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明和張國榮的那首《這麼近,那麼遠》中,有那麼一句獨白:「李泰祥的新唱片,你買咗未?」
從此,買不到了。
2014年1月2日
李泰祥病逝
晚上10點的臺東Live House鐵花村,周圍都是一些做音樂的朋友。他們在當地的社交網絡上看到了李泰祥去世的消息,並互相告知,也討論著:「這樣他應該會好受一些吧。」
晚上11點多,臺灣野火樂集總監熊儒賢打電話過來,告訴大家李泰祥去世的消息。她說第一時間與李泰祥的弟弟李泰銘通了電話,安慰的是,李泰祥是於當晚8點20分在睡夢中離去的,嘴角還有笑容。
2013年12月27日
看望李泰祥
這些年,為內地歌迷所喜愛的臺灣歌手紛紛來到內地演出,曾經的青春情結大多可以因某場演唱會而圓滿,但李泰祥這樣一個神話般的時代人物卻因一病多年,大多數內地歌迷都無緣得見。在這樣一個臺北的冬天,去看望李泰祥是一件幸運又沉重的大事。雖然,在出發前便知道,這將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
位於臺北新店的慈濟醫院,乾淨明亮,採光很好。一樓大廳擺放著一架鋼琴,有時會有樂隊在大廳演出,只為給在這裡的病人帶來一些快樂。
在李泰銘的帶領下,作者和熊儒賢一起去往六樓的6C02病房。還沒進門,便聽到李泰祥劇烈的喊痛的呻吟……他喉頭的腫瘤讓他無法進食也無法插管,有痰也無法咳出來。
打開房門,已經非常消瘦的李泰祥躺在病床上,口不能言,眼睛望著上方。大概因為前兩天是聖誕節,醫護人員給他戴上了一頂聖誕老人紅色的帽子,外籍護工在一邊照顧他。床頭柜上,有一臺灰藍色的舊CD播放器,牆上則掛著一張很多人籤名祝福的畫片。李泰祥看上去很難受,戴著呼吸面罩,不時會咳痰。過了一會兒,李泰銘說:大家先出去吧,因為護士要幫他抽痰。
一個月前,熊儒賢曾來看望過李泰祥,當時他還可以眨眼回應,神志清明,而此刻的他,卻已顯得非常疲憊。李泰銘說:「他應該是在等兒子一家回來,於是一直撐著。兒子是上周回來的,他可能是等到了,於是一下子垮了。」
2013年11月底
李泰祥病危
2013年11月26日,野火樂集內地巡演至杭州酒球會,一直與李泰銘有聯繫的熊儒賢接到了李泰銘的電話,得知院方要求李泰祥離院。李泰銘表示:「沒人能保證移動哥哥帶來什麼風險,如果有萬一,這對做決定的家屬無比殘酷。」熊儒賢焦慮萬分,為了安慰病床上的李泰祥,他們臨時將開場部分改成向李泰祥致敬的單元,並現場連線李泰銘,將現場的歌聲播放給李泰祥聽。病床上已不能說話的李泰祥一直睜大了眼睛,聽著電話另一頭的音樂。
李泰銘說,李泰祥需要聽馬勒的交響曲才會得到些微的平靜,但之前他住的是三人病房,不方便播放。經過多方努力,李泰祥終於轉入了單人病房,第一晚便睡得安穩,微微打鼾。
同一時期,臺灣樂評人馬世芳也在微博中公布了李泰祥已處於甲狀腺癌末期的消息,醫生已窮盡一切治療手段,家人也已籤署放棄急救的同意書。內地一眾音樂人及樂評人紛紛在自己微博上表達對李泰祥的祝福。
2013年10月30日
李泰祥住院
一開始,李泰銘將生病的哥哥接到了自己位於宜蘭的家中照料。但是因為李泰祥感冒引發肺積水,不得不將他送進醫院。
2011年5月
「給李泰祥先生的青春版稅」事件
2011年5月8日,豆瓣網的李泰祥小組中,有臺灣友人發帖說,李泰祥又驗出了甲狀腺腫瘤,花蓮慈濟醫院上百萬的巨額醫療費讓他非常苦惱,這位友人希望大家可以通過小額捐款的方式給他一些祝福。
幾天後,消息開始在一些資深音樂人和樂評人的微博裡流傳,樂迷們也奔相走告。李泰祥的女兒李若菱說,李泰祥的生活基本不成問題,只是患病的開銷比較大。因為李泰祥的音樂生涯雖已近五十年,早年的《橄欖樹》、《在雨中》等作品仍被廣為傳唱,但因為當時這些歌曲都以「賣斷」方式轉給唱片公司,李泰祥後期無法拿到版稅。也就是說,那些被我們視為經典的作品,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收益。
