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歌40|看齊豫《告別》,聽馬世芳訴說《不要告別》與《告別》的曲折故事

2021-02-22 重逢經典

有那麼幾首歌,妥妥貼貼藏在心底,卻不大捨得聽,因為它們太完美。每一播放,便不免殘酷地映照出世間的醜陋與無聊。靈魂不夠強悍的時候,驟臨那樣磅礡淋漓的美,簡直令人絕望。

李泰祥和唐曉詩合唱的「告別」(1984),就是這樣的歌。然而,世間原本不會有這首歌,只有另一首叫做「不要告別」的歌。

1984年,李泰祥在「滾石」唱片為唐曉詩製作新專輯《黃山》。他特別重視其中重新詮釋的舊作「不要告別」──十多年前,他把這首歌賣給了「歌林」唱片,歷來許多人都唱過:李金玲、洪小喬、黃鶯鶯、蕭孋珠、鳳飛飛、劉文正、江玲.,劉文正甚至前後錄過兩種版本,「不要告別」簡直成了歌林歌手「必考題」。然而,沒有任何一個版本符合李泰祥心中這首歌「應然」的模樣。足足等了十年,他才終於找到「對」的歌手,得以用「對」的方式整治「不要告別」。

李泰祥的音樂生涯,起初和「通俗歌曲」沒太多瓜葛:他是阿美族原住民,十五歲便拿下全省小提琴大賽冠軍,藝專音樂科畢業,當過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整個六十年代,李泰祥的熱情投注在巡迴演奏和作曲。七十年代初,他一面為廣告公司做配樂,偶爾寫流行歌曲賺外快,一面投入「前衛音樂」與「實驗音樂」,兩腳各自踏在最世俗和最孤高的領域。當年唱片公司聘人寫歌,詞曲都是一次買斷,並沒有「版稅」這回事。「歌林」買下「不要告別」,付給李泰祥的作曲費是兩千塊錢新臺幣,衡諸當年行情,並不算差。但「銀貨兩訖」之後,這首歌會變成什麼樣子,作者是無權過問的。

「不要告別」作詞人Echo,本名陳平,另一個更響亮的筆名是三毛。和李泰祥「兼差譜曲」一樣,她也在散文、小說之外,間或寫寫流行歌詞。這是她為「不要告別」寫的詞:

我醉了,我的愛人 / 我的眼睛有兩個你 / 三個你 / 十個你 / 萬個你

不要抱歉,不要告別 /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 / 沒有人會流淚,淚流……

我醉了,我的愛人 / 不要,不要說謊 / 你的目光擁抱了我 / 我們的一生已經滿溢

不要抱歉,不要告別 /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 / 沒有人會流淚,淚流……

「不要告別」錄成唱片的1973年,三毛剛滿三十歲,還不是家喻戶曉的名作家,剛搬去西非沙漠定居,正要動筆寫下轟傳一代的《撒哈拉的故事》。三十二歲的李泰祥則應邀赴美,在聖地牙哥現代音樂中心深造,滿心都是他的前衛音樂大業。對於「不要告別」的後續發展,他們恐怕是無暇分心關注的。李泰祥從唱片聽到這首歌,得等到次年回國之後──據他回憶,聽到歌星把「不要告別」唱成了「東洋調」,使他感到錯愕,覺得那「完全不是他心目中的歌曲」。從此,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不要告別」,成了他壓在心底的一樁願望。

1975年,歌手楊弦在臺北中山堂舉辦歌曲發表會,出版《中國現代民歌集》,正式點燃青年創作歌謠的燎原大火。「通俗歌曲」的世界,即將迎向一場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李泰祥則在這時放棄不滿一年的大學教職和省立交響樂團的副指揮頭銜,和學院系統一刀兩斷。他做廣告配樂餬口,編寫演唱的「野狼一二五」摩託車廣告歌,成了好幾代臺灣人的共同記憶。他的前衛音樂實驗,則隻身突入陌生荒遠的聲音領地,義無反顧,簡直近乎悲壯──我曾在舊雜誌翻到當年李泰祥音樂會的報導:曲目包括許多無調性、無旋律的段落,還有五金工具之類的敲打樂,搭配預錄聲效、幻燈投影與電影短片,是極為先鋒的「多媒體」展演實驗。報導寫道:許多觀眾捱到中場休息,紛紛逃離,下半場遂空出了一大半的座位。

