,他們都走上了自己的路,人生繼續,新的旅行才剛剛開始,以後怎樣?自己幻想去吧。胡生,作為故事的講述者,旅行第一天卻消失了。最後完結故事的是江河麼?胡生真的消失了嗎?片頭胡生的獨白,說,橫穿中國的旅行,第一天他們兩個就不見了,我好難過,等了他們三年,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遊客,看到了他手裡的書,我才知道,故事在那個時候,是那個樣子的。
  • 電影《大約在冬季》首映 冬日限定愛情鼓勵告白和告別
    在現場,導演王維明說,電影最大的目的不是教會大家道理,而是想帶給大家更豐富的感受,無論哭了也好笑了也好,看完電影後都能給你更大的勇氣去告白,和去告別,這是這個接力賽的第四棒,在觀眾手裡。 主創感悟 告白和告別都需要勇氣主持人和主創們聊到第一次看完電影的感受,馬思純坦言她非常喜歡電影中「安然」的成長,小安相愛的時光很美好,她始終在用自己炙熱的愛成長,最後她不是冷漠而是釋然,那些愛教會她在適當的時候勇於告白
  • 《似水年華》|黃磊的告別方式
    這是在人生這趟旅程臨近終點的時候,文釋懷了,想通了,為此而為這段感情送上的祭奠語,是對過往的一切,一次認真的告白和告別。而在現實中,黃磊說道創造這部電視劇的動機,這般說「關於《似水年華》這部戲的拍攝,我覺得是對我青春的一個紀念,可是我覺得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做了一個記憶,做了一個類似於結束的東西,是對一個時代的告別」。
  • 告別小作文,哪位「姐姐」最會寫?
    陳松伶手寫告別信。《乘風破浪的姐姐》即將迎來總決賽。記者發現,這好像是頭一檔被淘汰選手都要寫文字來抒發感想的節目,有觀眾懷疑是不是節目安排造勢。但是記者採訪已經被淘汰的張萌、陳松伶,她們均表示,「告別小作文」是個人有感而發,節目組並沒有統一的安排。縱觀姐姐們的「小作文」,有幾十字的有感而發,也有洋洋灑灑上千字的長篇大論。有的抒發對節目中其他人和節目組的感謝,有的回顧自己參賽以來的過程和感受,有的著重剖析自己和自我成長,有的則把小作文寫成了給所有姐姐們的寄語集合。還有一些愛寫長篇文章的姐姐則結合了上述的多種主題。
  • 在首都機場,他差點死在南航飛機上
    您不需要南航派個人來陪護您嗎?我說能來最好,我身體很難動了。嘎吱!一聲剎車,救護車停了!「哎那個總臺啊,這位病人強烈要求南航派個人過來跟他一起就醫,強烈要求,這位病人對南航很不滿意!」我說:你停車幹嘛?
  • 齊豫《不要告別》+《告別》背後是一段流行音樂歷史啊!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淚流我醉了 我的愛人不要 不要說謊你的目光 說明一切我們的一生 已經滿盈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淚流要多說幾句歌林唱片,1963年,歌林(Kolin)電器誕生。
  • 告別李泰祥
    告別李泰祥文:河西2014年1月2日,臺灣音樂一代宗師、《橄欖樹》的作曲李泰祥先生因甲狀腺癌病逝於臺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年73歲。我第一次聽到的李泰祥自己的演唱是1985年他的個人專輯《錯誤》,主打歌《錯誤》就譜曲自鄭愁予的同名詩作,當開首三句:「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傳入我的耳膜時,我就大吃了一驚,特別是第二段副歌時的直衝雲霄,仿佛內心中無限悲愴蒼涼亂石崩雲,與器樂弦樂的交織,輕易就撥動了你的心弦:我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我不是歸人
  • 我與鋼鐵俠之間的故事:告別了託尼,告別了漫威十年
    十天之後,噩耗席捲全中國,汶川大地震。那是時代的烙印,也是十三億人的陣痛。班裡組織捐款,有同學捐的零花錢,有的人捐了衣服,有的人捐了課外書,而我,捐了一個鋼鐵俠和一封信,信上的內容早已忘卻,只記得結尾處寫過一句:希望你像鋼鐵俠一樣。
  • 你也要學著體面地告別
    即使要離開,也要提前通知,我們都換上漂亮衣服,目視著彼此道一聲再見吧。啊,《康熙來了》慢慢淡出日常必追的綜藝列表後,我才明白蔡康永做了一個多麼明智的決定。他曾經說是把康熙安樂死了,可是又何嘗不是為這場必要要面對的離別舉行了一個儀式。
  • 《好逑雙物語》又一次告別的夏天
    2007年9月,又一次告別的夏天。第一次對夏天的告別,是在1999年,當時學校裡的街頭巷尾都在談論的話題是《Touch》,一部15年前的日本動畫在小城的熱播,在我們這些還懵懂的孩子中間儼然形成了轟動的效應。制服,棒球,甲子園,揮汗如雨的夏天;青春, 告白, 不曾熟悉的場面.如同安達一貫的風格, 如定律般一次次的重演.
