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特別策劃】專訪夏宇:沒有李泰祥,可能就不會有李格弟

2021-02-21 柒天不上班


        要約到夏宇採訪並不容易,甚至,要見到夏宇都是難的。不僅因為她不時會旅居法國,更因為,她極為神秘,像有很多個分身一樣,一邊用夏宇這個名字寫詩,一邊用李格弟這個名字為歌寫詞,甚至還有更多的筆名。即便是這兩個名字都已知名度極高,是太多太多人的文藝偶像,卻很少有圈外人知道她長什麼樣,走在路上也不會被人認出。

        她還是答應了這次關於李泰祥專題的採訪,「其實我和他沒有日常生活上的接觸,甚至沒有一起吃過飯喝過酒。可是,如果沒有李泰祥,很可能就不會有寫詞的李格弟」。

                               

「格弟是我英文名的諧音,想想因為作曲者姓李,我就隨便也姓了李」

       夏宇是抱著她那本厚厚的書《這匹斑馬》,來到夜晚臺北東區的小酒館接受採訪的。她說自己是路痴,基本上在任何城市都找不到路,並且,記性很差,「你如果要問到關於哪首歌是什麼時候寫的,我得翻書才記得」。

       或者,這更像是一場聊天。

       夏宇是射手座,月亮落在巨蟹,但她比較驕傲的是自己的金星落在天蠍,「雖然我記憶不好,但我也有很巨蟹的那一面。不過,今天我是派射手座的我出來和你聊天交朋友的,巨蟹座的我在家睡覺」。

       在15歲那一年,她便給自己起了「夏宇」這個筆名。「當時是想給《國語日報》投稿賺稿費。我一度以為出詩集會賺錢的。剛開始寫詩的那段時間我古怪孤僻,Party都是最晚去又最早離開,基本上以古怪自得其樂。」1984年春天,夏宇自費出了第一本詩集,也就是現在已經被炒成天價的《備忘錄》,限量500本。選擇自己出,是因為她不想與出版社打交道與編輯討論。當時她正準備去美國,自己負責盯那些印刷,抱著一堆詩集,去臺大附近那些小書店,請他們寄賣。

       也是出完詩集那一年的夏天,她突然接到了滾石老闆三毛(段鍾潭)的電話,跟她說,有一首歌想找她填詞,想帶她去李泰祥家。「因為想著要去美國需要錢,賣歌總該會有錢吧,寫詩是完全沒有稿酬的,於是我就答應了。其實那個時候,我生活得很自我,完全不關心外面在發生什麼,不知道李泰祥是誰,不聽國語歌,也不知道他很有名。我的音樂起蒙很晚,最初只是聽披頭四和滾石。」

   當時因為和歌林唱片的版權問題,李泰祥無法發表他自己的作品《不要告別》,於是打算重新填詞,以原譜出歌。夏宇便是被找去重新填詞的那個人。她去往李泰祥位於復興南路二段的獨院大房,見到了李泰祥。他走路有些駝背,家裡不斷有賓客來往。

        「他在鋼琴上彈了一遍給我聽,但我也聽不懂,我是個音盲,只有節奏感很好。我當天下午就寫好了,我寫得特別快,而且這麼多年以來,我都是手寫的。寫完後,我恭恭敬敬地拿給他看。但那個時候,其實我目中無人的,這不是驕傲的那種,就只是不知天高地厚,我好像直接就是叫他李泰祥。結果他一看歌詞,發現行數字數都不對,說了一句,『不能唱啊』。但是,李泰祥真的太有才氣太厲害,他對我的詞的欣賞讓他把原來的譜去掉,乾脆用我填錯的詞寫成了另外一個曲子。真的,我後來也沒有遇到這樣的人,哪怕合作過這麼多歌曲,被退稿的原因多是因為詞唱不進原曲,沒有人有他那樣的才氣可以將錯就錯為詞整個改曲的,而且改出了另外一首他自己的經典。如果當時我被他退歌,我也會很拽,但以後大概也不見得會寫歌詞了,覺得反正我還有別的本事。」

       就這樣,華語流行音樂史上,因為李泰祥的改曲,多了一個佳作不斷的詞人李格弟。   1984年去往紐約之前,CD出來,夏宇在很多店裡聽到在放《告別》,就連當年最紅的崔苔青也很媚地在電視上與李泰祥合唱《告別》,才知道這首歌火了。問夏宇為什麼從那個時候開始用李格弟這個名字署名,她的答案簡單得驚人:「隨便起的,和寫詩的夏宇區分一下。格弟是我英文名的諧音,想想因為作曲者姓李,我就隨便也姓了李。」

 

★微信推薦★

21號造書廠:微信號plus——21

發掘新青年創造,

21號造書廠生產書籍和各種夢想!

醉小店:微信號zuixiaodian

不用出門,就能知道滬上最不能錯過的小店!

讓醉小店帶你發現那些熟悉又容易忽略的存在。

每周五還有互動福利!

醉藏:微信號zuizang

千年古剎畔,兩道鐵流邊。潮人聚集地,醉藏隱其間。

唐卡,佛珠,藏飾,藏香,讀物,品類齊全;

把玩,品鑑,切磋,創作,交流,虔心歡迎。

大都會萬丈紅塵中,何處覓我歇心淨土?