站在「古典雅樂」、「市井俗曲」與「前衛實驗」之間,李泰祥的耳朵並沒有漏掉青年人揭竿而起的創作新謠,甚至有意借著青年知識分子為主的大批新興聽眾,橋接「嚴肅音樂」與「通俗音樂」原本互不兼容的世界。和校園歌手齊豫的合作,使他一夕之間變成名滿天下的音樂大師。他以創作人、製作人兼編曲家的身分親自指揮管弦樂團錄製唱片,氣勢驚人,一下子把他口中的「大眾歌曲」與「雅樂」連到了一塊兒。許多「校園民歌」的「素人」歌手和作者,寫歌唱歌全憑直覺,五線譜都未必讀得懂,作品多半和弦簡單,旋律平易。李泰祥則不然,他的歌往往曲式奇崛,極難駕馭,卻又極易入耳。歌者每次開口,都是挑戰身體與靈魂的大工程──看看歷來和他合作的「女弟子」:齊豫、唐曉詩、錢懷琪、葉蒨文、許景淳……,每個名字,都足以在歌史熠熠生光。

李泰祥回顧當年野心,是這麼說的:「我決心要從嚴肅的音樂工作崗位走入群眾,寫出有風格,能表現我們現在大眾生活最動人、精緻的感情,寫出眾人的歡喜悲樂,和對時代的感覺,並融和文學,透過大眾歌曲的形式,帶給群眾,走進生活。」

1984年,李泰祥已是兼治古典、現代與流行的「跨界」泰鬥,面對當年舊作,底氣自然不同。他和唐曉詩重錄「不要告別」,兩人都很滿意。憋了十年的遺憾,終於可以放下了。然而歌林在發片前夕知悉此事,去函警告滾石:「不要告別」版權屬於歌林,若不抽掉這首,大家法院見──也就是說,李泰祥將會因為演唱自己的歌而觸犯著作權法。

驚聞此事,李泰祥沮喪可知。為了拿回這首歌,他曾提議免費為歌林譜寫新歌以為交換,亦被回絕。但就這麼抽掉,也實在不甘心。於是滾石老闆段鍾潭(綽號也是『三毛』)心生一計:假如旋律不變,歌詞重填,等於另作一首新歌。以當年法律條件,這樣改編,歌林是難以提告的。這麼一來,原本錄好的音樂不需更動,只要請唐曉詩重新演唱新版歌詞,還能兼顧李泰祥原本的編曲構想。

問題是,找誰填新詞呢?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老段靈機一動,想起一位寫詩搞劇場的年輕女生,現代詩寫得很有趣,卻不知道寫不寫歌詞。他聯繫上這位黃小姐,對方說自己從來沒填過歌詞,卻很願意試試看。

那位黃小姐時年二十八歲,剛剛自費印行她的第一部詩集《備忘錄》,當時沒人知道這本限量發行五百冊的小書,將會徹底改寫臺灣現代詩史。她寫詩的筆名叫「夏宇」,但為了填詞的活兒,她取了另一個筆名「李格弟」。

李格弟只花了一個下午就把新詞填好了。李泰祥拿到一看,馬上說:這個詞完全沒辦法唱──原來李格弟沒經驗,歌詞句式和旋律兜不攏。但撇開這個不說,新詞寫得真好。李泰祥想了想,毅然決定與「不要告別」告別,索性為這「錯填」的新詞另譜新曲,做一首全新的歌。

1984年底,《黃山》專輯終於發行,我們有了一首叫做「告別」的新歌。你先聽到一盞砸碎的酒杯,然後唐曉詩開口,襯著弦樂和鋼琴,微醺而悽然:

我醉了 / 我的愛人 / 在你燈火輝煌的眼裡

多想啊 / 就這樣沉沉地睡去 / 淚流到夢裡 / 醒了不再想起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 你的歸你 / 我的歸我……

