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逝世:告別,不要告別

2021-01-18 網易娛樂

2014-01-03 21:33:23 來源: 網易娛樂專稿

舉報

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的睡去,淚流到夢裡 醒了不再想起……,昨晚的臺北依然燈火輝煌,李泰祥就如這首他的作品《告別》中所寫的那樣,沉沉的睡去了。

 |  

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

(文/姚驊)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的睡去,淚流到夢裡 醒了不再想起……,昨晚的臺北依然燈火輝煌,李泰祥就如這首他的作品《告別》中所寫的那樣,沉沉的睡去了。

最初聽到李泰祥的作品,和很多人一樣,是那首著名的「橄欖樹」,上世紀80年代通過收音機偶爾聽到了這首歌,雖然那時只記住了演唱者齊豫的名字和這首歌的幾句歌詞,對於創作者的名字是毫無印象。過了很多年後,我才知道李泰祥老師是這首歌的作曲者。

聽了很久時間的臺灣流行音樂,我一直覺得李泰祥是孤獨的,就算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樂橫掃大陸時,這個名字仍然被大部分人冷落和不熟悉。他是臺灣流行樂壇中很特殊的人物,以專業古典音樂人的身份遊走於流行和古典之間。他的作品中,少了一絲古典音樂的嚴謹,又比流行音樂多了一份深沉。以至於那時做古典的人會覺得李泰祥的作品不能算稱之為古典音樂,而做流行音樂的又覺得李泰祥的作品太曲高和寡,不太容易流行和大賣。確實,在臺灣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裡,李泰祥的作品當然不及那些流行大熱的唱片那般,動輒以數白金的銷量計算。但李泰祥卻用他對音樂的痴情及使命感繼續創作。

我收藏了一張齊豫的《橄欖樹》的黑膠唱片,唱片內頁上有篇李泰祥的文章《走入群眾 將文學帶入生活——尋求自己的歌》,也表明了李泰祥對於音樂的態度,其中的那段話「音樂家不能再老是躲在象牙塔裡,音樂家也要為社會付出愛心和關切,為社會服務,寫出大家的歌,寫出與我們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歌,寫出以我們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感情,又不落俗套的大眾歌曲。」,至今都讓人印象深刻,也值得後來的創作者用心揣摩與學習。從這個角度來說,李泰祥又是不孤獨的,作為臺灣樂壇中最唯美的創作人,他那些唯美經典的歌曲「橄欖樹」、「走在雨中」、「你是我所有的回憶」……,跳出了當時一般的流行音樂既定的形式和框架,但骨子裡又透露出一種浪漫、古典的氣質,被一代代人傳唱著。

而李泰祥在音樂領域涉及之廣泛,在臺灣樂壇也無人能出其右:原住民民謠、布袋戲、音樂劇、歌劇……。你很難想像他對於音樂的痴情與堅持,而且在他1988年患上帕金森症以後,仍然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與葉樹涵一起合作完成的民謠專輯《少年 心事》,和齊豫、潘越雲等七位得意門生合作的專輯《李泰祥與他的女弟子》,充滿了原住民音樂題材的《雲在頭上飛》,交響樂文學專輯《偶然與追尋》,室內交響樂作品《自彼此遇見你》……,不過,李泰祥的不少作品常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甚至乏人問津。這位臺灣樂壇的勇者仍然堅持自己的音樂理想,一直往前。相信,慢慢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懂他及他的作品。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一起看「民歌三十年」演唱會,這朋友平時不太聽音樂,且在我心中,是個挺堅硬、挺嚴肅,不苟言笑的人,當看到萬芳一邊演唱「走在雨中」,一邊動情旋轉,同時鏡頭又轉向因患病而顯得消瘦的李泰祥,他那雙溼潤的眼睛讓人動容,當看到這一場景時,我看到他正在偷偷地抹眼淚。