  • 音樂|告別?不要告別.
    +告別》,齊豫曾在「民歌四十」演唱會上獻唱,紀念臺灣新民歌永遠的老師——李泰祥      本周五齊豫老師就要在《歌手》舞臺上帶來恩師李泰祥先生的兩首作品《不要告別》與《告別》。但李泰祥先生顯然非常喜歡作詞新人李格弟的語言——先生為李格弟的詞譜了新的曲,而且,是在受到錄音設備、製作經費重重阻礙下,李泰祥以原作《不要告別》的和弦與旋律,最終寫出了《告別》。 左起:三毛、李泰祥、夏宇     《不要告別》由李泰祥和齊豫共同的朋友三毛作詞,《告別》則由當時年僅28歲的夏宇完成歌詞。
  • 關鍵詞:齊豫+歌手+《不要告別+告別》+來龍去脈
    三毛寫歌詞是比較隨興式的,她常常寫出來既不押韻,句子也不對稱的這些長短句。 那李泰祥他作曲,也經常會有天外飛來的線條,也很不規律的。歌林唱片一直不答應呢,李泰祥去找到滾石的老闆老段商量,想出了換歌詞的辦法,這個段老闆外號也叫三毛,就想誰來填詞喃,想到了一個小年輕,夏宇,又叫李格弟,童大龍,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這位女性為臺灣流行歌壇寫了多少經典歌曲……比如齊豫的《女人與小孩》。 夏宇她覺得寫歌詞,應該是跟寫詩不一樣的活。
  • 周濤:告別春晚之後
    雖然還沒向臺裡正式提出離開,但在心裡,在自己奮戰了17個佳節的春晚舞臺,她悄悄對自己的央視主持生涯做了告別。說完那句「再見」,春晚直播結束。沒有出現問題和紕漏,一個月的奔波畫上句點,周濤如釋重負地想著「晚會終於結束了,可以回家休息了」。疲憊掩蓋了本該有的告別情緒。我問她「轉身時刻」有什麼感想?
  • 不悔告別 記住不要告別
    十幾年後李泰祥先生與李格弟小姐一起合作,寫了《告別》這首歌,其中李泰祥與唐曉詩合唱的部分加入了《不要告別》的旋律,以哼唱的形式,交叉出現。這首歌在我心裡,真的非常美。http://www.xiami.com/song/18466  這是李泰祥與唐曉詩《告別》的音樂連結李泰祥先生在後來的專輯《自彼此遇見你》中,把《告別》這首歌用《告別》和《不要告別》兩首歌同時演唱的方式呈現,配器是不用多說的流暢,採用室內樂的方式來演繹流行歌曲,就算不用演唱,單獨的器樂演奏也是非常好聽。這首歌是我心中流行音樂史前幾名的作品。
  • 告彆氣球歌詞 周杰倫告彆氣球完整歌詞LRC歌詞+在線聽
    告白氣球 - 周杰倫詞:方文山曲:周杰倫告彆氣球歌詞:
  • 《三十而已》中的那些告別
    故事臨近結束,劇中人總是忙著告別。告別家人,告別朋友,告別一個城市,告別一種生活。最後,顧佳一笑而過,笑容背後分明寫著:我很難過,但是我們回不去了。而你,在離開我之後,全沒有改變。而我,在離開你之後,不斷往前飛。轉眼之間,你的世界,一步一步越離越遠。轉身之前,看到你,卻還依稀覺得有點可憐」。故事的跌宕之處就在於,曾經仰視你的人早已不再看你,而你還停留在原地沾沾自喜。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短時間內找回自信,做到灑脫如王漫妮,但你也無需卑微,因為你的高貴我消受不起,我的遠方你也無法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