李格弟保留了三毛的開場句,又留下了「燈火輝煌」這個她認為太美的詞。「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改掉兩個字,變成「在你燈火輝煌的眼裡」──唉,這是何等的才氣。

然後猝不及防,李泰祥吼起來,崎嶇不馴的嗓子浸滿野氣。一句句懾人心魄的唱詞翻飛而出:

請聽我說 / 請靠著我 / 請不要畏懼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 一眼就要老了 /  再笑一笑 / 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 各自寂寞 / 原來的歸原來 / 往後的歸往後……

鼓聲帶入壯盛的間奏,電吉他與弦樂把歌層層託高,百轉千回,再驟然蕩開──這是雅樂,也是搖滾!重新進入歌詞,唐曉詩領唱,李泰祥和聲,相迭,交纏,愈來愈熾烈,愈來愈激昂,直到最後一句,唐曉詩傾盡所有,絕望,超然,美得難以逼視: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 各自曲折 / 各自寂寞 / 原來的歸原來 / 往後的歸往後……

歌聲甫歇,尾奏揚起。掃過浸著苦酒的碾碎的心,穿越整座燈火輝煌的城,直抵狂悲與狂喜的交界。壯闊絕倫的四十五秒之後,整首歌在最高潮處收結。

李泰祥在「告別」保留了當初為新編版「不要告別」錄製的背景音樂,沿用既有的和弦結構,甚至挪用「不要告別」的旋律作為「告別」的和聲,讓舊作融入新歌。當年《黃山》專輯提供媒體參考的新聞數據,交代了這首歌背後的曲折,最後一段是這麼說的:

「他(李泰祥)雖然是(不要告別)這首歌的原作者,但是他沒有詮釋這首歌曲的權利。在一切努力歸於失敗後,他決定向『不要告別』告別。李泰祥開始試圖從原曲的精神上,重新創作一首歌;他成功了,這首新歌就是『告別』。……音樂家的創作力突破了一切障礙,他不但創作了新曲,也擁有了舊曲。」

唐曉詩演唱的第一版「不要告別」,蒙塵的母帶仍藏在滾石檔案室,始終未曾發行。然而很少人知道,這個版本曾經公開播放過:廣播人方笛提前拿到了剛錄好的新歌,也不管唱片還沒發行,便在她的節目先播了,這是這個錄音唯一一次公開曝光。直到現在,除了當年幾位工作人員,只有一小群在1984年某個冬夜準時扭開收音機的人,曾經意外窺得那首歌的模樣──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

「告別」開啟了李格弟輝煌的詞人生涯,爾後她還會以「童大龍」、「李廢」等筆名寫下許多當代中文歌史最好的歌詞──這樣說起來,我們好像還該感謝歌林唱片的自私呢。李泰祥,則畢竟沒有徹底告別「不要告別」。2002年,他發行新專輯《自彼次遇見你》,終於得以重新面對十八年前未了的功課,並且往前再跨一步:他把「不要告別」的詞曲融入「告別」,由林文俊和徐芊君男女對唱,兩首歌互為和聲,奇絕,美絕,那流浪近三十年的旋律,終於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在那張回顧個人生命的專輯中,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仍作曲不懈的李泰祥正式表示:「橄欖樹」、「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和「告別」是他個人創作生涯的三大代表作。對於「告別」這首歌,他只簡單說了這樣一段話:

「遺憾,是最重的,比幸福還無法忘懷,與完美總差那麼一點。」

文字:馬世芳

相關焦點

  • 音樂|告別?不要告別.
    +告別》,齊豫曾在「民歌四十」演唱會上獻唱,紀念臺灣新民歌永遠的老師——李泰祥      本周五齊豫老師就要在《歌手》舞臺上帶來恩師李泰祥先生的兩首作品《不要告別》與《告別》。但李泰祥先生顯然非常喜歡作詞新人李格弟的語言——先生為李格弟的詞譜了新的曲,而且,是在受到錄音設備、製作經費重重阻礙下,李泰祥以原作《不要告別》的和弦與旋律,最終寫出了《告別》。 左起:三毛、李泰祥、夏宇     《不要告別》由李泰祥和齊豫共同的朋友三毛作詞,《告別》則由當時年僅28歲的夏宇完成歌詞。
  • 不悔告別 記住不要告別
    李泰祥先生首先把三毛――《不要告別》這首詩寫成了歌,不過他賣給了唱片公司,自己也就沒有了版權,因此心中留了遺憾。http://www.xiami.com/song/38365  這是《不要告別》劉文正版的連結
  • 《不要告別+告別》:一種哀而不傷的別緒,悲傷又瀟灑|音樂沙龍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她在節目裡演唱的《不要告別》+《告別》。我醉了 我的愛人我的眼睛 有兩個你三個你 十個千萬個你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淚我醉了 我的愛人不要 不要說謊你的目光 已擁抱了我我們的一生 已經滿盈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 齊豫《不要告別》+《告別》背後是一段流行音樂歷史啊!
    上周,齊豫姐姐在《歌手》唱了《不要告別》+《告別》。
  • 李泰祥 不要告別_文化頻道_鳳凰網
    在一張《民歌嘉年華會:永遠的未央歌》DVD中,看到李泰祥,當時已經顫顫巍巍,臺上的許景淳、萬芳等女弟子唱他的歌,老人家還眼泛淚花。梁弘志剛剛過世,沒多久馬兆駿也故去了,更為李泰祥老師擔心,不要告別,不願告別。無法企及的重要在那場幾乎啟發了「滾石30」的演唱會上,很遺憾齊豫沒有到場,當然許景淳演唱的《橄欖樹》和萬芳版本的《走在雨中》也很感人,但印象最深的,還是王城自彈自唱的《告別》。
  • 好好告別 | 不要告別
    真的,現在聽流行搖滾真的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最近聽得很多的歌曲是《不要告別》這首由超載樂隊&高旗在1998年創作的歌曲。在發行後一年,楊乃文在《silence》專輯中翻唱並收錄了這首歌曲。我很喜歡楊乃文翻唱的版本,以至於我之前很多年都以為這首歌曲是楊乃文的原版,因為味兒太對了。
  • 馬世芳:告別「龍的傳人」,再唱一曲「美麗島」
    今天[聽說]的最新一說,馬世芳終於講到了胡德夫和《美麗島》背後的故事。曾經有讀者問他,有沒有一首歌可以作為臺灣的代表,馬世芳選擇的就是這首歌。
  • 【馬世芳-耳朵借我】完結篇-唐曉詩《不要告別》完整版珍貴錄音
    《耳朵借我》節目在2020年12月29日播出了最後一期,今晚守在直播前聽完了完結篇,沒想到這個節目的最大的驚喜就隱藏在它的終點——大師李泰祥為唐曉詩打造的《不要告別
  • 969 李泰祥|告別(1983)
    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他奮力抵抗病魔仍持續本土民歌與管弦樂曲的創作。1997年,獲得金曲獎特別獎。2008年獲得最高文化殊榮第12屆臺灣文藝獎。2013年4月,獲得第32屆臺灣「行政院」文化獎。2014年1月2日晚,因甲狀腺癌病逝,享年73歲。《告別》這首歌是B面的第一首歌曲,在1999年被齊秦翻唱過。
  • 齊豫唱的不是兩闕告別,而是一段流行音樂史