醉心於此,妙藏天外。

相關焦點

  • 專訪夏宇:沒有李泰祥,大概也沒有寫詞的李格弟【李泰祥逝世一周年·祭念專題㈢】
    不僅因為她不時會旅居法國,更是因為,她像有很多個分身一樣,一邊用夏宇這個名字寫詩,一邊用李格弟這個名字為歌寫詞,甚至還有更多的筆名。而即便是這兩個名字都已知名度極高,她是太多太多人的文藝偶像,卻很少有圈外人知道她長什麼樣,走在路上也不會被人認出。
  • 夏宇 * 李格弟
    繁花漸入迷人眼,只有那朵最特別的、最引人注目的,才能定格在記憶中。比如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的電影,比如川端康成的文字,還有夏宇的詩和詞。2002年,一張叫《夏宇愈混》的專輯進入大眾視野,沒人聽說過這個念起來有點別嘴的樂隊。就像從虛無中誕生一般,沒有過往,沒有鋪墊,突然有一天在太陽升起時,這張碟子就在音像店的櫥窗裡了。
  • 《路邊野餐》的靈魂旋律:李泰祥、三毛、李格弟及其他
    - 告別 -《不要告別》正式推出、紅遍臺灣時,李泰祥正在美國進修音樂。回國之後,聽到自己的滿意之作在歌林唱片眾歌星的詮釋之下成為一首與當時其他流行歌曲類似的「東洋調」(當時臺灣流行樂還在嚴重地模仿日本制式,啊不好意思,現在也差不多),他是遺憾的:並沒有任何一個版本是他心目中這首歌應該有的模樣。
  • 李泰祥,最後的時光【李泰祥逝世一周年·祭念專題㈠】
    位於臺北新店的慈濟醫院,乾淨明亮,採光很好。一樓大廳擺放著一架鋼琴,有時會有樂隊在大廳演出,只為給在這裡的病人帶來一些快樂。在李泰銘的帶領下,作者和熊儒賢一起去往六樓的6C02病房。還沒進門,便聽到李泰祥劇烈的喊痛的呻吟……他喉頭的腫瘤讓他無法進食也無法插管,有痰也無法咳出來。打開房門,已經非常消瘦的李泰祥躺在病床上,口不能言,眼睛望著上方。大
  • 她穿牆而過,遊走字間:夏宇/李格弟
    夏宇和李格弟是同一個人,兩個都不是她的真名。寫詩的時候,她叫夏宇;寫歌詞的時候,她叫李格弟。
  • 李泰祥 不要告別_文化頻道_鳳凰網
    梁弘志剛剛過世,沒多久馬兆駿也故去了,更為李泰祥老師擔心,不要告別,不願告別。無法企及的重要在那場幾乎啟發了「滾石30」的演唱會上,很遺憾齊豫沒有到場,當然許景淳演唱的《橄欖樹》和萬芳版本的《走在雨中》也很感人,但印象最深的,還是王城自彈自唱的《告別》。
  • 臺灣音樂泰鬥李泰祥病逝 曾創作《橄欖樹》(圖)
    去年11月,李泰祥病況惡化,但卻付不起百萬新臺幣的手術費。為此友人發起募款活動,得到兩岸樂迷的踴躍響應,大陸樂迷更說「為我們的青春付一份版稅」。去年12月8日,李泰祥最得意的門生、也是其前弟妻齊豫終於到病房進行探視,了卻李泰祥生前最大心願。  李泰銘昨晚透露:「哥哥臨走前兒女媳婦以及妹妹都隨侍在側,由於之前他已入安寧病房,對於他的離去家人都有心理準備。」
  • 當代詩·面孔(36)|夏宇(1956-)
    胡亮/文世人但知李格弟和童大龍,不知夏宇。李格弟和童大龍乃是臺灣詞壇高手,所作堪稱「純金打造」,每為李麗芬、王祖賢、張艾嘉、薛嶽、庾澄慶、趙傳、陳珊妮、齊氏姐弟、蘇打綠、王菲、蔡依林、蕭敬騰等藝人傳唱。實則,詞人李格弟,詞人童大龍,都是女詩人夏宇。有點吃驚吧?
  • 969 李泰祥|告別(1983)
    《告別》是由李格弟作詞、李泰祥作曲、最早由唐曉詩 / 李泰祥合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唐曉詩1983年發行的《唐曉詩》專輯中。
  • 夏宇:甜蜜的復仇
  • 馬世芳 x 瑪莎:有沒有一句歌詞曾經擊中你?
    不過,他和羅大佑都是詞曲包辦的創作人,在流行音樂這一行,絕大多數專業創作者沒有這個條件,詞曲幾乎都是分工作業,大多是先有旋律再填詞。但即使是出道早期,李宗盛大哥並不太對我們的作品提出調整意見,畢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模樣,即使我現在聽新銳創作者的歌曲,也不會拿我所認知的「好歌詞」的標準套用,因為環境背景都不一樣了。既然音樂有它本身的自由程度,那對方所做的事情就不一定不正確。馬世芳:呼應瑪莎說的,規矩從來都可以打破,但你要樹立新的規矩,並且說服聽眾才行。
  • 告別李泰祥
    我第一次聽到的李泰祥自己的演唱是1985年他的個人專輯《錯誤》,主打歌《錯誤》就譜曲自鄭愁予的同名詩作,當開首三句:「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傳入我的耳膜時,我就大吃了一驚,特別是第二段副歌時的直衝雲霄,仿佛內心中無限悲愴蒼涼亂石崩雲,與器樂弦樂的交織,輕易就撥動了你的心弦:我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我不是歸人
  • 作曲家李泰祥病逝 弟子齊豫:從未覺得死亡離他近
    昨晚,李泰祥的女弟子、結束《夢想星搭檔》「夢想盛典」錄製的齊豫和潘越雲接受京華時報專訪,聊師生間的故事、談老師的音樂成就。齊豫說,「老師拓寬了所謂流行的定義,流行不一定會退,它也可以永垂不朽」。  □其人  李泰祥1941年出生於臺灣臺東縣一個阿美族原住民的清寒家庭。1956年考入國立臺灣藝專音樂科,主修小提琴,後曾擔任過首席小提琴及指揮。