與李泰祥同為雙魚座的歌手陳永龍,曾經有一張演唱李泰祥作品的專輯《日光 雨中》,翻唱了李泰祥諸多的經典作品來向這位大師致敬。今晚在臺北的「Legacy Taipei 」,陳永龍有一場演唱會,今晚一定有不少紀念李泰祥的環節,不過不希望有太多的悲傷色彩,用心聆聽他的音樂,才是對這位大師的最好紀念。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李泰祥 不要告別_文化頻道_鳳凰網
    梁弘志剛剛過世,沒多久馬兆駿也故去了,更為李泰祥老師擔心,不要告別,不願告別。無法企及的重要在那場幾乎啟發了「滾石30」的演唱會上,很遺憾齊豫沒有到場,當然許景淳演唱的《橄欖樹》和萬芳版本的《走在雨中》也很感人,但印象最深的,還是王城自彈自唱的《告別》。
  • 音樂|告別?不要告別.
    +告別》,齊豫曾在「民歌四十」演唱會上獻唱,紀念臺灣新民歌永遠的老師——李泰祥      本周五齊豫老師就要在《歌手》舞臺上帶來恩師李泰祥先生的兩首作品《不要告別》與《告別》。記得年前的時候小徐同學在臺灣旅行,在朋友圈上傳了夏宇的詩集,我說關於詩人夏宇,我更熟悉她的另一個名字——李格弟。為自己取這一個新的名字,正是因為夏宇受李泰祥先生之邀,為其由於版權糾紛而難以發行的作品《不要告別》重新填詞;夏宇可能是認為給流行音樂填詞和寫詩不一樣,所以重新取了筆名,也就是「李格弟」了。      不過,那的確是李格弟第一次填詞,她的文字和旋律實在難以契合。
  • 告別李泰祥
  • 969 李泰祥|告別(1983)
    《告別》是由李格弟作詞、李泰祥作曲、最早由唐曉詩 / 李泰祥合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唐曉詩1983年發行的《唐曉詩》專輯中。
  • 臺灣音樂泰鬥李泰祥病逝 曾創作《橄欖樹》(圖)
    曾寫出《橄欖樹》等膾炙人口歌曲的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昨晚8時因甲狀腺癌病逝於臺灣新北市新店慈濟醫院,享年73歲。  李泰祥是臺灣橫跨古典流行的泰鬥級音樂家。他生於臺東縣阿美族原住民的家庭。青年時入臺灣藝專音樂科主修小提琴,具有深厚的古典樂素養。前期多創作古典音樂,後涉足流行音樂,創作歌曲近500首。代表作《橄欖樹》、《告別》、《歡顏》、《春天的故事》、《答案》、《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一條日光大道》等,清新高雅,流芳至今。但1988年起罹患帕金森氏症,由此開始與病魔26載的纏鬥。2009年又不幸患上甲狀腺癌。
  • 齊豫《不要告別》+《告別》背後是一段流行音樂歷史啊!
    2018年由臺北開啟,於大陸巡迴的《三個女人的壯闊人生--三毛·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齊豫唱《不要告別》,阿潘唱《告別》,最後兩首歌交融一體,成為演唱會的壓軸之一。齊豫不僅是李泰祥的大弟子,也曾經是李泰祥的弟妹,她和李泰祥的弟弟李泰銘有一段八年的婚姻。
  • 關鍵詞:齊豫+歌手+《不要告別+告別》+來龍去脈
    本周五齊豫即將在湖南衛視歌手選唱「不要告別」和「告別」這兩首歌,作曲人是齊豫的老師,音樂家李泰祥,《不要告別》作詞的是三毛,《告別》寫詞卻是李格弟
  • 《不要告別+告別》:一種哀而不傷的別緒,悲傷又瀟灑|音樂沙龍
    《不要告別》作詞:三毛 作曲:李泰祥《告別》作詞:李格弟 作曲:李泰祥我醉了 我的愛人我的眼睛 有兩個你三個你 十個千萬個你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淚我醉了 我的愛人不要 不要說謊你的目光 已擁抱了我我們的一生 已經滿盈不要抱歉 不要告別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沒有人會流淚
  • 音樂大師李泰祥病逝 將長眠金寶山墓園
    原標題:音樂大師李泰祥病逝 將長眠金寶山墓園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作曲家李泰祥2日晚病逝,李泰祥的弟弟李泰銘今天表示,遺體移送至臺北市二殯,火化時間未確認,靈骨塔位將放新北金寶山墓園。
  • 深圳民歌40|看齊豫《告別》,聽馬世芳訴說《不要告別》與《告別》的曲折故事
    ,劉文正甚至前後錄過兩種版本,「不要告別」簡直成了歌林歌手「必考題」。然而,沒有任何一個版本符合李泰祥心中這首歌「應然」的模樣。足足等了十年,他才終於找到「對」的歌手,得以用「對」的方式整治「不要告別」。李泰祥的音樂生涯,起初和「通俗歌曲」沒太多瓜葛:他是阿美族原住民,十五歲便拿下全省小提琴大賽冠軍,藝專音樂科畢業,當過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