    「催生」與「傳承」關係,其間的故事、八卦與軼聞,值得回味,那場演唱會上,歌迷驚訝地發現,齊豫把《不要告別》和《告別》混在一起唱的!2016年,她在民歌40的深圳演唱會上,也做了這樣的合體演唱2015年,民歌40演唱會臺北站,李泰祥的特別紀念環節,他的另一位女弟子許景淳,再一次把《不要告別》和《告別》串起來唱(許景淳雖然入列風叔最愛女歌手前十名,但這場演出她的表演並沒有那麼好,還是那句話
  • 很多故事,再不說就沒人知道了(組圖)
    還記得幾年前,無意中讀到馬世芳《昨日書》裡的一篇關於李泰祥兩首作品《告別》和《不要告別》的故事,恍然驚覺,原來在歌詞微妙的似與不似間,竟流轉著因唱片公司版權問題而觸發的曲折再創作歷程,舊作新歌互相影響彼此激發,才最終誕生了華語樂壇兩首不朽名作。
  • 關鍵詞:齊豫+歌手+《不要告別+告別》+來龍去脈
    本周五齊豫即將在湖南衛視歌手選唱「不要告別」和「告別」這兩首歌,作曲人是齊豫的老師,音樂家李泰祥,《不要告別》作詞的是三毛,《告別》寫詞卻是李格弟
  • ❹.臺灣「民歌 40 」深圳演唱會 十年一次的民歌盛會
    11 月 19 日,去深圳灣 " 春繭 " 體育館聽 " 民歌 40" 演唱會,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熱愛音樂的人一定要去做的事,甚至有其他省份的歌迷專程趕來。演唱會門票賣得火熱,其中某些價位的票已經售罄。年長的歌迷要去看齊豫、胡德夫,回憶自己年少的時光。
  • 孤單會瘋 李維《告別單身歌》訴說真實渴望
    5月29日,李維首擔製作人的音樂專輯發布了第三波主打《告別單身歌》。不同於普通的簡單情歌,李維用慵懶的爵士藍調加以訴說般的音樂表達,在看似輕描淡寫的單身生活中,也藏著內心期盼兩個人的細膩心思。
  • 說不出的告別,聽不膩的張雲霄
    【 點擊上方藍字 不要音樂 關注我們 │ 聆聽校園音樂 】▲《說不出的告別》 / 演唱:張雲霄 / 鍵盤:徐思遠
  • 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逝世:告別,不要告別
    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的睡去,淚流到夢裡 醒了不再想起……,昨晚的臺北依然燈火輝煌,李泰祥就如這首他的作品《告別
  • 抖音告別的時代歌詞 告別的時代歌詞含義
    抖音告別的時代歌詞該 期盼模糊的未來還是為 紀念一時的痛快該 迷信感情的能耐還是要 臣服天意的安排一個個愛人散落在人海一聲聲再見不停在倒帶難道擁抱 都是為告別彩排只有我 大驚小怪我明白離不開就不要愛能懺悔難悔改這愛情舞臺誰是天才不給淘汰莫非要讓眼淚慷慨可愛也可不愛才能夠 接受不去也不來自由不自在一個個愛人散落在人海一聲聲再見不停在倒帶難道擁抱 都是為告別彩排只有我 大驚小怪誰不是離不開就是分開
  • 電影《小小的願望》發布主題曲《好好告別吧》
    影視原聲專輯《好好告別吧》也同步上線。溫暖治癒  奮力向前不辜負最好的青春電影《小小的願望》講述了18歲少年高遠(彭昱暢飾)因絕症即將離世,死黨徐浩(王大陸飾)與張正陽(魏大勳飾)在得知噩耗後,決定幫助他實現最後的願望的故事。歌詞中」你喜歡的那棵老樟樹,和以前一樣枝葉紛繁,我也常去路邊的海岸,聽著傍晚的蟬」。飽含了少年們真摯的友誼。
  • 故事|告白與告別:寫在南航告別首都T2之後
    居然是一個特別的登機廣播,撲了個空的媒體老師們匆匆忙忙跑去了登機口,希望讓地勤再播一次登機廣播,結果還是沒能記錄下這一刻,或許告別的時刻總會有那麼幾分遺憾。在這裡工作過許久的人,在這裡留下奮鬥青春的人,在這裡留下許多回憶的人,這夜之後,都將與這裡告別,與自己的一段人生告別。
  • 羅大佑:告別的年代
    羅大佑當時以一個醫藥學院學生的身份,進入自己的青春期和臺灣的民歌時代。這八年是他音樂生命中最純真最浪漫的時期,風格洗鍊清幽,旋律簡單親切,文詞精雅深遠。動蕩的局勢對青春的羅大佑影響不大,他只專注於對自己音樂創作能力的驚喜。像1974年寫的處女作《歌》(徐志摩譯詞)中洋溢的是死亡帶來的安逸與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