於是,一場由海峽兩岸音樂人與樂迷們自發組織的活動在網上展開。當年5月22日,音樂人李廣平在北京組織了募捐義演,同一天,樂評人邱大立在廣州組織了義演。這便是「給李泰祥先生的青春版稅」事件。
2005年7月
民歌三十年紀念演出
臺灣音樂最輝煌的歷史,最該紀念的便是民歌三十年。從民歌運動開始,臺灣的音樂人才開始真正唱自己的歌。那次演出,是一場永遠的嘉年華。
其中一個演出單元,是李泰祥作品集錦。齊豫沒有出席,許景淳代替她唱了經典之作《橄欖樹》;民歌時代的狂熱愛好者萬芳代替她唱了《走在雨中》。這場演出的DVD在內地的樂迷中傳開,已是半年後。這也許是很多內地樂迷第一次在視頻中看到病中的李泰祥,看到他在觀眾席中聽她們唱自己的歌,眼中泛淚。萬芳全情投入把歌唱完,含著眼淚向臺下的李泰祥致敬,向原唱者齊豫致敬,而李泰祥則在觀眾席中站起身來,那樣認真而用力,又略顯笨拙地為臺上的萬芳鼓掌……
〖後 記〗
作為一個齊豫的前死粉,李泰祥當然是對我非常重要的名字。再後來,聽到他給其他女弟子們寫的那些歌,再再後來,聽到他其他的音樂作品……在我心中,哪怕是那麼璀璨的臺灣樂壇,李泰祥永遠都是我心中的第一人。
民歌三十年,我是看的DVD,看到萬芳在臺上唱《走在雨中》向李泰祥致敬,李泰祥當時已經得了帕金森,他鼓掌的樣子顯得那麼笨拙。那是我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他。真的是看到哭,為臺上縱情唱歌的萬芳,也為這個從未謀面的老人,為心中寫了那麼多年的名字。
當時想,不知道民歌四十的時候,會怎麼樣……時間太快,今年已經要民歌四十了。而李泰祥,已不在。
等我們越來越多地能夠見到少年時喜歡的那些臺灣民歌手時,李泰祥已經處於病中,不斷傳來的消息,都是病情。2011年,「給李泰祥的青春版稅」事件發生時,我為所在的報紙做了一個專題,採訪了內地兩個城市北京和廣州的活動發起人,李廣平和邱大立。我只是想為自己愛的那些名字,可以做一些事。
2012年,因為「走江湖」隨內地幾位有代表性的民謠歌手們去往臺灣演出,結識臺灣的主辦方「野火樂集」的熊姐熊儒賢。2013年11月,野火的臺灣歌手們來內地「走江湖」巡演,也是通過熊姐與李泰祥弟弟李泰銘的聯繫,得知了大師病危的消息……
2013年12月,我去臺灣。熊姐問我,你是不是想見李泰祥……一下子戳中我的心事。真的,我沒有想到,我有生之年能夠見大師一面。但真的實現了。並且,也因此,在臺灣休假期間,因為李泰祥,專訪了他的弟弟李泰銘,也就是我的前偶像齊豫的前夫。並且,專訪了沒有接受過內地任何採訪的,我最愛的詩人夏宇,也就是著名的詞人李格弟。像是把我這麼多年對於臺灣音樂的愛,劃上了一串最圓滿的省略號。
2013年12月27日,在熊姐和李泰銘的安排下,我在臺北慈濟醫院看到李泰祥。他已經在病床上極為憔悴,非常痛苦,也無法說話了。我仍舊像個小粉絲一樣,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該不該對他微笑,心裡很難過。
2014年1月2日的晚上,我接到熊姐電話,得知李老師已經離去。
至此,已經一年過去。這個專題,去年是寫給《上海壹周》的,是時候放出來了。
「在別處」預告
1月3日 【李泰祥逝世一周年·祭念專題㈡】李泰銘專訪
1月4日 【李泰祥逝世一周年·祭念專題㈢】夏宇專訪
▲ 歡迎關注:在別處(in-elsewhere)文藝生活志
▲ 生活構成:日常·飲食·文藝·旅行·星座·故事
▲ 如果喜歡,敬請轉發,謝絕轉載
▲ 合作郵箱:thatwit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