  • 臺灣音樂泰鬥李泰祥病逝 生前付不起手術費
    「第一次碰到音樂,我就死心塌地為了追求美麗的音樂,我的一生就這樣耗下去了。」 ——李泰祥  曾寫出《告別》、《橄欖樹》等膾炙人口歌曲的「音樂大師」李泰祥,2日晚間8時因甲狀腺癌病逝,享年73歲。她表示,有些人走時已靜下來,但李泰祥心裡還有一團火,卻這樣走掉,讓人覺得特別痛惜。  卡帶時代遠去,那時的音樂大師也默默遠去  如今,賣卡帶的人已老去,單放機也許早已壞掉,可是那些熟悉的旋律我們還記得,記得旋律後面那些關乎青春年少的日子,還有那些任何東西也替代不了的一段記憶。
  • 李泰祥,最後的時光【李泰祥逝世一周年·祭念專題㈠】
  • 不悔告別 記住不要告別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李泰祥先生的作品。李泰祥先生首先把三毛――《不要告別》這首詩寫成了歌,不過他賣給了唱片公司,自己也就沒有了版權,因此心中留了遺憾。http://www.xiami.com/song/38365  這是《不要告別》劉文正版的連結
  • 專訪夏宇:沒有李泰祥,大概也沒有寫詞的李格弟【李泰祥逝世一周年·祭念專題㈢】
    李泰祥逝世一周年 · 祭念要約到夏宇採訪並不容易,甚至,要見到夏宇都是難的。
  • 我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紀念李泰祥逝世4周年
    ,臺灣音樂一代宗師李泰祥飽受帕金森症和甲狀腺癌折磨後辭世,享年73,題圖是臨終前油盡燈枯瘦骨嶙峋的李泰祥。那張專輯封套上居然寫「李泰祥演奏專輯」,也算是個美麗的錯誤吧。鄭愁予的這首詩,實在太美,臺灣音樂人愛之者大有人在,李建復唱過,收在滾石1995年的《牧歌》專輯裡,羅大佑的版本,則完全被《之乎者也》裡更多精彩的名曲給淹沒了。
  • 《路邊野餐》的靈魂旋律:李泰祥、三毛、李格弟及其他
    幾年後,他與齊豫等女歌手合作,用嚴肅而極富旋律性的歌曲顛覆了臺灣樂壇樸素的「民歌時代」,讓整個華文世界心甘情願地為他的名字加上前綴:音樂大師。大師李泰祥,已於2014年初仙逝那一年,在陳平成為三毛、李泰祥成為大師之前的那一年,他們的作品《不要告別》以兩千塊新臺幣的價格賣給了「歌林」唱片公司。
  • 齊豫唱的不是兩闕告別,而是一段流行音樂史
    1973年,已經在臺灣古典音樂界小有名氣的李泰祥,應邀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現代音樂中心進修,有獎學金在美國不愁吃穿,但盤纏得自己出啊。李泰祥為了籌集路費,就把手裡的幾首歌的版權,賣給了當時剛創建的歌林唱片,其中一首,就是三毛寫詞的《不要告別》,那個時候,三毛還和老公住在撒哈拉沙漠裡,也剛剛在臺灣發表作品
  • 古典,李泰祥來自臺灣的華美之聲
    有一個人你也許不會熟悉也不會注意到,他出身於古典音樂科班,他用巴洛克風格譜寫現代音樂,他的作品選材大多是世上流傳得很經典的詩歌,他寫的《橄欖樹》成為一代人的回憶,被譽為臺灣音樂真正的「大師」。他是李泰祥,臺灣阿美族人,1956年進入臺灣國立藝專學習小提琴,專攻西洋古典音樂。畢業後擔任著名樂團小提琴手,期間開始創作,譜寫了大量富有藝術感的交響作品引起轟動。
  • 《橄欖樹》曲作者李泰祥去世 曾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用
    昨晚8點左右,《橄欖樹》曲作者李泰祥因甲狀腺癌病逝於臺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年73歲。李泰祥飽受帕金森氏症之苦長達20年。早在去年底,這位臺灣「音樂大師」病情就開始加重,當時他的弟弟李泰銘曾表示:「希望哥哥能平靜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李泰祥屢遭重病侵襲,可由於他對早期音樂版權沒有概念,作品被音樂公司買斷而無法獲得更多版權費用,所以曾無力支付巨額醫療費用。
  • 老歌時光︱李泰祥來自臺灣的華美之聲
    有一個人你也許不會熟悉也不會注意到,他出身於古典音樂科班,他用巴洛克風格譜寫現代音樂,他的作品選材大多是世上流傳得很經典的詩歌,他寫的《橄欖樹》成為一代人的回憶,被譽為臺灣音樂真正的「大師」。他是李泰祥,臺灣阿美族人,1956年進入臺灣國立藝專學習小提琴,專攻西洋古典音樂。畢業後擔任著名樂團小提琴手,期間開始創作,譜寫了大量富有藝術感的交響作品引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